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形贝 编辑
舌形贝是舌形贝目舌形贝科腕足动物,又称海豆芽。背腹两壳形状相似,均呈长方形,为几丁质,薄而略透明;壳表面较平滑,生长线细密,壳顶凸尖状,无壳顶孔;腹壳较背壳稍长;两壳借肌肉相连,无铰合;背腹壳缘间平直,稍隆起。壳绿色或褐绿色,有光泽,柄部为乳白色。舌形贝分布于世界各地。在中国沿海各地均可见其身影,大连的夏家河子、土城子等地非常常见。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喜欢栖息在泥沙底质的潮间带,穴居,靠躯干部上的几根小管呼吸空气和摄取食物。以微生物为食。舌形贝是一种古老的腕足动物,自上古代至今生存了四亿多年,模样不变,与它同时代的三叶虫、笔石等都已全部绝灭,而它仍顽强地生活着。可作为研究地层的可靠指标。在胚胎发生过程中,全无分节现象,且在成体都有外套和壳,是从原口动物过渡到后口动物的一个中间类型。
目录
舌形贝
俗称“海豆芽”。腕足动物门,无铰纲,舌形贝目的一属。壳为几丁磷灰质,两壳大小近等,轮廓舌形或长卵形,两壳瓣皆稍稍隆起,后缘尖缩,前缘平直。腹壳有一小的假铰合面。壳面平滑,或具同心纹。有一长柄。常见于寒武系以来的海相地层,现生种至今仍未绝灭,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沿海常见的鸭嘴海豆芽舌形贝类是无铰小腕足类,壳由壳多糖组成。现生属贝类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具有一种特殊的腺细胞,其分泌物可形成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称为贝壳。贝壳的数量、形状和结构变异极大,有的种类具有1个呈螺旋形的贝壳(如蜗牛、螺、鲍);有的种类具有2片瓣状壳(如蚌、蚶);有的种类具有8片板状贝壳,呈覆瓦状排列(如石鳖);有的种类的1块贝壳被包入体内(如乌贼、枪乌贼);有的种类的贝壳甚至完全退化(如船蛆)。 舌形贝的主要成分为占95%的碳酸钙和少量的壳质素。一般可分为3层,最外层为黑褐色的角质层(壳皮),薄而透明,有防止碳酸侵蚀的作用,由外套膜边缘分泌的壳质素构成;中层为棱柱层(壳层),较厚,由外套膜边缘分泌的棱柱状的方解石构成,外层和中层可扩大贝壳的面积,但不增加厚度;内层为珍珠层(底层),由外套膜整个表面分泌的叶片状霰石(文石)叠成,具有美丽光泽,可随身体增长而加厚。方解石和霰石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是CaCO3(碳酸钙)。舌形贝的外层具有多条深浅颜色相间、同心环状的生长线,但它不代表年龄;它的形成是由于外套膜边缘因受某些原因(食物不足、季节不同、生殖期间等)的影响、而不能继续分泌的结果。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