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编辑
海军工程大学(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简称“海工大” ,由中央军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主管 。校本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全国重点大学、全军五所综合大学之一。学校被评为军队“2110工程”整体条件建设先进院校,被军队列为“双重”整体条件重点建设院校。
1949年11月,海军工程大学的前身,大连海军学校机械系创立,是新中国人民海军第一所正规高等军事院校。1954年,大连海军学校机械系改名为“海军机械学校”,并开始独立办学,海军机械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正规的海军军事高等院校。1963年,海军工程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9年,学校与原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海军工程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全军重点建设院校。
截至2022年4月,海军工程大学下设4个校区,武汉市硚口区为校本部 ,校本部总占地面积140多万平方米 ,下设6个学院 ,开设34个本科专业,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一级学科、5个硕士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和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学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共500余人,其中9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50%以上具有博士学历。
中文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外文名: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简称:海工大
所在地:湖北省武汉市
创办时间:1949年11月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综合类
学校特色:军队“2110工程”
主管部门:中央军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现任领导:校长:彭涛(统计时间2024年6月)
本科专业:34个(截止至2023年6月)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截止至2023年6月)硕士专业学位类别6个(截止至2023年6月)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截止至2023年6月)
博士后:7个(截止至2023年6月)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轮机工程(截至2024年5月)
院系设置:1部、6院、4系(截止至2023年6月)
校训:严谨、求实、拼搏、创新
校歌:《海军工程大学校歌》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汉水桥街道解放大道717号(校本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湖湖北省红安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院校代码:91016
知名校友:马伟明
知名教师:马伟明
大连海军学校机械系
1949年11月,由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亲手创办的大连海军学校机械系创立,为海军工程大学学校前身,首任校长是时任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大将。
海军机械学校
1952年,海军学校(机械分校)、陆军第198师直属机构合并组建第二海军学校 。1954年,大连海军学校机械系改名为“海军机械学校”,并开始独立办学,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正规的海军军事高等院校 。1955年,海军第六预备学校创建 。
海军工程学院
1960年,学校开始组建海军工程学院 。1961年,接收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部分专业 。1963年,海军工程学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海军第一个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全国重点学科的诞生地 。学校于1969年从大连搬迁到武汉 。
海军工程大学
1999年,海军工程学院与原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海军工程大学,成为确定为全军五所综合大学之一 。2005年,海军工程大学被评为全军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院校 。2006年,学校被确定为军队“2110工程”整体条件重点建设院校 。2014年,学校获军事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海军工程大学于2017年开始重新调整组建,学校于2018年被确定为全军重点建设院校 。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6月,海军工程大学开设1部、6院、4系,34个本科专业。
单位名称 | 学院/系介绍 |
基础部 | 基础部下设6个教研室(数学、物理、化学与材料、力学、外语、军事基础) |
动力工程学院 | 1949年,大连海军学校初创时的机械系是动力工程学院的前身,该学院是大连海军学校和原海军工程学院的主体。 |
电子工程学院 | 1950年12月,电子工程学院创建,学院与原海军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海军工程大学。 |
电气工程学院 | 电子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大连海军学院,于1949年成立时,在其最初设立的电子类专业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电子类专业。 |
船舶与海洋学院 | 舰船与海洋学院是舰船总体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为船舶整体研制阶段(论证、设计、制造、试验试航)和使用阶段(使用、管理和维护保障)工程技术和管理应用的军事人才提供培训 |
核科学技术学院 | 核科学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核能科学与工程系,核专业于1958年创建,学院有5个研究方向 |
兵器工程学院 | 该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海工工程系,在1961年7月划归到大连海军工程学院,在2017年的军队教育体制改革中,将海工学院的导弹专业划归到学校,并对火控工程的归属进行了调整,形成了武器工程学院。 |
信息安全系 | 1978年信息安全系成立,是海军机要干部的重要培养基地 |
管理工程与装备经济系 | 管理工程与装备经济系的前身是海军工程大学的管理工程系和装备经济管理系,下设6个教研单位 |
作战运筹与规划系 | 作战运筹与规划系其前身为基础部海军军事教研室,2017年,以海军军事指挥、军事航海、装备保障指挥教研室为基础成立了作战运筹与规划系 |
政治理论系 | 政治理论系其前身为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科系,政治理论系下设4个教研室 |
注:截至2024年6月 |
专业名称 | 专业类别 | 学制 |
物理学 | 物理学类 | 四年 |
机械工程 | 机械类 | 四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类 | 四年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能源动力类 | 四年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气类 | 四年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四年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四年 |
水声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四年 |
自动化 | 自动化类 | 四年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 | 四年 |
信息安全 | 计算机类 | 四年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水利类 | 四年 |
导航工程 | 测绘类 | 四年 |
轮机工程 | 交通运输类 | 四年 |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 交通运输类 | 四年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海洋工程类 | 四年 |
武器系统与工程 | 兵器类 | 四年 |
武器发射工程 | 兵器类 | 四年 |
信息对抗技术 | 兵器类 | 四年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核工程类 | 四年 |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 核工程类 | 四年 |
安全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 四年 |
作战运筹与任务规划 | 其他 | 四年 |
目标工程 | 其他 | 四年 |
火力指挥与控制工程 | 其他 | 四年 |
军事大数据工程 | 其他 | 四年 |
指挥信息系统工程 | 其他 | 四年 |
雷达工程 | 其他 | 四年 |
导弹工程 | 其他 | 四年 |
无人装备工程 | 其他 | 四年 |
测控工程 | 其他 | 四年 |
电磁发射工程 | 其他 | 四年 |
装备经济管理 | 其他 | 四年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其他 | 四年 |
截至2024年6月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学校设置有硕士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予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6个;博士一级学科授予点7个 。学科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10%的学科1个,学科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30%的学科3个 。共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个、获批省级重点学科7个 。
类别 | 学科名称 |
国家重点学科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轮机工程 | |
省级重点学科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电气工程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
兵器科学与技术 | |
核科学与技术 | |
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10%的学科 | 电气工程 |
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30%的学科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
硕士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 | 数学 |
军事智能 | |
机械工程 |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
电气工程 | |
核科学与技术 | |
兵器科学与技术 | |
网络空间安全 |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硕士专业学位专业 | 材料与化工 |
机械 | |
能源动力 | |
军事指挥 | |
电子信息 | |
工程管理 | |
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专业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
电气工程 | |
核科学与技术 | |
兵器科学与技术 | |
注:截至2024年6月 |
截至2023年6月,海军工程大学的课程入选了“军队院校优质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学校教师具有高级职称人数共500余人,其中硕士学历以上教师占90%,博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占50%。学校聘请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臣、国家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江学者、“军队杰出专业人才奖”获得者、全国高等院校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第三批“万人计划”入选者、全国道德模范、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有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获全国创新争先团队奖的教师团队、获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的团队。
中国工程院士 | 马伟明 |
中国工程院士 | 何琳 |
“全国模范教师” | 陈少昌 |
长江学者 | 王东 |
注:该表未完全注明,截至2024年6月。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止至2023年6月,海军工程大学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9门 。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 海军军事理论基础、 舰船概论(非自学考试类)、舰艇柴油机 、流体力学、网络空间对抗与信息防御、装备采购理论与实务(装备招标采购角色对抗虚拟仿真实验)、电机学基础、海军武器装备概论、雷弹制导天线阵列空间处理虚拟仿真实验 |
注:截至2024年6月 |
电子对抗指挥与工程 | 舰船动力工程 |
核动力工程 | 军用水声工程 |
舰船消磁工程 | |
截止至2024年6月,海军工程大学有5个特色专业。 |
教学成果
截止至2023年,海军工程大学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40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军队一等奖29项,申请专利200多项。国际首创的“交直流电力集成新技术”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年度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交直流电力集成双绕组发电机系统”入选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舰船新型供电系统”“珊瑚岛礁淡水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某型双绕组发电机系统研制”“船舶综合电力系统”“电力集成创新团队” |
注:截止至2024年6月 |
截止至2014年,本科学员100余人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英语竞赛等国家级竞赛中获特等奖和一等奖,尤其是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数量连续三届位居全国第一。
学生获奖
截止至2022年5月,海军工程大学学生获得国家级、省部(军队)级以上奖项890余项,学校连续6年代表海军参加土耳其国际航海技能竞赛四获冠军、两获亚军。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6月,海军工程大学已先后与德国海军技术学校、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等国际院校开展合作,共同培训学生,与其他院校开设了院校长论坛,并开设了教员互相访问、学员驻训等项目。学校还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校进行合作,共同办学。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6月,海军工程大学建设有26个科研机构,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设备研发(实验)中心。
类别 | 科研平台名称 | 简介 |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 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 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由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领衔,重点研究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研究的主要领域为:船能源与动力、电磁发射、新能源 |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 国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设备研发中心 | 国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设备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是国家能源局于2010年7月正式授牌, 依托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领衔的“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团队,研发中心积极组织科研攻关,已在多项重点技术领域取得了研究成果。一是承担的“某岛礁小型风力、太阳能发电站”项目,利用该地区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建设新能源电站,解决该岛礁供电问题。二是完成了“2MW级永磁风力发电机优化技术”。 |
国家级新能源研发中心 | 国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设备研发(实验)中心 | 国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设备研发中心创建于2010年7月,由国家能源局正式授牌,是海军工程大学与江苏大全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国家级研发中心。研发中心主要研究拓展建设新能源技术相关研究实验平台,突破不同功率等级风力发电变流装置等 |
注:此表格截止至2024年6月,且未完全注明所有科研平台。 |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6月,学校共计获得超过700项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获得1项国家特等奖、5国家一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4项国家二等奖、61项军队(省部)一等奖。学校项目1项入选国家科技部评选的“年度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1项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奖项 ,获评“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
主办学术成果 | 参与研制 |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创刊于1977年,双月刊,该刊曾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等。 | 我国第一代可储存液体火箭推进剂 |
第一台“巨龙号”内燃机车 | |
“舰船新型供电系统” | |
“珊瑚岛礁淡水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 |
“某型双绕组发电机系统研制” | |
“船舶综合电力系统” | |
国际首创的“交直流电力集成新技术” | |
“交直流电力集成双绕组发电机系统” | |
注:此表格截止至2024年6月,且未完全注明所有科研成果。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至2017年,学校图书馆藏书63万册,电子期刊1.8万种,电子图书150万种。订购有清华学术期刊、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群等10个全文数据库和75个文摘数据库,已基本形成以学科体系见长、海军特色鲜明的馆藏体系,是“湖北省研究及文献收藏单位”。
学术期刊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77年,由海军工程大学主办。主要栏目: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 获奖情况: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荣获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校标志
校徽
校徽:精神文化
校训:严谨求实 拼搏创新
校歌:
《海军工程大学校歌》
歌词:
我们沐浴着党的阳光
肩负着人民的希望
年轻的战友集合在一起
誓把青春献给海防
大海的波涛呼唤我们
要像海燕搏击风浪
啊~海工
你是革命的熔炉
啊~海工
你永远充满着力量
海军一代代科技尖兵
从这里奔向万里海疆
文化生活
2018年10月1日, 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 ;2022年6月24日,举办建党100周年音乐党课 ;2022年6月24日,参加全国海洋器航行大赛 等。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校长 | 彭涛 |
政委 | 孙忠义 |
截止至2024年6月 |
历届领导
职务 | 姓名 |
校长 | 郭立峰 |
校长 | 李安 |
截止至202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共下辖4个校区,武汉市硚口区为校本部,是主要的教学训练和科研场所;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校区,是科研试验场所;武汉市黄陂区木兰湖校区,是军事基础训练、海军职业素养培养和部分科研试验场所;湖北省红安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主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和野外综合训练场地。校本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汉水桥街道解放大道717号,占地140多万平方米。
海军工程大学校园环境
姓名 | 地位(贡献) |
马伟明 | 1982年7月毕业于海军工程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国工程学院院士、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等 |
何龙 | 1982年毕业于海军工程大学指控系统专业,中国工程学院院士、获中央军委一等功等荣誉称号 |
李决龙 | 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得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
何琳 | 1984年毕业于海军工程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 |
楼富强 | 1990年9月入伍,毕业于海军工程大学。中国第一艘航母机电长、“航母工程建设重大贡献奖”、“全军优秀指挥军官”、一等功臣 |
注:本表未完全统该校知名校友,统计时间为2024年6月。 |
2000 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 600 多项,其中国家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10 项,军队(省部)级一等奖 61 项
2012年,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领衔的电力集成创新团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2015年,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领衔的电力集成创新团队被海军授予“创新强军马伟明模范团队”荣誉称号。
2017年,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领衔的电力集成创新团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2021年,海军工程大学《人工智能(第3版)》、《核动力装置热工水力》两本教材荣获“高等教育类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2022年,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领衔的电力集成创新团队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2022年,海军工程大学校代表队获“华中地区2017模拟联合国大赛最高奖—最佳团队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平顶山市中原大佛景区
上一篇 岳阳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