-
进入壁垒 编辑
进入壁垒(Barriers to entry) 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是指产业内既存企业对于潜在进入企业和刚刚进入这个产业的新企业所具有的某种优势的程度。换言之,是指潜在进入企业和新企业若与既存企业竞争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进入壁垒具有保护产业内已有企业的作用,也是潜在进入者成为现实进入者时必须首先克服的困难。
进入壁垒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施蒂格勒指出,进入壁垒可以理解为打算进入某一产业的企业而非已有企业所必须承担的一种额外的生产成本。进入壁垒的高低,既反映了市场内已有企业优势的大小,也反映了新进入企业所遇障碍的大小。可以说,进入壁垒的高低是影响该行业市场垄断和竞争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对市场结构的直接反映。规模经济
客户忠诚度
资本金投入
转换成本
必要资本量及埋没费用
产品差别
绝对费用
政策法律
既存企业的战略性阻止行为等等。
规模
企业在取得一定市场份额前,不能以最低成本生产。单位产品成本最低时的最小最佳规模(单位生产成本最低时的最小产量)占市场规模(产业需求量)比重很大的产业,往往集中度很高,也是垄断程度较高的产业。新企业的进入不仅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较高的起始规模,而且难于站稳脚跟。
资本
必要的资本量是指企业进入某一产业时最低限度的资本数量。必要资本量越大,筹措越困难,壁垒就越高。
埋没费用
进入壁垒
如果在企业能够筹集资金进入,并且在进入早期遭到失败后,能够将设备、厂房按接近于原值的价格卖给其他企业,那么必要资本量的巨额化不能成为强大的壁垒。但如果按比较低的价格出售,或只能转卖一部分设备,剩下的不可能回收的资金称为“埋没费用”,因此,埋没费用的大小成为进入壁垒的重要因素。产品差别
产品差别对企业产品的销路和市场占有率有很大的影响,当由产品差别(设计、广告等)形成的成本对新厂商更高时,产品差别才成为进入壁垒。消费者对差别化产品的心理上的认同感颇深。对于原有企业来说,他们在广告宣传上只保持原有的力度或稍加改变即可,无需花费巨额的支出。但对于新企业,万事需从头做起,在解决了设计和制造方面的难点之后,还要想方法使公众相信新企业的产品与众不同,这无疑要比原有企业花费更多的广告和设计费用。例如在汽车和家用电器行业里,原有企业建立了区域性或全国性的推销网和服务网,新企业要建立与之相匹敌的系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因此原有企业的产品差别程度便成为一道进入壁垒。
费用形成
既存企业一般都已占有一些稀缺的要素和资源,购买这些要素和资源所付费用是很大的,这就是绝对费用。相对于新企业,既存企业在绝对费用和资源占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包括对资源的占有、技术、销售渠道和市场的垄断,以及对本行业的专家和技术工人的拥有等各个方面,因而生产、经营和研究开发的成本相对比较低。
法律规制
贸易壁垒
所谓法律、行政进入壁垒是指为了保证资源有效配置,采取立法形式指导和干预企业进入行为,调整企业关系的公共政策。从现象上看,无论行政性壁垒还是法规性壁垒都要使用一定的强制手段,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在某些行业内存在的实业许可制、认可制,使得其他企业进入的可能性变得很小。例如煤、电、水等行业的垄断性经营就属于此类,而关税、非关税壁垒这些由国家制度形成的贸易障碍是难以用降低成本或增加广告等促销费用的办法来克服的。战略阻止
原有企业为了巩固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采取各种对策以阻止和威慑新企业的进入。在卖方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产业中,原有企业互相协调,把利润率限制到自己产业中相当于进入壁垒高度的程度,采取有效的阻止进入政策,并相应地采取一些阻止进入的行动,如一次性降低价格,重新获得或强化绝对费用壁垒中原有企业的优势。
进入壁垒是由多个因素结合而成。但即使进入壁垒很高,如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该产业的利润率和需求成长率都很高,那么也会诱发进入。
结构性
是指企业自身无法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资源供给条件、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为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所形成的壁垒
策略性
贸易壁垒
即进入阻挠,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和政府管制等。
其它
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在产业的市场需求有限 ,同时存在规模经济的前提下,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在最小有效规模进行生产并获得经济利润,如果再有新企业以同样的产量进入,则所有企 业都可能亏损。
必要资本量壁垒
必要资本量是指新企业进入市场必须投入的资本。
生产过程的资本密集程度越高,必要资本量越大,新企业筹措资金越困难,其资本费用就比在位企业高,因此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也就越大,这就是必要资本量壁垒。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在位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可能源于以下因素:
在位企业通过专利或技术秘诀控制了最新的生产工艺。
在位企业可能控制了高质量或低成本投入物的供应渠道。
在位企业可能控制了产品的销售渠道。
在位企业拥有具有特殊经营能力和其他技术专长的人才。
进入企业在筹集进入资金时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资金成本。
网络效应壁垒
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是指消费的外部性,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直接的网络效应”:于消费某一产品的用户数量增加而直接导致的网络价值的增大就属于“直接的网络外部性”。
市场壁垒效应
“间接的网络效应”: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这种网络效应主要是由基础产品与辅助产品之间技术上的互补形成的。“正反馈效应” :在硬件/软件系统中,一种硬件的用户基数越大,就意味着与这种硬件产品相兼容的软件产品的需求越大,因而会吸引软件产品生产商来生产兼容软件,软件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就会增加,软件产品的价格水平就会越低,这又会吸引大量的用户购买这种硬件产品,使这种硬件产品的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而这又促使大量的软件开发商为这种硬件产品提供配套软件,这就是网络产品的“正反馈效应”。
正反馈效应的作用机制使潜在进入者,在存在直接网络效应的产品市场上可能很难获得消费者和用户的支持,因此,用户基数的不对称就成为网络市场上的进入壁垒。
在间接网络效应中,在位企业的硬件产品可能已经拥有大量的配套软件产品,在正反馈效应的作用下,在位企业与进入企业在辅助软件产品上的数量差异会迅速扩大。另外,转换成本、培训和学习成本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在位企业相对于进入者处于明显的优势,建立在用户基数之上的辅助软件数量上的不对称成为存在间接网络效应市场上的主要进入壁垒。
产品差异化壁垒
产品差异:指产业内相互竞争的厂商所生产的产品之间替代程度的不完全性。
在位企业的产品差异优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位企业以专利或技术秘诀形式拥有在优良产品设计方面的有效控制权,使消费者把控制权与优良的产品等同化,企业成了高品质产品的象征,增加了消费者对该企业产品的偏好度。
在位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在定价和销售服务等方面树立了良好声誉,增加了消费者对该企业产品的偏好度。
在位企业通过以往的广告宣传而建立的消费者忠诚以及对销售渠道的控制,使得新进入企业在销售成本上处于劣势。
在位企业和新进入企业的产品质量的信息对消费者存在着不对称性。由于消费者已经了解在位企业的产品质量,而新进入企业的产品质量对消费者来说是未知的,因此新企业就必须向消费者提供更高的销售折扣率或比在位企业支付更高的单位营销费用来吸引消费者试用自己的产品,新企业在生产和营销成本上处于劣势,从而限制了新企业的进入。
政策法律制度壁垒
如果政府认为一个产业中只适合少数几个企业的生存,为避免过多企业进入引起的过度竞争,政府就会实行许可证制度来限制新企业的进入
策略性进入壁垒
策略性行为是寡占市场中企业通过对影响竞争对手选择的资源进行投资从而改变竞争环境的行为。
常见的进入阻挠策略
过度生产能力投资
在很多产业中,企业调整产量是要花费成本的。为提高产出,企业可能需要增加新的设备,投入必要的劳动力和原材料。在位企业可在潜在进入者进入前进行过度生产能力投资,这些生产能力在进入发生之前是闲置的。一旦进入者进入,在位企业可利用已投资的闲置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产量,实施斗争策略,使进入者蒙受损失。潜在进入者在观察到在位企业所作的过度生产能力投资后,理性预期到自己进入后将招致在位者激烈的价格战,自己无法从进入中获利,因此会放弃进入。
干中学:随着企业所生产的累计产量的增加,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经验的积累使企业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生产的平均成本下降。
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
在位企业采取策略性行为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可以使自己获得成本上的优势,达到阻止进入的目的。
影响未来的需求结构,在位企业影响未来需求结构的策略性行为主要有三种:
产品扩散策略
提高转换成本
利用长期契约锁定产品需求
一方面,进入壁垒是与垄断力量相联系的。进入壁垒限制了潜在进入者进入,从而减少了产业中厂商的数目,提高了这一产业的集中度和增强了该产业内大企业的市场权力,从而易于生成垄断性的市场结构,这一结果倾向于减少社会总福利。
另一方面进入壁垒的存在又具有正面作用,一定高度的进入壁垒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企业进入或退出市场,其实质是资源重新配置的一种方式,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增加许多额外成本。
对于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来说,由于进入壁垒的存在,可以阻止低效率的原子型小企业进入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使社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关系矩阵
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的关系矩阵,它也是行业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行业利润的角度来看,最好的情况是进入壁垒较高而退出壁垒低,在这种情况下,新进入者将受到抵制,而在本行业经营不成功的企业会离开本行业。反之,进入壁垒低而退出壁垒高是最不利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当某行业的吸引力较大时,众多企业纷纷进入该行业;当该行业不景气时,过剩的生产能力仍然留在该行业内,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相当多的企业会因竞争不利而陷入困境。
(1)完全竞争市场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产品具有均质性。这种均质产品显然不能满足现实社会具有多样化的需求,造成社会产品总效用的损失。在一般的情况下,产品差别壁垒越高,产品越具有多样化的异质性,所实现的社会总效用就越多。
(2)无进入壁垒的完全竞争市场的另一个前提是市场结构以原子型的小企业为主体,而原子型企业是与规模经济相冲突的。特别是对于规模经济显著的部门来说,相互竞争性的小企业充斥市场,其结果往往只会降低生产的效率。因此进入壁垒的存在,可以阻止低效率小企业进入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使社会获得规模经济收益。
(3)企业进入或退出市场,其实质就是资源重新配置的一种方式。在其它条件(如资源转移的空间跨度、时间长度和埋没费用率)既定的情况下,资源配置成本与资源转移频率呈正相关关系。进入壁垒的提高,潜在进入企业进入市场难度随之增大,只有实力强大、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才有能力超越障碍进入市场,而一旦进入后就在经营活动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从而大大降低资源重新配置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净收益。
以电信业为例,2000年9月25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该条例共制定了8项重要管理制度: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制度、电信网间互联调节制度、电信资费管理制度、电信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电信服务质量监督制度、电信建设管理制度、电信设备进网制度和电信安全保障制度。该条例虽然首次允许私营企业经营互联网信息服务等电信增值业务,但又规定: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应为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基础电信业务的公司,且公司中国有股权股份不少于 51%。该条例不仅规定了电信业进入的门槛,还规定了电信资费的价格。这种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行政型行业垄断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很大。据估计,一张IP电话卡即使对折出售,电信部门还能赚到15倍的利润。中国电信IP电话国内长途实际成本仅为0.08元,实收0.3元;国际长途实际成本为0.6元,但按 4.8元收取。这种高利润,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会吸引很多的其他低利润行业的企业转到电信行业中来,但实际情况却不尽相同。由于国家对该行业过多的行政干预,使其形成了较高的行业行政壁垒,使其他企业和社会力量难以进入这一领域进行公平竞争,结果必然会造成产品质次价高,并限制行业的发展,对整个服务业发展也带来不利影响。
二、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变量,规模经济的产量与市场需求的相对规模决定了一个市场所能容纳的厂商数量。规模经济越大,则在一定的市场需求下,能容纳的厂商就越少,市场的集中度就越高。
测量产业市场壁垒高低的规模性指标,主要包括:经济规模与市场总规模的比例、必要资本量、产业和企业专利特许数量、销售金额占经济总成本的比重等。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植草益提出了利用经济规模障碍高低来测量产业进入壁垒的方法:
规模障碍系数d=(最优规模/市场容量)×100%
植草益提出的测量标准是:当d=10%25%时,该产业为高度规模经济障碍;当d=5%9%时,该产业为较高规模经济障碍;当d<5%时,该产业为中等或较低程度规模经济障碍。
第二种测量方法是利润率水平指标。贝恩提出的测量分类标准是:当销售价格比平均费用高10%时,新企业仍难以进入的行业,是高壁垒产业;当销售价格比平均费用高6%8%时,新企业仍难以进入的行业,是较高壁垒产业;当销售价格比平均费用高4%时,新企业仍难以进入的行业,是中壁垒产业;销售价格高于平均费用1%2%,新企业就容易进入的行业,是低壁垒产业。
从黑龙江省服务业来看,规模经济壁垒在垄断型服务行业的表现较为突出;在当前经济发展中,一个地区仅靠发展传统的餐饮娱乐性服务业,是很难对经济发展发挥较大带动作用的。一些新兴行业因经营特点,本来就需要一定的规模经济性,如果政策上对各种民间资本的进入加以限制,将加剧这种壁垒的作用,阻碍其本身及整个经济的发展。
三、必要资本量壁垒
必要资本量是新企业进入市场所必须投入的生产经营资本。不同产业的必要资本量因技术、生产、销售等方面的要求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必要资本量越大,筹集资本的难度也越大,新企业进入的资本“门槛”也越高。以黑龙江省金融保险业为例,金融保险业以资金作为资本,该行业需要的资金数目远远大于其他行业。能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必须有充足的资金实力作为后盾才能够运作。
表1.2002年黑龙江省金融机构资产状况表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2002年《黑龙江金融年鉴》
从表1可以看出,黑龙江省金融业的资产额全部超过10亿元,工商银行的资产额更是超过1000亿元。也就是说,如果其他企业要想进入该行业,资产总额至少要达到过亿元。这么高的资本量壁垒可能是中小企业所望尘莫及的。
而电信业本身属于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决定了其拥有较高的资本壁垒的同时也拥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如宽带接入技术实用化以ADSL为代表的XDSL技术,以其客观理性、低成本,并依托国内现有的庞大固定电话用户线资源,成为主要运营企业主推的宽带接入方式。采用以太网承载技术的VSDL技术,是用于为用户相对密集的地区提供短距离的高速数据介入业务,已逐渐引起业界的重视。为了挖掘现有网络的潜力,更好地提供增值业务应用,各大电信运营企业都在积极进行各类增值业务网络技术的开发或应用,如IP视频、MPLSVPN、浏览媒体等。可以说,在这个行业中,谁率先拥有了最新的、最优的技术,谁就拥有了竞争市场份额的法宝。而其他企业若要进入该行业,这些专利、技术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而相对于上述行业,社区服务业、餐饮娱乐业等等,这些行业所需的资金、技术都相对较少,因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壁垒就相对较小。
四、区域壁垒
区域壁垒是指,由于行业所在的区域经济、教育文化程度、交通条件、历史原因等外在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所造成的行业进入壁垒。相对来说,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同其周围的市县相比经济发展速度要快一些,行业也相对较为齐全,行业转型的机会较多,相对的进入壁垒也比经济落后地区低。下面以黑龙江省保险业为例,进一步说明区域壁垒对行业的影响。 表22003年下半年各寿险会员公司网点统计表 单位:个
- | 中国人寿 | 太平洋人寿 | 平安人寿 | 新华人寿 | 泰康人寿 |
哈尔滨 | 544 | 178 | 206 | 326 | 174 |
齐齐哈尔 | 340 | 44 | 48 | 108 | 87 |
牡丹江 | 401 | 196 | 98 | 190 | - |
佳木斯 | 184 | 40 | 62 | 100 | - |
大 庆 | 214 | 46 | 98 | - | 85 |
鸡 西 | 399 | 18 | 47 | - | - |
鹤 岗 | 101 | 96 | - | - | |
双鸭山 | 37 | 164 | - | ||
七台河 | 38 | 14 | - | ||
绥 化 | 179 | 144 | 48 | ||
黑 河 | 217 | 24 | - | ||
伊 春 | 210 | 28 | - | ||
大兴安岭 | 139 | - | - |
从表2可以看出,黑龙江省保险业在各地区间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哈、齐、牡、佳等大城市占据了黑龙江寿险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而经济相对落后的鸡西、鹤岗、双鸭山、黑河等地区,不仅市场占有的份额少,甚至新华、泰康的保险公司在该地区都没有设网点。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