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芦 编辑

百合目百合科植物

黎芦黎芦

藜芦是百合科藜芦属多年生的有毒草本植物。植株高且粗壮,茎直立;根多数细长,带肉质;叶互生,呈卵形或椭圆形卵状披针形;顶生大圆锥花序,雄花长生于花序轴下部,两性花多生于中部以上;花期7-8月;果期8-9月。

藜芦分布于中国东北、河北、山东、河南等省区,亚洲北部和欧洲中部也有分布 ,习惯生长于海拔1200-3300米山坡林下或草丛中。 藜芦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LC)。 一般繁殖方式为播种或分株繁殖。

黎芦入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并因其有毒而将其列为下品,以治病去邪为主要功效, 也可用于卒中痰壅,喉痹不通,癫病等症。藜芦全草有毒,根和茎毒性最强,严重者昏迷且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 ,可用于灭蛆、蝇等害虫,作为植物杀虫剂开发利用。 园林中,藜芦还可用于花境及野趣园中观赏。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黎芦

拉丁学名:Veratrum nigrum

别名:葱苒、葱葵、山葱、丰芦、蕙葵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百合目

科:百合科

分布区域:环境适应性强,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植物学史

编辑

植物别名

葱苒、葱葵、山葱、丰芦、蕙葵、公苒、葱苒、葱炎、藜卢、鹿白藜芦、鹿葱、憨葱、葱芦、葱管藜芦、旱葱、人头发、毒药草、七厘丹

形态特征

编辑

黎芦

藜芦是百合科藜芦属多年生的有毒草本植物。植株高且粗壮,茎直立;根多数细长,带肉质;叶互生,呈卵形或椭圆形卵状披针形;顶生大圆锥花序,雄花长生于花序轴下部,两性花多生于中部以上;花期7-8月;果期8-9月。

产地生境

编辑

黎芦

藜芦分布于中国东北、河北、山东、河南等省区,亚洲北部和欧洲中部也有分布 ,习惯生长于海拔1200-3300米山坡林下或草丛中。

主要品种

编辑

藜芦

黎芦

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植株粗壮,基部的鞘枯死后残留为有网眼的黑色纤维网。叶互生;无叶柄或茎上部叶具短柄;叶片薄革质,椭圆形、宽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25cm,宽约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两面短毛。圆锥花序30-25cm,宽约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两面短毛。圆锥花序30-50cm,侧生总状花序常具雄花,顶生总状花序常较偶生花序长2倍以上,几乎全部为两性化,总轴和枝轴密被白色绵状毛;花被片6,开展或略反折,长圆形,长5-8mm,宽约3mm,全缘,黑紫色;雄蕊6,花药肾形,背着,汇合为1室;子房卵形,3室,无毛,花柱3。蒴果卵圆形,具三钝棱,长1.5-2cm,宽1-1.3cm。种子扁平,具膜质翅。花、果期7-9月。黎芦花色如绿色翠玉,香味如椰蓉。

牯岭藜芦

多年生草本,高约1m。植株基部具棕褐色带网眼的纤维网。叶互生;叶柄长5-10cm;叶片宽椭圆形,有时狭长圆形,两面无毛。圆锥花序长而扩展,具多数近等长的侧生总状花序,总轴和枝轴具灰色白绵状毛,侧生花序的花梗长6-8mm;花被片6,淡黄绿色、绿白色或褐色,伸展或折反;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2/3,花药近肾形,汇合成1室;蒴果椭圆形;种子扁平,具翅。花、果期6-10月。

毛穗藜芦

黎芦

植株高60-160cm。茎较纤细,基部稍粗,中鞘直径约1cm,被棕褐色有网眼的纤维网。叶互生;叶柄长达10cm;叶片折扇状,长圆状披针形室狭长圆形,两面无毛。圆锥花序长25-50cm,常疏生较短的侧生花序,总轴和枝轴密生绵状毛;花梗长约为花被片的2倍,长可达1cm或更长,侧生花序上花梗明显短于主轴上花梗;花多数,疏生;花被片6,开展或反折,黑紫色;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花药近肾形,背着,汇合为1室。蒴果椭圆形;种子扁平,具膜质翅。花、果期7-9月。

兴安藜芦

植株高70-150cm。基部 具无网眼的纤维束。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基部无柄,抱茎,背面密被银白色短柔毛。圆锥花序近纺锤形,长20-60cm,具多数近等长的侧生总状花序,顶端总状花序近等长于侧生花序,总轴和枝轴密被白色短绵状毛;花被片6,近直立或稍开展,基部具柄,边缘啮状,背面具短毛;花被片淡黄绿色带苞,白色边缘;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蒴果椭圆形。种子扁平,具翅。花期6-8月。

毛叶藜芦

黎芦

植株高大。基部 具无网眼的纤维束。叶宽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基产抱茎,无柄,背面密被褐色或淡灰色短柔毛。圆锥花序塔状,长20-50cm,顶生总状花序较偶生总状花序长约1倍;花大,密集,花被片6,绿白色,基部略具柄,边缘具啮蚀状牙齿,外花被片背面密生短柔毛;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3/5,花药近肾形,背着,汇合为1室;子房密被短柔毛,3室,花柱3。蒴果。种子扁平,具膜质翅。花、果期7-8月。

繁殖方法

编辑

一般繁殖方式为播种或分株繁殖。

主要价值

编辑

医药

黎芦入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并因其有毒而将其列为下品,以治病去邪为主要功效, 也可用于卒中痰壅,喉痹不通,癫病等症。藜芦全草有毒,根和茎毒性最强,严重者昏迷且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

降压作用

藜芦乙醇提取物0.05-0.15g/kg给麻醉狗静脉注射,能使血压降低,并伴有心率减慢,呼吸抑制。藜芦降压作用是反射性的,即药物作用于心、肺和颈动脉窦的感受区,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地引起血压下降。本品对慢性高血压狗口服用1-2.5g/kg,连服14天,亦有降压作用。藜芦所含总生物碱有反射性降压和减慢心率的作用,其中红藜芦碱(卢比介文胺)猫静脉注射的降压剂量为0.03mg/kg;计末林碱5-10μg/kg猫静脉注射可使血压下降70% ,维持数小时之久;藜芦碱(介文胺)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9.3mg/kg。天目藜芦碱甲、乙均有降压作用。天目藜芦碱乙作用较强,猫静脉注射0.45-0.6mg/kg引起反射性降压32%-75% ,维持15-60分钟,无块速耐受性。 2.杀虫:藜芦1%-5%水浸液对蚊、蝇、蚤、虱有强烈的毒杀作用。 3.其它作用:藜芦所含总生物碱具强烈局部刺激作用,口服能催吐祛痰。 4.毒性:成人口服藜芦须根70mg即发生中毒。藜芦中毒,出现恶心,呕吐,抑制心肌的兴奋传导,可出现传导阻滞。藜芦煎剂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1.78g/kg。天目藜芦碱乙给小鼠皮下及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6、3.2mg/kg。

毒性

毒性:天目黎芦毒性甚大,其半数致死量与萱草根相似,但无蓄积中毒现象黑黎芦浸出液的半数致死量为1.78±0.38g/kg。兴安黎芦根的粉剂对口、鼻、眼脑膜有刺激作用,其中所含之黎芦定碱

出自《本草纲目》。 陶弘景:藜芦近道处处有。根下极似葱而多毛。用之止剔取根,微炙之。《蜀本草》:《图经》云,葬芦,叶似郁金、秦充、蔑荷等,根着龙胆,茎下多毛,夏生,冬雕估。今所在山谷皆有。八月采根,阴干。 《本草图经》:黎芦,今陕西、山南东西州郡皆有之。三月生苗,叶青似初出棕心,又似车前,茎似葱白,青紫色,高五、六寸,上有黑皮褒茎,似棕皮,其花肉红色,根似马肠根。

各家论述

《本草纲目》:哕逆用吐药,亦反胃用吐法去痰积之义。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蒂吐热痰,乌附尖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则吐风痰也。

《本草经疏》:藜芦,《本经》主蛊毒、咳逆及《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者,皆取其宣壅导滞之力。苦为涌剂,故能使邪气痰热,胸脯部分之病,悉皆吐出也。辛能散结,故主鼻中息肉,苦能泄热杀虫,故主泄痢肠,头疡,疥瘙,杀诸虫毒也。疮疡皆湿热所生,湿热不去,则肌肉溃烂,苦寒能泻湿热,则马刀,恶疮,烂淹,死肌皆愈也。味至苦,入口即吐,故不入汤。藜芦辛苦有大毒,服一匕则令人胸中烦闷,吐逆不止,凡脑中有痰次,或中蛊毒恶气者,止可借其上涌宣吐之力,获效一时,设病非关是证者,切匆沾唇,徒令人闷乱吐逆不止,亏损律液也。

《本经》:主蛊毒,咳逆,泄痢,肠游,头疡,疥瘤,恶疮,杀谐虫毒,去死肌。

《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马刀,烂疮。

《药性论》:主上气,去积年脓血泄痢。治恶风疮、疥癣、头秃,杀虫。

《本草图经》:大吐上隔风涎,暗风痫病,小儿助。用钱匕一字则恶吐人,又用通顶,令人嚏。

《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毒蛇咬伤及杀虫用。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藜芦、牯岭藜芦、毛穗藜芦、兴安藜芦及毛叶藜芦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Veratrum nigrum L. 2.Veratrum schindleri Loes.f. . 3.Veratrum maackii Regel . 4.Veratrum dahuricum(Turcz.)Loes.f.. 5.Veratrum grandiflorum (Maxim.)Loes.f. 采收和储藏:5-6月未抽花葶前采挖,除去叶,晒干或烘干。

附方

治诸风痰饮: 藜芦十分,郁金一分,为末。每以一字,温浆水一盏,各服探吐。

能促进骨折愈合,从而缩短治愈时间,尤以股骨干骨折最为突出,平均临床愈合日期为37天。但愈合时间长短与骨折类型及手法复位技术有明显关系。据认为,应用蔡芦治疗,需在骨折两断端血运良好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用法:将黑蓉芦根须统净、晒干、研粉,加等量黄连索制成含量10mg之片剂内服。成人每次30mg,曰服3次,用开水送下。用药时间依据临床愈合情况而定,一般约为2-4周。同时按常规予以复位及固定。服药后多数病例脉搏偏快,全身和局部有发热感;3例发现肝功能正常情况下血清碱性磷酸酶均有所增高。

工业

可用于灭蛆、蝇等害虫,作为植物源杀虫剂开发利用。

观赏

藜芦

园林中,藜芦还可用于花境及野趣园中观赏。

保护现状

编辑

保护级别

藜芦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LC)。

藜芦鉴别

编辑

性状鉴别

(1)藜芦 根茎圆柱形或圆锥形,长2-4cm,直径0.5-1.5cm;表面棕黄色或土黄色,顶端残留叶基及黑色纤维,形如蓑衣,有的可见斜方形的网眼,下部着生10-30条细根。根细长略弯曲,长10-20cm,直径0.1-0.4cm;黄白色或黄褐色,具细密的横皱纹;体轻,质坚脆,断面类白色,中心有淡黄色细木心,与皮部分离。气微,味苦、辛,有刺喉感;粉末有强烈的催嚏性。

(2)牯岭藜芦 根茎呈圆柱形,长1-1.7cm,表面棕黄色,顶端残留叶柄残基及黑色纤维;下部着生10-20条细圆柱形根;长短不等,直径约0.2cm,微弯曲,表面暗褐色,并现皱缩条纹,质地坚脆,断面黄白色。味苦涩。 (3)毛重穗藜芦 根茎呈圆柱形,黄棕色,顶端残留叶柄残基及黑色纤维,下部密生20-30条。根细柱状,直径约0.2cm,长短不等,微弯曲,棕黄色,质脆,断面灰白色,叶苦涩。

(4)兴安藜芦 形似藜芦。根茎长1-1.5cm,直径1-2cm。根长5-8cm,直径1-2cm。

形状鉴别

(5)毛叶藜芦 形似藜芦。根茎长1-2cm,直径0.8-1.3cm。根长4-12cm,直径1-3cm。

显微鉴别

(1)藜芦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略径向延长,外壁稍厚,下皮为2-3列类圆形细胞,无细胞间隙。皮层占根绝大部分,外侧有大型切向裂隙,薄壁细胞含针晶束及淀粉粒。内皮层明显,内壁及侧壁增厚,胞腔成“V”字或“U”字形,通过细胞位于木质部束外方。中柱鞘为1列薄壁细胞,排列紧密。木质部发达,由木薄壁细胞和导管组成。导管类圆形,壁较厚,黄色微木化,原生导管较小,后生导管较大。韧皮部束位于木质部束弧角间,7-14原型,细胞较小。 根茎横切面:最外为黑褐色的后生皮层,约3-4列细胞;皮层约占半径的1/3,有周木型叶迹维管束散在;内皮层细胞内壁及侧壁增厚;中柱有多数维管束散在,近皮层处密,多为外韧型,内部者多为周木型,尚可见自中柱鞘发生的根迹组织。

(2)牯岭藜芦 根横切面 表皮细胞略径向延长;腔隙约占皮层宽度的1/3-1/4,针晶束较少;中柱甚小,初生木质部14-17原型。 (

3)兴安藜芦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略径向延长;腔隙约占皮层宽度的1/2-2/3,含草酸钲针晶束;中柱小,初生木质部8-12原型。

下一篇 轮叶沙参

上一篇 浙贝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