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川黄连胜醒狮舞 编辑

新安国家级非遗项目

上川黄连胜醒狮舞上川黄连胜醒狮舞

上川“黄连胜”醒狮舞起于清朝末期,盛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当地武术高手黄连胜所创。现主要流传于深圳市宝安区上合村,在黄连胜到过的香港、荷兰、印度都有其弟子在传承。

上川黄连胜醒狮舞有两个特点:武术引路和“武狮”。武术引路指的是每次表演,都需要展示一番徒手或器械的武术套路,向观众表明武功是其狮舞的基础。黄连胜醒狮舞的武术以洪门拳为主流,结合南拳洪、刘、蔡、李、莫五大拳种和南少林十大流派的精华,自创了36点、72点、108点不同层次的拳法,编成实用的套路。“武狮”指的是表演时狮子狂野、凶狠,动作上大起大落,步伐迅猛敏捷。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上川黄连胜醒狮舞

申报地区:深圳市宝安区

发展

编辑

2022年6月,上川黄连胜醒狮舞收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狮舞的牌匾,这也是新安首个国家级非遗项目。

概况

编辑

上川黄连胜醒狮舞的表演方式分广场表演和破阵表演两大类。广场表演主要表演传统的醒狮舞表演,即平地、平台或高台表演。一般选一较宽敞的平地,三人参与表演,一人表饰大头佛,两人饰狮子。表演内容主要为“大头佛引狮”、“狮子出洞”和上高台“狮子采青”。表演基本步形与步法有上步与退步、左(右)侧步、左(右)交叉步、跳步、小跑步、碎步、四平大马、八字马、右仆步、双弓步、行礼步、大四平步、开合步、麒麟步、跪步、虚步、吊步、插步、探步、金鸡独立步等。通过将以上步法交替使用,变现狮子的伏、坐、蹲、叩首、跃、翻、摇头、摆尾、望、昂头、原地绕头、交叉跳步、喝水、舔尾、舔身、舔脚等动作。

破阵表演是给各家各户拜年时的表演,阵是主人家用意会的象形阵式给舞狮者的考题,阵法有“七星伴月阵”、“蟹阵”、“蛇阵”、“蜈蚣阵”等。破阵必须按照一定的的章法及程序:“七星伴月阵”从正东方小盆破起,依南、西、北之序逐个破去,最后才破中心大盆;“蟹阵”需从坤位踩上蟹壳,先左后右逐个卸掉钳和腿;“蛇阵”从七寸破起;“蜈蚣阵”从阵尾破起等等,最后摆出“吉利”字样。伴奏锣鼓是三星、五星、七星鼓点。

上川黄连胜醒狮舞历史悠久,是当地民间信仰的重要体现,对研究当地的民风民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随着老艺人的年龄增大或逐渐离世,许多精湛的技艺正面临失传,有待积极抢救。

“黄连胜醒狮团”创始人黄连胜1906年生于宝安新安街道上合村,其9岁师从曾超明研习武术、中医和狮舞,后在香港开办“叙胜堂”,教授狮舞和武术的徒弟达上千人。黄连胜在沿袭传统舞狮的基础上形成独具风格的醒狮舞,开宗立派,被奉为上合地区醒狮舞祖师爷。新中国成立前黄连胜返乡传艺,教村民习武舞狮,1973年,上川黄连胜醒狮团成立。如今黄连胜醒狮团已发展出上合、河东、河西、开屏、臣田、盐田、蚝业、乐群等8支队伍。上川黄连胜醒狮舞以武术为基础、岭南狮艺为主体、融合多种艺术形式。表演方式分广场和破阵。广场表演包括平地、平台、高桩、高杆等,高台探水、高台翻滚和抢炮、踢炮是其绝活;破阵表演有破七星伴月阵、蟹阵、蛇阵、蜈蚣阵等。上川黄连胜醒狮舞通过狮舞体现的精神具有民族自强感,在粤港澳地区极具文化认同性,在南狮中独树一帜。

价值

编辑

黄连胜醒狮舞,是在沿袭传统基础上形成独具风格的醒狮舞,以武术为基础、岭南狮艺为主体、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民族自强的精神和粤港澳乡亲的文化认同,在南狮中独树一帜,具有突出的社会、历史、文化、艺术与民俗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