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肛动物门 编辑
外肛动物门(Ectoprocta)是动物界的一个门,该门动物通称外肛动物,因肛门开口于触手冠(lophophore)之外而得名。
外肛动物化石
该门动物个体结构和水螅有些相似,为真体腔动物营固着生活的水生群体无脊椎动物,体不分节,有发达的触手冠,它是口周围体壁延伸而成的冠状物,上面着生许多具有纤毛的触手,故称触手冠,由纤毛摆动引起水流而获取食物。个员皆在1个虫室(zooecium)中,彼此之间只以角质或钙质的保护壳互相连接。除外肛动物外,还有腕足动物和帚虫动物也有触手冠,常把它们归在一起,称为触手冠动物(lophophorates)。触手冠动物具有某些原口动物的特点,如口是由胚孔演变来的,幼虫期为担轮幼虫。但它们也具有某些后口动物特点,如体腔出现分隔,受精卵为辐射卵裂等。因而,它们有可能是由原口动物向后口动物过渡中的远祖发展来的。
外肛动物门图片
外肛动物群体,是由有性生殖产生的幼虫经附着变态而成的初虫或初级个虫借无性出芽形成或由某种休眠芽发芽而成。按生长方式可分为直立型和被覆型两大类,大多数外肛动物都属于后一类。这类群体平卧在各种基质上,形状多半很单纯,呈薄层状、皮壳状,多数为单层。双层或多层的群体则形状比较多样。直立型群体的生长自由度大,群体形状错综复杂,常见的有块状、网状、链条状、扇状、树枝状、树丛状等。外肛动物群体普遍存在类同现象,即同一群体类型(如网状群体和分枝状群体),可以平行出现在不同种、属、甚至科、目中。外肛动物对生活环境具有高度适应能力,即使是同一个种,也会因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发生群体形态的变异。个虫体壁由表皮、上皮和腹腔膜构成。表皮由上皮分泌,几丁质或胶质,或钙化成为坚硬的外骨骼。
触手冠、消化管以及相关联的肌肉是个虫的主要组成部分,共称为虫体。各类外肛动物的虫体结构大体相近,通常呈梨形或瓶形。消化管弯曲成“U”字形,由口、咽、胃、直肠和肛门组成。肛门因消化管弯曲而与口十分接近,但开口于触手冠之外。触手冠是外肛动物的摄食器官,当摄食时,借助体壁变形使触手冠伸出体外。
注:图册资料来源
该门动物既没有呼吸、循环和排泄系统,也没有视觉和听觉器官。控制虫体活动的唯一中枢机构是位于虫体顶端、口和肛门之间的类球形神经节。
外肛动物群体为雌雄同体,个虫多数也为雌雄同体。精巢位于胃绪上,卵巢通常在个虫体壁上。精巢和卵巢均无输导管,生殖细胞输入体腔内,由体腔孔逸出体外。
多态现象又称多态性,是该门动物固有的明显特征。多态性有时用于描述该门动物的群体多形,即由不同环境条件引起的同一物种的群体变异,但通常系指某一种外肛动物群体内的个虫变异,系群体内不同个虫执行不同的生活机能以维持群体的整体性而长期演化的结果。多态性的基础是本身能够进行摄食活动、在解剖结构上完整的个虫。这种个虫习惯上称为自个虫,而摄食功能差或全无摄食功能的个虫则称为异个虫。异个虫依赖自个虫营养才得以生存。外肛动物的多形可以根据形态特征分为四大类:自个虫多态、鸟头体(包括振鞭体)、空个虫和生殖个虫。淡水被唇类(Phylactolaemates)无多态现象,栉口目多态性不发达,环口目多态性比较发达,唇口目多态性十分发达,几乎所有的多态类型在此类中都可找到它们的代表。
该门动物摄食水中的悬浮物。当触手冠伸出体外时,触手即伸展成触手钟,含有食物颗粒的水从触手冠上部进入触手钟内,然后聚集在口的上部,进入富有弹性的咽内,借咽的突然膨胀,吸入胃内。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