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蛔虫 编辑
蛔虫是蛔目蛔科动物,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蛔虫的分布呈世界性,尤其在温暖、潮湿和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虫卵随粪便排出,卵分受精卵和非受精卵两种。前者金黄色,内有球形卵细胞,两极有新月状空隙;后者窄长,内有一团大小不等的粗大折光颗粒。只有受精卵才能卵裂、发育。人体感染蛔虫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不振或善饥、脐周阵发性疼痛、营养不良、失眠、磨牙等症状,有时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蛔虫扭集成团可形成蛔虫性肠梗阻,钻入胆道形成胆道蛔虫病,进入阑尾造成阑尾蛔虫病和肠穿等,对人体危害很大。对蛔虫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查治病人和带虫者,处理粪便、管好水源和预防感染几个方面。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对病人和带虫者进行驱虫治疗,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
蛔虫
人的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在儿童中发病率相对较高。蛔虫成虫呈圆柱形,似蚯蚓状;虫卵为椭圆形,卵壳表面常附有一层粗糙不平的蛋白质膜,因受胆汁染色而呈棕黄色 。原腔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虫卵随粪便排出,卵分受精卵和非受精卵两种。前者金黄色,内有球形卵细胞,两极有新月状空隙;后者窄长,内有一团大小不等的粗大折光颗粒 。
只有受精卵才能卵裂、发育。在21~30℃、潮湿、氧气充足、荫蔽的泥土中约10天左右发育成杆状蚴。脱一次皮变成具有感染性幼虫的感染性虫卵,此时如被吞食,卵壳被消化,幼虫在肠内逸出。然后穿过肠壁,进入淋巴腺和肠系膜静脉,经肝、右心、肺,穿过毛细血管到达肺泡,再经气管、喉头的会厌、口腔、食道、胃,回到小肠,整个过程约25~29天,脱3 次皮,再经1月余就发育为成虫。蛔虫是世界性分布种类,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率可达70%以上,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受感染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不振或善饥、脐周阵发性疼痛、营养不良、失眠、磨牙等症状,有时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蛔虫扭集成团可形成蛔虫性肠梗阻,钻入胆道形成胆道蛔虫病,进入阑尾造成阑尾蛔虫病和肠穿等,对人体危害很大。预防蛔虫病,主要是普治病人,杜绝感染来源;搞好粪便管理;讲究个人卫生,防止虫卵入口 。
蛔虫
蛔虫受精卵
感染期卵被人吞入,在小肠内孵出幼虫。 幼虫能分泌透明质酸酶和蛋白酶,侵入小肠粘膜和粘膜下层,钻入肠壁小静脉或淋巴管,经静脉入肝,再经右心到肺,穿破毛细血管进入肺泡, 在此进行第2次和第3次蜕皮,然后,再沿支气管、气管移行至咽,被宿主吞咽,经食管、胃到小肠,在小肠内进行第4次蜕皮后经数周发育为成虫。 自感染期卵进入人体到雌虫开始产卵约需2个月, 成虫寿命约1年,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宿主体内的成虫数目一般为一至数十条,个别可达上千条 。该病发生原因是因小儿吞食了蛔虫卵所致,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手或食入不洁的饮食而致。若平素小儿脾胃虚弱,饮食不节,素蕴湿热者更易发生本病 。
幼虫期
可出现发热、咳嗽、哮喘、血痰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临床症象 。
成虫期
1、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等表现 。
2、可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结膜炎等症状 。
3、突发性右上腹绞痛,并向右肩、背部及下腹部放射。疼痛呈间歇性加剧,伴有恶心、呕吐等 。
未受精蛔虫卵
2、大量成虫寄生于肠道,可致孕妇营养不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
3、短期内吞食大量感染性虫卵合并严重感染,可出现蛔虫性出血性肺炎、咯血及呼吸困难,可致胎儿宫内窒息和发育迟缓 。
4、妊娠合并胆道蛔虫症、肠穿孔、腹膜炎、阑尾炎及肝脓肿等,均可导致流产、早产及死胎等 。
5、妊娠合并蛔虫病并发严重感染,母胎死亡率增高 。
2、胆道蛔虫病可采用解痉止痛药、驱虫药与抗生素治疗,若无效,则应行外科手术治疗或采用纤维内镜将蛔虫取出 。
3、蛔虫性肠梗阻内科治疗无效且怀疑有肠穿孔、肠坏死或肠扭转时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 。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洗烫,常剪指甲,不喝生水,不随地大小便 。
3、改善学校环境卫生,加强粪便管理,增设洗手设备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