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米 编辑

禾本科稻属植物

陈仓米陈仓米

陈仓米,为禾本科稻属植物稻Oryza sativa L.经加工后,入仓年久而色变的米。稻全国各地均有广泛的栽培,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几乎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品种极多,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用于酿酒,制醋,提取淀粉等。陈仓米具有之养胃,渗湿,除烦功效。常用于病后脾胃虚弱,烦渴,泄泻,反胃,噤口痢。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陈廪米、火米、老米、红粟

中药名称:陈仓米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属:稻属

种:稻

分布区域:除了南极洲之外,几乎大部份地方都有稻米长

用量:15-50g

毒性:无毒

贮藏:贮藏时间较长,防止霉变生虫

入药部位

编辑

种子

性味

编辑

味甘淡,性平。

归经

编辑

归脾、胃、心、大肠经。

功效

编辑

养胃,渗湿,除烦。

主治

编辑

用于病后脾胃虚弱,烦渴,泄泻,反胃,噤口痢。

相关配伍

编辑

1、治吐痢后大渴,饮水不止:陈廪米(水淘净)二合,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晚食前再煎服。(《圣济总录》陈米汤)

2、治暑月吐泻:陈仓米二升,麦芽四两,黄连四两(切)。同蒸熟,焙,研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白汤送下。(《本草纲目》)

3、治噤口痢,不拘赤白:陈仓米,赤痢用三钱,白痢用七钱,赤白相兼用五钱;黄连,赤痢用七钱,白痢用三钱,赤白相兼用五钱。上锉,水一钟半,煎至七分,露一宵,空心温服。(《古今医鉴》仓连煎)

4、治胃反及膈气不下食:陈仓米(焙干,为末)五两,沉香末五钱。令匀,米饮调下。(《普济方》)

用法用量

编辑

内服:煎汤,15-50g,或入丸、散。

植物特征

编辑

一年生草本。秆直立,丛生,高约1米左右;中空,有节,有分蘖。叶具叶鞘,叶鞘无毛,与节间等长或下部者较长;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长8~25毫米,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线形,扁平,长30~60厘米,宽6~15毫米;粗糙,叶脉明显。

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垂,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长圆形,长6~8毫米;每小穗仅具1花,不育花外稃锥刺状,无毛;可育花外稃硬纸质,具5脉,遍被细毛或稀无毛,无芒或有芒;内稃3脉,亦被细毛;鳞被2枚,卵圆形,长约1毫米;雄蕊6,花药长约2毫米,花丝细弱;子房长圆形,光滑,花柱2枚,柱头羽毛状,有时有第三枝退化的花柱。颖果矩圆形,平滑,淡黄色、白色。种子具明显的线状种脐。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编辑

稻适宜生长在高温、多湿、短日照, 相对湿度50~90%的环境中。

性状鉴别

编辑

每粒米腹部基部无胚芽,胚芽脱落处则成了一个缺口。暗黄无光泽,无新粳米的清香气。

相关论述

编辑

1、《本草述》:五谷为养,而更取其陈者,谓其气味俱尽,还归于淡。淡乃五味之主,可以养胃气,且淡能渗湿,即化滞热,是又可以裕脾阴。故方书中疗滞下噤口有仓廪汤,因胃气虚而热乘之,故用参、苓,乃以羌、独、柴胡升达其胃气,并散其毒气,必入陈米养脾阴,使不为热毒所并。又吐利后大渴不止,独以陈仓米汤疗之。是二者足征其于脾胃之阴气大有裨也。止言其养胃者,殊未亲切,试思下多则亡阴,而兹味之主治,在泻利居多,犹得泛然以养胃为其功乎哉?

2、《本草求真》:陈仓米,即米多年陈积于仓而未用者也。凡米存积未久,则性仍旧未革,煮汁则胶粘不爽,食亦壅滞不消。至于热病将愈,胃气未复,犹忌食物恋膈,热与食郁,而烦以生,必得冲淡甘平,以为调剂,则胃乃适。陈米汁液既枯,气味亦变,服此正能养胃,除热去烦,是以古人载此,既有煮汁养胃之功,复有祛湿除烦之力。一切恶疮,百药不效者,用此作饭成团,火煅存性,麻油、腻粉调敷,可知冲淡和平,力虽稍逊,而功则大,未可忽也。

3、《食疗本草》:炊作干饭食之,止痢,补中益气,坚筋骨,通血脉,起阳道。又毒肿恶疮,久陈者蒸作饭,和酢封肿上。卒心痛,研取汁服之。北人炊之于瓮中,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脏六腑之气。

4、《本草纲目》:调肠胃,利小便,止渴除热。

下一篇 稷米

上一篇 腐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