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琼 编辑

东汉末年人物

伍琼(?-190年4月2日 ),字德瑜,汝南(今河南驻马店市汝南县)人,东汉末年名士。

董卓当权时,任城门校尉,深受董卓信任。与周毖推举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张邈等人治理州郡,又荐袁绍为渤海太守。

初平元年二月庚辰日(190年4月2日),与周毖一同被董卓杀害。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伍琼

字:德瑜

所处时代:东汉

出生地:汝南郡

逝世日期:190年4月2日

最高官职:城门校尉

人物生平

编辑

拔用善士

伍琼,字德瑜,汝南人,是当时的名士。 与袁绍等人为奔走之友。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专权,任用周毖为尚书,与城门校尉伍琼、尚书郎许靖等人共议进退天下之士,淘汰腐败昏庸的官员,提拔举荐怀才失意之士。董卓在周毖、伍琼等人的建议下,拜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颍川人张咨为南阳太守,陈留人孔伷为豫州刺史,东平人张邈为陈留太守。

袁绍因废立之事与董卓发生矛盾,逃奔冀州后,董卓打算悬赏缉捕他。周毖、伍琼及议郎何颙深受董卓信任,暗中决定帮助袁绍,于是对董卓说:“废立大事,不是常人能够理解的。袁绍不识大体,因为恐惧而出逃,并非有其他意思。如果通缉他太急,势必激起事变。袁氏四代广布恩德,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袁绍招集豪杰,拉起队伍,英雄乘势而起,那时山东就不是明公所能控制的了。所以不如赦免他,拜他为一个郡守,那么袁绍庆幸免罪,也就不会招惹事端了。”董卓认为有道理,就拜袁绍为渤海太守,封邟乡侯。

受疑被杀

初平元年(190年),袁绍、韩馥等人都起兵于关东,讨伐董卓(《后汉书》又称周毖、伍琼暗为内应)。董卓得知袁绍起兵后,认为周毖、伍琼出卖自己,心生不满。

二月,董卓决定迁都长安,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劝阻而被罢免。庚辰日(4月2日),周毖、伍琼力劝董卓停止迁都之计,董卓大怒,对周毖、伍琼说:“我董卓初入朝时,诸君说应该拔用善士,董卓听从二位的建议,不愿违背天下人心。而诸君举荐的人上任之后,全都起兵来攻击我。我董卓何时对不起你们!”于是将两人处死。

周毖、伍琼死后不久,董卓又后悔了,于是在杨彪、黄琬前来道歉后表两人为光禄大夫。

相关争议

编辑

伍琼官职

诸书皆作伍琼官职为“城门校尉”。

仅《后汉书·董卓传》、《后汉书·郑太传》称伍琼为“侍中”,与诸书不同,但不排除是伍琼官职变迁过。

伍琼与伍孚

与伍琼同一时代,还有一人名叫伍孚,与伍琼同姓同字同郡,但姓名不同(详见词条“伍孚”)。裴松之据此认为伍琼和伍孚可能是同一个人。但他同时又提出伍孚的死因与伍琼不同,于是在给《三国志》作注的时候说:“不知孚为琼之别名,为别有伍孚也?盖未详之。”至于这两人是否为同一人,待考。

谋诛董卓

《三国志·荀攸传》载:“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殽、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事垂就而觉,收颙、攸系狱,颙忧惧自杀。”此称伍琼为“越骑校尉”,又与荀攸等人共谋诛杀董卓,不见其他书记载。

荀攸等人谋诛董卓之事,袁宏《后汉纪》亦有记载,但此书并未提到伍琼同谋。

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认为:“按(何)颙、(伍)琼死已久,恐误。”

演义形象

编辑

小说《三国演义》中,伍琼为城门校尉,事迹与正史大致相同。

袁绍逃奔冀州后,伍琼与侍中周毖共劝董卓拜袁绍为渤海太守。

后来董卓决定迁都长安,伍琼又与尚书周毖一同劝阻。董卓因袁绍之事,认为周毖、伍琼是袁绍一党,于是下令将他们推出都门斩首。

下一篇 故吏

上一篇 周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