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鱼 编辑
咸鱼是以盐腌渍后,晒干的鱼。以前因为没有低温保鲜技术,鱼很容易腐烂。因此世界各地沿海的渔民都有以此方法保存鱼。
在中国古代,咸鱼称作“鲍鱼”,并有“鲍鱼之肆”此一成语(此非现在作为名贵海产的鲍鱼)。广东咸鱼中以马鲛著名,是梅香咸鱼的一种,有浓烈而特别的气味。广东特色菜肴咸鱼鸡粒炒饭便是以此制作。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中式咸鱼 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中文名:咸鱼
外文名:Salted fish
别名:鲍鱼
主要原料:鱼,食盐
是否含防腐剂:否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副作用:如果长期食用易患鼻咽癌
忌食人群:高血压病人、高温条件下工作人士
咸鱼
咸鱼种类非常多,有以大条鱼腌成的,也有以小鱼腌的。以前中国的咸鱼是贫苦人家吃的食物(林子祥的歌曲《分分钟需要你》一句──“咸鱼白菜也好好味”是贫穷生活的鲜活反映)。但是,某些名贵咸鱼的售价并不便宜。咸鱼作为腌制食物,是导致鼻咽癌的主要原因。
在广东话(粤语)之中也有死人的意思
在广西(白话)也有人称咸鱼是穿过的鞋子。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高血压病人、高温条件下工作人士忌食。
备注
少量食用问题不大,如果长期食用易患鼻咽癌。
腌鱼的窍门
1.将鱼块、鱼段或鱼片放在牛奶中泡一下,在撒上一点干面粉,或煎或炸,味道很好;2.
用精盐涂抹鱼肚除去腥味后,洗净控干,放入少量料酒,再放上3~5片姜片、葱段,上下颠几下,使鱼均匀入味,然后将碗盖上,腌半小时,鱼烧熟后味道更鲜美。
咸鱼的种类
加工的咸鱼有“梅香”与“实肉”两种。梅香咸鱼制作时须将鲜鱼发酵一两天,待其营养物质改变再加盐腌制七八天,晒干后产生一种奇特的香味,其肉质松软,咸中带香;而实肉咸鱼则无须发酵,直接用鲜鱼腌制晒干,其肉质结实、成片,咸而鲜。
用来晒的鲜鱼主要有红鱼、马鲛鱼、海底鸡、黄花筒、曹白鱼、红衫鱼、带鱼、银鱼等。
用不同种类鲜鱼制作出来的咸鱼,风味和口感各有不同,并且同种鲜鱼制成出的“梅香”和“实肉”,风味和口感也各有不同。在选购时要因各人的喜好,在选择“梅香”或“实肉”的同时也要选择用来制作咸鱼的鲜鱼种类,例如马鲛鱼、海底鸡等。
若鱼肉表面、剖切面和鱼体内有褐色薄膜,俗称“油烧”或“黄锈”,这是鱼肉脂肪产生氧化的结果。因此鱼肉松散,产生异味,食时会有口苦舌麻的感觉;2.
在鱼头靠近鳃的部位呈现淡红色暗斑,在肌肉内层也呈现暗斑,显示鱼已腐坏;3.
咸鱼出现红斑点是“发红”或称“赤变”现象,这是“嗜盐”或“杆菌类”在腌制过程中因为盐渍作用,36~38℃时细菌在鱼体内迅速繁殖而生成,此时鱼体已变质。
香煎咸鱼
原料:红杉咸鱼(实肉咸鱼)、生姜、干辣椒、葱、醋、生抽。特色:广东人爱食的住家菜。
操作:
1.咸鱼切段(也可整条),用清水浸泡20分钟,让其回软,生姜、辣椒切丝,葱切末(咸鱼很咸,看个人口味,浸泡的时间可长可短)。2.
锅烧热后倒入油,晃下锅,下入鱼中火煎。 3.
用筷子翻动,煎至两面泛黄时,放入姜丝、干辣椒丝,继续煎出香味。4.
加入适量醋、少许生抽、撒入葱花即可。
干腌法
火腿的腌制加工干腌法是利用干盐(结晶盐)或混合盐,先在食品表面擦透,即有汁液外渗(一般腌鱼时不一定先擦透),而后层堆在腌制架上或层装在腌制容器内,各层间还应均匀地撒上食盐,各层依次压实,在外加压或不加条件下,依靠外渗汁液形成盐液进行腌制的方法。开始腌制时仅加食盐,不加盐水故称为干腌法。
优点:操作简便;制品较干,易于保藏;无需特别当心;营养成分流失少,肉腌制时蛋白质流失量为(0.3-0.5%)。
缺点:腌制不均匀、失重大、味太咸、色泽较差,若加用硝酸钠,色泽可以好转。
湿腌法
湿腌法即盐水腌制法,就是在容器内将食品浸没在预先配制好的食盐溶液内,并通过扩散和水分转移,让腌制剂渗入食品内部,并获得比较均匀的分布,直至它的浓度最后和盐液浓度相同的腌制方法。
缺点:其制品的色泽和风味不及干腌制品;腌制时间和干腌法一样,比较长;所需劳动量比干腌法大;腌肉时肉质柔软,盐水适当,但蛋白质流失较大(0.8-0.9%),因含水分多不易保藏。
注射腌法
(1)动脉注射腌制法
此法是用泵将盐水或腌制液经动脉系统压送入分割肉或腿肉内的腌制方法,为散布盐液的最好方法。一般分割胴体的方法并不考虑原来的动脉系统的完整性,故此法只能用于腌制前后腿。
优点:腌制速度快而出货迅速,其次就是得率比较高。若用碱性磷酸盐,得率还可进一步提高。
缺点:只能用于腌前后腿,胴体分割时还要注意保证动脉的完整性;腌制的产品容易腐败变质,故需要冷藏运输。
(2)肌肉注射腌制
此法有单针头和多针头注射法两种。肌肉注射用的针头大多为多孔的,单针头注射腌制法可用于各种分割肉和动脉无关。
优点:可以缩短操作时间并提高生产率,用盐液注射法腌制时可提高得率,降低生产成本。
缺点:其成品质量不及干腌制品,因其风味差,煮熟时收缩的程度也比较大。
混合腌法
这是一种干腌和湿腌相结合的腌制法。常用于鱼类。
优点:可以避免湿腌液因食品水分外渗而降低浓度,因干盐及时溶解于外渗水分内。同时腌制时不像干腌那样促使食品表面发生脱水现象,而且腌制过程比单纯干腌始得早。
危害分析
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能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及其他类型腐败菌生长,具有良好的呈色作用和抗氧化作用,并且能改善腌制食品的风味。但是,亚硝酸盐能与腌制品中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反应形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存在是主要的潜在危害。
传统蔬菜腌制的时间很长,并不是腌几天就能拿出来食用的。一般来说,蔬菜腌制刚开始的时候亚硝酸盐的含量会不断增长,达到一个高峰之后就会下降。这个峰叫做亚硝峰。有的蔬菜出现一个峰,也有的出现三次高峰。一般来说,蔬菜腌制一周左右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而到20天之后就已经很低了。这个时候再吃,就比较安全了。而一些餐馆为降低成本,可能没有等到足够长的时间就把腌菜拿来做菜,而且食客们吃的数量又比较大,容易造成事故。蔬菜腌制的时候应选择施氮肥比较少的蔬菜,尽量把菜洗干净,用干净的水和缸来腌,让蔬菜腌制缸少进空气。
为了降低腌制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还可在蔬菜腌制时放点维生素C,1公斤白菜放4粒维生素C,放入维生素C的作用主要是阻断亚硝酸盐的生成,而且还能防止酸菜生霉,减少酸败和异味。盐也要放够量,要腌透。用盐不足,细菌不能被完全抑制,会使菜中硝酸盐还原成有害的亚硝酸盐。
急性中毒
人体长期摄取大量亚硝酸盐,可使血管扩张,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铁被氧化而不能与氧结台,产生氧化血红蛋白血液病,使血液的输氧能力降低、血球破坏,在血浆和尿中出现血色素使肾小管堵塞。一般人体摄入 0.3~0.5 g 的亚硝酸盐可引起中毒,超过 3g则可致死。
致癌作用
亚硝酸盐能与腌肉中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反应形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据动物试验,一次多量或长期摄入都可引起癌症。人类的鼻咽癌、食道癌、胃癌、肝癌等都与亚硝胺有关。亚硝胺在体内微粒体羟化酶作用下,经过一系列代谢,使细胞产生突变或癌变。
致畸作用
研究表明,亚硝酸盐能够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6个月以内的婴儿对亚硝酸盐特别敏感,5 岁以下儿童发生脑癌的相对危险度增高与母体经食物摄入亚硝酸盐量有关。此外,亚硝酸盐还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造成婴儿机体组织缺氧,皮肤、黏膜出现青紫斑。
化学方法
运用化学方法来降低亚硝酸盐主要有:通过添加天然物质,从而阻断亚硝胺的合成,如蒜汁、姜汁、芦荟汁等;添加抑菌剂部分替代亚硝酸盐的作用,如抗坏血酸、柠檬酸等,其作用机理也是阻断亚硝基与仲胺的结合,防止亚硝胺的产生;添加一些能起到类似亚硝酸盐发色或防腐作用的物质,如红曲色素、抗坏血酸等。
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降低腌制品中的pH值、产生亚硝酸还原酶降解亚硝酸盐的微生物或者直接利用亚硝酸还原酶降低腌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有学者利用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乳酸片球菌和短乳杆菌冻干菌粉,制成一种直投发酵剂,对酸菜中亚硝酸盐的降解率达98%,该技术可用于工业化生产。也有研究从巨大芽胞杆菌中分离纯化得到亚硝酸盐还原酶,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 40℃、最适pH 为 6.5,热稳定性好,80℃下保温4h后仍有70%~80%的酶活力,将该酶和特异性辅酶组成的复合酶制剂,在肉的腌制过程中加入, 在不改变蒸煮香肠的加工工艺条件下,使亚硝酸盐的残留量比原来降低 70%以上。
一看:看鱼身有否蛀虫;看咸鱼肉的光泽如何。因为如果是用药水浸泡过的,肉是暗淡无光泽,而且又瘀又黑。
二闻:闻咸鱼散发出来的是否是自然的咸香味道,而非难闻的霉味。
三拆:拆开包着鱼头的塑料纸,看有否发霉变质。有些咸鱼在制作时出错或由于晒制时的季节不好,鱼头、鱼腩位置会腐败变质。
食物名称 | 咸鱼 |
含量参考 |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240 千卡 |
蛋白质 | 49.9 g |
脂肪 | 3 g |
胆固醇 | 110 mg |
脂肪酸 | 2 g |
饱和脂肪酸 | 0.8 g |
多不饱和脂肪酸 | 0.8 g |
单不饱和脂肪酸 | 0.4 g |
水分 | 39 g |
碳水化合物 | 0.3 g |
灰分 | 8.2 g |
叶酸 | 26 μg |
αE | 1.2 mg |
钠 | 1600 mg |
镁 | 65 mg |
磷 | 810 mg |
钾 | 850 mg |
钙 | 890 mg |
铁 | 3.2 mg |
铜 | 0.26 mg |
锌 | 3.2 mg |
维生素B1(硫胺素) | 0.24 mg |
维生素B2(核黄素) | 0.4 mg |
烟酸(烟酰胺) | 16 mg |
泛酸 | 1.09 mg |
维生素B6 | 0.64 mg |
维生素B12 | 11.6 μg |
维生素D | 2 μg |
维生素E | 1.2 mg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