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语堂 编辑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54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1895年10月10日出生于福建龙溪(今漳州平和坂仔)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为教会牧师。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读了一年,助学金却被停了,林语堂只好前往法国打工,后来到了德国。先在耶拿大学攻读,1922年通过转学分的方式获得了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后又到莱比锡大学攻读比较语言学,1923年获得博士学位,期间结识了同在德国留学,后成为一代教育大家的厉麟似。 1923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林语堂先生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并在《语丝》上发表第一篇文章《论士气与思想界之关系》。1925年,任教育部所属“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委员,并出版《末笔检字法》 。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写杂文,并研究语言。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英文总编辑,发表独幕悲喜剧《子见南子》,并出版《开明英文读本》 。1929年,任中研院史学特约研究员,及上海东吴大学法律学院英文教授 。1930年,国际笔会中国分会于上海成立,林语堂为发起人之一 。1931年,任中研院西文编辑主任,及史语所兼任研究员 。1932年创办《论语》半月刊,以“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为编写范围与态度(翌年提出),提倡幽默文学 。1933年3月1日,林语堂抓住萧伯纳逗留上海的时机,推出《论语》专号,刊登介绍萧伯纳的文章,为社会上的“幽默热”推波助澜。1934年创办《人间世》,出版《大荒集》。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7年,《苏东坡传》费时三年完成,是先生最偏爱的作品 。1948年,赴巴黎出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文组主任 。
萧伯纳、宋庆龄、蔡元培、林语堂、鲁迅
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54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因林语堂与南洋大学校董发生分歧,仅上任半年。1966年定居台湾,出版《平心论高鹗》,讨论《红楼梦》后四十回真伪问题,引发红学辩论 。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纂《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 1972年10月,《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编竣出版,林语堂视此为写作生涯巅峰之作 。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出版《京华烟云》,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去世,四月移灵台北,长眠于故居后园中,享年80岁。
文学作品
汉译英主要作品 |
|||
《咏怅集》 |
《幽梦影》 |
《西厢记序》 |
《水浒传序》 |
《华阳散稿自序》 |
《兰亭集序》 |
《秋醒词序》 |
《.齐物论》 |
《蝶梦》 |
《英雄气短说》 |
《黛玉葬花诗》 |
《莺莺札》 |
《声声慢》 |
《桃花源记》 |
《石钟山记》 |
《愚溪诗序》 |
《庐山草堂记》 |
《货殖列传》 |
《扬州瘦马》 |
《家书》 |
《园宅》 |
《凤姐说茄子鲞》 |
《杂事秘辛》 |
《息机说》 |
《浮生六记》 |
《不亦快哉》 |
《东坡诗文选》 |
《冥寥子游》 |
《板桥家书》 |
|||
英译汉作品 |
|||
《卖花女》 |
《京华烟云》 |
《风声鹤唳》 |
《赖柏英》 |
《朱门》 |
《啼笑皆非》 |
《唐人街家庭》 |
《逃向自由城》 |
《红牡丹》 |
《人生的盛宴》 |
《剪拂集》 |
《吾国与吾民》 |
《欧风美语》 |
《大荒集》 |
《我的话》 (第1卷,又名《行素集》) |
《我的话》 (第2卷,又名《拙荆集》) |
《生活的艺术》 |
《孔子的智慧》 |
《老子的智慧》 |
《浮生若梦》 |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 |
《新生的中国》 |
《俚语集》 |
《锦秀集》 |
《中国圣人》 |
《语堂文存》 |
《讽颂集》 |
《拨荆集》 |
《爱与刺》 |
《有不为斋文集》 |
《雅人雅事》 |
《第一流》 |
《文人画像》 |
《无所不谈》 |
《优游人间》 |
《道家是个幽默派》 |
书名 |
出版年份 |
出版社 |
---|---|---|
《开明英文读本》 |
开明出版社 |
|
《开明英文文法》 |
开明出版社 |
|
《语言学论丛》 |
1932年 |
开明出版社 |
《最新林语堂汉英辞典》 |
正中书局 |
|
《中国新闻舆论史》 |
1972年 |
|
《当代汉英辞典》 |
1936年 |
书名 |
出版年份 |
出版社 |
---|---|---|
《新的文评》 |
1930年 |
|
《中国文化精神》 |
1941年 |
上海国风书店 |
《平心论高鄂》 |
1966年 |
文星书局 |
《信仰之旅——论东西方的哲学与宗教》 |
2005年 |
香港道声出版社 |
《苏东坡传》 |
《武则天传》 |
创办刊物
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
1935年创办《宇宙风》
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
发明创造
林语堂经典作品
林语堂早年已立志发明“中文打字机”。当时科学严谨的汉字检索系统仍未建立起来;又由于汉字本身是符号文字而非字母文字,长期以来人们对制成中文打字机的可能性多持怀疑态度。为解决这一难题,林语堂在数十年间不断研究探索,自斥资金,购置设备,一再尝试,以致一度倾尽家财、负债累累,终于成功发明 了“明快中文打字机”,于1946年在美国申请专利。1952年,取得该项发明的专利权。打字机以“明快”命名,乃取其明易快捷之意,寄托了他希望人人都能顺利操作使用的心愿。除开“明快中文打字机”,他另有若干项小发明亦获得专利,其中一件就是可以挤出牙膏的牙刷。
林语堂发明的无须记住字位、字码的中文打字机诞生于1947年,机器采用林语堂创造的“上下形检字法”设计键盘字码,每分钟最快能打50个字,且不用训练即能操作。
编纂词典
1965年底,林语堂就与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李卓敏谈到他终生的抱负,即编纂一部适应现代需要的汉英词典。当时只有两种汉英词典在国际间流行通用:一是1892年翟理斯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他谈吐诙谐,热衷幽默。对中国幽默文学的异军突起起了作用。他也一向以童心未泯自况。他富有创造性地把英文的Humour音译为中文的幽默,从而使幽默一词在中国迅速流行开来。
林语堂的幽默像是生活的一种调味品。林语堂抗战前寓居上海近九年,并被谑称为“幽默大师”。林语堂在自己的《八十自叙》中说:“并不是因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们这个假道学充斥而幽默则极为缺乏的国度里,我是第一个招呼大家注意幽默的重要的人罢了。”
林语堂经常撰写文章,阐发幽默,林语堂及其同人积极提倡幽默文学,主张文风“清淡”、“隽永”、“甘美”,作品具有“性灵”、“闲适”的特点,逐渐自成一个小品散文流派。
漳州芗城区
纪念馆有5个平台81级
林语堂纪念馆位于漳州芗城区,于林语堂105岁诞辰纪念日 (2001年10月8日)当天开馆。至2005年10月8日先后接待了7万多名参观者。该馆坐落在其父母长眠的虎形山上香蕉林中,占地面积7亩,前眺林语堂故居,背蕉林环抱。主体为半圆形二层建筑,借鉴台北林语堂故居的建筑风格,体现林语堂先生中西合璧的思想。馆舍正面墙上,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写的“林语堂纪念馆”。馆前,安放一尊2米高的林语堂先生坐式青石塑像。纪念馆有81级花岗岩台阶,暗喻林语堂81年的生命。
林语堂纪念馆内一层为活动室,二层为展览室,布局简洁,空间感强。馆内展出林语堂先生100多幅珍贵照片和100多种书籍及一些林语堂用过的实物。
漳州平和县
文学馆林语堂塑像揭幕
林语堂故居和林语堂文学馆位于林语堂诞生地原坂仔基督教堂旧址。在林语堂的六十部著作、上千篇美文中,关于个人生活,他提到最多的是在坂仔的快乐童年,至少有上万字。
1895年10月10日,林语堂就诞生在这座教堂的牧师楼上。教堂1974年被彻底拆除后,林语堂故居也不复存在。故居是经过1984年、2005年两次建设,在原址上依原样子建起来的。2007年又建起了建筑面积达360平方米的林语堂文学馆。馆名由季羡林题写。该馆辟有“山乡孩子,和乐童年”、“文学大师,文化巨匠”、“魂牵祖国,梦绕家乡”、“誉满环球,名垂青史”四个展厅,展示了林语堂的毕生成就和他与平和坂仔的联系,解读从坂仔走向世界的林语堂的家乡情缘。
台北市故居
林语堂台北故居
台北林语堂故居在位于台北市阳明山风景区的一所老房子内。1966年林语堂将西班牙建筑设计风格与中国四合院结构相结合,打造出这栋世外桃源,并在这里走完了他生命中的最后10年。书房内收藏了两千多本书籍以及遗物、手稿,包括他设计的“中文明快打字机”、“电动牙刷”、以及“英文打字键盘”等模型、照片和设计手稿。
台北林语堂故居的特色在于它的艺术化和生活化,如今这里经常举办林语堂学术研讨会和讲座。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