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理工大学 编辑

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境内公办高校

深圳理工大学深圳理工大学

深圳理工大学(Shenzhen University of Advanced Technology),简称“深理工”,是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公办高等学校,是探索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积极尝试。

深圳理工大学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流科研机构优质丰厚的科教产教资,借鉴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办学模式,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办大学,学科交叉建专业,三院一体(学院、研究院、书院)育人才”为办学特色,“三位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面向全球集聚高水平师资,因材施教培养优秀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和创新企业家。

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深圳理工大学将构建面向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聚焦“新工科”“新医科”,首批建设了生命健康学院、合成生物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药学院、算力微电子学院七大学科交叉专业学院。

2024年5月30日,深圳理工大学正式设立。9月,深圳理工大学迎来首批本科生;9月29日,深圳理工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深圳理工大学

外文名:Shenzhen University of Advanced Technology

简称:深理工

所在地:深圳市

创办时间:2018年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理工类

学校特色:新型研究型大学

主管部门:广东省

现任领导:朱迪俭(党委书记)、樊建平(校长)

本科专业:6个

院系设置:生命健康学院、合成生物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药学院、算力微电子学院

校训:修德正身、知行合一

院庆日:2024年9月29日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北圳路(主校区)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68号(西丽校区)

院校代码:14880

办学历史

编辑

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时期

2018年11月13日,深圳市教育局发布的《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思路》:深圳市将加快推进与中科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

2018年11月1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协议书,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

深圳理工大学时期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背景下,深圳市教育局2019年工作思路,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和新筹建一批高校。一是加快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高水平大学建设;二是建成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校区,推进深圳技术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建设;三是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加快筹建一批新校。加快与北京大学合作办学步伐;加快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师范大学、深圳音乐学院等新校筹建;积极推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香港大学(医学院)在深圳合作办学项目进度。

2018年12月,深圳理工大学筹备办公室成立 。

2019年12月,深圳理工大学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

2020年3月,深圳理工大学与光明区政府签约。7月,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复成立大学(筹)。9月,深圳理工大学办学方案论证会。11月,深圳理工大学建设启动会 。

2021年9月,明珠校区正式使用。2021年11月,深理工创办第一家书院—曙光书院。书院以“曙光”为名,弘扬科学家和企业家精神。12月,深圳理工大学主校区举行动工仪式 。

2022年11月,深理工正式获得“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探索者”、“改革先锋”袁庚先生的姓名和肖像授权,成立袁庚书院 。

2023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在广州签署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协议 。

2024年5月15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拟同意设立深圳理工大学 。5月30日,教育部正式发函批复设立深圳理工大学。深圳理工大学首批建设了生命健康学院、合成生物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药学院、算力微电子学院七大学科交叉专业学院。 6月,教育部同意设置深圳理工大学。

2024年8月31日,深圳理工大学迎来首届本科生。

2024年9月29日,深圳理工大学成立大会举行。 10月21日,深圳理工大学细胞与基因技术研究院揭牌。 11月6日,光明区人民政府与深圳理工大学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校园 校园

学术研究

编辑

2024年4月,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了关于2024年度省重点实验室项目立项的通知,深圳理工大学(筹)申报的广东省算力微电子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建设。这是深理工获批的首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本次获批的广东省算力微电子重点实验室以提升国产芯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将重点开展高性能AI算力芯片、RISC-V全同态计算芯片、RISC-V通用处理器芯片以及协同优化EDA方法学领域的理论创新,构建算力芯片基础技术研究平台、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及高水平人才集聚高地 。

2024年5月,中国首个人类双标水实验室在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正式建成,标志着中国在能量代谢研究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该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深圳理工大学(筹)药学院讲席教授John Speakman牵头成立,是中国首个将双标水技术用于人体研究的精准监测人体能量代谢实验平台。实验室的建成不仅填补了中国在双标水技术领域的空白,而且为全球范围内双标水测量的差异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实验室面积约为800平方米,配备了实时、精确监测人体能量代谢、运动状态、身体成分以及心血管健康等方面的技术能力。此外,研究团队还搭建了广东省首个人体代谢舱系统,为临床试验提供支撑平台。双标水实验室的建立,将极大促进中国的国内科研合作,并为肥胖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支持。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超过50%,且肥胖率呈上升趋势,防止肥胖流行成为关键

双标水技术(Doubly Labelled Water,DLW),自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Nathan Lifson发明以来,已成为测量自由活动状态下人类能量消耗的“金标准”。该技术通过分析志愿者尿液中标记物的富集度变化,了解机体的能量代谢情况,对于深入探究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与能量代谢异常有关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John Speakman教授自1986年起就开始探索和研究双标水技术,并在英国阿伯丁大学建立了首批双标水实验室之一。2011年,Speakman教授来到中国开展研究工作,并在2020年加入深圳先进院,正式启动了中国首个人类双标水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图册来源: )

在双标水技术培训班上,张雪映(前右)向外籍科研人员展示了双标在双标水技术培训班上,张雪映(前右)向外籍科研人员展示了双标

Speakman(右)与张雪映(左)Speakman(右)与张雪映(左)

张雪映(前右)向外籍科研人员展示了双标水样本前处理的蒸馏技术张雪映(前右)向外籍科研人员展示了双标水样本前处理的蒸馏技术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专业

深理工积极践行边筹建、边教学、边科研、边产业化的“四边精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关键“痛点”,首批建设生命健康、合成生物、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生物医药工程、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药、算力微电子“七大学科交叉学院” 。

学院

深圳理工大学生命健康学院

深圳理工大学药学院

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

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

深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

深圳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深圳理工大学算力微电子学院

深圳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深圳理工大学基础教育学部

-

书院

曙光书院

袁庚书院

教学建设

学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国际化、产业化、复合型”领军人才,并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的应用研究型大学。 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生命健康、智能工程、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设立学科专业,形成理、工、医等多个门类的人才培养体系,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同时开展本科教育,并面向企业高端人才开展科技创新创业非学历教育培训。

深理工借鉴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办学模式,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办大学,学科交叉建专业、三院一体育人才”为办学特色,聚焦“新工科”“新医科”,“三位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构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与传统高校错位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在集聚海内外高层次师资、推动基础研究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等领域快速冲击世界一流,为支撑引领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2024年,学校将在广东省内招收首批120名本科学生,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类招生,所有学生入学一年后可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专业,可选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神经科学、生物技术、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6大特色本科专业。

产教融合办大学

深圳理工大学位于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校园总用地面积近1200亩。其中,主校区第一期20多万平方米建筑已建成交付,可保障2024年首批本科生的学习生活。

深圳理工大学瞄准深圳重点产业集群,首批设立了7个专业学院,包括生命健康学院、合成生物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药学院、算力微电子学院,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人才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作为中国新型科研机构的代表,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与企业开展横向项目近1200项,与产业合作金额超15亿元,累计孵化企业近2000家。深圳理工大学依托深圳先进院人才、科研、产业等资源筹备建设而成。深圳理工大学“天生”就带着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基因。一方面,学校可以依托这些平台申请科研项目,产出重大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学生们有机会通过这些平台尽早接触科学研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深圳理工大学将与深圳先进院深化合作、优势互补,探索高层次人才的人员双聘机制。深圳理工大学教授与研究院500余位科研人员强强联合,共同培养国家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 。

学科交叉建专业

深圳理工大学虽名为理工大学,但并未设理学院、工学院等。每个学院的专业设置也别具一格。例如,生命健康学院设有4个系,分别为生物学系、神经生物学系、智能交叉科学中心、精神健康与公共卫生系,主要从事脑科学相关人才培养工作。每个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多个种类的课程。这将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探索出一条特色人才培养道路 。

学校图书馆书籍的摆放位置也体现了学科交叉的特征。深圳理工大学图书馆采取“一架双科”式的书籍陈列方式。同一学科的书籍按名称单面摆放,一个书架上的两面摆放两种完全不同学科的书籍。例如,数学学科和体育学科书籍摆放在一个书架的两面 。

“三院一体”育人才

在育人理念方面,深圳理工大学引入深圳先进院的培养体系,形成“书院+学院+研究院”协同育人模式。其中,学院开展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研究院依托科研平台和产业资源提供实践教学支持,书院侧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深圳理工大学已建成“曙光书院”和“袁庚书院”两大书院。书院实行本科生学术导师、行业导师和辅导师“三导师制”,旨在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中国高校实际的创新型现代住宿式书院制度 。

深圳理工大学还建立了“分轨培养”的教学体系,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分轨培养”过程中,大一期间以书院为建制开展通识教育,学生在3个不同类型的实验室轮转;大二期间确定专业;大三期间实施“学术轨、工程轨、创业轨”分轨培养;大四期间开展科研实践、产业实习、创新创业等。学生每周上课4天、在实验室里进行科研实践1天,拥有学术教育、素质教育2张“成绩单” 。

同一间宿舍里有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同一层甚至同一间办公室里,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教师一起交流;辅导师和学生同吃同住,加之学术导师、行业导师的带领,师生们能够资源互补,组建项目团队,甚至构建出一家企业的雏形 。

学术科研

编辑

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

合作交流

编辑

截至2024年5月,深圳先进院和深理工坚持开放合作,已与53个国家(地区)的高校、院所、企业机构开展了50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吸引了200余位全球知名和优秀青年科学家开展中、短期科技交流合作计划,加速提升了深圳先进院的国际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

文化传统

编辑

形象标志

标志

释义:

深圳理工大学标志占据深圳“深”字的超级符号,以汉字为创意点,体现中国文化的自信。

SUAT是深圳理工大学英文简称,艺术化融合设计,体现学校标志的独特性、专属性。

学校的标志像翻开的书卷(开卷有益,科学的源泉,开启智慧新时代,翻开科技新篇章),像印章(代表学校学术的权威、责任和正气,同时体现博大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含人才(体现以人才为本的育人理念,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台领军人才,为湾区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似大鹏(契合深圳“鹏城”之谓,以学校为平台,建国际化一流、高精尖的研究型大学, 寓意学子大鹏展翅、鹏程万里。)

标志采用中英文相结合的创意,意为学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整体体现学校修德正身、知行合一的理念。

深圳理工大学标志深圳理工大学标志

精神文化

校训

校训

内容

修德正身、知行合一。

普通解释

修德正身:修养德行,端正自身

知行合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进阶解释

修德正身:以优良品德正心修身(修德的“修”是形容词,为“优长”)

知行合一:以实践方式验证理念(以规律的认知指导实践)

学术解释

修德:《左传·庄公八年》:“姑务修德。”

正身:《荀子·法行》:“君子正身以俟。”

知行合一:王阳明学说:“知行合一,致良知。”

校园环境

编辑

深理工根据“三院一体”的理念,把学校设计成一个聚落式的校园,打造出无缝衔接、互动性满分的学习生活大本营,让同学们在这里学习、科研与生活能够一站式搞定 。

学校设计团队结合未来校园的设计理念,采纳混合功能聚落式的组团式布局,把校园变成了6个活力四射的组团。其中4个组团设为“三院一体”的核心区域。这里学生宿舍、教学楼、研究室三者紧密相连,是为学生量身打造的便捷学研生活圈。在这里,同学们在步行范围内就可以轻松地在生活、学习和科研之间切换,彻底告别传统校园的“钟摆式”通勤,减少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这样的聚落式设计,就像是给校园生活按下了“快捷键”。它促进了学研生活的深度融合,让同学们的学习与生活不再是割裂的片段,而是一个个紧密相连的场景,如同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小社区,使大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也能享受到生活的温馨与便捷 。

学校各个聚落天然地形成了北斗七星形状。因此,校园内从南到北分布的7个学研生活聚落,以其独特的方位排列,被赋予了北斗七星的名字——“天枢(DUBHE)”“天璇(MERAK)”“天玑(PHECDA)”“天权(MEGREZ)”“玉衡(ALIOTH)”“开阳(MIZAR)”“瑶光(ALKAID)”。这样的建筑命名,不仅彰显了学校立足传统文化,还体现放眼世界的国际化视野,更是拥抱世界、融合多元文化的象征 。

校园内部还精心设计了环形风雨廊道——SUAT LOOP。它巧妙地将各个聚落式校园空间串联起来,构建了一个高效联通的无雨步行系统。每当夜幕降临,SUAT LOOP便会亮起光带,从高处望去,宛如一条璀璨的星河环绕着整个校园,不仅照亮了师生的夜行之路,也照亮了跨界融合的学术探索之旅。不仅如此,SUAT LOOP的顶棚采用创新设计,由高效的太阳能光伏板模块构成。这一设计不仅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直接并入城市电网,而且通过实际发电输出,有效抵消学校的日常用电量,为构建校园低碳能量环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将“环保、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植入每个学生的心中 。

学校领导

编辑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朱迪俭

党委副书记、校长

樊建平

筹备办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赵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