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泉水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固体力学与微纳米力学专家

郑泉水郑泉水

郑泉水,1961年3月出生于江西省金溪县,固体力学与微纳米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郑泉水于1978年考入江西工学院 ;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助教、副教授、教授;1985年获得湖南大学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1989年获得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担任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1994年担任博士生导师;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4年至2011年担任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系主任;2004年至2015年担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2009年担任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钱学森力学班创办首席教授;2010年担任清华大学微纳米力学与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中心创办主任;2018年担任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超滑技术研究所创办所长;2019年起,担任深圳零一学院创始院长 ; 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郑泉水主要从事力学基础理论、微纳米界面的力学和物理研究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郑泉水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西省金溪县浒湾镇

出生日期:1961年3月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编辑

郑泉水

1961年3月,郑泉水出生于江西省金溪县。

1978年—1981年,就读于江西工学院(现南昌大学)土建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本科,毕业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82年,从江西工学院土建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助教(1983年)、副教授(1987年)、教授(1992年)。

1983年—1984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应用数学专业在职硕士进修,导师为郭仲衡院士。

1985年12月,获得湖南大学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同等学力,导师:杨德品教授、熊祝华教授)。

1989年12月,获得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同等学力,导师:黄克智院士) 。

1990年—1993年,访问英、德、法国,先后担任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员、欧洲研究员。

1993年,担任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现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教授。

1994年,担任博士生导师。

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4年—2011年,担任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系主任。

2004年—2015年,担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9年,担任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钱学森力学班创办首席教授 。

2010年,担任清华大学微纳米力学与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中心创办主任。

2018年9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超滑技术研究所成立,郑泉水担任创办所长。

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郑泉水在20个世纪创建了完整的本构方程张量函数理论,建立了郑—杜细观力学模型,解决了多个长期困惑学术界的力学难题。2000年后开创了结构超滑的理论与应用技术,在超疏水领域发现了若干基本关系,并致力于对拔尖创新性人才教育模式的探索 。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2004年

张量函数表示理论与材料本构方程不变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1获奖人)

2017年

范德华层状介质的滑移行为和力学模型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1获奖人)

人才培养

教育方法

2009年,郑泉水领衔创办了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十余年间,他率领教育团队在锲而不舍的探索实践过程中,独创了以“学生—问题—导师”三要素聚变为核心的钱班模式,总结出了一套人才培养的方法论——通过研究激发学生内心的热情、以更好地进行个性化、创造性学习,培养了一批极富创造力和创新潜质的前沿交叉人才,构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新时代大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

教育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2018年

激发学术志趣、培养领跑人才——“学堂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9年

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

2021年10月

第三届杰出教学奖

学术成果

1. Hod O*, Meyer E, Zheng QS*, Urbakh M: Structural superlubricity and ultralow friction across the length scales. Nature, 563

2021年10月15日,郑泉水获2021年度“杰出教学奖”,郑泉水、骆淑萍伉俪决定将奖金全部捐赠,以设立“郑泉水创新人才培养奖励金”,主旨是基于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奖励“钱班”学生弘扬“不断追求卓越、持续激励他人”的文化,并帮助推动全校更大范围的创新人才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