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斑头雁 编辑
斑头雁是雁形目鸭科雁属鸟类, 又称白头雁、黑纹头雁。 通体大都灰褐色,头和颈侧白色,头顶有两道黑色带斑;虹膜暗棕色,嘴橙黄色,嘴甲黑色,脚和趾橙黄色; 背部淡灰褐色,羽端缀有棕色,形成鳞状斑;颏、喉污白色,缀有棕黄色;胸和上腹灰色,下腹及尾下覆羽污白色,两胁暗灰色,具暗栗色宽端斑。幼鸟头顶污黑色,不具横斑。 两性相似,雄鸟略小。 寿命一般达20—30年。
斑头雁主要分布于亚洲中部、克什米尔、蒙古、印度、巴基斯坦和缅甸等地。在中国,大多数分布于中国西北、东北、华北、长江流域以南。 栖息于咸水湖、淡水湖和沼泽等地带。喜群居。 食物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叶、茎、青草和豆科植物的种子等为主,也捕食贝类、软体动物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繁殖期为每年4—5月。雌鸟每隔一天产卵1枚,一般每窝有2—8枚,孵化期为28—30天。
斑头雁是夏候鸟、旅鸟。在中国数量较多,目前中国的繁殖种群数量估计达到2万只。因栖息地遭到人为破坏,在中国越冬的估计不足8000只。 被中国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文名:斑头雁
拉丁学名:Anser indicus
别名:白头雁、黑纹头雁
外文名:Bar-headed Goose
国际濒危等级:无危(LC)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雁形目
科:鸭科
属:雁属
种:斑头雁
亚种:无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Latham, 1790
斑头雁
斑头雁两性相似,但雌鸟略小。成鸟头顶污白色,具棕黄色羽缘,尤其在眼先、额和颊部较深。头顶后部有二道黑色横斑,前一道在头顶稍后,较长,延伸至两眼,呈马蹄铁形状;后一道位于枕部,较短。头部白色向下延伸,在颈的两侧各形成一道白色纵纹;后颈暗褐色。背部淡灰褐色,羽端缀有棕色,形成鳞状斑;翅覆羽灰色,外侧初级飞羽灰色,先端黑色,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色,腰及尾上覆羽白色,尾灰褐色,具白色端斑。颏、喉污白色,缀有棕黄色,前颈暗褐色,胸和上腹灰色,下腹及尾下覆羽污白色,两胁暗灰色,具暗栗色宽端斑。虹膜暗棕色,嘴橙黄色,嘴甲黑色,脚和趾橙黄色。幼鸟头顶污黑色,不具横斑;颈灰褐色,两侧无白色纵纹;胸、腹灰白色,两胁淡灰色,无暗栗色端斑。
大小量度:体重♂2300-3000克,♀1600-2700克;体长♂700-850毫米;♀625-735毫米;嘴峰♂42-52毫米,♀35-46毫米;翅♂440-480毫米,♀398-440毫米;尾♂114-160毫米,♀116-150毫米;跗蹠♂64-80毫米,♀60-73毫米。(注:♂雄性;♀雌性)
(注:斑头雁图册网址 )
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喜咸水湖,也选择淡水湖和开阔而多沼泽地带。越冬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泽地。高原鸟类,生活在高原湿地湖泊亦见于耕地,迁徙和繁殖时结成小群,可见与棕头鸥混群繁殖,亦见与黑颈鹤、赤麻鸭等鸟类混群,常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拉萨市郊,该物种常结群活动于当地居民的房前屋后,甚至与人们饲养的家禽混群活动。斑头雁是非常适应高原生活的鸟类,在迁徙过程中会飞越珠峰,为此它可以承受仅有海平面上30%的氧气浓度,这主要是因为与其他鸟类相比,他们体内的红血球与氧结合的速度要快。据研究,它们的血红蛋白的α亚基发生变异,导致他们的血红蛋白可以迅速地与氧结合,这是对高原生活地一种适应。
迁徙
3月中旬开始从中国南部越冬地迁往北部和西北部繁殖地,到达繁殖地的时间最早在3月末至4月初,最迟在4月中下旬。迁徙时多呈小群,通常20-30只排成“人”字形或“V”字形迁飞,边飞边鸣,鸣声高而洪亮,声音似“hang-hang-”。秋季南迁在9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中下旬。迁徙多在晚上进行,白天休息和觅食。有时白天亦进行。迁徙路线较为固定,从西北高原繁殖地经唐古拉山口迁往南部越冬地,如遇天气变化,气候恶劣,山口风力强大时,常常在山口周围云集数千只受阻的斑头雁,直到气候好转时才飞越过去。
习性
性喜集群,繁殖期、越冬期和迁徙季节,均成群活动。刚迁到繁殖地时,多呈小群栖息于湖滨草滩上,或游泳于已经解冻的浅水中。性机警,见人进入即高声鸣叫,并立即行走到离入侵者较远的地方,常与人保持150-200米的距离,如人再逼近,则成群飞向湖中或湖中未融化的冰块上。随着鸟的不断迁入,集群越来越大,有时多至数百甚至上千只。斑头雁尽管游泳很好,但主要以陆栖为主,多数时间都是生活在陆地上,善行走,虽显得有些笨拙,奔跑也很快捷。飞行能力亦很强,当飞行中的雁群要在水面或草滩上降落时,通常要成群的在上面盘旋飞行一两圈后才降落下来。
食性
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叶、茎、青草和豆科植物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贝类、软体动物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觅食多黄昏和晚上在植物茂密、人迹罕至的湖边和浅滩多水草地方觅食,冬季也到农田中觅食农作物。
分布于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泰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加拿大、西班牙。
旅鸟:关岛、日本、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
中国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甘肃的沼泽和湖泊繁殖,冬季迁至中国中部及南部。数量较多。
斑头雁分布图
通常在3月末4月初进入繁殖地。多呈小群迁来,成群活动在湖边草地或湖中未融化的冰上,并逐渐形成对和在群中出现追逐行为。4月初对已基本形成,开始出现交配活动。交配在水中进行,通常是雄鸟首先围绕着雌鸟游泳,并不断地上下伸缩着脖子和逐渐游向雌鸟身旁,同时发出轻微的“gag-gag-”声,并不时将头伸到水中作头浸水运动,待雌鸟有所反应后,雄鸟立刻爬到雌鸟背上,用嘴咬着雌鸟颈部羽毛,扇动两翅,进行交配,之后,雌雄双双游泳于水中。通常营巢在人迹难至的湖边或湖心岛上,也有在悬崖和矮树上营巢的,常呈密集的群巢,有的巢间距仅为0.3米。最早开始营巢在4月初,多数在4月中旬。营巢以雌鸟为主,雄鸟起协助和保护作用。营巢时雌雄鸟共同将营巢材料运至巢地,然后雌鸟卧伏在地上,以身体为中心,两脚不断地向后挖掘,使地面形成一个小圆坑,再铺以枯草茎和草叶即成。当产出第一枚卵后,雌鸟还要从自己腹部拔下绒羽铺在窝内,同时雄鸟还要继续运送巢材供给雌鸟修整巢。通常巢略高于地面,呈盘状,大小据10个巢的测量平均外径352(280-500)毫米,内径195(170-240)毫米,巢高47.5(20-95)毫米、巢深93(60-100)毫米。通常在巢筑好后10-12天开始产卵,时间在4月中旬至4月末。每窝产卵2-10枚,通常4-6枚,每隔1天产1枚卵,产卵时间多在清晨2时左右。如巢被干扰和破坏,雌雁则立刻弃巢并用枯枝和泥土将卵掩埋。如果时间允许,则繁殖第二窝。卵呈卵圆形,白色,经孵化后变为污白色,大小平均为(50枚)82.7(77.5-88.4)毫米×55.3(52.7-59.0)毫米,重136(120-165)克。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鸟单独承担。雄鸟通常在巢附近守卫警戒,有时将头插入翅下,单腿站立休息,孵化期28-30天。雏鸟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活动。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43项)。
2020年10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斑头雁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除适量保留种源等特殊情形外,引导养殖户停止养殖。
种群现状
斑头雁是中国青藏高原地区较为常见的夏候鸟,种群数量较大,特别是青海湖鸟岛,斑头雁较为集中,种群数量亦较大。由于狩猎和捡鸟蛋等不法行为,种群数量明显减少。中国已在青海湖鸟岛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专门保护这一鸟类资源。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2022年11月神农架发现野生鸟种新记录斑头雁
2022年11月,神农架国家公园开展2022年秋季水鸟全省同步调查中,发现神农架野生鸟种新记录——斑头雁。此次发现的斑头雁头部灰白色,后部有二道黑色横斑,背部淡灰褐色,羽端缀有棕色,形成鳞状斑。成年斑头雁体长可达80厘米,体重2至3公斤。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