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希 编辑

唐朝大臣巴德武的儿子

藏传佛教前弘期名僧,早期佛典翻译大师。据说他是护送金城公主进藏后留居西藏的唐朝大臣巴德武的儿子,约8世纪人,生卒年不详。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桑希

身份:唐朝大臣巴德武的儿子

简介

编辑

桑希,姓巴,是护送金城公主进藏后留居西藏的唐朝大臣巴德武的儿子,生卒年不详,约八世纪人。

历史渊源

编辑

赤德祖赞王(七〇四~七五五年)成年后,派遣大臣章伽·木列郭恰和涅·扎拉古玛拉到印度去求取佛经。他二人到达冈底斯雪山时,与在那里修行的印度班智达桑杰桑瓦和桑杰希瓦相遇。于是,从这两位上师学法,默记了显宗《阿笈摩经》、《金光明经》、密宗《事部》和《瑜伽部》等经典。返回西藏后,写出献供赞普。赞普为奉安这些经典修建了拉萨喀札、札玛真桑、扎玛格乌、钦浦那热、玛萨贡等五座佛殿。赤德祖赞王晚年,苯教与吐蕃王朝内部的反佛教活动仍很激烈,赞普为了扶植佛教并使佛教站稳脚跟,于藏历木马年(七五四年,唐玄宗天宝十三年)派遣以桑希为首的四人到唐玄宗那里求取佛教经典。唐王赐给蓝纸金字的佛经一千卷。桑希等人又前往五台山学习佛法,和尚尼玛送给他们《十善法经》、《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佛说稻秆经》,并要他们将这些经典依次呈献给赞普。

当桑希等人带上这些经典返藏时,赤德祖赞王以在嘉玛雅嫩扎园坠马身亡。他们回到拉萨时,年幼的王子赤松德赞(七四二~七九七年)刚即位,对朝内的反佛势力还无能为力。当时以权臣玛尚仲巴结为首的反佛势力很倡狂,将藏王惨死和一些不详之事,都说成是信奉佛教所得到的报应,并发布了禁佛命令,严禁在吐蕃王朝辖区内信奉佛法,驱逐汉僧和印僧,改大小昭寺为屠宰场,把宰杀的牲畜肠子和内脏挂到佛像上,拆毁拉萨喀札、札玛真桑两座佛殿,将不动金刚佛像埋到沙堆里,把大小昭寺的释迦牟尼佛像运到偏僻的芒域等地。这就是藏传佛教史上的第一次禁佛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刚刚回到西藏的桑希等人,便把千卷佛经秘密藏到桑耶钦浦(今西藏山南桑耶附近)巖洞中,将请来的汉僧送回了内地。禁佛运动一时声势浩大,连信奉佛教的大臣巴·赛曩(七觉士之一)也被贬到芒域当地方官去了。

赤松德赞成年亲政后,才让桑希翻译他以前带来的经典,于是由汉族译师梅果和桑希以及藏族译师喀且阿兰达、印僧阿难陀等人,首先把和尚尼玛送的三部经典秘密地译成藏文。此事被玛尚仲巴结和达札鲁贡知晓后,极力阻扰破坏,译经工作遂告中断。桑希等人又把经典重新藏到巖洞中。此后,赤松德赞派桑希去芒域协助巴·赛囊工作,其实是让他暂时去避难。

这时赤松德赞已意识到,不剪除朝内的信苯反佛势力头目玛尚仲巴结和达札鲁贡等人,就难以弘扬佛法。于是和信佛大臣定下妙计,先除掉玛尚仲巴结,然后将达札鲁贡流放到藏北去。从此佛教又逐渐恢复和兴旺起来,巴·赛囊和桑希很快也回到了拉萨。后来赤松德赞又派巴·赛囊和桑希等三十人,携带大量礼品去长安,向唐肃宗问候致礼,并呈上请求赐给佛经的信件。唐王赐给了大量蓝纸金字佛经,还送给赞普一顶颇罗弥(一种金银合成,亦称金间银)做的帽子和一万匹锦缎等珍贵礼物。他们返回后,将唐王的诏书匣和赐物、经典等献给赤松德赞王。

桑希从长安回到拉萨后,赞普赐予噶伦头衔,让他继续从事佛经翻译。他翻译了许多经典,于是声名大振,有“聪慧唐童”之称,一生协助赤松德赞弘扬佛法,厥功累累。

有文载,桑耶寺建成后,桑希为西藏“预试七人”的首批受戒剃度出家者,亦为“七觉士”之一,但此说待考。

下一篇 噶尔·东赞

上一篇 彝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