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鸡 编辑

鸟纲鸡形目雉科动物

家鸡家鸡

家鸡,是鸡形目雉科原鸡属脊索动物,其嘴短而坚硬,略呈圆锥状,上嘴稍弯曲;鼻孔裂状,被有鳞状瓣;眼有瞬膜;头上有肉冠,喙部两侧有肉垂,通常呈褐红色;肉冠以雄者为高大,雌者低小;翼短,羽色雌、雄不同,雄者羽色绚丽,有长而鲜艳的尾羽;雌者尾羽短;足健壮,跗、跖及趾均被有鳞板;雄者跗跖部后方有距;家鸡因饲养和杂交的关系,品种繁多,体形大小及毛色。家鸡又名赤雉、向雉、泽雉、雉鸡等,祖先是原鸡。家鸡分布全国各地,原产于中国云南、广西,后被引入北方普遍饲养。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热带雨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林、混交林、次生林、竹林,以及林缘灌从、稀树草坡等各类生境中。习惯在草地或竹荫下生活,虽飞翔力退化,但习惯于四处觅食,不停地活动,听觉灵敏。白天视力敏锐,具有神经质的特点,食性广泛,借助吃进砂粒石砾以磨碎食物。以青菜、粮食、虫蚊等为食。家鸡性成熟年龄 4-6个月,孵化期21日。其寿命为14岁。家鸡味甘,性平,入脾、胃经。具有理脾胃、消水谷、去积、止痢、止遗尿的功效。家鸡提供了接近三分之一的人类食用的肉量和百分之七十五的蛋量。其味道鲜美,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鸡的羽毛和内部器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其粪便也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

来源

编辑

家鸡家鸡

世界上共有4种原鸡。黑尾原鸡分布于斯里兰卡,灰纹原鸡产于印度西部和南部,绿领原鸡栖息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红原鸡分布最广,从中南半岛到印度东部和北部,北至中国云南、广东广西南部和海南岛,南达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

4种原鸡中,只有红原鸡的叫声,羽色与家鸡相似,其他3中原鸡的羽色与家鸡相去甚远,而且叫声也十分特殊,加之难以人工饲养。所以一般认为家鸡的祖先不是这3种原鸡而是红原鸡。

关于我国家鸡的来源,一些资科讲是由印度传入的。这种不正确的说法可能是受达尔文的影响。因为达尔文在他所著的《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说:“在印度,鸡的家养是在《玛奴法典》完成的时候,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前,不过也有人认为只在公元前800年。”在该书中的另一处,达尔文根据一本“中国百科全书”宣称:“鸡是西方的动物,在公元前1400年前的一个王朝时代引进到东方(指中国)的。”达尔文没有在书中提到他根据的“中国百科全书”的书名,但说是在1609年出版的,而在书中另一处又说是1596.年出版的。《本草纲目》被西方誉为“中目古代的百科全”,恰是在1596年出版的,但书中井无与此扣关的记载。而1609年出版的比较著名的中国“类书”,只有《三才图会》,该书中倒有一段关于鸡的说明:“鸡有蜀鲁荆越诸种,越鸡小,蜀鸡大,鲁鸡尤其大者,旧说日中有鸡。鸡西方之物,大明生于东,故鸡入之。”

此书所说的西方,显然指蜀、荆等地,也就是中国的西部。“大明生子东,我认为说的是“大明”年【注】才引进中国东部的。《三才图会》中这段关于鸡的说明,本身就有错误。因为据史籍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国王夫差曾在江苏吴县筑了三座周国十多里的城专门养鸡。后来越王勾践也曾大量养鸡。可见当时中国东部的养鸡业已非常发达。因此达尔文说中国的鸡是从印度传入的显然是误解了《三才图会》中关于鸡的错误记述,错上加错。而且达尔文自己的叙述也有矛盾。他说鸡在印度被家养是在公元前1200年或公元前800年,而且说鸡是公元前1400年的一个王朝时代引入中日的。按时间推算,这也是不可能的。

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约4400年前属于龙山文化时期的三门峡庙底沟居民点遗址中,发掘到鸡的骨骼。而在比龙山文化略早的湖北京山县屈家岭遗址中找到了陶鸡。而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鸡”字。周朝的《诗经》中多处提到鸡,东周战国时期还设有“鸡人官”专司祭祀。这些证据都充分说明鸡在我国驯化,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因此有充分理由认为,我国的鸡不是从印度传入的,而是由我们的祖先自己驯化的。同时也可以看出,红原鸡在古代,不仅分布于我国南部,而且也广泛分布于黄河、长江流域。

红原鸡在我国的分布,局限于云南、广西、广东南部和海南岛。同古代相比,其分布区已大大地缩小了。值得庆幸的是,红原鸡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比其他雉类要强,还不至于在中国绝迹。红原鸡的栖息环境因地而异。在云南南部,它们栖息于热带雨林、季雨林、混交林、次生林,灌丛、草坡、竹林;在广西则生活于人造马尾松林、石灰岩山地常绿阔叶林及河谷阔叶林;在广东、海南岛红原鸡大多栖息于海拔较低的山地丛林、橡胶园的防护林带及经济作物区地缘的灌丛之中。

红原鸡是结群活动的鸟类,除繁殖季节外,多是7、8只,十几只结群活动,偶尔也能见到20或20多只的大群。它们夜间栖息在树上,清晨下树活动,在林内或林缘觅食。食性很杂,榕树果,竹籽、幼嫩的竹笋、各种花朵、植物的嫩叶和嫩枝、昆虫、蚯蚓等,均是红原鸡的食钧。它们也食常跑到耕地、农田里去觅食各种农作物的种子。在云南南部的许多地方,红原鸡还经常混进村寨旁活动的家鸡群中,也会与家鸡交配,只是孵出来的杂交后代住往野性难改,长大后便飞进森林不再回来。

鸟类家鸡

编辑
有嗉囊,具有贮存食物和软化饲料的作用。胃分腺胃和肌胃。肺为海绵状,紧贴于肋骨上,无肺胸膜及横膈,肺上有许多小支气管直接通气囊,共有9个气囊。无膀胱,每天排尿很少,与粪一起排出,尿呈白色,为尿酸及不溶解的尿酸盐,呈碎屑稀粥状混于粪的表面。没有汗腺,散热蒸发主要依靠呼吸。体表被覆丰盛的羽毛,因而怕热不怕冷,一窝可以产蛋12枚左右。

注意事项

编辑
一、避免在气候条件恶劣或鸡群状况突然有较大变化时转群。

二、脱温要逐步进行。将舍内温度逐步降至与舍外温度基本相同,然后不关闭窗门,让舍内环境逐步接近舍外气候条件。

三、转群后的3天内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预防量的抗菌药物。

四、转群时间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来确定,一般冬季在中午天气暖和时,夏季在早晨或傍晚天气爽时。

五、转群后要加强饲养管理,因为转群时鸡发生各种应激反应,会使鸡群的抵抗力下降。

六、应选择鸡群健康正常、无疫病发生时进行转群。

家鸡家鸡

特征

编辑

组织结构

家鸡图片集

鸡性成熟年龄4~6个月,21天孵化,体温41.7

预防:(1)管理传染源:①加强禽类疫情监测;②对受感染动物应立即销毁,对疫源地进行封锁,彻底消毒;③患者应隔离治疗,转运时应戴口罩。

(2)切断传播途径:①接触患者或患者分泌物后应洗手;②处理患者血液或分泌物时应戴手套;③被患者血液或分泌物污染的医疗器械应消毒;④发生疫情时,应尽量减少与禽类接触,接触禽类时应戴上手套和口罩,穿上防护衣。

H7N9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并且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至2013年4月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2013年4月经调查,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于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截至2013年5月29日10时,全国已确诊131人,37人死亡,76人痊愈。病例分布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台湾、福建等地。

诊疗方案指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 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咳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下一篇 家鸭

上一篇 海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