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融资 编辑

公司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

内源融资内源融资

融资是指公司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它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主要包括留存盈利、折旧和定额负债)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和抗风险的特点,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内源融资是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是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

相关词条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内源融资

概念:公司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

所指: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

构成: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

倾向

编辑

企业融资的分类

企业融资方式大体上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类。不同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是企业在一定的融资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主要是选择适宜的资本结构,又称融资结构。企业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的不同资金来源渠道之间,以及通过不同来源渠道筹集的资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率关系,包括总资产与负债的比率、不同股东持有的股本的比率、不同债务之间的比率等。

优缺点

编辑

内部融资的优点

1、自主性

内部融资来源于自有资金,上市公司在使用时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只要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即可,基本不受外界的制约和影响。

2、融资成本较低

公司外部融资,无论采用股票、债券还是其他方式都需要支付大量的费用,比如券商费用、会计师费用、律师费用等。而利用未分配利润则无需支付这些费用。因此,在融资费用相对较高,利用未分配利润融资对公司非常有益。

3、不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每股收益和控制权

未分配利润融资而增加的权益资本不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每股收益和控制权,同时还可以增加公司的净资产,支持公司扩大其它方式的融资。

4、使股东获得税收上的好处

如果公司将税后利润全部分配给股东,则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相反,少发股利可能引发公司股价上涨,股东可出售部分股票来代替其股利收入,而所缴纳的资本利得税一般远远低于个人所得税。

内部融资的缺点

1、内部融资受公司盈利能力及积累的影响,融资规模受到较大的制约,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融资。

2、分配股利的比例会受到某些股东的限制,他们可能从自身利益考虑,要求股利支付比率要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3、股利支付过少不利于吸引股利偏好型的机构投资者,减少公司投资的吸引力。

4、股利过少,可能影响到今后的外部融资。股利支付很少,可能说明公司盈利能力较差,公司现金较为紧张,不符合一些外部融资的条件。

企业资金来源与资本结构的特点

据调查,当前以企业为主要管理形式的私营企业的融资顺序大致为企业积累、银行或信用社贷款、亲戚朋友筹款、民间借贷等。同发达市场经济中现代企业相比较,中国的家族企业资金来源与资本结构的特点有二:

其一,家族企业的融资次序与大企业大体相同,即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再就是从银行或非银行机构负债融资,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证券市场融资;

其二,与大企业相比,企业负债率明显偏低,换言之,家族企业未能充分发挥债务杠杆的作用。

企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比例太小而过分依赖于内源融资,显示出企业内源融资倾向。就其倾向的实质,是其融资能力和转轨时期非公有制企业融资环境双重选择的结果。受自身规模和信用等级等因素制约,家族企业难以进行外部融资。

企业逐步规范

家族企业主体仍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财务规章制度尚处于逐步规范过程之中,企业信用还有待建立、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很难获得对企业信用的完全信息,难以对企业做出客观的风险评定,出于谨慎考虑是不会提供相应的信贷服务的。至于股权融资,更是很多企业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金融深化理论的倡导者麦金农的研究认为:如果企业家的投资受自我融资(self- finance)和内源融资的限制,那么其最优策略是投资于传统技术,从而降低总体收益水平,进而必然会制约企业本身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相反,如果他能够从金融体系中得到外援融资,那么,新技术就可能会被采纳,从而获得较高的收益。

理论

编辑

内源融资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理论从资本结构的“MM理论”发展而来。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发表了题为《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的经典论文,提出了被称为“MM定理”的资本结构理论。他们认为:在没有税收、不考虑交易成本以及个人和企业贷款利率相同的条件下,企业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虽然这一结论依赖的前提过于苛刻,与现实相距甚远,但它开拓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道路和发展方向,标志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开端。随后,包括莫迪利安尼和米勒自己在内的众多学者都通过放宽假定对“MM定理”进行修正,分别产生了权衡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其中优序融资理论对“MM定理”最大的修正就是放弃了充分信息这一假定,引入信息非对称的思想。最先对融资顺序进行研究的是Donaldson(1961),他观察到企业似乎并不根据特定的资本结构进行融资,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按一种偏好顺序进行融资:首先是内部融资,其次是债务,再次才是发行股票。Myers和Majluf在1954年首先对此进行了解释,他们从信息不对称这一前提出发,根据信号传递假设提出了优序融资偏好理论。根据不对称信息理论,企业的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经理对信息的掌握呈典型的不对称分布,较少信息的一方希望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信息,而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则通过输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进行获利,因此,企业经理在与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博弈中占据优势地位。Ross认为:企业经理对企业的未来收益和投资风险有着充分的信息,而投资者并不了解相关信息;如果企业市场价值提高,则经理会从中受益,如果企业破产,经理就要受到惩罚;投资者会把具有较高举债水平当作是一种较高质量的信号,即企业提高债务时,相当于预期企业将有更好的经营业绩;考虑到破产对企业经理的惩罚约束会使债务融资比例变成可靠的信息传递工具,因此,投资者可以凭借企业债务融资比例来判断企业预期市场价值的高低。

Myers和Majluf在Ross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对称信息对融资结构的影响,他们认为:在不对称信息的条件下,投资者同企业经理相比拥有较少的关于企业资产价值的信息,企业的股票在市场上的价格会偏离实际价值;如果企业对新的投资项目采用股票融资方式,一旦股价被低估,就会使新的投资者获得超过项目净现值的收益,从而使老股东受损,此时若采用债务融资就可以避免新老股东利益不均衡的现象发生,故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偏好采用内部融资或低风险债务融资。因此,企业融资的优选顺序是:内部融资、债务融资和股票融资,这就是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OrderTheory)。

国内学者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进行了深入研究,实证研究结果普遍认为: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而在内外部融资的顺序上,则没有达成一致。黄少安、张岗通过统计描述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公司股权融资的成本大大低于债务融资的成本是股权融资偏好形成的直接动因,深层的原因在于现行的制度和政策。蓝发钦从影响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的角度,探讨了内部融资、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对公司价值的不同影响,指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顺序为内部融资、股权融资、债务融资。李翔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顺序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部融资。可见,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优先顺序上的认识已基本一致,而在内外融资的优先顺序方面还不一致。蓝发钦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融资优先于外部融资,而李翔则认为:上市公司的外部融资优先于内部融资。

企业

编辑

内源融资之一内源融资之一

顾名思义,融资能力是指企业信誉如何,付息还本能力如何,有没有投资前景良好的开发项目,企业是否具有资金管理营运的人才和机制等。融资动机涉及到企业是否有必要扩充资金来源以及新资金将用来干什么。企业融资动机不纯,不仅无益于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圈钱”后的 “呆账坏账”,将直接破坏发育中的资本市场游戏规则。转轨期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在创造骄人业绩的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与大企业相比,企业还存在颇大的差距。企业靠一时的包装和“整容”,或许能引来一部分资金,但路遥知“企业”力,日久见“企业家”心,真正能成为资本市场宠儿的是那些能在产品市场、技术创新和企业信用等方面都有良好表现的家族企业。

利益

编辑

利益利益

拓宽企业债务融资,有利于企业治理结构优化。对于企业家来说,最难的是寻找到既忠诚又能干的经理人,其中的问题之一是激励机制。企业家通常采用股票期权来激励经理人。在此基础上,如果增加企业负债,经理人会具有更大的激励。其影响机制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表述更为直观。假设企业股本分为集权股(a)和经理股(b),总股本为a+ b,经理所占的股份为b/(a+b),公司的债务融资金额为m,同时公司的资产收益率为q,债务利息率为p(通常情况下p≤q),则经理人的股权收益率为: ∏=b/(a+b)=b×q+b/(a+b)×(q-p)×m

从中可以看出,随着企业债务融资量m的增加,经理人的股权收益也趋增。运用破产理论来分析,企业债务增加,其破产概率将会加大,经理人要保住现有职位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如果企业通过银行信贷获得债务融资,银行作为债权人,承担着贷款风险。那么,银行有可能为了自身资本的安全而参与到企业投资决策或企业监督中,典型的如日本治理模式所采取的主银行制。这样,便存在一种外在压力迫使企业优化自身治理结构。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银行必须是产权明晰的银行,其治理结构应该是健全和完善的。

股权融资

通过股权融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稀释,外部力量的引入有助于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在集权股稀释的过程中,企业利用股票市场的筹资功能,为企业融通永续发展的资金,可以极大地增强竞争实力。同时,企业受到外来的监督和约束,为健全企业制度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此外,可以通过证券市场变现自己的股权,从而为成员退出企业提供制度平台。比较而言,股权融资的前提是发育健康和监督到位的证券市场,而且应该是内源融资和债务融资机制发育相对成熟之后的选择。

下一篇 融资能力

上一篇 外源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