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 编辑
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是河南中医药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1958年中共河南省委决定在原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基础上成立河南中医学院,只设立一个中医专业;1973年中医专业改为中医系;1977年在原中医教学力量的基础上成立中医系,中医系的前身之教务处、医教部;2001年撤销中医系,成立基础部;2002年基础部更名为基础医学院;2017年基础医学院更名为基础医学院(仲景学院);2021年3月基础医学院(仲景学院)编制取消,分别成立医学院、中医学院。
据2024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设立13个教研室,开设4个本科专业;拥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有教职工130人,在校生约1957人。
中文名: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
创办时间:1958年
办学性质:二级学院
主管部门:河南中医药大学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高剑峰
本科专业:4个
硕士点:学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
院训:致道 求真 精进 卓越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金水东路156号
1958年,中共河南省委决定在原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基础上成立河南中医学院(2017年更名为大学),只设立一个中医专业,由教务处主管。
1969年,学校全体师生员工迁至禹县。
1971年,中医专业随学校迁回郑州。
1972年,中医专业招收“工农兵”三年制学员。
1973年,中医专业改为中医系,仍由教务处主管。
1977年,在原中医教学力量的基础上成立中医系,中医系的前身之教务处、医教部。
2001年,撤销中医系,成立基础部。
2002年,基础部更名为基础医学院。
2003年,开设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方向)本科专业,2004年招生。
2009年,开设中医学(仲景学术传承班)。
2011年,病原免疫细胞生物学学科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2年,人体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学科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3年,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医临床基础、中医诊断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等五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
2014年,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获批。
2017年,基础医学院更名为基础医学院(仲景学院)。
2018年,开设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中医学(5+3一体化)、中医学(5+3一体化,儿科学)等两个长学制专业。
2019年,开设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专业。
2021年3月,基础医学院(仲景学院)编制取消,分别成立医学院、中医学院。
2023年,开设医学实验技术本科专业。
院系专业
据2024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设立13个教研室,开设4个本科专业。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 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 病理学教研室 |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 医学生物学教研室 |
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 |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教研室 |
职业医学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 生理学教研室 | 临床药理学教研室 |
临床生物化学教研室 | - |
预防医学 | 临床医学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医学实验技术 |
师资力量
据2024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教职工130人,正高16人,占比12.3%;副高30人,占比23.1%;初中级84人,占比64.6%;博士65人,占比50.0%;硕士58人,占比44.6%;有硕士生导师34人,博士生导师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3人,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教学名师”“仲景青年教学名师”9人,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骨干学者”、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青年学者”6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3人,省级、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9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2人;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支、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5个。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基础医学实验教改课程》教学团队
立项年份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
2018年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研中心 | 闫国立 |
2019年 | 病原免疫生物学教研中心 | 张小莉 |
2020年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 高爱社 |
2020年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 游言文 |
教师类型 | 教师姓名 |
---|---|
全国优秀教师 | 朱艳琴 |
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 高剑峰 |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 冯书营、申杰、高剑峰、梅雪、王瑾瑾、冯龙、张小莉、朱艳琴 |
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陈四清、高爱社、闫国立 |
河南省教学标兵 | 刘晓蕙、王瑾瑾、孙颖、冯龙、田新红、张小莉 |
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教学名师” | 高爱社、闫国立、游言文 |
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青年教学名师” | 梅雪、王瑾瑾、冯龙、张妍、陈芳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24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获批省级一流课程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7门,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4门,省级虚拟仿真课程7门;有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1个,河南省特色专业1个,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
专业类型 | 专业名称 |
---|---|
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 | 预防医学 |
河南省特色专业 | 预防医学 |
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预防医学 |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立项时间 | 负责人 |
---|---|---|---|
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课程 | 人体循经感传的测定虚拟仿真实验 | 2021年 | 曹珊 |
家兔实验基本操作 | 2021年 | ||
针灸对家兔心肌缺血的影响 | 2021年 | 李伟 | |
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 | 人体解剖学 | 2020年 | 游言文 |
河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病理学 | 2020年 | 高爱社 |
正常人体解剖学 | 2021年 | 游言文 | |
河南省线上一流课程 | 正常人体解剖学 | 2021年 | 游言文 |
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正常人体解剖学 | 2019年 | 游言文 |
河南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 医学生理学 | 2012年 | 高剑锋 |
病理生理学 | 2013年 | 王幼平 | |
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 医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 2012年 | 朱艳琴 |
正常人体解剖学 | 2014年 | 游言文 | |
河南省精品课程 | 组织学与胚胎学网络课件(网络课程) | 2003年 | 刘旺根 |
正常人体解剖学 | 2007年 | 游言文 | |
医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 2010年 | 朱艳琴 |
教学成果
据2024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近三年,学院获省级教改项目3项,省级、厅级教学成果奖15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36项;主编规划教材7部、副主编28部。
奖项名称 | 获奖成果名称 |
---|---|
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论文类一等奖 | 利用信息技术融入临床知识在《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探索 |
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奖一等奖 | 翻转课堂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
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 | 基于SPOC的病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
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论文类一等奖 | 中医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
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类奖一等奖 | 基于微信平台的病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
学科建设
据2024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建有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交叉学科1个;拥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
学科类型 | 学科名称 |
---|---|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硕士、病原生物学、病理与病理生理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公共卫生 |
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 | 基础医学 |
科研平台
据2024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建有省级科研平台7个。
省级科研平台:河南省仲景方药健衰老产业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防治脑认知疾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中医方证信号传导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中医方证信号传导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神经退行性疾病防治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治未病”预防保健中医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超微与分子病理中医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健康衰老产业工程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据2024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近五年,学院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7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部级34项、厅局级21项、横向课题6项;获得科研成果奖39项,发表科研论文276篇,其中被SCI收录45篇。
项目来源 | 项目(课题)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经费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一氧化氮调控拟南芥体内硼含量稳态的分子机制研究 | 夏金婵 | 2016年9月 | 21万元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基于调控PTEN/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炎症反应补肺益肾方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研究 | 孙颖 | 2018年8月 | 21万元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基于新型pGL4.10-RLUC-RAGE/CDH11载体构建抗老年性主动脉瓣钙化双报告中药筛选系统的研究 | 陈芳 | 2019年9月 | 20万元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基于ITG-FAK通路调控细胞骨架及黏着斑的益肺逐积方治疗肺癌机制研究 | 张娜 | 2020年9月 | 24万元 |
奖项名称 | 获奖项目名称 |
---|---|
2019年度河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 银杏叶提取物抗脑老化作用及机制 |
2019年度河南省优秀科技论文奖一等奖 | 拟南芥SRO1调节植物重金属汞胁迫应答 |
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奖二等奖 | 桂附地黄丸抗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2018年度河南省优秀科技论文奖二等奖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18年度河南省自然科学论文奖三等奖 | 肺纤维化前期肺组织中ICAM-1、TGF-β、CTGF的表达及其镜下形态改变的动态观察 |
形象标识
院徽
作品追求:创新、艺术、简约、秩序感、识别力强烈、视觉冲击力强,具有院校专业特色。
创意来源:根据医学院的专业特征,采用徽标形状。力求设计出既有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基因同时发扬现代医学的时代特色之美的徽标。
文化创意: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上善若水,德行天下。
图案创意:中+西+医+鼎+中华基因
核心图形:中+西+医(酉),图形呈现出既象西、又含中、且酷似酉的对称图形,图形内含“十”字。呈现出“鼎元素”,寓意:一言九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核心寓意:用两组“十”字组成8个图案,代表八方(望闻问切、视触叩听),蕴含医学院聚四面八方之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8个图案形成了双螺旋结构,每个双螺旋结果内部又是“草”的变形。整体呈现出现代医学在中华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发挥出时代光辉。
标徽两侧分别设计12层的橄榄枝,分别代表12个月(其他寓意:12个时辰、12个地支、12个属相等),两组橄榄枝24层,代表1年24节气(1天24小时等)。蕴含医学院的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跟学校步伐。开创特色学院。
标徽采用墨绿色(生命)和深褐色(土壤),墨绿是非常高雅的颜色,雅得明朗、有生命力。墨绿色是安全、长寿、和谐、健康、活力的颜色。深褐色是大学标徽的基色,代表沃土、健壮,因与土地颜色相近,给人可靠、朴实的感觉。
整体布局:褐色取自大学校徽的基色,代表了大学;墨绿色代表了现代医学,即医学院。
整体寓意: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是河南中医药大学怀抱中的医学院。
院徽浅色背景标准组合(横式、竖式、直式)
院徽深色背景标准组合(横式、竖式、直式)
精神文化
院训
致道 求真 精进 卓越
致道:语出《论语》“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意为修养美德,践行大道。
求真: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求真,即对智慧的爱和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探求。
精进:语出《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其后学者精进,虽曰承师,亦别名家。”意为精于律己修身,治学问不懈怠,不断超越、突破自己。
卓越:《三国志·吴志·孙登传》载太子孙登命侍中胡综作《宾友目》,曰:“英才卓越,超越伦匹,则诸葛恪。”意为高超出众。
致道 求真 精进 卓越:即致力于道,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成就卓越。
院风
友善 和谐 诚敬 致远
友善:语出《汉书·息夫躬传》:“皇后父特进孔乡侯傅宴与躬同郡,相友善。”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建立社会互信体系。
和谐:源于《尚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和谐需要遵守伦理,尊重自然。
诚敬:《朱子语类》曰:“凡人立身行己,应事接物,莫大乎诚敬。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诚敬是立身处世的方法及超凡入圣的途径。
致远:出自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为远大的理想和卓越的追求。
友善 和谐 诚敬 致远:即团结友善,和谐共进,修己以敬,志存高远。
教风
传道 立德 启智 仁爱
传道:出自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为传授事物规律。
立德:《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意为树立德行榜样。
启智:语出《六韬·武韬·三疑》:“心以启智,智以启财,财以启众,众以启贤,贤之有启,以王天下。”意为开启智慧的法门,包括生动活泼、融会贯通、创造创新。
仁爱:语出道家著作《淮南子·修务训》:“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宽仁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
传道 立德 启智 仁爱:即传播思想,立德铸魂,启迪智慧,仁爱之心。
学风
尚志 精勤 慎思 敏行
尚志:语出《孟子·尽心章句上》:“曰:“何谓尚志?……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意为使自己的志行高尚,是有所作为、俯仰不愧的人生境界。
精勤:语出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为专心勤勉,孜孜不倦。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谨慎思考,慎思方能明理。
敏行:语出《论语·里仁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为做事要敏捷和实干。
尚志 精勤 慎思 敏行:即崇德尚志,精勤不倦,慎思敏行,知行合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