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河 编辑

非洲第三长河

尼日尔河尼日尔河

尼日尔河(Niger River),西非主要河流,全长4200公里(2600哩),是仅次于尼罗河和刚果河的非洲第三长河。据信是由希腊人起的名。沿著其河道它有几个名字:上游叫作焦利巴(Joliba,马林克语意为“大河”),中游叫作马约巴里奥(Mayo Balleo)和伊萨埃伊纶(Isa Eghirren),下游称作夸拉(Kwarra)、阔拉(Kworra或Quorra)。起于西非,注入几内亚湾。

远古时代,尼日尔河的名称有很多。河源地区的居民称之为迪尼日尔河奥利巴,意为“大量的血液”。上游一带的居民曼德人称之为“biabia”(巴巴),意即“河流之王”之意。中游的哲尔马人则称之为“lssaberi”(伊萨·贝里),意为“伟大的河流”。

尼日尔河被称为西非的“母亲河”,全长约4200公里,流经几内亚、马里、尼日尔、贝宁和尼日利亚,支流遍及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乍得等国。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尼日尔河

外文名:Niger River

地理位置:西非

流经地区:几内亚,马里,尼日尔,贝宁,尼日利亚

发源地:富塔贾隆(FoutaDiallon)高原

主要支流:贝努埃河(Benue R),巴尼河(Bani R)等

河长:4200 km

流域面积:2090000 km²

平均流量:6300 m³/s

年径流量:2000亿立方米

地位:尼日利亚、尼日尔、马里的母亲河

河流概述

编辑

尼日尔河流域图 尼日尔河流域图

尼日尔河位于西非,它在非洲是次于尼罗河和刚果河的第三大河,西非最大河流。非洲第三大河——尼日尔河是西部非洲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几内亚境内的富塔贾隆(FoutaDiallon)高原靠近塞拉利昂边境地区的丛山之中,源头海拔900m,距大西洋岸仅250km,干流流经几内亚、马里、尼日尔、尼日利亚等国,注入几内亚湾。支流伸展到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乍得、喀麦隆等国。尼日尔河全长4160km,流域面积209万平方公里,年入海平均流量6300m³/s,年径流量2000亿立方米,年径流深约100mm,属中等水量流域。

尼日尔河

尼日尔河全长4184公里(全球第13,非洲第三),流域面积2090000平方公里(非洲第三),重要支流有贝努埃河(Benue R)、巴尼河(Bani R)等;在中游及下游各冲积出一个三角洲,河口三角洲面积约为3.6万平方公里;水量季节变化大,夏秋雨季时廷巴克图以上的沼泽和支流等可汇聚成大湖;上中游多急湍浅滩。

下游河段因为盛产油棕榈,而称为油河。

尼日尔河

在西非早期的历史中,尼日尔河曾有许多名称,河流源头地区的居民称之为“迪奥利巴”,意为大量的血液;而上游地区的曼德人则称之为“巴巴”(baba),意即河流之王;中游地区的哲尔马人则称之为“伊萨·贝里”,意为伟大的河流;于约鲁巴语则称尼日尔河为“Oya”。

尼日尔河

“尼日尔”是法语“nigerR”的音译,但它并非出自法语本身。远古时代,尼日尔河的名称很多。河源地区的居民称之为迪奥利巴,意为“大量的血液”。上游一带的居民曼德人称之为“baba”(巴巴),意即“河流之王”之意。中游的哲尔马人则称之为“lssaberi”(伊萨·贝里),意为“伟大的河流”。

尼日尔河尼日尔河

中游左岸的乌里敏登地区的图阿勒格人称“eguerew n'eguerew”(埃格留·奈格留),意为“流动的水”。在尼日尔河沿岸的古代的各部落中,图阿勒格人活动范围最广,与柏柏尔人在种族和语言上是近亲,地理分布上是近邻,柏柏尔人有关尼日尔河的情况均得自图阿勒格人。柏柏尔人把图阿勒格人对这条河流的称呼,只截取后一段“n'eguerew”,后来简化为niger,并传到罗马人那里去,以后就一直流传至今。这就是“尼日尔”一称的由来 。

水系组成

编辑

尼日尔河流域水系示意图尼日尔河流域水系示意图

尼日尔河上游支流众多(参见尼日尔河流域水系示意图),在几内亚境内接纳了2条重要支流。一条是发源于马森塔区境内的米洛河,在尼扬当科罗区境内从右岸汇入尼日尔河;另一条支流是发源于达博拉区境内的廷基索河,它经过平原迂回曲折的流程,在锚吉里附近从左岸汇入尼日尔河。尼日尔河上游在马里境内还接纳发源于几内亚、在库鲁巴附汇入尼日尔河的散卡腊尼(Sankarani)河。

尼日尔河尼日尔河

尼日尔河中游段支流较少,—条重要支流是发源于科特迪瓦高地的巴尼(Bani)河,在马里境内莫苷提附近汇入尼日尔河,长416km,是由巴乌莱(Baoule)河、巴戈埃(Bagoe)河和巴尼芬(Banifing)河等2条河流汇流而成。如以巴戈埃河为源算起,巴尼河全长1110km,流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96m³/s,径流量251亿立方米。在尼日尔境内,河道大多处于干旱地带,降雨量小,蒸发强烈,河系的时令性更为明显,支流贾多河、科马杜尔河、古鲁奥尔河、达尔戈尔河均不是常年有水。中游马西纳至廷巴克图河段河汉和沼泽湖泊众多,是尼日尔河的内陆三角洲地带。

尼日尔河尼日尔河

尼日尔河下游在贝宁境内有3条小支流—梅克鲁(Mekrou)河、阿利博里(Alibori)河和索塔(Sota)河汇入。这些河雨季的洪水较为规律,一年有几个星期的流量维持在50~100m³/s之间。

在尼日利亚境内,尼日尔河下游从左岸汇入了3条重要支流:索科托(Sokoto)河、卡杜纳(Kaduna)河和贝努埃(Benoue)河。其中贝努埃河为尼日尔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喀麦隆境内的恩岗德雷(Ngabdere)以北25km的姆邦(Mbang)山,流经拉格都峡谷,进入加鲁阿(Garoua)平原,在约拉以东数公里处流入尼日利亚境内,最后在洛科贾汇入尼日尔河。贝努埃河全长约1300km,流域面积33.7万平方公里,伊比站多年平均流量1565m³/s,年均径流量约493亿立方米。从约拉以下800余公里,流经水成岩地区,因而大部分河段,没有急滩和瀑布,除干季外均可通航。冈戈拉(Gongola)河是贝努埃河右岸的主要支流,在努曼镇对岸与贝努埃河汇合。左岸有4条较大的支流,法罗(Faro)河在喀麦隆境内,贝努埃河接纳法罗河后即进入尼日利亚;在尼日利亚境内,塔拉巴(Taraba)河、唐加(Donga)河和卡齐纳阿拉(KatsinaAla)河依次汇入。贝努埃河中下游地区,是尼日利亚重要的粮食基地。

距河口180km处起,尼日尔河即进入三角洲地带,分成许多汊河。最大的汊河为农河。三角洲面积2.4万km 。

三角洲

编辑

尼日尔河尼日尔河

尼日尔河经过非洲最大的三角洲抵达几内亚湾。 尼日三角洲南北约240公里(150哩),沿海岸长度约322公里(200哩),总面积计3.6万平方公里(14000平方哩)。在三角洲内,尼日尔河分开成一个错综的水路网称作河群。农(Nun)河被认为是该河的直接延续,但还有些重要的水路,如(自西至东)福卡多斯(Forcados)、布拉斯(Brass)、桑布雷罗(Sambreiro)和邦尼(Bonny)。这些水路的河口几乎都被沙洲所堵塞。

支流分支

编辑

尼日尔河有相当多支流注入,于几内亚境内,有尼安丹河(Niandan River)、廷基索河、米洛河等河流汇入,桑卡拉尼河、巴戈埃河、巴尼河则于马里境内注入干流,贝宁境内有索塔河注入,索科托河、卡杜纳河、贝努埃河、阿南布拉河在尼日利亚注入,于尼日尔河三角洲分成福卡多斯河及农河两大分支。

河流分段

编辑

尼日尔河大致上可分为上、中、下游三段:

上游段

上游段为源头至库利科罗,长820公里,该河段也称为焦利巴河,在马林克语意为“大河”,最初流经海拔800~1000米的山地和高原,沿途许多支流汇入,至巴马科河宽扩展至1.2公里,经巴马科后穿越砂岩山地,入海拔300~500米的平原。上游段水利资源丰富、水流湍急,以索图巴急流段最著名。此区段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库利科罗测站的年平均流量1550m³/s,8至10月为汛期,2至5月为枯水期。

中游段

中游段为库利科罗至杰巴,长2390公里,亦称为马约巴里奥河和伊萨埃伊纶河,流经马里西部冲积平原、北部沙漠区及尼日利亚北部平原,中游段多数地区蒸发旺盛,虽有巴尼河注入,但干流的流量仍略为减少,尼亚美测得的年平均流量为1020m³/s,较上游减少1/3。中游段河段有许多宽滩及湖沼地带,而有“内陆三角洲”之称,马西纳以上河段为宽数公里的河漫滩,地势平坦,已开垦大量农田,为马里的粮仓,于桑桑丁建有水利枢纽工程,称为“死三角洲”;马西纳以下河段地势较低洼,多湖泊、沼泽,至汛期时,经常泛滥,不利于交通但有助于渔业,该河段则有“活三角洲”之称。

下游段

下游段为杰巴至河口,长950公里,又称为下尼日尔河、科瓦拉河、卡瓦拉河或夸拉河,流域范围为尼日利亚及喀麦隆部分地区,降雨量由杰巴至河口渐增,洛科贾为尼日尔河最大支流贝努埃河的汇入处,会合处年平均流量约6100m³/s,河口年平均流量为6340m³/s。下游段有两次洪水期,分别为9~10月的主洪水期及2~4月的次洪峰期,次洪峰来自中游的洪水而发生。

自然特征

编辑

地貌

尼日尔河流域地势平缓、河流落差小、流速较慢,但由于受到地壳运动、气候变迁以及河流本身的侵蚀、冲积作用的影响,尼日尔河的河岸宽窄、流量、流速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尼日尔河上游河道狭窄,岸坡较陡。从库利科罗以下到凸向最北端的托萨耶滩,多系丘陵湖泊,河道中多险滩和沙洲,河流时缓时急,最初注入马西纳湖区,即形成内陆三角洲,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从托萨耶向下流,河道中出现石滩,尤其在穿过阿塔科纳山段,河道陡然变窄,形成峡谷;到尼日尔境内后,穿过亚萨内和肯达基山,两岸悬崖峭壁,河道曲折迂回成“W”形,又冲过布崩山陵地带,河道中接连出现辛德尔群岛和库尔太群岛,使河形大变,到尼亚美附近,地势低洼,由此以下的河道称之为“谷道”,形成了尼日尔和贝宁的天然分界线。到尼日利亚境内,因河道受北高南低的地形影响,总的来说呈顺流而下之势,在尼日尔河河口形成广大的三角洲,尼日尔河含沙量较大,每年带到河口的泥沙量达4000万~6700万吨,使河口不断向外海伸展。三角洲上汊流密布,沼泽遍地,生长着茂密的红树林。

在各个地质时期,尼日尔河的河道曾多次变动。第三纪后半期,尼日尔河上游是塞内加尔河的上源,后因气候变干,河床淤塞而改向东北流入内陆湖并形成面积广袤的内陆三角洲。第四纪时,气候又变得湿润,自马里东部伊福拉斯高原流出的较大河流,在加奥附近汇成一条大河,它切穿山岭,加入另一条后来成为尼日尔河下游的大河。与此同时,尼日尔河上游流注的内陆湖,也因气候变湿、水量增加而向外漫溢,并下切出一条石质河槽,从而在加奥附近接通了南流的大河,便形成了尼日尔河。尼日尔河流到塞古以北40km的马卡拉附近,本来一直是向北流去。由于地壳变化,在马卡拉以北隆起一块高地,它的东北部却沉陷下去, 于是尼日尔河便改道向东北流去,旧河道沿岸约100万公顷的内陆三角洲,逐渐干涸荒芜,因此被称为“死三角洲”。尼日尔河从马卡拉向东北流,从马里中部重镇莫普提,向北直达古城廷巴克图附近,其间尼日尔河河套两岸360万公顷的广大地区,河流纵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马里的主要农牧区,被称为“活三角洲”。

气候

尼日盆地之内的气候差异极大。平均年降雨量向北逐渐减少,从三角洲区的4100毫米(160吋)馀减至廷巴克图的254毫米(10吋)。但是河的上、下游流域每年降雨量超过1270毫米(50吋)。尼日尔河中游是降雨量减少处也是蒸发量最大的部分。据估计在湖区尼日尔河几乎损失65%流经莫普提的年流量。

水文

尼日尔河上、中、下游各河段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因而各河段表现出不同的水文特征。上游处于热带多雨地区,年雨量超过1000mm,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洪峰出现在6~9月的夏季。在几内亚法腊纳区以上,河长145km,最大流量376m³/s,而到了几内亚与马里毗邻的锡吉里区,以上河长557km,最大流量增至6870m³/s,最小流量35m³/s,平均流量1150立方米/秒。中游河段支流稀少、蒸发强烈、湖沼区滞蓄大量河水,水量逐渐减少,流量从库利科罗的2300m³/s减少至尼亚美的1000m³/s左右。水量的季节差很大,马里的塞古以下地区,雨季(6~10月)洪峰期平均流量6000m³/s,旱季(11月~翌年5月)平均流量降为40m³/s,几乎断流。尼日尔境内的河道大多处于干旱地带,全年降雨量不过600mm,蒸发量却高达2000~3000mm,因此,尼日尔河系的时令性更为明显。在尼亚美,洪峰迟至1月底或2月初才来,因为上个雨季的洪水进入内陆三角洲后,流量大半散失,向下推移,很缓慢,在巴马科(马里共和国首都),高峰洪水流量可达8000~10000m³/s,而在尼亚美,洪水流量平均不过1700m³/s (1970年2月测得的绝对最高值为2365m³/s)。下游流经多雨的尼日利亚境内,有众多支流汇入,水量大增,在贝努埃河汇口以下,流量增至8100m³/s。

总的说来,尼日尔河流域地势平坦,落差小,流速慢。上、下游地段雨量丰富,支流发达,中游流经干燥地区,缺乏支流,该河在穿过台地边缘时,产生许多急流和瀑布,蕴藏着较丰富的水力资源。

生态

尼日尔河尼日尔河

尼日尔河的流程实际上横贯西非的所有植被区。尼日源头的富塔贾隆高原被一种莎草植被所覆盖,纤细如丝般成簇散布在光秃的岩石表面。从富塔贾隆至尼日尔河与贝努埃河汇流点的下游,河的流向主要是穿过稀树草原草地田野。在北部,草短而不连贯,出现了荆棘矮树丛和金合欢树木。草地区的南部,高高的丛生草散布在相当浓密的木质植被上。大约是奥尼查(Onitsha)的纬度,河流进入高雨林带,在阿博(Aboh)下方与三角洲的红树林沼泽地植被融为一体。

尼日尔河及其支流中有多种鱼类,主要食用鱼有鮎、鲤和尖吻鲈。其他尼日动物群有河马、鳄(至少有3种,包括一种十分可怕的尼罗鳄)以及各种各类蜥蜴。鸟类很多。湖区还发现有鹅,河中及湖泊周围有鹭、白鹭和鹳。此外,在草原地带何处有广阔地面何处就有有冠的鸟,鹈鹕和红鹳则特别与贝努埃上游地区有缘。较小的河岸品种有环鴴、斑鴴、鷸、杓鷸等。

研究探索

编辑

18世纪前,尼日尔河一般认为为当地人所认识,然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民对其认知仍相当少,古罗马的老普林尼认为邻近廷巴克图的河流为尼罗河的一部分,伊本·巴图塔也有相近得看法;而早期的欧洲探险家则认为其向西流注入塞内加尔河。

至18世纪末,欧洲人才开始有系统的探索,寻找尼日尔河的源头、流向和河口,探险初期并非十分成功。非洲协会于1788年进行第一次探索,1795年苏格兰探险家蒙戈·帕克由冈比亚沿陆路达尼日尔河畔的塞古,至1796年7月,确认河是向东流的,其被认为是第一个探索尼日尔河的欧洲人。至1805年受英国政府之托,再次探查尼日尔河,但探险队于布萨(Bussa,现被卡因吉湖所覆盖)因湍流而溺死。苏格兰探险家莱恩(Alexander Gordon Laing)于1822年确定了河的源头,但因当地土人阻挠而未能抵源头。1830年,英国探险家理查德(Richard Lemon Lander)和兰德(John Lander)乘小筏子从姚里(Yauri,现也卡因吉湖所覆盖)沿尼日尔河而下,经农河至大西洋确定了尼日尔河下游。有两位德国探险家巴尔特(Heinrich Barth)和弗莱格尔(Eduard Robert Flegel)于19世纪下半叶在分别的航行中,确定了贝努埃河为尼日尔河的支流。

一直到18世纪末,欧洲人才作有系统的试探,寻找尼日尔河的源头、流向和河口。1795年苏格兰探险家巴克(Mungo Park)由甘比亚区走陆路到达尼日尔河畔的塞古,1796年7月他在此确认河是向东流的。1805年巴克又航行了2400公里(1500哩)馀试图找到其出口,但是他和他的一队人都在布萨(Bussa,现被卡因吉湖所覆盖)的湍流中溺死。1822年另一位苏格兰探险家莱恩(Alexander G. Laing)确定了河的源头,但他并未亲自去过。1830年两位英国探险家理查德和兰德(John Lander)乘小筏子从姚里(Yauri,已被卡因吉湖所覆盖)沿尼日尔河而下经农河至大西洋确定了尼日尔河下游。19世纪下半叶有两位德国探险家巴尔特(Heinrich Barth)和弗莱格尔(Eduard R. Flegel)在分别的航行中都确定了贝努埃的水道,即从其源头至与尼日尔河汇合的路线。

流域居民

编辑

尼日尔河谷人烟稀少,虽然在湖区和靠近尼日尔河与贝努埃河汇流处附近有人口集中处。主要的群体有班巴拉人(Bambara)、马林克人、桑海人和泽尔马人(Zerma,亦作杰尔马人〔Djerma〕),他们占据尼日利亚边界的河以北上游的两侧,在此下游则有许多小种族群体。

在漫长的河流体系里,捕鱼是重要的活动,特别是某些人的专业,诸如在湖区的波左人(Bozo)和索摩诺人(Somono)、尼日尔河中游的索可人(Sorko)、杰巴(Jebba)和洛科贾(Lokoja)之间的凯德人(Kede)和卡坎达人(Kakanda)以及贝努埃的韦波人(Wurbo)和朱昆人(Jukun)。但是由于在三角洲地带发现和开采了石油从而严重扰乱了这里的捕鱼活动,石油污染杀死了绝大多数鱼,损害了这个地区伊乔人(Ijo)的经济。

开发利用

灌溉

尼日利亚的大规模灌溉计画自从1960年代以来开始在尼日尔河及其支流实施,显著的有索科托(Sokoto)、卡杜纳(Kaduna)和贝努埃等支流。

尼日尔河也是水力发电的水源。流域内水力蕴藏量约3000万千瓦 ,最大的工程是在尼日利亚的卡因吉大坝(Kainji Dam),1960年代末完工。在上游造就了1300km²(500平方哩)的湖泊,为捕鱼和灌溉提供了机会。其他工程有在马利的索吐巴大坝和马尔卡拉大坝,在尼日的杰巴大坝和在奈及利亚卡杜纳支流的希罗罗(Shiroro)大坝。

水力发电

随着沿岸各国经济的发展,尼日尔河上建起丁多座水力发电站,向当地城乡和工业区供电。1968年在尼日利亚西北部尼日尔河干流上修建了卡因吉(Kainji)水电站,河床部分为重力坝,坝高66m,其余部分为土坝,水库总库容150亿立方米,电站装机96万千瓦。左岸还设置船闸。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发电,还具有灌溉、航运、渔业等多种效益。1984年又在卡因吉下游约100km处建成了杰巴(Jebba)水电站。主坝高42m,坝顶长度650m,为分区式土坝/堆石坝,水电站装机56万千瓦。

尼日尔河支流——卡杜纳(Kaduna)河上的希罗罗(Shiroro)水电站,于1984年建成。大坝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25m。总库容70亿立方米。电站装机60万千瓦。

以上3座电站均在尼日利亚境内。在马里境内的主要水电工程有塞林盖(Selingue)工程。水电站位于尼日尔河支流散卡腊尼河上,在首都巴马科以南150km处,1982年完工。土坝高23m,水库库容21.7亿立方米,电站装机4.4万千瓦。工程的主要用途为灌溉、发电、航运和防洪。

拉格都水电站建在喀麦隆境内尼日尔河支流——贝努埃河上,位于加鲁阿(Garoua)市上游40km的拉格都峡谷。枢纽包括挡水、泄水、引水发电及灌溉等建筑物。工程开发目的主要是发电和灌溉,电站装机7.2万千瓦,年发电量3.22亿千瓦时。主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40m,水库总库容约77亿立方米,下游两岸自流灌溉面积约8380公顷。工程于1978年8月17日正式动工,1984年5月全部竣工 。

尼日尔河水力蕴藏量约3000万千瓦,以尼日利亚卡因吉大坝为尼日尔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另有马里的马尔卡拉大坝及索土巴大坝、尼日利亚的杰巴大坝及希罗罗大坝。尼日利亚自1960年代起建设大规模的灌溉系统,以索科托河、卡杜纳河、贝努埃河成效最大。

交通运输

铁公路线在许多处可跨越尼日尔河。在库鲁萨和杰巴河面上架有铁路桥,另外在马库尔迪的贝努埃河上也有桥。在下列各处有公路桥跨越尼日尔河:塞古(Segou)、马朗维尔(Malanville)、卡因吉、杰巴、洛科贾和奥尼查;跨越贝努埃河的公路桥架在下列各处:马库尔迪、努曼(Numan)和约拉(Yola)。在下列各处有渡船行驶于尼日尔河:巴马科、加奥 、尼阿美(Niamey)、耶卢瓦(Yelwa)和伊达(Idah),在加鲁阿(Garoua)则有渡船行驶于贝努埃河。主要港口有库利科罗(Koulikoro)、廷巴克图、巴罗(Baro)、奥尼查、布鲁图和科科(Koko)。

航运

尼日尔河是西非重要通航河流。通航河段占全河长度75%。主要通航段有:河口至奥尼查,长350公里,全年通海船;奥尼查至洛科贾,6月至翌年3月通海船;洛科贾至杰巴,只有10~11月中旬可通航;杰巴以上只通小船。尼日尔河的大部分,约其全长的75%用作商运。从大西洋至奥尼查,全年都可通大船。从奥尼查至贝努埃与尼日汇流处一年有10个月(6月至翌年3月)可通大船。从洛科贾至杰巴只有10月至11月中旬可航行所有船只。杰巴以上,尼日尔河只能行驶较小的船,还要视当地水位够高的时期而定。尼日利亚政府于2009年9月进行巴罗至瓦里河段的清淤,以利于大西洋的船只可深入尼日尔河运输货品,清淤工程约6至8个月可完成,但已距政府首次提出清淤计划43年之久。

跨河交通

在库鲁萨和杰巴(Jeba)见有跨河铁路桥,在塞古、加奥、马朗维尔(Malanville)、卡因吉(Kainji)、杰巴、洛科贾和奥尼查建有跨尼日尔河主流的公路桥,支流贝努埃河则于马库尔迪、努曼(Numan)和约拉(Yola)三处建公路桥。

河流管理

编辑

尼日尔河由贝宁、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乍得、科特迪瓦、几内亚、马里、尼日尔及尼日利亚9国组成的尼日尔河流域管理局所管理,然包括尼日尔河流域的阿尔及利亚并未加入该管理局,该机构总部设于尼亚美,官方语言为英语及法语。

下一篇 奥兰治河

上一篇 外流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