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生动物 编辑
中生动物是动物界一种构造十分简单的小型多细胞动物。中生动物仅具一层表皮细胞和若干轴细胞。营寄生生活,寄生于扁虫、纽虫、多毛类、双壳类、蛇尾类及其他动物体内。仅中生动物一门。 1839年,克罗思在头足类的肾脏里发现了双胚动物,1877年,E.van贝内登对这类动物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它们是介于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之间的中间类型,因而名为中生动物。
中生动物
中生动物有真正的世代交替,就Rhopalura一属来说,轴细胞中有的分裂变成无性“种核”,继以分裂发育成无性代虫,离开母体在宿主肾脏内寄生,经过若干世代生殖,由于种群密度过大,改行有性生殖。在母体内产生雌虫或雄虫,进行异体受精,合子在母体内发育成一有纤毛的幼虫。幼虫脱离母体变成形似多核体的构造,再行无性生殖。1888年,B.哈切克发现中生动物与腔肠动物的浮浪幼虫结构十分相似,因此,他把中生动物命名为似浮浪幼虫纲,并把这类动物并入腔肠动物。大多数动物学家认为中生动物由扁形动物退化而来,而把它们附入扁形动物门。关于中生动物亲缘关系,历来就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这类动物由低等后生动物退化而来,一是认为它们是最原始的后生动物。也有些学者认为:生物由于不是梯型进化而是分叉的树枝型进化,所以在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和多细胞的后生动物之间,根本不存在中生动物。
中生动物门(Mesozost)
本门包括许多亲缘关系未定的具简单组织的后生动物。
体呈长卵形或近圆形等,形体很小,大者不过6-7mm,细胞层不明显。如Dicyema(二胚虫),营寄生生活,长7mm,包括一个“头”或帽状物和伸长的身体。身体具一个或更多大的轴细胞(axial cell)和周围一层具纤毛的表皮细胞。未见化石报道。
扁形动物门
身体扁平不分节,如Dugesia(蜗虫),有口和真正的肠,伹和腔肠动物一样仍无肛门,具眼点。体内各系统(肌肉、神经、生殖等)都较发达。有机体结构较腔肠动物大有进步。生活于海水、淡水、陆地,也有寄生的,如Schistosoma(血吸虫)、Taenia(绦虫)等。化石稀少。石炭纪、二叠纪和第三纪昆虫体中,曾见有寄生的扁形动物。
纽形动物门(Nemerti-nea)
本门动物体长由数毫米至数米,有长至27m,背腹扁平,身体延长成纽带状,故名。不分节,消化道有口和肛门。前端背面有一长吻(proboscis)。排泄器官为原肾管(pro-tonephridium,复数-dia)。多数产于海中,少数在淡水,湿土中,也有寄生生活。化石稀少。侏罗纪至现代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