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筠 编辑

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资中筠资中筠

资中筠,女,1930年6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湖南耒阳,毕业于清华大学,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1951年至1980年,资中筠先后在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委员会及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工作(其间于1956年至1959年驻外工作),间或担任国家领导人的外事翻译,并获外访机会,访问了亚、非、欧、拉美等国家。1980年至1985年,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从事美国研究(其中,1982年至1983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为客座研究员)。1985年至199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先后担任副所长、所长 ,参与创办《美国研究》杂志与中华美国学会,曾任杂志主编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创办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并任第一、二届会长 。1996年,正式退休 。退休后,继续研究工作和学术活动,兼任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中美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中方主任、中美关系史研究会理事、太平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等职。 2002年,出版随笔集《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 。2003年,出版著作《散财之道》。 2017年,出版音乐自传《有琴一张》。 其作品除国际政治和美国研究的专业著述,还有大量随笔、杂文,并翻译有多种英、法文学著作。主要著作有:《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冷眼向洋》《财富的归宿》《资中筠集》《斗室中的天下》等。

1983年,资中筠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91年,被列入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3年,被列入《国际妇女名人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资中筠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0年6月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代表作品:追根溯: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冷眼向洋、资中筠自选集

祖籍:湖南耒阳

性别:女

人物经历

编辑

早年经历

1930年6月,资中筠出生于上海,祖籍湖南耒阳,父亲资耀华早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是一位银行家,母亲童益君生于官宦之家,精通英文 。资中筠的童年在天津租界长大,从小学习外语、钢琴、芭蕾等 ,钢琴师从刘金定,在17岁时,就已成功举办个人独奏会,可演奏巴赫、肖邦、贝多芬、舒曼的名曲,甚至还包括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完整三个乐章这样高级程度的曲目。 1947年,资中筠从天津耀华中学毕业后,考入燕京大学。1948年,于燕京大学肄业,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精通英文和法文。

1947年,资中筠留影1947年,资中筠留影

工作经历

外交工作

20世纪50、60年代,资中筠在“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简称:“和大”)从事民间外交与国际活动工作,其中包括国际会议的英、法文翻译,间或担任国家领导人的外事翻译。因工作关系,在相对封闭的年代有机会访问亚、非、欧、拉美等国家 。其间,于1956年至1959年,驻奥地利维也纳世界和平理事会书记处,任中国书记助手及翻译 。1959年,回国后,除在单位工作外,还不时担任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翻译工作。 “文革”期间,下放“五七”干校劳动,尼克松访华前,从干校调回,参与接待工作 。1971年,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负责对美工作。参加了尼克松访华以及随后的美国参众两院领导人访华团的全程接待工作。并参加基辛格若干次访华的接待工作。在此期间,还接待并陪同过一些在长期隔绝后初次重访中国大陆的美方知名人士,如谢伟思、费正清、拉铁摩尔、斯诺的先后两位夫人、夏仁德以及其他知名人物。 之后,留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管对美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转入学术研究。

1958年,资中筠与陈乐民在布拉格郊外 1958年,资中筠与陈乐民在布拉格郊外

学术研究

1980年,资中筠调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研究室工作。1982年至1983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国际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1985年,应聘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组建的美国研究所任副所长。1988年至1992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同时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2年至1998年,参与创办中华美国学会和《美国研究》杂志并任主编,在此期间,还曾兼任华盛顿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研究员,并应邀到美国十几所大学作演讲。1993年,发起并主持创办“中美关系史研究会”,任第一、第二届会长。1994年,任“敦巴顿橡树会议与联合国”国际研讨会(纪念敦巴顿橡树会议50周年)荣誉委员会委员。1996年,退休后,仍继续研究工作和学术活动,并兼任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中美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中方主任、中美关系史研究会理事、太平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等。

1985年,资中筠在美国研究所 1985年,资中筠在美国研究所

退休生活

资中筠退休后,着重对自己和社会展开反思 ,2002年,出版第一部随笔作品集《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 。2003年,出版了研究美国公益基金会的著作《散财之道》(该书于2005年再版时名字被作者改为《财富的归宿》,于2015年再版时又被改为《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她也因该书被称为公益启蒙者。 2010年,发表《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一文,对中国古今的“颂圣文化”作出分析,引起巨大社会反响。2011年,出版《资中筠自选集》,包括《闲情记美》、《不尽之思》、《士人风骨》、《坐观天下》、《感时忧世》等5卷,在读者中,尤其是在学界,引发震动 。2013年,推出《美国十讲》、《老生常谈》,这两本著作均为其讲话稿实录,记录了其研究国际关系的部分成果; 同年,分别在北京、上海和苏州举行了三场音乐会。 2017年,出版音乐自传《有琴一张》;同年,在天津举办演奏会。

2014年,资中筠出席图书活动2014年,资中筠出席图书活动

主要作品

编辑

学术论著

出版时间

作品名

出版社

作品封面

2019年

《20世纪的美国》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20世纪的美国20世纪的美国

2015年

《美国这样走来》

橡实文化

美国这样走来美国这样走来

2015年

《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

上海三联书店

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

2015年

《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2014年

《美国十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国十讲美国十讲

2011年

《启蒙与中国社会转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启蒙与中国社会转型启蒙与中国社会转型

2011年

《坐观天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坐观天下坐观天下

2009年

《冷眼向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冷眼向洋冷眼向洋

2006年

《财富的归宿》

上海人民出版社

财富的归宿财富的归宿

2002年

《资中筠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资中筠集资中筠集

2000年

《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

1998年

《国际政治理论探索在中国》

上海人民出版社

国际政治理论探索在中国国际政治理论探索在中国

1994年

《战后美国外交史》

世界知识出版社

战后美国外交史战后美国外交史

1991年

《美台关系四十年》

人民出版社

美台关系四十年美台关系四十年

1987年

《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

重庆出版社

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

随笔杂文

出版时间

作品名称

出版社

作品封面

2023年

《夕照漫笔》

壹嘉出版

夕照漫笔夕照漫笔

2019年

《蜉蝣天地话沧桑》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蜉蝣天地话沧桑蜉蝣天地话沧桑

2017年

《有琴一张》

北京出版社

有琴一张有琴一张

2014年

《老生常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老生常谈老生常谈

2014年

《黑暗记》

广东人民出版社

黑暗记黑暗记

2012年

《思想不能用钱买》

天地图书

思想不能用钱买思想不能用钱买

2011年

《不尽之思》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不尽之思不尽之思

2011年

《士人风骨》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士人风骨士人风骨

2011年

《闲情记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闲情记美闲情记美

2011年

《感时忧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感时忧世感时忧世

2008年

《实说冯友兰

北京大学出版社

实说冯友兰实说冯友兰

2005年

《斗室中的天下》

清华大学出版社

斗室中的天下斗室中的天下

2002年

《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

2000年

《锦瑟无端》

辽宁教育出版社

锦瑟无端锦瑟无端

1995年

《学海岸边》

辽宁教育出版社

学海岸边学海岸边

翻译作品

出版时间

作品名

出版社

作品封面

2018年

《啊,拓荒者!》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啊,拓荒者!啊,拓荒者!

2016年

《廊桥遗梦》

译林出版社

廊桥遗梦廊桥遗梦

2013年

《巴尔扎克选集(12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尔扎克选集(12卷)巴尔扎克选集(12卷)

2012年

《哲学的慰藉》

上海译文出版社

哲学的慰藉哲学的慰藉

2006年

《波希米亚女郎》

人民文学出版社

波希米亚女郎波希米亚女郎

1998年

《万象译事(第1卷)》

辽宁教育出版社

万象译事(第1卷)万象译事(第1卷)

1997年

《人间喜剧(第十八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间喜剧(第十八卷)人间喜剧(第十八卷)

1997年

《人间喜剧(第十四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间喜剧(第十四卷)人间喜剧(第十四卷)

1991年

《农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农民农民

1990年

《巴尔扎克全集·18<风俗研究·乡村生活场景Ⅰ>》

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尔扎克全集巴尔扎克全集

1989年

《公务员》

人民文学出版社

公务员公务员

主要成就

编辑

学术成果

资中筠的研究成果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内部报告和政策建议;另一部分则公开发表,其中一些在社会上影响颇大。专著《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重庆出版社,1987年)获1979-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其英文版在美国出版;专著《战后美国外交史》(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是她主持的“七·五”社科基金项目,是中国第一部全面叙述冷战时期美国外交的作品。主编的论文集有:《美台关系四十年》(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架起理解的桥梁:1979-1992年中国的美国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论文《历史的考验——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台政策》在《国际问题研究》1982年第2期上发表后,随即为《人民日报》全文转载,《北京周报》英文版全文刊载。此文为中国大陆学者利用美国最新解密档案系统阐述美国对台政策的第一篇。《利益的汇台:国家关系的基础》一文是1988年底“中美关系十年”全国性学术研究会上的主题论文,发表于《美国研究》1989年第2期,《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刊载其删节稿,此文在一个时期内被美国当作中国方面有代表性的观点,一些思想库刊物予以部分转载。

人才培养

资中筠力图以严谨而勤奋的治学态度,指导培养学生,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广泛涉猎的基础上能有所感,有所发,并定期面对面加以指导。同学生一道探讨问题,交流看法。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

颁授机构

2021年

《中国慈善家》2020年度人物

《中国慈善家》

2010年

中国年度魅力50人学术类启蒙之魅

《南方人物周刊》

2006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4年

“资深翻译家”称号

中国译协

1991年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原国家人事部

1983年

“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全国妇联

参考来源:

学术观点

编辑

资中筠主要从事国际问题研究,重点是美国外交和中美关系。其主要学术观点有:1、国际关系的基础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民族国家。尽管各国之间相互依赖日益加深,民族主义和主权观念并未过时,全球或区域一体化仍是遥远之事;2、国际关系中,文化关系与其他方面同样重要,却常被忽视。在正常情况下,各种文化通过交流相互渗透,互相丰富,人类赖以进步;另一方面,弱国或经济落后的国家在对外交往中,必须努力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质才能够进行健康的文化交流并从中获益;3、中国人研究美国的意义不仅在于了解其政治经济情况及政策以为实际服务,而且应作为人类发展的一种独特的典型来研究,后一点对社会科学特别重要;4、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础是强权政治加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在美国对外关系中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在冷战背景下如此,而且是源于美国人的宗教传统,即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担负着用美国的价值标准去改造世界的"天命"。故在研究美国的对外关系时,为深入了解美国的国际行为需要把这一点考虑在内;5、美国当前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是还不能把它看作正在没落的大国,无论是就现实的综合国力还是就潜力而言,它在世界上还是遥遥领先。另一方面,尽管美国现在已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并有强烈的世界领袖意识,但由于世界局势日益复杂,美国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影响国际事务的发展,建立世界秩序却比冷战时期更困难了。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职务

2009年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2000年

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中美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中方主任

1994年

“敦巴顿橡树会议与联合国”国际研讨会(纪念敦巴顿橡树会议50周年)荣誉委员会委员

1993年

中美关系史研究会第一、第二届会长

1992年

美国华盛顿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研究员

1992年

《美国研究》杂志主编

1988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5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

1982年

普林斯顿大学国际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参考来源:

个人生活

编辑

家庭背景

关系

姓名

简介

照片

父亲

资耀华

资耀华(1900年-1996年),湖南耒阳人,1949年参加民建,历任民建天津市分会副主任委员,第一届中央委员,第二、三、四届中央常委,第五届中央咨议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上海银行天津分行经理、天津东亚毛纺厂常务董事、上海银行副总经理兼天津管辖分行经理。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后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公私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副总经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主任、中国银行常务董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等职。第三、四、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著有《国际汇兑之理论与实务》、《信托及信托公司论》、《银行问题之研究》等。

资耀华资耀华

母亲

童益君

童益君(1900年-1995年),又名寿慈,女,浙江德清新市人,清末维新派官吏童米荪之女。1921年,毕业于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曾任镇江四成蚕种制造场场长,中国蚕桑改良会赴乡指导,推广新式育蚕,取得显效,后被中华职教社开办的镇江女子职业学校董事长冷御秋及董事黄炎培聘为该校蚕桑科主任。1930年,与资耀华结婚,婚后育有资中筠、资华筠、资民筠三姐妹。曾担任北京西城区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妇女委员会委员及妇女联合会委员。

童益君童益君

妹妹

资华筠

资华筠(1936年3月-2014年12月9日),汉族,原籍湖南。1950年开始专业舞蹈生涯。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至1987年,历任中央歌舞团领舞、独舞、领衔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等职,系国家一级演员,曾任第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12年,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舞蹈艺术终身成就奖。其在舞蹈表演方面的代表作品有《飞天》《荷花舞》《白孔雀》《思乡曲》《长虹颂》等。出版多部著作,代表著作《中国舞蹈》曾获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

资华筠资华筠

妹妹

资民筠

资民筠(1938年-2015年),出生于天津,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在北大地球物理系任教20年,期间曾赴欧洲诸国做访问学者两年及参加有关国际学术会议,1988年转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科技室,担任院比较艺术中心研究员。她是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艺术科技》杂志特约编委及特邀撰稿人,发表论文(包括英文)50余篇,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著有《航天器史》《走向空间》《科学发现及其所包含的秘学方法》《真与美的长河》《真与美的跨世纪交响乐:高科技文化生活趣谈》等著作。

资民筠资民筠

家庭生活

关系

姓名

简介

照片

丈夫

陈乐民

陈乐民(1930年-2008年12月27日),出生于浙江,1950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外文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入北大西语系,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早年曾从事民间外交工作,长期驻欧,周游列国,对欧洲问题及国际问题较为了解。1983年至1993年,担任中国欧洲学会会长。1987年至1994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1991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著有《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欧洲文明的进程》、《莱布尼茨读本》、《徜徉集》、《欧洲文明十五讲》、《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等作品。

陈乐民陈乐民

女儿

陈丰

陈丰,2000年,开始为Philippe Picquier出版社工作,主要出版、推广中国当代文学。

陈丰陈丰

人物评价

编辑

资中筠在学术界和思想界享有盛誉。(新京报 评)

平和、优雅、从容不迫,是接触过她的人的统一印象。(中华读书报 评)

资中筠一生追求真实,她的作品从来不雕琢一个字,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种简朴绝对是一种境界,需要时间,需要风雨,需要人生,需要读很多书理解和修养出来。(作家阎连科 评)

资中筠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真正的“富家子”,虽曾失落仍能高贵,虽然峻急仍能优裕,尤其是能立足道统而能教训教化。她晚近的写作,是一种回归自我和文明常识的人生示范,是对当代汉语中暴发心态、投机心态、造论心态的校正。(作家余世存 评)

资中筠的思想是今天的,但是,她的风度与气质属于“那个时代”,在今日中国几成绝版。(作家毕飞宇 评)

资老师学贯中西,知识渊博。原来她主要研究中美外交。退休后她涉猎更广,从外交到历史,从国际关系到社会变革,还有民间组织的发展,著作非常多样化。表现出她学问功底的扎实,观察问题的深刻。她产生的影响超过了她退休以前。 她又有一颗善良的心,因而参与我们的扶贫事,贡献她对民间机构发展的知识。(经济学家茅于轼 评)

资中筠先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好学不倦,老而弥笃,著述不断;二是思想活跃,关心国家民族的未来。她的著作实现了白居易所说的“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作家王学泰 评)

资先生是我们十分敬重的一位学者,也是当今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她的研究融会古今、中西,她的思考又直指当今社会的现实。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对资先生表示更高的敬重、更大的期待。(招商局集团原董事长秦晓 评)

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可以去观察这个社会里面有多少优雅的老太太,资先生就是优雅老太太的典范。不仅是因为她漂亮,还因为她在这个年龄依然坚持思考、读书、写作,更重要的是,她很勇敢,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在反思历史。(作家刘瑜 评)

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缺乏担当的精神。中国古代士的精神,已经很少很少了,犹如花果飘零。资先生是少数的花果之一。有两句诗送给资中筠先生最为合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学者马立诚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