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编辑

葫芦科丝瓜属植物

丝瓜丝瓜

丝瓜(学名:Luffa aegyptiaca Mill.),别名水瓜,为葫芦科丝瓜属的一年生攀援藤本植物 。其茎、枝粗糙,有棱沟,被微柔毛;叶柄粗糙,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通常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上面深绿色,粗糙,有疣点,下面浅绿色,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的短柔毛;雌雄同株,雄花生于总状花序上部,花序梗稍粗壮,花萼筒宽钟形;花冠黄色,辐状,顶端钝圆,基部狭窄;雌花单生,子房长圆柱状,有柔毛,柱头膨大;果实圆柱状,直或稍弯,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纵条纹;种子多数,黑色,卵形,扁,平滑,边缘狭翼状 。花果期夏、秋季 。

丝瓜广泛栽培于世界温带、热带地区,在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及大洋洲地区皆有分布。中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 其喜温、耐高温高湿,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其为短日照作物,喜较强光,较耐弱光,生长快、结果多,喜肥但根系分布浅,耐肥能力弱;丝瓜喜湿、怕干旱 。

丝瓜果实用作蔬菜时应在长到成熟的果实一半大小、还嫩的时候进行采摘, 质感类似西葫芦,但更粘稠。 在印度、中国、日本等地均有食用习惯 丝瓜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成熟果实、种子、叶、花、瓜蒂、果皮、成熟果实维管束、茎、茎叶中的汁液、根皆可入药 。丝瓜果实成熟并干燥时,果皮的残留物是干燥的、缠结的维管束。 它们形成了耐用、致密、坚硬但可压缩的纤维基质。这种纤维基质的用途包括清洁“海绵”、发动机机油滤清器、钢制头盔衬里等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丝瓜

拉丁学名:Luffa aegyptiaca Mill.

别名:水瓜

界:植物界 Plantae

门:维管植物门 Tracheophyta

纲:木兰纲 Magnoliopsida

目:葫芦目 Cucurbitales

科:葫芦科 Cucurbitaceae

属:丝瓜属 Luffa

种:丝瓜 Luffa aegyptiaca

分布区域:丝瓜广泛栽培于世界温带、热带地区,在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及大洋洲地区皆有分布。中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

异名:Luffa cylindrica 、Momordica cylindrica 、Momordica luffa

植物学史

编辑

命名由来

16世纪,当欧洲植物学家从埃及的种植中引入这种植物时,这种植物被赋予了同类植物特定的种名“aegyptiaca”。在欧洲植物学文献中,这种植物于1638年由德国植物学家约翰·维斯林(Johann Veslingius)首次描述,他将其命名为“Egyptian cucumber(埃及黄瓜)”,维斯林也同样称其为“Luffa(丝瓜)” 。

丝瓜为旧世界物种,因其可食用的未成熟果实而被驯化,为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的重要蔬菜,特别是在亚洲地区。 在英语中,因为丝瓜的外果皮较光滑,其也被描述为为“smooth loofah(光滑丝瓜络)” 。

栽培历史

学术界对于丝瓜的最早驯化地点尚不明确。1935年,英国学者伯基尔(Burkill)提出丝瓜起于非洲或亚洲地区,但不能具体确定为二者中的哪一个,因为丝瓜在两个地区栽培历史都很悠久。1959年,美国植物学家德坎多勒(DeCandolle)认为丝瓜不太可能起源于非洲且更倾向于其具有亚洲血统。1975年,荷兰植物学家泽文(Zeven)和茹科夫斯基(Zhukovsky)也建议其驯化于热带亚洲,可能为印度地区。1977年对泰国北部洞穴的植物遗骸鉴定时发现含有丝瓜碎片,说明大约在距今7000-11000年前丝瓜就在泰国有种植。在中国,丝瓜首次出现于汉朝时期,在公元600年的书籍中可见记载。公元前2000-200年间,印度《梨俱吠陀经》中记载了丝瓜的梵文名称,翻译过来为“rattle of the gods(神的拨浪鼓)”、“seed vessel(种子容器)”、“indistinct noise(模糊的嗓音)”等 。

形态特征

编辑

丝瓜为一年生攀援藤本 。茎、枝粗糙,有棱沟,被微柔毛。卷须稍粗壮,被短柔毛,通常2-4歧。叶柄粗糙,长10-12厘米,具不明显的沟,近无毛;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长、宽约10-20厘米,通常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中间的较长,长8-12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深心形,弯缺深2-3厘米,宽2-2.5厘米,上面深绿色,粗糙,有疣点,下面浅绿色,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的短柔毛 。

丝瓜的茎丝瓜的茎

丝瓜的叶丝瓜的叶

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5-20朵花,生于总状花序上部,花序梗稍粗壮,长12-14厘米,被柔毛;花梗长1-2厘米,花萼筒宽钟形,径0.5-0.9厘米,被短柔毛,裂片卵状披针形或近三角形,上端向外反折,长约0.8-1.3厘米,宽0.4-0.7厘米,里面密被短柔毛,边缘尤为明显,外面毛被较少,先端渐尖,具3脉;花冠黄色,辐状,开展时直径5-9厘米,裂片长圆形,长2-4厘米,宽2-2.8厘米,里面基部密被黄白色长柔毛,外面具3-5条凸起的脉,脉上密被短柔毛,顶端钝圆,基部狭窄;雄蕊通常5枚,稀3枚,花丝长6-8毫米,基部有白色短柔毛,花初开放时稍靠合,最后完全分离,药室多回折曲。雌花单生,花梗长2-10厘米;子房长圆柱状,有柔毛,柱头3枚,膨大 。

丝瓜的花丝瓜的花

果实圆柱状,直或稍弯,长15-30厘米,直径5-8厘米,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纵条纹,未熟时肉质,成熟后干燥,里面呈网状纤维,由顶端盖裂。种子多数,黑色,卵形,扁,平滑,边缘狭翼状 。

丝瓜的未成熟果实丝瓜的未成熟果实

丝瓜的成熟果实丝瓜的成熟果实

分布范围

编辑

丝瓜广泛栽培于世界温带、热带地区,在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及大洋洲地区皆有分布。中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云南南部有野生,但果较短小 。

生长环境

编辑

丝瓜为亚热带植物,生长区域需要具有温暖的夏季气温和长期的光照,其在温带地区生长时无霜期。

生长习性

编辑

丝瓜喜温、耐高温高湿,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其为短日照作物,喜较强光,较耐弱光,生长快、结果多,喜肥但根系分布浅,耐肥能力弱;丝瓜喜湿、怕干旱 。

繁殖方式

编辑

自然繁殖

丝瓜四月份开始生长,从六月份的第一周开始开花一直持续到十一月底。植株上的雄花和雌花占比往往是雄花远远大于雌花,二者间数量比例达到1:20(雌性:雄性)。雄花常为簇生,雌花常为单生。花朵在晚上开放,一直持续到第二天16点后关闭。丝瓜为自交亲和植物,花期在7月和8月达到高峰,开花数量较高,开花时可吸引蜜蜂取食为其传粉 。

人工繁殖

丝瓜可进行播种繁殖。选抗性较强的丝瓜品种,耐高温、抗病,同时对日照长短具有适应性,不会因为日照长短变化而影响生长与坐果的品种。播种前进行浸种处理,之后进行催芽,在种子露白后开始播种,向营养钵内浇透水,按照每钵2粒芽种的方式播种,覆土厚度约1cm,再覆盖地膜保湿 。

栽培技术

编辑

选地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种植时,以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透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pH值6.5-7.0、排灌方便、3-5年未种植过葫芦科作物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为宜 。

水肥管理

为保证丝瓜植株正常生长,需施加底肥,以腐熟的人畜粪为宜,可促进丝瓜根系的发育。秧苗生长过程中,应根据植株的实际情况合理追肥。为确保植株正常开花结果,每采收1-2 次就要追肥1次,可施尿素并适当浇水,以免烧根。水分管理需根据实际环境及植株生长特性灵活控制,在无雨条件下,每5-7天浇水1次;遇强降雨天气时,加大排水防涝力度 。

病虫防治

丝瓜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疫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瓜绢螟、蓟马、根结线虫等。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控技术 。

丝瓜炭疽病可用咪鲜胺微乳剂或嘧菌·百菌清悬浮剂进行防治;丝瓜霜霉病用百菌清烟剂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丝瓜细菌性角斑病可用溴氯异氰尿酸或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防治;丝瓜疫病可用嘧菌·百菌清悬浮剂或精甲·百菌清悬浮剂防治。蚜虫可使用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或啶虫脒防治;瓜绢螟可用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蓟马可用吡虫啉或噻虫嗪或乙基多杀菌素防治;根结线虫可用克百威、阿维菌素等交替灌根防治 。

近种区别

编辑

在生产中,丝瓜与同属广东丝瓜为两种常见于南亚与东南亚的蔬菜 ,二者具体区别如下:

物种名

丝瓜

广东丝瓜

拉丁名

Luffa aegyptiaca

Luffa acutangula (L.) Roxb.

雄蕊

雄蕊通常5枚,稀3枚

雄蕊通常3枚

果实

果实表面平滑

种子有网状纹饰,无狭翼状边缘

种子

种子平滑,边缘狭翼状

果实光滑或具不显明突起,鲜时有光泽

分布区域

广泛栽培于世界温带、热带地区;在中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

世界热带地区多有栽培;在中国南部多栽培,北部各省少见

图片

丝瓜丝瓜

广东丝瓜广东丝瓜

主要品种

编辑

随着中国丝瓜的种植区域和生产面积逐年扩大,全国各地主要栽培品种进行了多轮的更新换代,已发展为大面积推广使用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的杂交品种,使得从整体上提高了丝瓜的熟性、产量、品质、抗逆性、抗病性和商品性 ,以下简要介绍对这些丝瓜品种进行简要介绍:

绿皮丝瓜类型

兴翠20

植株生长势强,第1雌花节位7节左右,连续坐果好,商品瓜短圆筒形,绿色,披白霜,瓜蒂中等大小,瓜形匀称美观,纵径20cm,横径6.2cm,单瓜质量400g左右,肉质较紧实 。

早冠464

早熟,耐热,较抗枯萎病,植株蔓生,生长势中等,第1雌花节位6-8节,连续坐果能力好,商品瓜短棒形,深绿色,披白霜,瓜蒂大,瓜瘤明显,纵径18-22cm,横径5.5-6.5cm,单瓜质量400-600g,肉厚味鲜,风味佳 。

早优S14

特早熟,抗病性强,产量高,耐贮运,商品性好。第1雌花节位8节左右,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短圆筒形,绿色披白霜,纵径25cm左右,横径6cm左右,单果质量300-400g。肉厚且紧实,品质好 。

白皮丝瓜类型

白关丝瓜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植株生长势强,果实短圆筒形,瓜纵径18-20cm,横径6-7cm,单瓜质量500g左右,白绿色,表皮油亮光滑,肉质紧实,较耐贮运,汤汁嫩白,口感清香,味甜细腻 。

兴蔬胖妞

中熟、 耐贮运光皮白丝瓜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果实短圆筒形,瓜形匀称美观,果表光滑油亮、白绿色,瓜纵径18-24cm,横径6-7cm,单瓜质量500g左右,果肉紧实,汤汁白色,味甜 。

主要价值

编辑

食用价值

丝瓜果实用作蔬菜时应在长到成熟的果实一半大小、还嫩的时候进行采摘, 质感类似西葫芦,但更粘稠。 在印度,丝瓜去皮、切片后与香料一起烹饪,制成咖喱的一种。在中国东部地区,常切片、油炸后配上酱汁食用。在日本,一般直接生吃或切片晾干后食用 。

药用价值

丝瓜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成熟果实、种子、叶、花、瓜蒂、果皮、成熟果实维管束、茎、茎叶中的汁液、根皆可入药。其果实为中药材丝瓜的来源,药性甘,。归肺、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通络的功效,主治痘疮,热病身热烦渴,咳嗽痰喘,喉风,肠风下血,痔疮出血,血淋,崩漏,疮毒脓疱,手足冻疮,热痹,乳汁不通,无名肿毒,水肿 。

其种子为中药材丝瓜子来源,药性苦,寒,具有清热,利水,通便,驱虫的功效。主治水肿,石淋肺热咳嗽,肠风下血,痔漏,便秘,蛔虫病 。

其叶片为中药材丝瓜叶来源,药性苦,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止血,袪暑的功效。主治痈疽,疔肿,疮癣,蛇咬,汤火伤,咽喉肿痛,吐、衄及创伤出血,暑热烦渴 。

其果皮为中药材丝瓜皮来源,药性甘,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金疮,痈肿疗疮,坐板疮 。

其花为中药材丝瓜花来源,药性味甘、微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咽痛,鼻窦炎,疔疮肿毒,痔疮 。

其成熟果实的维管束为中药材丝瓜络来源,药性甘,凉,归肺、肝、胃经。具有通经活络,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胸胁疼痛,热痹,筋脉拘挛,乳汁不通,肺热咳嗽,水肿腹水,痈肿疮毒,乳痈,湿疹 。

其根为中药材丝瓜根来源,药性甘、微苦,寒,具有活血通络,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偏头痛,腰痛痹证,淋证,乳少,乳痈,鼻炎,鼻窦炎,喉风肿痛,肠风下血,痔漏 。

其瓜蒂为中药材丝瓜根来源,药性苦,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化痰定惊的功效。主治痘不起,咽喉肿痛,癫狂,痫证 。

其茎为中药材丝瓜藤来源,药性苦,微寒。归心、脾、肾经。具有舒筋活血,止咳化痰的功效。主治腰膝酸痛,肢体麻木,月经不调,咳嗽痰多,鼻渊,牙宣,龋齿 。

其茎中汁液为中药材天罗水来源,药性甘、微苦,微寒。主治肺痈肺萎,肺痨,咳喘,夏令皮肤疮疹,痤疮,烫伤 。

经济价值

丝瓜果实成熟并干燥时,果皮的残留物是干燥的、缠结的维管束。 它们形成了耐用、致密、坚硬但可压缩的纤维基质。这种纤维基质的用途包括清洁“海绵”、发动机机油滤清器、钢制头盔衬里、绝缘材料(防止声音、冲击和噪音等)、隔热垫、门垫和浴室垫、鞋底、凉鞋和手套,以及枕头、床垫和马鞍的填充物等 。

植物文化

编辑

在中国,丝瓜这一意象在许多古诗词中多有出现。南宋诗人陆游曾在《老学庵笔记》卷一记友人涤砚法:“用蜀中贡余纸先去墨,徐以丝瓜磨洗,余渍皆尽,而不损砚。”这是用丝瓜筋络洗涤器物最早的记载。同时南宋诗人张镃《漫兴》诗云:“茅舍丝瓜弱蔓堆,漫陂鹎鸭去仍回。”宋末陈景沂《全芳备祖》收同时杜汝能(号北山)《咏丝瓜》“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与赵梅隐《丝瓜》“黄花褪束绿身长,白结丝包困晓霜”,宋末元初方凤《寄柳道传黄晋卿两生》诗“依依五丝瓜,引蔓墙篱出”,月泉吟社桐江君瑞《春日田园杂兴》“白粉墙头红杏花,竹枪篱下种丝瓜” 。

下一篇 雪莲

上一篇 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