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英街 编辑
中英街,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北区交界处,背靠梧桐山,南临大鹏湾, 由梧桐山流向大鹏湾的小河河床淤积成,原名“鹭鹚径”, 长约250米,宽约3—4米, 深圳香港各占一半,街心以“界碑石”为界,与香港一街相处,需办理通行证才能进入“中英街”,故“中英街”被称作特区中的“特区”。
中英街有步行街、环城路、海傍街、横头街、碧海路等5条街道与道路, 主要建筑有入口广场、入口处建筑、骑楼、街道转角处建筑、转角广场、榕树林荫道、回归广场、天后宫广场、滨海观景道、中英街标志塔公园、海滨绿水长廊和中英街雕塑墙, 街边商店林立,体现出“一街两制”的历史景观和文化风情。
中英街拥有同根同源的深港共生文化、英杰荟萃的百年抗争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客家传统文化,独具特色、交相辉映,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012年6月8日,中英街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2004年,中英街被评为“深圳八景”之一。
中文名:中英街
地理位置: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北区交界处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开放时间:全年 全天开放
著名景点:中英街界碑、深圳市中英街历史博物馆
所获荣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街道长:约250米
街道宽:约3—4米
中英街风景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月9日,在英帝国主义武力逼迫下,李鸿章与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在北京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条约规定将九龙半岛及附近海域租给英国,期限为99年。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刻立的“光绪帝二十四年年中英地界第×号”的界碑,将沙头角一分为二,东侧为华界沙头角,西侧为英(港)界沙头角,故名“中英街”。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3月16日,中英两国的勘界人员来到了沙头角,从海边开始沿着河道进行测量和勘界,在测量好的点位竖立了木质界桩,界桩上书写着:“大清国新安县界”。同年3月18日,沙头角勘界结束。界桩在沙头角一条干涸的河道上一字排开、向前延伸着,把沙头角一分为二,变成了“新界沙头角”和“华界沙头角”。勘界后不久,有人在河床两侧搭建房屋,陆续出现了摆摊做生意的乡民,这里逐步形成了一条小街的雏形,它就是中英街前身。
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从深圳沙头角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占时期”,中英街随即首先被攻占。
1951年2月15日,广东省政府开始实行边境管理,所有人员均须从正式口岸凭深圳市的公安机关签发的《出入境通行证》进出境。“中英街”非正式口岸,因而开始限制人流往来。加之建国初期中英关系仍比较紧张,中方开始执行政治边防和军事边防政策,港英政府则在“新界沙头角”实行“宵禁”,中英街变成了边防禁区。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英街以毗邻香港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免税店物美价廉的优势,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被内地人誉为“购物天堂”。
从1986年开始,黄金首饰成为中英街的销售热点,华界一侧的金铺从最初的3家迅速发展到47家。1988年,“黄金热”达到高潮时,中英街一天有3家金铺同时开张,当时整条街共有89家金铺。在销售总额方面,中方店铺1979年是590万元;1984年已突破亿元大关;1988年5月至10月期间,中英街黄金饰品的销售量达5吨,销售额达6.5亿港元;1988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共15.7亿元。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英街修建的建筑, 为低层和中层(2—6层)。中英街两侧的城市建设不均衡,中英街中方建筑以多层建筑为主,港方建筑以一层为主。
20世纪90年代初,中英街创下日接待游客近10万人的纪录。
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中英街商贸业出现了衰退,在新世纪之初走向转型之路。中英街提出了“旅游、观光、购物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发展定位。
进入21世纪,盐田区政府投资开展中英街风貌改造,修葺建设了骑楼、古塔公园、回归广场等中英街十大景点。
2005年,中英街恢复了“中英街八景”。
2014年,中英街大型浮雕墙《让历史告诉未来》项目完工。 2014年12月16日,中英街管理局宣布成立,2015年1月5日正式揭牌运作。它是经市编委批复,区编委发文成立的盐田区人民政府派出机构,负责管理中英街辖区(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城市管理等各项事务,服务社区居民、企业和游客,由盐田区政府赋予相应行政管理权和行政执法权。
2016年,“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在中英街落成开馆。
中英街
中英街
中英街,背靠梧桐山,南临大鹏湾, 长约250米,宽约3—4米, 深圳香港各占一半,街心以“界碑石”为界,街边商店林立,深圳一侧有临街商铺136间,香港一侧68间,有来自五大洲的产品,品种齐全。因到特区的人要到深圳市公安局办理一张“前往边境特别管理区通行证”,才能进入“中英街”,故“中英街”被称作特区中的“特区”。中英街有步行街、环城路、海傍街、横头街、碧海路等5条街道与道路, 主要建筑有入口广场、入口处建筑、骑楼、街道转角处建筑、转角广场、榕树林荫道、回归广场、天后宫广场、滨海观景道、中英街标志塔公园、海滨绿水长廊和中英街雕塑墙。
中英街,由梧桐山流向大鹏湾的小河河床淤积成,原名“鹭鹚径”, 与香港一街相处,有“一街两制”的历史景观和文化风情。
中英街定位为“商贸旅游区”,计划打造成历史氛围浓厚、爱国主义教育特征鲜明、商贸旅游的历史文化名街。中英街计划打造“一界一墟一巷七街”。“一界”即深港边界,“一墟”即东和墟记忆街区,“一巷”即沙栏吓村特色客家窄巷,“七街”即穿插在东侧老建筑中的七条老街。
改造前的中英街布局
景点 | 介绍 |
---|---|
中英街历史博物馆 | 中英街历史博物馆 中英街历史博物馆于1999年5月1日建成开放,是一座反映中英街百年历史沧桑的地志性博物馆,建筑面积1688平方米,常设展览共设置四个展厅,展出内容以百年中英街历史为主线,以中英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载体,以中英街史料和本馆藏品为教材,挖掘“3·18”沙头角勘界日历史资源,开展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中英街”文物的保护、收藏与研究工作;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承担全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职能。每年接待各类观众约20万人次,主要参与承办了“中英街3·18警示日”,组织举办“深圳市沙头角鱼灯节”、“疍家文化周”、“中英街文化体验营”、“非遗”进社区进校园等大型活动。2012年,“香港国民教育基地”在中英街历史博物馆挂牌。2013年,中英街历史博物馆被深圳市党史办确定为深圳首批8个党史教育基地之一。2015年,中英街历史博物馆被评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中英街界碑 | 中英街界碑 中英街共有八处界碑,这8块界碑中1、2号界碑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英国单方面换石碑后留下的,3至7号界碑被日军丢掉,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国民党政府同港英当局是共同重竖3至7号碑。它们既是中国贫穷落后、清王朝腐朽没落和外国列强侵略、瓜分中国的重要历史物证,又是中国改革开放、香港回归祖国并实行“一国两制”和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见证。1989年6月29日,界碑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古井 | 古井 在进入中英街后街边的这口古井,该井为清代康熙年间迁来沙头角拓荒的客家人所建,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当地人们饮用的水源,中英街两边的人们中还流传着“同走一条街,共饮一井水”的民谣。“饮水思源”,古井对当地居民有着养育之恩,也牵连着居住在中英街两边居民的乡情和亲情。它不仅是沙头角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中英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见证。 |
古榕 | 古榕 古榕树位于中英街第四号界碑旁,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树干苍劲,枝繁叶茂,由于树树根长在深圳一方,叶枝覆盖香港一方,因而构成一幅奇妙的景观,被喻为“根在祖国,叶覆香港”,成为许多文人墨客进行采风和文艺创作的题材。这棵古榕树与第四号界碑形影相依,构成了中英街上一道自然与人文相互映衬的特殊风景,同时也见证了中英街的百年沧桑和屈辱历史。 |
警示钟 | 警示钟 警示钟设立在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广场,与中英街界碑相互映衬,是中英街新的一景。警示钟记叙了中英街割占、抗争、变迁、发展和回归一百年来的历史。钟身上刻着“勿忘历史,警钟长鸣”八字,提醒人们牢记中英街屈辱的历史,告诫后人必须铭记深刻历史教训:国家落后挨打。 |
历史文化
综述
自清代以来,沙头角一带的居民基本上以客家人为主,他们居住在此已有300多年历史,当地民众定居以后,为追忆先祖迁徙跋涉之苦,使得所建的客家宗祠成为祭祀的宗亲议会、聚会的重要场所;而海上捕捞作业,自然条件变化莫测,危及生命财产安全。故沙头角原居民修建有天后宫和吴氏宗祠,这两处建筑是当地民风民俗的重要历史遗存。
中英街,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沙头角”的核心区,不仅有中英街界碑、吴氏宗祠、天后宫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鱼灯舞、客家山歌、天后宝诞等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鱼灯舞
“鱼灯舞”,舞者身着蓝色衣裳,脚穿黑色布鞋,身子蹲下,双手握住鱼灯手把,将鱼灯举起,模仿着鱼的神情与动作舞动,这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英街内沙栏吓村创演的“沙头角鱼灯舞”。鱼灯舞曾因社会动荡、经济落后等原因而中断,濒临失传。1999年,吴天其与其他村民一道开始对鱼灯舞进行挖掘、整理。2002年,沙头角恢复了鱼灯舞的排练,2008年,“鱼灯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鱼灯舞
文化活动
自2002年开始,深圳市、盐田区每年3月18日都在中英街举办“中英街3.18警示日”鸣钟活动,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品牌活动。
中英街作为全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深港文化街区,是深圳“鹏城八景”之一,获评“广东最受网络关注乡村研学目的地Top10”称号,是深圳市文化特色街区,更是深港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沙头角鱼灯舞、客家山歌、天后宝诞、九簋菜、麒麟舞等都是国家级、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氏宗祠、天后宫等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英街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的美称,麒麟舞、鱼灯舞、百人舞龙等民间艺术蜚声于世,深港两地居民舞鱼、舞龙不仅寄托了客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更是深港两地源远流长、血浓于水的文化纽带,牵系着深港两地居民的情怀。
2004年,中英街被评为“深圳八景”之一。
2012年6月8日,中英街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2015年,中英街被评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1年,中英街被评为“深圳市十大新消费场景”中的深港融合特色场景。
地理位置
中英街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北区交界处。
中英街
交通信息
乘坐深圳公交m520路、85路、103路、387路到三家店站,步行597米到达中英街入口。
办证信息
2018年1月1日起,进入中英街的《边境特别管理区通行证》10元办证工本费已正式取消。办证工作时间为8:30—12:00和13:00—16:00,办证地点在中英街门口的办证大厅。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