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鳕 编辑
江鳕,又称山鲶鱼,是鳕形目鳕科江鳕属,也是鳕科中的淡水鱼;体形似鲶鱼,前部圆筒状,尾部侧扁;头大,眼小;背鳍两个,前者小,后者长,尾鳍呈扇圆形,鳞小;体色随栖息环境和生活季节有显著不同,一般为灰褐色或灰黑色,秋季为灰绿色;体侧有许多大小不规则的斑点;腹部呈灰白色,背鳍、臀鳍和尾鳍也布有斑点,鳍边缘为黑色。江鳕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的额尔齐斯河及东北的黑龙江水系及鸭绿江上游;欧、亚及北美的冷水江河及湖泊中亦有分布。江鳕属于冷水性鱼类,喜在清澈沙质的水域里生活;夏季水温上升时游到山涧溪流,冬季洄游到大江深处越冬;很少集群,白天多在水深障碍物处隐蔽,夜间活跃。江鳕以鱼类为食,也捕食底栖动物及蛙等,夏季时几乎不进食;产卵期为11月至翌年3月。因生态环境的改变和捕捞过度,江鳕的种群数量少、分布区域缩小,威胁着种群的生存,现已列入《中国珍稀名贵水生野生动物》名录。
江鳕
江鳕学名:Lota lota,二名法:Lota lota(Linnaeus, 1758)。江鳕属鳕形目,鳕科,江鳕属,俗称鲶鱼,为淡水冷水性底栖凶猛性鱼类,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及额尔齐斯河流域。江鳕肉质细嫩,无脊间刺,味道鲜美。江鳕肝脏占其体重的6-9%,食用极佳。江鳕也是制造鱼肝油的鳕科淡水鱼,故为重要经济鱼类。江鳕的自然产量很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对江鳕的人工繁育研究工作迅猛展开。江鳕是鳕科鱼类中淡水种类,也是中国冷水鱼类的珍稀物种,主要分布于额尔齐斯河流域和乌江上游,是世界抢救性开发的品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特殊的科学研究价值,在国际上属于高端消费品种。江鳕全人工养殖是作为世界性研究课题。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底栖,可下潜210公尺
北半球北部典型冷水性淡水鱼类之一。经济价值
江鳕
生长较慢,最大可达1米长、25公斤左右,常见个体多为体长300毫米左右,重2公斤左右。江鳕的肝脏大,占其体重的6-9%,味极鲜美,食用极佳,也是制造鱼肝油的鳕科中淡水鱼,故不失为重要经济鱼类。肉质洁白,无脊间刺,烹调得当,味道鲜美。注意,加工时一定不要弄破肚子,肠内容物不要污染鱼体,注意在肛门下方有一个深腔,极易被粪便污染,严重污染鱼肉,整锅鱼会破坏。其肌肉含蛋白质14.6%,脂质0.6%。肉可入药,用于治疗硬伤、瘀伤、咯血、便秘等症。骨焙粉治脚气有显著效果。肝油对褥疮,火伤,外伤创面及溃疡,阴道口、子宫颈等炎症,有一定疗效,可加速上皮形成,使之愈后无伤痕。学术价值
胚胎发育
胚胎发育的观察:
研究人工繁殖时江鳕(Lota lota)的胚胎发育。江鳕的胚胎发育分为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6个阶段,20个发育时期,详细描述了各个发育时期的特征。在0~3℃下,胚胎历时998h孵出仔鱼,从受精卵至孵出的积温为887~1023h.℃。该研究还比较了江鳕自产与人工授精时卵的受精率的差异。结果显示,人工授精卵的受精率(约30%)比自产(19.4%)高10%。江鳕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不同,主要经历了3个死亡高峰,包括胚盘期至二细胞期、桑椹胚期至原肠早期、出膜期。
群体
江鳕群体的形态学和遗传学研究:
由于分布区内江鳕的形态差异比较大,依据形态进行江鳕的亚种分类,一直以来成为争论的焦点,并且中国境内江鳕的分类地位一直不明确。为此,该文利用形态学、同工酶以及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和控制区基因片段序列分析手段,进行中国江鳕群体的遗传变异研究,并进而探讨中国江鳕的分类地位,以期为江鳕的系统发育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也为对江鳕进行合理的渔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首先利用形态学方法对额尔齐斯河和黑龙江水系的江鳕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常规生物学测定,对量度特征和分节特征的数据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在39项可比性状中,有29项(74.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27项(69.2%)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根据Mayr差异系数公式,计算两水域江鳕各对应性状的差异程度的量化数值,用C.D≥1.28的亚种差异标准来衡量,其中有两项达到亚种上的差异标准:一是尾柄高相对于与体长的百分比(C.D=1.35),另一项是幽门盲囊的数量(C.D=1.60)。 新疆额尔齐斯河和黑龙江江鳕体长(BL,cm)和体重(BW,g)之间的幂函数关系分别表示为: W=0.0126L~(2.9061)(R=0.9773) W=0.0051L~(3.1274)(R=0.9137)
2.本文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新疆额尔齐斯河和黑龙江江鳕江鳕的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利用肌肉组织的6种同工酶G3PDH *、IDHP *、LDH *、MDH-1*、MDH-2 *、PGM *、SOD-1*、SOD-2 *进行分析,共记录了8个基因位点,其中,黑龙江江鳕的群体在G3PDH *位点出现多态(P0.99),多态比例为0.125,额尔齐斯河江鳕群体中全部为单态。在G3PDH *位点上,两个群体的基因频率达到近似基因置换的水平。两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0363和0,预期杂合度(He)分别为0.0414和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分别为1.125和1。两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829,达到亚种分类水平。 3.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和控制区两个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共同显示:在系统发育关系中,江鳕分布区的群体存在三个谱系。新疆额尔齐斯河江鳕的单倍型与欧亚-白令海系统发育类群属于一个谱系,而黑龙江江鳕的单倍型属于独立于欧亚系统发育类群和北美系统发育类群之外的独立类群。依照cyt b 2%/ 100万年的分歧速率,黑龙江江鳕和欧亚谱系以及北美谱系的分化年代大约在70多万年前左右的更新世,黑龙江水系应该是冰期的一个种群保护区。根据cyt b进化速率,推断两群体控制区的进化速率在2.6%~3%。 综合分析三种实验手段的结果,黑龙江水系的江鳕已经分化到亚种水平。
观赏价值
江鳕
在每年的春季融雪性洪水季节,由于河水浑浊,白天也可以钓上江鳕鱼,注意要钓边,钓有洞穴的地方,大鱼以深水为主要栖息地,小鱼浅滩也可以钓上。养殖技术
江鳕全人工养殖作为世界性研究课题,十几年来一直未有突破性进展。 从2007年开始,石家庄市水产管理处与河北省水产研究所合作,经过探索,摸清了江鳕非原产地人工繁殖技术要点,进行了成鱼人工养殖,并掌握了江鳕不同生长阶段适宜的环境条件参数。共培育出5厘米苗种30余万尾。
河北省水产局2009年5月中旬已组织有关专家对石家庄市江鳕全人工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了阶段性现场验收。验收组验收后认为,这一技术成果填补了世界人工养殖江鳕的技术空白。
病害防治
在苗种培育试验中,发现了江鳕初夏苗种容易受到小瓜虫的影响,这种感染源与活饵料有关。在江鳕中,复口吸虫是主要的寄生虫病原,其生活史包括鸥鸟、椎实螺和鱼类。防治措施包括对饵料和环境进行消毒,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小瓜虫的感染。此外,消灭椎实螺和驱散鸥鸟也是预防复口吸虫感染的有效手段。
在江鳕完成食性驯化并开始食用冻鱼肉的阶段,冻品长时间储存容易滋生细菌,因此江鳕感染肠炎病的风险较高。同时,由于江鳕的生活水温有利于水霉菌的生长,所以在养殖期间应特别注意预防水霉病的出现。为了防治这种疾病,必须重视对冻品饵料和水体的消毒处理,以消除潜在的健康风险。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 | 在中国广布于黑龙江水系如乌苏里江、松花江、牡丹江、嫩江、额尔古纳河、内蒙古海拉尔河、呼伦池等 |
国外分布: | 亚洲、欧洲及北美洲北部等北温带及亚寒带 (最北达西伯利亚太梅尔半岛, 最南达美国东部俄亥俄河流域约北纬40°) |
江鳕
江鳕分布于北纬40度以北,是著名的淡水冷水性底栖凶猛性鱼类,多分布于北纬45度以北的欧亚河、湖之中,东至黑龙江流域。中国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鸭绿江、额尔齐斯河均产。但由于水域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的过度捕捞等因素,江鳕的自然资源已经明显衰退,种群数量逐渐减少,个体小型化和低龄化现象严重,且分布区域也在不断减少。
保护措施
在2018年,黑龙江省首次举办了江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了12,000多尾江鳕鱼苗。
面临危险
无危(IUCN 3.1)
食物名称 | 江鳕 |
含量参考 |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115 千卡 |
蛋白质 | 24.8 g |
脂肪 | 1 g |
胆固醇 | 77 mg |
饱和脂肪酸 | 0.2 g |
多不饱和脂肪酸 | 0.2 g |
单不饱和脂肪酸 | 0.4 g |
叶酸 | 1 μg |
钠 | 124 mg |
镁 | 41 mg |
磷 | 256 mg |
钾 | 518 mg |
钙 | 64 mg |
铁 | 1.1 mg |
锌 | 0.97 mg |
维生素A | 5 μg |
维生素B1(硫胺素) | 0.43 mg |
维生素B2(核黄素) | 0.17 mg |
烟酸(烟酰胺) | 1.97 mg |
维生素B6 | 0.35 mg |
维生素B12 | 0.92 μg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