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孝通 编辑
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江苏吴江(今苏州吴江区)人,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名誉校长。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8年获得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学位,1945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选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2005年4月24日22时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生活照
1910年11月2日,费孝通诞生于苏州府吴江县一个重视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 六岁入吴江县城的第一小学,后转入振华女校就读。1923年,转入东吴大学附属一中。1924年开始发表文章。
1928年,高中毕业,升入东吴大学,攻医预科,想成为一名医生,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后受进步思想影响,于1930年转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受梁漱溟先生之邀,到山东邹平县参加乡村建设工作。
1933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研究生,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人类学系,师从俄国人类学家史禄国。成为中国最早在本土获得社会人类学硕士的青年学者。
1935年,费孝通与王同惠结为伉俪。同年,费孝通从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取得该校公费留学资格。出国前偕王同惠赴广西实地调查,在瑶山迷路失事,王同惠身亡,费孝通受伤。翌年费孝通返乡休息,准备出国。在此期间,去吴江县庙港乡开弦弓村参观访问,在该村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查。
1936年秋,费孝通抵英,师从马林诺夫斯基完成博士学业,根据其在吴江的调查结果写出论文《江村经济》 。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
1938年,费孝通从英国返回中国,任教于云南大学,成立社会研究室开展调查工作。
1939年,与孟吟女士结婚并生下一女。
1938年至1946年,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持云南大学和燕京大学合办的社会学研究室。其间,于1943年赴美国学习访问。
1945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投身于民主爱国运动。
1946年11月访问英国。
1947年,到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52年~1957年,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1955年,到贵州进行民族识别,参加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1956年,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组织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深入民族地区进行社会历史调查。费孝通与黄现璠都是调查组的负责人,又同是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
1957年3月24日,费孝通写的《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发表在《人民日报》,被划为“右派”。同年反右运动,费孝通被错划为中国著名的大右派,是人类学界、民族学界的著名五右派(吴泽霖、潘光旦、黄现璠、吴文藻、费孝通)之一。
1958年2月1日,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作出了“罢免费孝通、黄现璠、欧百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职务”的决议。费孝通曾说:“失去知识分子等于失去民心。”文革期间,吴文藻夫妇、潘光旦和费孝通在中央民族学院二号楼翻译《世界史》和《世界史纲》,这是他们四人最后的相聚时光。
1972年,回到中央民族学院,和吴文藻、谢冰心等翻译海斯及穆恩的《世界史》和韦尔斯的《世界史纲》。
1979年,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着手重建中国社会学。
1980年,在美国丹佛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夫斯基名誉奖,并被列为该会会员。
1982年,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1986年2月,费孝通写了《小商品,大市场》文章,使得温州人的形象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关注。
1994年,费孝通第二次考察温州,再次发表《家底实创新业》。
1998年,费孝通就温州三次发文《筑码头闯天下》。三篇文章。
1988年,费孝通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年费孝通获《大英百科全书》奖。 此后费孝通先后对中国西北地区、西南地区、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中原经济协作区、淮海经济协作区、东北地区、京九铁路沿线地区等进行实地调查,代表民盟中央就所调查的每个区域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建议,为改善中国的生产力布局、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协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90年代中后期,在继续进行实地调查的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并结集出版《费孝通文集》(16卷)。
2005年4月24日22时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成就研究
工作时的费孝通
费孝通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在担任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领导职务期间,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参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他把领导工作与学术研究、社会活动密切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区域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国是咨询”,将参政议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他早年就树立了“志在富民”的理想,一生孜孜以求。他利用一切机会接触社会变革的实际,深入探讨中国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问题、边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问题、城乡关系问题、区域发展问题等,发表了许多具有广泛影响的论著,为推动社会变革,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广交海内外朋友,努力促进两岸学界和其他人士的相互了解、交流,与港台知名学者共同倡导举办了八届“现代化与中国文化”研讨会。费孝通是中国社会学的总设计师。从历史上看,费孝通对中国社会学的贡献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以前,费孝通关于社会学的大部分经典之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比如:《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皇权和绅权》等等,都是在这个阶段发表的。第二个阶段是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以前,这是费孝通经历坎坷的一段时间,尽管身处逆境,他还是仗义执言,提出“为社会学说几句话”、“再为社会学说几句话”,然而,最后终于不许说话了。1957年以后费孝通主要从事翻译和边界问题研究。第三阶段是1979年的改革开放以后,费孝通重建中国社会学的一段时间。费孝通为今日中国社会学作出了总体设计,勾画了今日中国社会学的蓝图,确立了中国社会学的实证风格。为解决社会问题、医治社会疾病出谋划策。在中国的江南,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模式之一,这是费孝通留给我们的一份巨大财富。
为中国农民找一条出路,成为费孝通研述一生的大课题。费孝通三访温州、三访民权、四访贵州、五上瑶山、六访河南、七访山东、八访甘肃、27次回访家乡江村。他研究中国的穷人主要是农民,如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之路。他关心中国农村和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关心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增收问题,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才培养
作品照
费孝通一直致力于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坚持深入实际从事社会调查,提出了“五脏六腑”说。费孝通认为重建一个学科,在组织结构方面,必须要有五个要件:建立学会,为专业人员和支持这门学科发展的人提供交流机会;建立研究机构;建立培养人才的社会学系;此外还有设立图书资料中心和学科的专门刊物和出版机构,并按照这一思路逐一落实。1979年中国社会学研究会成立,费孝通任会长。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社会学研究所,费孝通任所长。同年,费孝通联系他在美国的同学杨庆堃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举办了第一期社会学暑期讲习班。1981年又举办了第二期。然而,五大要件中他认为至关重要和最急迫的还是培养专门人才,为此,他到不少地方演讲,宣传社会学。在高校办社会学专业的任务未能落实的情况下,1980年他来到南开大学。在学校领导和有关同志参加的会议上,费孝通希望南开能设立社会学专业,培养社会学人才。1982年,在费孝通的关怀下,研究生班开学。同年秋经学校批准,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成立。
论文著作
1984年发表了《小城镇大问题》、《小城镇再探索》、《小城镇苏北初探》、《小城镇新开拓》等文章。
著作名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
《社会变迁 重庆》 | 商务印书馆 | 1935年 |
《Peasant Life in China》 | London:Routledge出版 | 1939年 |
《禄村农田》 | 商务印书馆出版 | 1943年 |
《内地农村》 | 生活书店出版 | 1946年 |
《生育制度》 | 商务印书馆出版 | 1947年 |
《初访美国》 | 生活书店 | 1947年 |
《民主·宪法·人权——民之作》 | 生活书店 | 1946年 |
《工党一年》 | 生活书店 | 1947年 |
《美国人的性格》 | 生活书店 | 1947年 |
《乡土重建》 | 上海观察社出版 | 1948年 |
《乡土中国》 | 三联书店出版 | 1948年 |
《兄弟民族在贵州》 | 三联书店 | 1951年 |
《China's Gentry(中国绅士)》 |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 1955年 |
《世界史》(上、中、下) | 三联书店 | 1975年 |
《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 | 《人民日报》上 | 1957年3月24日 |
《访美掠影》 | 三联书店 | 1980年 |
《民族与社会》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1981年 |
《非洲的种族》 | 商务印书馆 | 1982年 |
《世界史纲--生物和人物的简明史》 | 人民出版社 | 1982年 |
《杂写甲集》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1983年 |
《Chinese Village Close-up》 | 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 1983年 |
《从事社会学五十年》 |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 1983年 |
《杂写乙集》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1984年 |
《美国与美国人》 | 知识出版社 | 1985年 |
《社会调查自白》 | 知识出版社 | 1985年 |
《生育制度--中国的家庭与社会》 | 东京大学出版社 | 1948年 |
《杂写丙集》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1985年 |
《中国农村四细密画》 | 日本研文出版社 | 1985年 |
《杂写丁集》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1986年 |
《小城镇四记》 | 新华出版社出版 | 1985年 |
《费孝通社会学论文集》 |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 1985年 |
《费孝通社会学文集》 |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 1985年 |
《Small Towns in China》 | 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 1986年 |
《沿海六行》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1987年 |
《山水·人物》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1987年 |
《费孝通文集》 | 群言出版社出版 | 1999年 |
《费孝通文集》(16卷本) | 群言出版社出版 | 1999年至2004年 |
《费孝通学术精华录》 |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 1988年 |
《费孝通外访杂写》 | 中国展望出版社 | 1988年 |
《费孝通外访杂写》 | 中国展望出版社 | 1988年 |
《逝者如斯-费孝通杂文选集》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2005年 |
《费孝通选集》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2002年 |
《人的研究在中国》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1993年 |
《芳草天涯》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2005年 |
《言以助味》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2005年 |
《学术文化随笔》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1996年 |
《学术自述与反思:费孝通学术文集》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1996年 |
《从实求知录》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98年 |
《中国士绅》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09年 |
《论小城镇及其他》 |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 1986年 |
《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 |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 1987年 |
《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 | 民族出版社 | 1988年 |
《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 | 宁夏出版社
| 1989年 |
综述
1935年12月,在广西瑶山的调查中,费孝通误入瑶人设下的“虎阱”,被木石压住。妻子王同惠奋不顾身地把石块逐一移开,但费孝通足部已受重伤,不能站立。王同惠赶紧跑出森林求援,从此一去不返。次日傍晚,才有人发现了费孝通,第七天在湍急的山涧中,发现了王同惠的遗体。此时,他们结婚才108天。
费孝通和王同惠结婚留影(1935年)
1939年,经大哥费振东介绍,费孝通结识了孟吟,不久便在昆明结婚。此后55年,孟吟与费孝通相携相依,载浮载沉,同甘苦,共患难,相伴终生。此后几十年时间里,在孟吟相依相伴、相爱相慰之下,费孝通先后写出无数颇有影响力的社会学论著,并成为中国社会学的奠基人。毋庸置疑,在费孝通丰硕的成果里,必然也浸透了爱妻孟吟的心血。
1994年12月1日,爱妻孟吟病逝。费孝通感慨万千,作诗悼亡。
费孝通和江村经济之路
开弦弓,太湖东岸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村边一条清河弯弯的像一张拉紧了弦的弓,村子由此得名。开弦弓村的一切从1936年改变,这一年,一个叫费孝通的年轻学生来到村子,从此,开弦弓村另一个名字———“江村”,被誉为“中国农村的首选标本”而名扬海外。
1981年,费孝通回顾当时的情形说,进了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后,对老师们课堂上讲的东西,老实说很不满意。有的老师搞了调查,但调查来的是很多枯燥的数字,并没有说明这些数字有什么意义。于是,“我们商议要自己深入到社会里去做调查”。
《江村经济》问世
1938年,费孝通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英文名叫《中国农民的生活》。马林诺夫斯基教授在序言中评价:我敢预言,费孝通博士的这本书将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发展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让我们注意的并不是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部落,而是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
农副关系之辩
1957年5月,费孝通(右)在开弦弓村
1957年,费孝通再次来到离别21年后的开弦弓村,目击的事实使他不得不重申自己的观点,这一次,他因此饱受了人间屈辱。1957年6月1日,《人民日报》正面报道了费孝通重访江村的主要观点:要增加农民收入,光靠农业增产是不行的。转眼间,费孝通被指责为“恶毒攻击政府忽视副业生产”。因为当时的政策是:“农不经商”,而且对外出打工严加禁止。费孝通被错划成右派。 这一指责使他失去了关注开弦弓的机会,直到1981年。在此期间,费孝通没发表过任何学术作品。1981年,费孝通第三次访问开弦弓村。他发现:30年代见到的养羊和养兔,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经营的副业,家庭副业加起来占到了个人平均总收入的一半。他经过调查又写出了《三访江村》。从实求知录
作者名称 费孝通
《从实求知录》,是费孝通最近几年发表的学术反思文章的结集。为什么叫《从实求知录》呢?意思是书里边记录了费孝通从实际中得到知识的经过。费孝通自己讲:这些年来所得到的知识很少,也不见得都正确,但是我确实是从实际生活当中得到的。这本书就是讲作者这一个人求知的经过,从中也可以看出我的思想在六十年里的发...
江村经济
作者名称 费孝通
作品时间2001-3
《江村经济》是2001年3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费孝通。
乡土中国
作者名称 费孝通
《乡土中国》是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的社会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48年。《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
行行重行行
作者名称 费孝通
作品时间2014-11
《行行重行行:中国城乡及区域发展调查》是2014年11月群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费孝通。
学术自述与反思
作者名称 费孝通
作品时间1996-9-1
《学术自述与反思》是1996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费孝通。
费孝通文集第3卷
作者名称 费孝通
作品时间1999-10-1
《费孝通文集第3卷》是1999年群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费孝通。
费孝通文集第4卷
作者名称 费孝通
作品时间1999-10-1
《费孝通文集第4卷》是1999年群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费孝通。
费孝通文集第5卷
作者名称 费孝通
作品时间1999-10-1
《费孝通文集第5卷》是1999年群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费孝通。在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我说“附着”是因为“意义”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并不是事物或动作本身具有的性质,这是社会的产物,因为只有在人和人需要...
费孝通文集第8卷
作者名称 费孝通
《费孝通文集第8卷》是群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费孝通著
费孝通文集第11卷
作者名称 费孝通
作品时间1999-10-1
《费孝通文集第11卷》是1999年群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费孝通。
费孝通文集第10卷
作者名称 费孝通
作品时间1999-10-1
《费孝通文集第10卷》是1999年群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费孝通。
费孝通文集第13卷
作者名称 费孝通
作品时间1999-10-1
《费孝通文集第13卷》是于1999年由群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费孝通。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作者名称 费孝通
作品时间1999-9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以全新的思路、百倍的热情,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棘手的民族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研究,并一直探索在社会不断发展中逐步予以解决的道路。伴随这个过程,一个由中国学者自己创立的、旨在解决中国自身民族问题的理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也应运而生。在文章发表之后20年的时间里,学术...
费孝通文集
作者名称 费孝通
作品时间2004-7-1
《费孝通文集》是群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费孝通。
志在富民
作者名称 费孝通
作品时间2004-12
《志在富民》是200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费孝通。
查看更多书籍
费孝通
1940年~1945年,费孝通任云南大学社会学教授。
1945年起历任西南联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副教务长。
1945年~1952年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社会学教授。
1952年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
1978年后,主持重建社会学工作,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多项职务。
1978年~198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
1979年,任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
1979年,当选为社会学研究会会长。
1980年~198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1982年,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1982年~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名誉所长。
1983年6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85年3月,他发起成立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并任所长。
1986年,任民盟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副主席。
1987年1月,在民盟五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民盟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历任民盟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1988年,费孝通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91年,受聘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顾问 。
1996年11月26日,民盟七届五中全会接受费孝通辞去主席职务。后任民盟第七、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1998年,《中国非国有经济年鉴》创刊,费孝通任名誉主编。 1998年6月,当选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 。
1999年11月,担任上海大学上海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费孝通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费孝通历任民盟第二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费孝通还历任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顾问、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所获奖项 | |||||||||||||||||||||
| |||||||||||||||||||||
荣誉称号 | |||||||||||||||||||||
|
志在富民的崇高境界:我们要学习费孝通志在富民、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思想境界。20多年间,费孝通七下甘肃定西、30余次到江苏吴江调查,足迹遍及祖国。费孝通一生著作等身,如今他的这些文字已成为我们宝贵的思想财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演绎了中国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崇高理想追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张宝文)
法制建设的推动者:费孝通同志是新时期宪法修改工作的重要参加者。费孝通同志曾担任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他坚决拥护和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1982年宪法修改过程中,组织民盟成员对宪法草案进行认真讨论,就知识分子地位和作用、统一战线等问题向有关方面提出建议。在1988年和1993年两次修改宪法过程中,他衷心拥护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的建议,积极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王万宾)
“天下大同”的家国情怀:费孝通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迁,在他的身上,饱含着爱国主义的情怀。他的《乡土中国》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特殊的社会结构;他的《江村经济》让世界从不同角度定义中国的生产方式。他“行行重行行”,怀着一颗“志在富民”的仁心,总结出了包括“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在内的多个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包括浦东、黄河上游、南方丝绸之路在内的多个区域经济的布局和发展。他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经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定义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核心理论框架。他提出的“文化自觉”理念、他对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地位的战略思考、他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世界设想,都将指引着我们坚实地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
费孝通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他在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中,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富民强国。他以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社会活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殚精竭虑,不懈奋斗,直至生命的最后阶段。他高尚的品格、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搜狐网评)
费孝通至少有两件事会被历史记住。第一件事发生于1945年11月25日晚,面对着专制者的残暴,费孝通没有退缩,而是发出了比枪声更为响亮的呼声;第二件事是在1946年7月,李(公仆)闻(一多)被暗杀后,他在《这是什么世界》一文中写到:“一个国家怎能使人人都觉得自己随时可以被杀!人类全部历史里从来就没有过这种事。我们如今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这两段叙述让世人感觉到了费孝通作为民主斗士坚定激进的一面,翻看同一时期费孝通的文章,会发现与其说费孝通是一个民主斗士,倒不如说他是一个温和的自由主义者。(陈远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