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达内河轮船公司 编辑

张謇创办的首个航运企业

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大达内河轮船公司

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原名通州大达内河小轮公司,建于1903年,位于江苏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是张謇创办的第一个航运企业。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謇为了适应大生企业日益繁忙的运输需要,以清政府“谕旨”为依据,与沙元炳议设“通州大达小轮公司”(即大达内河轮船公司)。 张謇任公司总理,经理是沙元炳,江泽民同志的祖父江石溪任协理。

公司设总办事处于南通唐家闸,购置轮船、拖轮,专营江苏境内江北里下河至镇江一带航运客货。公司最初开辟通吕(四)、通海(安)、通扬(州)、南盐(城)航线,至1918年,又增至靖江、东台、大中集、白驹、仙女庙、包场、马塘、掘港等10余条航线,拥有轮船35艘,运输量巨大,公司利润丰厚。张謇由此建立起的以南通为枢纽,以航运为主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业,对江苏近代地方经济的繁荣起到了推动作用。

现存公司办公楼一座,座西朝东,为二层西式楼房。建筑外墙及内装修有所改变,其它保存尚完整。临河有码头遗址,其南边紧邻其侧另有小楼,为张謇创办的大达公电机碾米公司办公楼,一并归入保护范围。

基本信息

编辑

公司名称:大达内河轮船公司

所属行业:航运客货

成立时间:1903年

地理位置:江苏南通唐家闸北川桥畔老办公楼一座

历史沿革

编辑

公司外观公司外观

光绪二十六年(1900)正月,张謇结识了在上海开办永安轮船公司的浙江人朱葆三,议租他的“济安”小轮,改名为“大生”。因租价低廉,又允许搭客。朱葆三见有利可图,于是提出通沪合股经营,通股一万二千元,沪股二万元,定由朱葆三负责经营管理,从此“大生”轮开航于通州、海门、常熟、上海等地。但是,通沪合作之初纠纷即起,而两年后通州股东既没看到一张股票,也没见到任何账目。合作陷入僵局,张謇开始考虑自办轮船公司。

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张謇与沙元炳于唐家闸北川桥“议商股本,创设大达内河小轮公司”,重新集股二万六千元,改订章程,实际接手续办,从此与朱葆三无涉。初创时定名为“通州大达小轮公司”,后改称“大达内河轮船公司”,由张謇任总理,首任经理顾莼溪,仅数月病故,随后由沙元炳接任,成为公司实际上的首任经理。

1916年,英商祥茂公司将包括三条轮船在内的所有资产,全部卖给了大达轮船公司,最终落得倒闭的下场。这是近代中国航运史上维护主权、外争权利的一次激烈的斗争。

至1918年,公司已拥有轮船35艘,开辟航线10条。

1920年前后,公司共开辟了10条航线,形成了以南通为中心的航运网络,全盛时期曾有小轮20艘、拖轮14艘,开辟航线10条,沿途有56个码头。

进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连年灾荒、商业萧条,客货运量锐减,加之迭遭兵事、匪患、争航、河堵种种打击,公司经常在生死线上挣扎。1933年召开股东会,决定停止营业,组织清理;后与海安韩少石(韩国钧之子)合营一年,依然亏累不堪。1935年改由职工自行维持,并推老股东王铁生任经理,一年后难以维持,只得将船舶分别抵债,所剩四五艘轮船,则采取缩短航线的办法勉强支撑,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几经改组、清债、清算,公司艰难运行。

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并入镇江公营的中华旅运社。

遗址现状

编辑

公司现存唐家闸北川桥畔老办公楼一座,坐西朝东,为两层西式楼房(另设地下室),共8大间,中有6间设面街铁艺台,入门为螺旋式阶沿,整体保存完好。临河有码头遗址,勒石标记“大达轮船码头”。该建筑现为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4月5日上午,原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视察了大达内河轮船公司旧址。

下一篇 张詧

上一篇 别让李嘉诚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