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湖 编辑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境内湖泊

湘湖湘湖

湘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心西南1.5千米,湖的西北为越王城山、老虎洞山,东南为西山、石岩山,湘湖夹在其中。湘湖原长约9.5千米,宽0.5—3千米不等,上宽下窄,似一葫芦形。 水域面积6.1平方千米。

湘湖水位4.5米, 水质达到Ⅱ—Ⅲ类标准。 湘湖一带地势低平,河流纵横,素来是受浸内涝的地区,湘湖南有水道和浦阳江入富春江汇合为钱塘江的三江口沟通,北连西小江、浙东运河。每当富春江、浦阳江汛期,山洪巨水凭借地势迅猛地涌进萧山市境,加上钱塘江潮水顶托,使江水猛涨,常常决堤为患,湘湖一带首当其冲。

湘湖是浙江文明的发地。这里发掘的跨湖桥文化遗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把浙江文明史前推到八千年;湘湖城山之颠的越王城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当年勾践屯兵抗的重要军事城堡,见证了“卧薪尝胆”的历史风云,为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古城墙遗址;湘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故里,李白陆游文天祥刘基等历代名人在此留有诗文。

湘湖以风景秀丽而被誉为西湖的“姐妹湖”。 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地处杭州市钱塘江南岸,钱塘江、富春江和浦阳江三江交汇口的东侧,规划面积35平方千米,是全国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拥有四个4A级景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湘湖

外文名:XiangHu Lake

地理位置: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心西南1.5千米

面积:6.1 km²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位:4.5米

形成演变

编辑

湘湖原是一个天然湖,与渔浦湖相连,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距今大约4000年前,即地质史上的全新世卷转虫海退之初,湘湖一带是个浅海湾。由于上承山洪,下纳海潮,海湾逐渐淤积成一个澙湖,古称西城湖。西城湖淤塞,被逐渐开垦成一片低洼民田,经常受浸,宋神宗时曾有人奏请为湖。到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杨时为萧山知县时,“视山可依,度地可圩,以山为界,筑土为塘,均税于得利田内,民乐而从之”,废田3万余亩,改作蓄水之湖。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在湖中狭腰处筑堤,建桥,名跨湖桥,遂分隔为上湘湖、下湘湖。

位置境域

编辑

湘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心西南1.5千米,湖的西北为越王城山、老虎洞山,东南为西山、石岩山,湘湖夹在其中。湘湖原长约9.5千米,宽0.5—3千米不等,上宽下窄,似一葫芦形。 水域面积6.1平方千米。

湘堤,湘湖风景,图1湘堤,湘湖风景,图1

湘湖风景,图2湘湖风景,图2

湘湖风景,图3湘湖风景,图3

湘湖湘湖

湘湖湘湖

湘湖湘湖

湘湖湘湖

湘湖湘湖

湘湖湘湖

湘湖湘湖

湘湖湘湖

湘湖湘湖

湘湖湘湖

湘湖湘湖

湘湖湘湖

湘湖湘湖

湘湖湘湖

湘湖湘湖

湘湖湘湖

湘湖湘湖

湘湖湘湖

湘湖湘湖

湘湖湘湖

湘湖湘湖

湘湖湘湖

湘湖湘湖

湘湖湘湖

湘湖风景,图5湘湖风景,图5

湘湖夜景,图4湘湖夜景,图4

水文特征

编辑

湘湖水位4.5米, 水质达到Ⅱ—Ⅲ类标准。

流域特征

编辑

地貌

湘湖一带地势低平,河流纵横,素来是受浸内涝的地区,湘湖南有水道和浦阳江入富春江汇合为钱塘江的三江口沟通,北连西小江、浙东运河。

湘湖在海湾堆积平原,其附近地形复杂,极宜兴筑湖泊。从地形上看,在今西起钱塘江,东至萧山、绍兴两市边境的这一范围内,分布着几列近似平行的西南—东北走向的丘陵。最东的一列由太平山、青化山、越王峥等构成,第二列有碛堰山、虎爪山和湘湖东岸的石岩山、背排山、柴岭山、西山;第三列是屹立在湘湖西岸的老虎洞山、美女山、狮子山、越王城山;最偏西一列是回龙山、冠山等。在上述丘陵之间,分布着几片狭长的洼地,是天然的积水区域。湘湖所在的海湾堆积平原上,局部出现凹陷,湘湖即为其例。湘湖邻近约2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海拔仅4.2—4.8米,比平原上一般地区低4070厘米。

气候

湘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350—1450毫米。

自然灾害

每当富春江、浦阳江汛期,山洪巨水凭借地势迅猛地涌进萧山市境,加上钱塘江潮水顶托,使江水猛涨,常常决堤为患,湘湖一带首当其冲。

旅游资源

编辑

【主词条: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

湘湖以风景秀丽而被誉为西湖的“姐妹湖”。 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地处杭州市钱塘江南岸,钱塘江、富春江和浦阳江三江交汇口的东侧,规划面积35平方千米,是全国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拥有四个4A级景区。

度假区绿意盎然,处处彰显自然生态特色,并以"湘湖"为核心,有城山、下孙文化村、金沙戏水、水景秀、老虎洞、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等数十个景点;全域八十多座景观桥梁种类丰富,桥型各异,打造出了浙江首个江南水乡桥梁博物园。这里还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音乐喷泉、34000平方米的运动沙滩和6000平方米的露天泳池。颇受游客欢迎的湘湖花海则位于湘湖三期与亚太路之间,目前建成开放面积1600多亩。春有油菜花、二月兰;秋有向日葵、百日草、琉华菊等。

历史文化

编辑

综述

湘湖是浙江文明的发源地。这里发掘的跨湖桥文化遗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把浙江文明史前推到八千年;湘湖城山之颠的越王城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当年勾践屯兵抗吴的重要军事城堡,见证了“卧薪尝胆”的历史风云,为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古城墙遗址;湘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故里,李白、陆游、文天祥、刘基等历代名人在此留有诗文。

名称来历

据民国十四年(1925年)《湘湖志》引《湘湖草堂记》,因“山秀而疏,水澄而深,邑人谓境之胜若潇湘然”,遂取名“湘湖”。

湘湖八景

综述

自明清以来,湘湖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逐渐形成了“八景”之说,其中有《湘湖孙氏宗谱》湘湖八景、《马谷周氏宗谱》湘湖八景、《萧山城厢镇志》湘湖八景等多个版本。

龙井双涌

龙井双涌为清乾隆年间湘湖映雪堂所刊《湘湖孙氏宗谱》创录的湘湖八景之一。该景点原位于湘湖中孙村。龙井双涌,一说双井为越王城山东南麓的两口水潭,此为双涌龙井之一;另一说双井在孙氏宗祠旁。湘湖北有龙头山,山不高,有山泉涌流,似出水蛟龙。泉水清澈甘洌,满而不溢,旱而不涸,为湘湖天然奇观。以前村民们长期取水饮用,同时也传承了祭祀蟠龙而祈雨求丰收的民间习俗。

龙井双涌还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派国师刘伯温遍访天下风水宝地,把可能再出真命天子的地方给镇住,以保大明江山永不旁落。这一天,刘国师来到了湘湖。他发现湘湖两岸的群山中共有九十九条从上而下的山溪,每条山溪都隐在岩石与山谷之间。这湘湖是阳性之湖,而这九十九条具有阴柔之气的山溪长年累月与其相伴,溪湖相交,日后必出真命天子,这个龙脉必须破除。这天日头已经偏西,筋疲力尽的刘国师来到一个山脚下,看到一块石头,就坐下歇脚。谁知一坐下,人就昏昏睡去。醒来时发现腰间佩着的剑已出鞘,剑头顶着石头下的土,土中已渗出水。刘国师一看即喜上眉梢,原来剑头顶着的即是湖与山溪之间的命脉,那渗出的如珠之泉即是命脉之水,只要断命脉,让命脉之灵气变成一潭泉水,让过往行人和山间鸟兽饮食,其灵气即破,此处就只会有好山好水而不会出帝王了。刘国师说干就干,他用神剑狠戳了几下,那泉水就从两剑眼中喷薄而出。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因这神剑开凿的龙诞泉水而在此落户,人们为了保护其水质,还在这双眼泉上安了两只井圈,并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作“龙井双涌”。

该景点今位于越王城山东南麓,立有“龙井双涌”碑。

跨湖春涨

跨湖春涨为清乾隆年间湘湖映雪堂所刊《湘湖孙氏宗谱》创录的湘湖八景之一。该景点原位于上下湘湖间,描绘的是湘湖上的跨湖桥,两边带堤,像一条玉带,浮于碧波之上。每到仲春桃花汛之时,四周山溪汇泻湖中,湖水上涨,烟波浩渺,站在跨湖桥上四望,环湖青山如黛,沙洲隐现,芦苇丛丛,渔舟点点,景色佳绝。

新湘湖建成后,由于湘湖水位常年不变,此景已经不见。

水漾鸣蛙

水漾鸣蛙为清乾隆年间湘湖映雪堂所刊《湘湖孙氏宗谱》创录的湘湖八景之一。该景点的水漾湖,是位于湘湖北岸的一个小湖,三面环山,抱湖于山坞之中。水漾湖湖水与湘湖以飞龙桥贯通。此景描绘的是春夏之夜,星光点点,无数蛙鸣相互应和的湖乡野趣。

孙氏族人孙惠公有《水漾鸣蛙》诗曰:“水漾青草满芳池,游子停车听鼓吹。无数蛙鸣群和应,公私两为却谁知?”诗歌的大致意思是,水漾湖上的青草长满了春天里的整个池塘,游子停下车来听着那热闹得像鼓吹一样的蛙鸣声。无数蛙鸣声在成群地相互应和着,它们到底是为公家而鸣叫,还是为私家而鸣叫,却有谁知道呢?“公私两为”指的是一个典故,晋惠帝是个著名的痴呆皇帝,有一天与随从到华林园游玩,在一个池塘边听见青蛙叫声,他觉得很奇怪,于是便问这些咕咕乱叫的东西是为官而叫还是为私而叫。随从就说:“在官家里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里叫的,就是私人的。”

水漾鸣蛙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有一年,正是稻花飘香的季节,湘湖地区忽地出现了一种小小的专吃稻叶的飞虫,急坏了老百姓。当时,湖边的一个村里住着一对母女,女儿还只有十来岁,叫“娃娃”。母女俩只有一小块吃饭田,见到别人家田里出现了小飞虫,她们也很着急,赶紧帮别人去捉虫。娃娃虽然手小眼尖,但那飞虫小,稻花更小,稍不小心,虫还没捉到,那稻花先被碰落了。娃娃捉了好大一会儿,虫没捉多少,稻花儿倒被碰落了不少,她急得哭了起来。谁知这一哭,一吸溜嘴巴,眼前的小飞虫竟然被她吸溜进嘴里了。她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娘,她娘也用嘴吸了起来。这个办法一下子就传开了,大家都来请娃娃去做示范,娃娃就走东家跑西家,整天在田里奔走,很快大家都学会了用嘴吸虫子的方法。就这样,虫子在一天天地减少,而娃娃却累坏了。谁也不知道娃娃吞下了多少小飞虫,她简直成了稻田里吸虫子的小精灵。娃娃已经好多天没有回家了,娃娃娘和大伙足足找了好几天,始终没有娃娃的影子。一天夜里,繁星满天,娃娃娘和乡亲们打着火把对着田野喊:“娃娃,娃娃,你在哪儿?”可一直没有听到娃娃的回音。忽地,从远处传来了“哇、哇”的叫声,原来娃娃变成了身穿绿袄的小精灵,奔跑在田里专吃稻田里的害虫。乡亲们把娃娃变成的小精灵叫“青蛙”,还约定,娃娃变的青蛙就是大家的亲人,绝不能伤害她。所以,湘湖的田野里青蛙特别多,每年稻花香的时候,这里便是蛙声一片。而湘湖人不伤害青蛙、不食青蛙的习俗也一直沿袭了下来。

该景点今已无。

柴岭樵歌

柴岭樵歌为清乾隆年间湘湖映雪堂所刊《湘湖孙氏宗谱》创录的湘湖八景之一。该景点的柴岭,即湘湖东南柴岭山,海拔186米。旧时村民砍柴,常驻足于柴岭小憩,俯视湘湖,遥望城山,会情不自禁放喉唱起山歌,歌声在湖面飘荡,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勾勒出一幅闲适、安详的民俗风情画,堪称旧时湘湖的一道独特风景。

柴岭樵歌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湘湖边自古砖瓦业就十分兴旺,所以湖边山脚经常窑烟缭绕。为了让山脚的砖窑能够日日冒烟,樵夫这一职业应运而生。樵夫中有一位年轻后生,从小父母双亡,就靠给窑主砍柴为生,人们不知道他姓什么,只是习惯了叫他为“樵哥”。樵哥每天清早,上山先玩个痛快,然后再砍上一担柴,挑到窑上换粮食,年复一年重复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有一年的春天,这天天气特好,樵哥一清早就一口气登上了石岩山的雄鹅鼻岩,看着四周明媚的春光,心情十分愉悦。忽的,他听到了一声清脆嘹亮的鸟叫声,那叫声真是好听极了。寻声而去,樵哥发现一只七彩羽毛的鸟儿在树枝上下跳跃着、欢叫着,不一会儿,许多鸟儿便汇集在彩鸟的周围,齐声叫了起来。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像唱歌一样,既好听又热闹。听着听着,樵哥也学着鸟儿叫了起来,想不到,自己叫得倒也有几分相像。不一会,那只彩鸟就飞到了他的肩上,欢快地叫了起来。一直到日上中天,鸟儿们才散去,樵哥恋恋不舍地拿起斧子去砍柴了。想不到就在他砍柴的当儿,鸟儿们纷纷为他衔来树枝,特别是那只小小的彩鸟竟然能衔来大树枝。在鸟儿们的帮助下,一担柴火很快就完成了。之后日日如此。

有一天,樵哥腰插柴刀背着柴杠一早就上了石岩山,爬上了雄鹅鼻岩,但是他没有见到彩鸟前来,也没有见到其他鸟儿出现。原来是一条修炼了千年的蛇精,看上了彩鸟即彩云姐姐。樵哥为了救那群可爱的姑娘,战胜了蛇精,用彩带捆住了蛇精,鸟儿们齐心协力像蚂蚁扛蚕头那样把蛇身啄起,一下子扔进了钱塘江。此时,钱塘江上正好游来一条大鱼,一口将蛇吞了。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樵哥躺在草地上,鸟儿们围着他鸣叫,他就在鸟儿的欢叫声中蒙眬睡去。睡梦中,他听见彩云姑娘对他说:“樵哥,你救了我们姐妹,是我们的恩人,可惜我为了制服恶魔,已用尽了毕生的功力,不可能变成人形陪伴你,但我给你物色了一位贤淑的姑娘,她将是你的妻,快回家去吧!”说完将他用力一推。樵哥猛地醒了,他一骨碌地起来就往家跑。一进家门,果然看到一位美丽秀气的姑娘在为他整理屋子。在鸟儿的祝福声中,樵哥拜堂成了亲。樵哥学鸟叫娶了个美丽姑娘的故事一下在湘湖周围传开了,从此,凡是进山砍柴的樵夫都喜欢唱歌,他们也想在歌声中遇到美丽的姑娘。天长日久,湘湖就有了“柴岭樵歌”这一美丽的景名。

该景点现有游步道可供游客登山游玩,但已无樵夫砍柴,也听不见樵歌。

湘湖秋月

湘湖秋月为清乾隆年间湘湖映雪堂所刊《湘湖孙氏宗谱》创录的湘湖八景之一。该景点最佳观赏点在跨湖桥,桥在湖心,月在水中,四周幽寂,群山隐约,置身其间,如临仙境。湘湖的秋天,有两个月圆之时最让人牵挂。一个是中元节,一个是中秋节。新编《萧山县志》中记载,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从迎祖到送祖连头夹尾共6天。相传本县此节始于南宋:农历七月十二日夜,随赵构南渡的北方后代,家家供水果糕点,焚香烛;到了中元节最热闹,乡村请和尚道士诵经念佛,或演《目莲救母》等“大戏”,借此“超度亡魂”,直至七月十七日,举行“送祖”祭礼。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一家人团团圆圆共贺佳节,至爱亲朋,互赠月饼;新婚、未婚女婿,尤重此礼;是夜,备月饼、老南瓜、水果,团聚赏月。宋朝释如兰《湘湖》诗“今夜湖中好明月,相思其奈故人何”借赏月而思念亲人。中元、中秋两俗一直沿袭至今。湘湖秋月,并不一定特指这两个节日,但一定是这两个节日最为热闹隆重。

该景点今仍存,跨湖桥边建有跨湖夜月亭可供赏月。

尖峰积雪

尖峰积雪为清乾隆年间湘湖映雪堂所刊《湘湖孙氏宗谱》创录的湘湖八景之一。该景点的尖峰,位于湘湖南岸的木尖山主峰,高耸似笔,称文笔峰;因山势高耸,常有云雾,又称雾楼峰。海拔257米,湘湖群山数它最高,所以雪易积厚,融化缓慢,犹如冰天雪柱。而雪霁天晴,阳光一照,则流金烁银,分外绮丽。文笔峰下是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故里。传说此峰风水“主文运”,能使湘湖一带科甲鼎盛,人才辈出。

孙氏族人孙启山有《尖峰积雪》诗曰:“尖峰渐见雪澌澌,顷刻堆成白玉脂。仰望云霄频射眼,且烧热火莫敲棋。”诗歌的大致意思是:文笔山的尖峰上渐渐看见雪花嘶嘶地飘下来,顷刻之间就把整个山峰堆成了美丽的羊脂白玉。抬头仰望云霄,天空上雪花的亮光频频射痛人的眼睛;天气这么寒冷,姑且烧热火取暖吧,就不要下那冰冷的围棋了。

该景点今仍存。

越城晚钟

越城晚钟为清乾隆年间湘湖映雪堂所刊《湘湖孙氏宗谱》创录的湘湖八景之一。该景点的越城,即越王城山,位于湘湖西北岸,其山坡陡峰峻,地势险要,山巅中卑四高,据考证为春秋时期越国拒吴的军事城堡。历史上有“缓报一双文锦鲤,坐归十万水犀军”故事的记载。春秋时期遗迹有城垣、洗马池、佛眼泉、马门等,后人在山上建有句践祠(寺)、城山古道、望江亭、石牌坊等。山顶旧有城山禅寺,清乾隆年间香火兴盛。每当僧侣鸣钟晚课,低沉的钟声在湖面久久回荡,深沉而悠远,为湘湖一胜景。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城山禅寺被毁,所谓的“晚钟”之声已不复存在。

孙氏族人孙朝栋有《越城晚钟》诗曰:“闻说当年句践都,越城高耸沼吴图。僧归山刹日之夕,忽听钟声响满湖。”诗歌的大致意思是:听说这里是当年越王的都城,只见越王城山高高耸立着,似乎露出想灭掉吴国的企图。僧人回到山寺的时候,已经到了日暮之时,忽然听到城山寺的钟声响满了整个湘湖。明朝的来三聘也有“溪花无主西风急,严寺稀僧晓月明”的诗句。

以越王城怀古为意的诗不计其数,以此为题的诗也不在少数。唐朝有宋之问的《登越王台》、崔子向的《题越王台》诗,宋代有华镇《城山》诗,元代的《城山》,王沂《越王台》贡性之《登越王台次任一初韵》诗,明朝有姚广孝的《越王台》、孙学思的《越王城吊古》、赵恭的《游越王台》、朱纯的《城山》、王国祯的《与沈莲冈吴龙冈游城山寺》、来曾奕的《越王山城》、丁克振的《登越王城》、朱玉贞的《城山》、任四邦的《赋得西陵绕越台》等诗。

该景点今在城山上的越王祠保留有钟楼,但已没有当年的越城晚钟的意境了。

湖中落雁

湖中落雁为清乾隆年间湘湖映雪堂所刊《湘湖孙氏宗谱》创录的湘湖八景之一。该景点描绘的是湘湖上水草丰美,鱼虾丰盛,四时鸥飞燕逐,鹭起鹤翔,为鸟类栖息的理想场所。尤其到了秋末冬初,北雁南飞,时常成群结队栖落湘湖,或饮或啄,或鸣或憩,形成一种天然妙趣。新湘湖湖面广阔,水草丰茂,鸟类众多。每至秋季,湘湖芦花苍苍,水浅渚浮,雁群光顾,盘旋湖上,傍沙而眠,成为湘湖一景。

该景点今仍存。

社会生活

编辑

湘湖浇灌湖南九乡14.6万亩田地,称九乡的水仓。

所获荣誉

编辑

2022年4月,湘湖入选全省第二批大花园耀眼明珠名单。

2023年12月,湘湖入选第二批浙江省“五水共治”实践窗口名单。

下一篇 瑶琳仙境

上一篇 北街梦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