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仪 编辑

三国时期曹魏官员

申仪申仪

申仪(生卒年不详),汉末三国时期人物,申耽之弟。申耽投降刘备后,申仪被刘备任命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 曹丕派夏侯尚攻打上庸时,申仪背叛刘封归魏,被拜为魏兴太守,封侯。 孟达谋叛魏归蜀后,申仪密表孟达勾结蜀汉。 孟达死后,申仪因屡次承制刻印而被司马懿送到京师 ,转拜为楼船将军,在礼请中。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申仪

所处时代:三国

主要成就:阻截孟达

最高官职:魏兴太守

人物生平

编辑

申仪,他的哥哥申耽最初在西平、上庸之间聚众数千家,后与张鲁联系,又派遣使者拜诣曹操,曹操于是赐予申仪将军号,让他担任上庸都尉。

申仪申仪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命令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郡,房陵太守蒯祺被孟达的士兵所杀。接着,孟达又要进攻上庸郡,刘备私下担心孟达一人难以独任,于是派遣刘封前往统领孟达军,会师上庸。时任上庸太守的申耽率众投降,将妻小以及宗族子弟都迁往成都。刘备任命申耽为征北将军,封员乡侯(一作郧乡侯)、领上庸太守如故;又任命申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

关羽围襄阳、樊城时,请刘封、孟达发兵相助,二人因郡县初附而拒绝。关羽覆败后,孟达担心获罪,又因自己与刘封交恶,于是率领部属降魏;之后,魏帝曹丕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孟达共攻刘封。 申仪背叛刘封,刘封兵败逃回成都。之后申耽也投降魏国。曹魏赐予申耽怀集将军的称号,迁徙他到南阳居住。申仪于魏黄初二年(221年)担任魏兴太守,封侯(关于申仪的爵位,史书记载有所不同,见目录“相关争议”),驻于洵口。

太和元年(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到汉中,孟达欲响应诸葛亮。申仪与孟达不和,诸葛亮为促成孟达起事,派郭模(一作郭摸)诈降,到魏兴,告诉申仪:“诸葛亮说,玉玦,是指已决定;织成,是说谋划已成;苏合香,是说此事已合。”申仪也多次上言孟达有二心,密表孟达勾结蜀人。

孟达起兵叛魏后,申仪又断绝蜀道,阻挡援救孟达的军队。

起初,申仪长期在魏兴郡,专威疆场,经常承制私刻印章,大多都是非正式委任。司马懿斩杀孟达后,申仪有自疑心。当时各郡守见司马懿新得胜,纷纷送礼求贺,司马懿都收下,又让人劝导申仪。申仪到宛城见司马懿后,司马懿询问申仪承制的事情,将他抓住,送到京师洛阳。朝廷下诏转拜申仪为楼船将军,在礼请中。

亲属成员

编辑

哥哥:申耽,上庸太守,降魏后为怀集将军,徙居南阳。

相关争议

编辑

申仪在降魏后,被封为列侯,但关于申仪的爵位,史书记载有所不同。

《魏略》记载,曹魏将申仪之兄申耽之前的封号赐给了申仪。 《三国志》记载,申耽最初为员乡侯,申仪则在降魏后被封为真乡侯,两处爵位并不同。 《华阳国志》则记载,申耽最初为郧乡侯,申仪在降魏后也被封为郧乡侯,两处爵位相同。

艺术形象

编辑

文学形象

小说《三国演义》中申仪生平与正史大同小异。刘封战败逃奔房陵时,身在房陵的申仪已归降曹魏,刘封只得逃回成都。 后来孟达准备起事,约下金城太守申仪、上庸太守申耽,二人表面允许,实则每日调练军马,暗为内应。孟达被围时,听闻申耽、申仪军前来,急忙开城门杀出,却遭申耽、申仪攻击,城池又被李辅、邓贤献出,只得夺路逃走。孟达人困马乏,措手不及,最终被申耽一枪刺于马下,枭去首级。战后,曹魏加申耽、申仪官职,随司马懿征进。

影视形象

新三国中的申仪

1994《三国演义》:韩增祥饰演申仪

2010年电视剧《三国》:戴启文饰演申仪

下一篇 李鸿

上一篇 在魏与刘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