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半夏 编辑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

法半夏法半夏

法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的块茎。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主治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制半夏、制法夏、制地文、制地八豆

中文学名:法半夏

拉丁学名:Rhizoma Pinelliae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天南星目

科:天南星科

族:天南星族

属:半夏属

分布区域:主产于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安徽、贵州、浙江、江苏等地

形态特征

编辑

法半夏相册

叶2-5枚,有时1枚。叶柄长15-20厘米,基部具鞘,鞘内、鞘部以上或叶片基部(叶柄顶头)有直径3-5毫米的珠芽,珠芽在母株上萌发或落地后萌发;幼苗叶片卵状心形至戟形,为全缘单叶,长2-3厘米,宽2-2.5厘米;老株叶片3全裂,裂片绿色,背淡,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两头锐尖,中裂片长3-10厘米,宽1-3厘米;侧裂片稍短;全缘或具不明显的浅波状圆齿,侧脉8-10对,细弱,细脉网状,密集,集合脉2圈。花序柄长25-30(-35)厘米,长于叶柄。

佛焰苞绿色或绿白色,管部狭圆柱形,长1.5-2厘米;檐部长圆形,绿色,有时边缘青紫色,长4-5厘米,宽1.5厘米,钝或锐尖。肉穗花序:雌花序长2厘米,雄花序长5-7毫米,其中间隔3毫米;附属器绿色变青紫色,长6-10厘米,直立,有时“S”形弯曲。

浆果卵圆形,黄绿色,先端渐狭为明显的花柱。花期5-7月,果8月成熟。

生长环境

编辑

生长在海拔2500米以下,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为旱地中的杂草之一。 该种喜暖温潮湿,耐荫蔽;可栽培于林下或果树行间,或与其它作物间作,可用块茎、珠芽或种子繁殖。

分布范围

编辑

分布于中国(除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尚未发现野生的外),朝鲜、日本也有。

主要价值

编辑

【拉丁名】Rhizoma Pinelliae

【英文名】 Pinellia Tuber

【来】一般用生石灰、甘草汁炮制后使用,称为法半夏。

法半夏(图2)法半夏(图2)

【产地】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主产于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安徽、贵州、浙江、江苏等地。

【制法】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鉴别】

(1) 该品粉末淡黄色至黄色。照半夏项下的〔鉴别〕(1) 项试验,显相同的结果。

(2) 取该品粉末2g,加盐酸2ml,氯仿20ml,加热回流1 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0.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0:20:7:0.5)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暗红色斑点。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用法用量】 3~9克。

【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炮制方法

编辑

方法

明代的炮制方法

用大半夏,汤洗七次,焙干再洗,如此七转,以浓米泔浸一夜,每一两用白矾一两半,温水化浸五日,焙干。以白铅霜一钱,温水又浸七次。以浆水慢火煮沸,焙干收之。

现代的炮制方法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评价

法半夏最早记载于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米泔水、白矾、铅霜等为辅料的制法,1985年版《中国药典》以甘草石灰液为辅料炮制法半夏。目前临床多采用《中国药典》所记载的炮制方法,其具有简便易行,适用性强的特点,而且避免了药物中含有重金属的弊端。

分类

编辑

法半夏: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低。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清半夏:清半夏长于化痰。功用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

半夏曲:半夏曲长于消食化痰。半夏曲“苦辛,平。”入肺,脾,大肠三经。功 效化痰止咳,消食宽中。主治:泄泻,咳嗽。

姜半夏: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功能与主治:降逆止呕。用于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用姜矾汤在半夏晒至半干时浸润。经炮制后得到的炮制品之一姜半夏毒性降低,但由于其中的有效成分及刺激性成分不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仅在半夏项下收载氨基酸的定性鉴别,未见有关姜半夏的质量标准报道。

最早的半夏炮制品始载于《黄帝内经》,但没有记载具体的操作方法,它是中药炮制中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品种。在汉代仲景方中只言一“洗”字,笔者认为古人言半夏炮制之意可存,其法当改进,以提高疗效。故后人不断深入研究,经过临床反复实践,创制的炮制方法应用至今。目前市场上半夏有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三种炮制品。生半夏有毒,其毒性主要是对眼、咽喉、胃肠等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半夏块茎辛辣味。故生半夏多作外用;用辅料炮制后,可降低或消除其毒性,如清半夏可增强燥湿化痰作用,姜半夏可增强降逆止呕作用,法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多用于内服或中成药中。由此可见,炮制方法不同,相应的品种疗效有异。近年对半夏炮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如炮制化学研究表明:半夏及其炮制品中总生物碱含量多少依次为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水半夏;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半夏及其炮制品中氨基酸的含量较高,分别为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法半夏,半夏炮制方法对氨基酸的含量影响较大;炮制药理研究表明:白矾溶液对生半夏具有解毒作用,姜可以降低半夏的刺激性和毒性,以姜汁煮半夏降低毒性效果最明显。

下一篇 阴虚肺热证

上一篇 白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