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蒿 编辑
青蒿(Artemisia caruifolia Buch.-Ham. ex Roxb.)是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单生无毛,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叶无毛,叶色为暗绿色或棕绿色,叶柄长,小裂片长三角形栉齿或近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近半球形,有短梗,下垂,总状花序组成圆锥花序;瘦果长圆形;花果期6—9月。
青蒿主产于中国,中国南北各地、滨海地区均有分布,国外在朝鲜、日本、越南、缅甸、印度及尼泊尔等地有分布。 青蒿生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山谷、林缘、路旁等,喜温暖湿润气候,要求阳光充足,不耐荫蔽,忌积水。青蒿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疏松湿润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及黏壤土上生长良好;青蒿可以通过种子繁殖,生产上一般采用种子育苗移栽。
青蒿有清热、凉血、退蒸、解暑、祛风、止痒之效,作阴虚潮热的退热剂,也止盗汗、中暑等,但本种不含“青蒿素”,无抗疟作用。
注:青蒿里不含青蒿素,黄花蒿才含青蒿素。
中文名:青蒿
拉丁学名:Artemisia caruifolia Buch.-Ham. ex Roxb.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菊目
科:菊科
属:蒿属
种:青蒿
命名者及年代:Buch.-Ham. ex Roxb.,1814
一年生草本;植株有香气。主根单一,垂直,侧根少。茎单生,高30-150厘米,上部多分枝,幼时绿色,有纵纹,下部稍木质化,纤细,无毛。叶两面青绿色或淡绿色,无毛;基生叶与茎下部叶三回栉齿状羽状分裂,有长叶柄,花期叶凋谢;中部叶长圆形、长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5厘米,二回栉齿状羽状分裂,第一回全裂,每侧有裂片4-6枚,裂片长圆形,基部楔形,每裂片具多枚长三角形的栉齿或为细小、略呈线状披针形的小裂片,先端锐尖,两侧常有1-3枚小裂齿或无裂齿,中轴与裂片羽轴常有小锯齿,叶柄长0.5-1厘米,基部有小形半抱茎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一(至二)回栉齿状羽状分裂,无柄。
青蒿
头状花序半球形或近半球形,直径3.5-4毫米,具短梗,下垂,基部有线形的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中等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狭小,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背面绿色,无毛,有细小白点,边缘宽膜质,中层总苞片稍大,宽卵形或长卵形,边宽膜质,内层总苞片半膜质或膜质,顶端圆;花序托球形;花淡黄色;雌花10-20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花柱伸出花冠管外,先端2叉,叉端尖;两性花30-40朵,孕育或中间若干朵不孕育,花冠管状,花药线形,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与花冠等长或略长于花冠,顶端2叉,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长圆形至椭圆形。花果期6-9月。
青蒿
青蒿生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山谷、林缘、路旁等,也见于滨海地区, 喜温暖湿润气候,要求阳光充足,不耐荫蔽,忌积水。青蒿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疏松湿润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及黏壤土上生长良好。
青蒿青蒿主产于中国, 在中国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南部)、陕西(南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东部)、贵州、云南等省区。 在朝鲜、日本、越南、缅甸、印度及尼泊尔等地也有分布。
重庆酉阳享有“世界青蒿之乡”的美誉,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青蒿生产基地,也是全球青蒿素高含量的富集区,平均青蒿素含量高达8‰,全球八成的原料青蒿产于重庆酉阳。
青蒿可以通过种子繁殖,生产上一般采用种子育苗移栽。
春、秋两季均可播种,青蒿属短日照植物,其开花对日照长、短相当敏感,秋季播种会因营养生长时间过短,植株还矮小时便接受秋季短日照而开花结实,引起产量下降,因此,选择春季播种容易掌握。青蒿种子无休眠现象,播种前不需特殊处理,但要特别注意种子的净度,根据种子净度不同,一般每亩需种子30-100克。在播种前,应及早灭茬并进行精耕细作,暴晒土壤,清除残留物,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并杀死地下虫源。
种子繁殖又分直播和育苗移栽。青蒿种子太小,生产上采取育苗移栽为好。2月中句平畦育苗,播种前浇水湿润苗床,用木棍压畦面开浅沟,按行距10-15厘米条播,播种时用拇指和食指轻捻,使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播后畦面覆盖过筛的细肥土1厘米左右,以不见种子为度。
苗期管理
苗期
播种后如果温、湿度适宜,10-20天即可出苗。出苗后,如果幼苗拥挤,应进行间苗,以扩大幼苗的营养面积,扩大其间距,使幼苗间空气流通、日照充足、生长茁壮,否则,有碍幼苗生长发育。间苗时适当拔除过密苗、瘦弱苗、病虫苗、徒长苗或畸形苗,除去混杂其间的其它品种的幼苗和杂草。间苗通常在子叶发生后进行,不可过迟,因苗株拥挤易引起徒长,不利育出壮苗。按株距10厘米左右及时硫苗,幼苗5-7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定植于大田内。整地移栽
移栽
青蒿怕湿,应选择排水良好、疏松的沙土或轻粘土栽培。如果栽培地过湿,易导致基生叶腐烂和病虫害滋生。移栽前,结合深翻深耕,施有机肥1500-200克或氮、磷、钾复合肥60千克。采取垄作栽培,垄高20-30厘米、两垄之间沟宽50-60厘米,株距50厘米左右,选择雨后阴天移植,5月前完成移栽。田间管理
中耕:移栽成活后及时中耕除草。雨后或灌溉后,在没有杂草的情况下,也要进行中耕。幼苗期中耕宜浅,植株长大后可稍深。
青蒿
除草:除草方法有人工除草、机械除草与化学除草。化学除草具有高效、及时、省工、经济等特点。青蒿还未配有独特的除草剂,而大面积青蒿栽培中,杂草对青蒿生长的影响是相当严重的,在使用除草剂时,应选择见效快、有效期短的除草剂,在播种或移栽前施用,以杀死杂草,可选用灭生性除草剂,例如百草枯、草甘磷、五氯酚钠等。但必须在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以免造成不良后果。最好根据田间杂草种类,有针对性地用药。药剂失效后,再播种或移栽。使用除草剂要注意安全,对使用的浓度、方法和用药量,要根据说明书使用。青嵩在移栽前,可选挣化学除草;移栽定植后,应选择人工除草或机械除草,避免除草剂影响青蒿的生长。追肥:可根据需要追肥2-3次,幼苗时期的追肥,主要目的是促进其茎叶的生长,追施氮肥可稍多一些,但在以后的生长发育期间,磷、钾肥应逐渐增加。每次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千克左右。速效性肥料如腐熟人粪尿、尿素、硫酸铵、氨水、过磷酸钙等均可追肥。追肥的施用方法依肥料种类及植株生长情况而定。追施化肥,可在植株行间开浅沟条施,以人粪尿做追肥的,可与灌水同时进行;还可采用根外追肥,一般都在生长后期进行,在植物茎、叶上喷施一定比例的磷、钾肥或微量元素的水溶液。常用的肥液浓度:磷酸二氢钾为0.1-0.3%、过磷酸钙为1-3%、尿素为0.5-1%。对青蒿进行多次根外追肥,产量至少提高30%以上。苗高1米左右时,可进行打顶,以促进侧枝萌发,提高产量。
病害
根腐病
根腐病是青蒿栽培中较常见的一种,发病时,须根、支根首先变褐腐烂,逐渐向主根蔓延,最后导致全根腐烂,直至地上茎叶自下而上枯菱、全株枯死。该病常与地下线虫、根螨危害有关。另外,青蒿适宜在温吸湿润、通气良好的环境中生长,土壤粘重、田间积水过多时发病严重。防治方法:播前对土壤消毒,用杀虫药防冶地下害虫,同时增施腐熟有机肥,以增强抗病力。发病初期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800-1000倍液灌根,雨后及时排水。虫害
野生的青蒿病虫害极少,人工栽培后,易引起蚜虫、尺蠖、小地老虎、银纹夜蛾和斜纹夜蛾幼虫的危害。蚜虫,群梄在嫩茎、叶上,吸食液汁。发现蚜虫后,可用25%亚铵硫磷1000倍液、50%灭蚜松乳1500倍液喷施防治;尺蠖幼虫咬食叶片、嫩茎。在幼虫1-2龄期喷90%敌百虫800-1000倍液防治;小地老虎银纹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幼虫,为害茎、叶,小地老虎,可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浇穴毒杀;银纹夜蛾和斜纹夜蛾,利用其假死性进行捕杀,或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施防治。
青蒿
青蒿含挥发油,也含艾蒿碱 (abrotanine, C21H22N2O)及苦味素等。 味苦、辛,性寒。青蒿(原变种)有清热、凉血、退蒸、解暑、祛风、止痒之效,作阴虚潮热的退热剂,也止盗汗、中暑等,但本种不含“青蒿素”,无抗疟作用。
《本草纲目》等古本草书记述的“青蒿花色淡青,淡黄色”者可能是青蒿(原变种);《救荒本草》与《野菜博录》所载“邪蒿”亦为青蒿(原变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