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庑殿 编辑
庑殿是古代传统建筑中的一种屋顶形式。宋称为“五脊殿”、“吴殿”;清时称为“四阿殿”;吴《营造法原》称为“四合舍”。中唐以前,对其结构无从得知,晚唐至宋则有实例可据。至清代,左右两坡又有推山的做法,使垂脊成为向外弯曲的形状。传统建筑形制体系定型后,庑殿建筑成为房屋建筑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式,由于它屋顶陡曲峻峭,屋檐宽深庄重、气势雄伟浩大,在封建社会里,他是体现皇权、神权等统治阶级的象征。所以多用作宫殿、坛庙、重要门楼等高级建筑上。其他官府及及庶民不许采用。
宋代时,四阿顶叫做“四注屋”,“注”,就是流水灌注的意思。宋代的四注屋就是以排水时四坡落水的形象而命名的。而“阿”,是指圜和的大斜坡。由于庑殿顶四面都是大斜坡,叫做“四阿”非常形象。因此,所谓四阿重屋,即屋顶四面出水的重檐殿屋。
《营造法式》中称四阿殿“俗谓之吴殿,亦日五脊殿”。五脊殿顾名思义,盖言其有五条屋脊的结构特点。“吴殿”名称的来历则有一个故事。“吴”,指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据说唐玄宗时,吴道子画了两京寺观三百余壁,主要画于四阿顶的壮丽殿阁中,遂把四阿顶叫做吴殿。
由于古代建筑之事,多系工匠手口相传,字多通假,因此“吴殿”之词经过数百年的师徒口传,在元代与清初的一些文献上,又曾把“吴殿”误写为“吾殿”,直至清代颁布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时,对“吾殿”一词进行了一番推敲始定。
在《说文解字》中:“广”(音岩)是房屋多用的字旁,意即因岩为屋,借用山的一面构成半面房子的坡屋顶。而与吾同音的还有“庑”,“庑”是堂下周屋,而吴殿在明清时大多是前后带廊庑,或是周围带廊庑的重檐大殿,因而在清代雍正以后把“吴殿”称为“庑殿”,很形象地对应了庑殿建筑殿身高耸围以廊庑的特征。
庑殿
庑殿有重檐和单檐两种。庑殿建筑是古代传统建筑中的最高型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皇家建筑,是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最常采取的形式。如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太庙大戟门、享殿及其后殿,景山寿皇殿、寿皇门,明长陵祾恩殿等,都是庑殿式建筑。
在古代,人们将这种屋顶形式定为最高等级,因此一般只能用于皇宫、庙宇的主要大殿之上,并视整个建筑组群的尊贵程度而做成重檐或单檐。单檐庑殿正中有正脊,四坡相交处作四条垂背,故也称五脊殿。重檐则在上层屋檐之下再作环绕殿身的四条博脊,下檐位于角部再作四条角脊。由于中国古代对于尊卑等级颇为看重,故民间不允许使用。现存的清代苑囿因处处模拟民间文人园那种追求素雅的意境,所以也未见采用,但在之前的苑囿,依据文献可知大多以金碧辉煌为基调,故可推测亦应有庑殿顶建筑的设置。
单檐庑殿
邮票上的佛光寺东大殿
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属单檐庑殿顶建筑,晚唐建筑,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建筑,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结构建筑,现存第二早木结构建筑(仅次于山西南禅寺)。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独乐寺为中国仅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其山门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山门正脊的鸱吻,属辽代原物,为中国现存最早的鸱吻。
独乐寺山门
重檐庑殿
山东省泰安岱庙天贶殿,中国现存最早的重檐庑殿顶的宫殿。
北京故宫太和殿
北京故宫太和殿。为中国最大的重檐庑殿顶的宫殿。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