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人成事 编辑
因人成事(拼音:yīn rén chéng shì)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人成事”指本身没有能力,依靠他人的力量完成事情;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
中文名:因人成事
拼音:yīn rén chéng shì
近义词:附人骥尾、倚仗他人
反义词:自食其力、为人作嫁
注音字母:ㄧㄣ ㄖㄣˊ ㄔㄥˊ ㄕˋ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语法结构:偏正式
语法属性:作谓语
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后人据此提炼为成语“因人成事”。
平原君一行到楚国后,平原君马上求见楚王,要求楚王迅速派出援军,和赵国联合抗秦。可是楚王惧怕秦国,不肯答允。两个人从清早谈判到中午,也没谈出结果。毛遂等二十人,在殿前阶下,等得焦急起来。那十九人就对毛遂开玩笑说:“毛先生,上殿去露露锥尖吧。”
毛遂二话不说,提剑登阶,从容上殿,对平原君说:“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为什么说了这么半天还决定不下来呢。”楚王问平原君:“这是什么人。”平原君说:“是我的家臣,也是我的随员。”
楚王便转向毛遂呵斥道:“还不快给我下去。我正在同你们君主谈话,你算个什么。”毛遂按剑而前,对楚王说:“你仗着楚国是个大国,就这样随意呵斥人,你要知道,眼前在这十步之内,大国也没有,你的性命全在我的手里。你叫嚷什么。”楚王不作声了。毛遂接着说:“我听说商汤以七十里的地方取得了天下;周文王以百里的地方臣服了诸侯,难道他兵多吗,只不过能发挥他的优势,振奋他的威力罢了。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雄兵百万,这是称霸天下的本钱。象楚国这样盛强,天下各国都不能对抗。白起,小娃娃罢了,带了几万兵来和楚国打仗,一战就夺去了你们的鄢、郢等地;再战就烧掉了夷陵的楚先王墓;三战干脆俘虏了大王你的先人,这是百辈的仇恨啊,连赵国都感到羞耻,而大王却不知道好歹。军事联盟是为了楚国,不是为赵国。在我主人面前,你叫嚷什么。”
楚王又害怕又惭愧,连连称是,满口应承说,“确实象先生说的,愿意把全国的兵力参加同盟。”毛遂又逼问:“联合抗秦的事定了吧。”楚王忙说:“定了。”毛遂就招呼楚王的左右说:“快拿鸡、狗、马的血来。”血来了,毛遂捧着铜盘跪献给楚王说:“请大王先用手指蘸血涂在唇边,这是定盟的仪式;接着是我的主人,最后是我。”
涂完血,毛遂左手拿着血盘子,用右手招唤殿外的十九个人说:“喂,你们接着在堂下涂血吧。你们这些老爷碌碌无能,就象所说的依靠别人成事的。”
毛遂自荐成就大事,而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自己没什么本事,只能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对此人们也不能一概否定, 而要辩证地看自己没有能力做到,但是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善于借势和用人,其实也是一种能力,也许是更高明的能力。
成文用法
“因人成事”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多指依凭他人办成事情。
运用示例
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刘肪等传论》:“柳裘、皇甫绩、卢责,因人成事,协规不二,大运光启,莫参枢要。”
宋·苏轼《谢失觉察妖贼放罪表》:“虽为国督奸,常怀此志,而因人成事,岂足言劳?”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小将因人成事,何足道哉!”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致君贫而再富,亦定数,非吾之力。譬如作室,既镇其甍,又何加焉?吾特因入成事耳。”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我虽然也造了十几年的反,目前手下有不少人马,可是我从来没有雄心大志,只能做个帮手,因人成事。”
老舍《四世同堂》六十八:“晓荷想不出主意。因人成事的人禁不住狂风暴雨。”
因人成事—附人骥尾
“附人骥尾”的意思是依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依附他人而成名。“因人成事”与“附人骥尾”都有倚仗别人办成事的意思,但有区别:“因人成事”指依靠他人力量办成事情,“附人骥尾”指依靠他人力量而成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