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 编辑

中国北京市境内公办高校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北外,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是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京港大学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成员、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学校,学校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队,历经军委俄文学校、延安外国语学校、华北联大外国语学院、中央外事学校等主要阶段,建校始隶属于党中央领导,至1949年发展成为北京外国语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归外交部领导,195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外国语学院,1959年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1980年后直属教育部领导,199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北京市海淀区有东、西两个校区;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近157万余册,中外文电子图书216万余册;设有研究生院和33个教学系部,开设本科专业121个;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专业硕士点;在职在编教职工1300余人;有本科在校生5700余人,研究生(硕士、博士)3900人,留学生1300人。创办时间1941年9月24日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知名校友傅莹、裘援平、杨澜、何炅、章启月、姚梦瑶、刘洪悦、郑欣、王猛学校官网http://www.bfsu.edu.cn图集

目录1历史沿革▪建校初期▪建国初期▪文革十年▪改革发展▪展望未来2办学条件▪院系专业▪教学建设▪学科建设▪师资力量3学术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学术资4校区情况▪西校区▪东校区5校园环境6学校领导▪现任领导▪历任领导7知名校友8合作交流9文化传统▪学校标识▪精神文化▪学生社团10所获荣誉11校园设施▪宿舍条件▪校园环境基本信息

历史沿革

编辑

建校初期

1943年延安中央军委俄文学校旧址1943年延安中央军委俄文学校旧址

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前身是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创建。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为毛泽东,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抗大的学生开始主要是中国工农红军中高级干部,后来也招收从陕甘宁边区外奔向延安的爱国青年。

1941年3月,为了加强与苏联的交流合作,在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三分校成立俄文队;之后发展为俄文大队(下属一、二、三队)。

1941年12月,俄文大队转为延安军事学院俄文科,院长是徐向前,后为陈伯钧。

1942年6月,军事学院俄文科调整为军委俄文学校。

1944年6月,学校增设了英文系,因此改名为延安外国语学校。学校在极其艰苦的战争条件下坚持办学,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军事翻译人才和外语人才,也为新中国储备了一批外事干部。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延安外国语学校师生分批离开延安,前往华北、东北解放区。

1946年1月,到达张家口的部分延安外国语学校师生,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内成立外语系。

1949年开国大典时的外国语学校校门1949年开国大典时的外国语学校校门

1946年6月,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的外语干部训练班师生转入华北联合大学,与华北联大的外语系一起成立外国语学院。

1946年12月,因战争学校转移至冀中束鹿县路过村。

1948年5月,学校迁至河北省正定县。

1948年6月,以华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的师生为基础成立外事学校,校址在冀中获鹿县南海山村。

1948年8月,华北联合大学与北方大学合并,改名华北大学。联大的外国语学院与北方大学的外文班合并为华大二部外语系。

1949年1月北平解放后,华北大学二部于2月进城。6月,华北大学二部外语系与外事学校合并,学校改名为外国语学校。解放战争胜利以后,外事学校与华北大学二部进驻北京,合并为外国语学校。

建国初期

北外学子与周总理北外学子与周总理

1949年10月1日,全校师生一千余人到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外校师生队伍时,高喊“外国语学校的同志万岁!”

1953年2月,外国语学校成立西班牙文组,与德法文组合为德西法文系。

1953年夏天,学校第一次参加“全国统一招生”,学制由三年改为四年。第一届四年制新生主要从京、津、沪、宁等大城市招收高中毕业生,共招新生94人。学生实行助学金制。

1954年8月,外国语学校经高教部呈请国务院批准,改称北京外国语学院。在教学方面学习苏联,进行实践、创新,逐步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

1957年6月起,遵照高教部决定,北外不再采取选送和推荐的方法录取新生,改为提前考试的办法。

1956年9月,根据中罗文化协定,北京外国语学院增设罗马尼亚语专业。

1959年2月,根据中央决定,北京外国语学院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设有六个系八个专业和一个留苏预备部。

北京俄文专修学校(鲍家街)校门北京俄文专修学校(鲍家街)校门

(北京俄语学院历史沿革备注:1949年10月,北京俄文专修学校成立,附属于中共中央编译局,由中央编译局的正副局长师哲、张锡俦兼任正副校长。实行局校领导一元化,学校党的关系隶属于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当时由党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任书记)。1951年2月,外国语学校俄文部并入北京俄文专修学校。1952年3月,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内成立留苏预备部。1955年6月,经高教部呈请国务院批准,北京俄文专修学校改为北京俄语学院。1955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俄文系并入北京俄语学院。1956年8月,北京大学波兰语、捷克语班调整到北京俄语学院,成立波捷语系。1959年2月,北京俄语学院并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建校初期,俄专校址设在北京西城区南宽街13号,后迁至鲍家街21号原太平湖醇亲王府(即清光绪帝出生地)旧址,1955年,迁入西郊魏公村苏州街新校园。俄专建校初期有三个班,共70名学生。到1950年年初扩展为六个班。1951年,俄专加入二部与三部。建校之初,毛主席为俄文专修学校改定并题写校名。)

1959年9月,成立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

1960年9月,留苏预备部撤消,成立外国留学生办公室。

1962年8月,亚非语系正式成立。德语系与东欧语系合并。

1964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发展为中国语种最多的高等外语专业学院,设有六个系二十七个语种。

文革十年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被迫停课,停止招生。

1968年底,为了保护和储备外语人才,周总理指示,六七、六八两届学生由外交部统一组织到唐山地区北京部队的几个农场劳动锻炼,同时学校派出外语教师进行教学和辅导。

1970年4月,北外迁校至湖北沙洋,办“五七干校”。

1971年8月,恢复招生。同年十月,第一批工农兵学员800人入学,举行“文化大革命”以来第一个开学典礼。

1971年至1976年的六年中,北外招收的工农兵学员2190人。

1972年8月,全校迁回北京。十年间,学院承担了编写《汉英词典》、《汉德词典》、《西汉词典》等18部词典的编写任务,并列入了国家出版计划。

改革发展

文化大革命后北外首批研究生合影文化大革命后北外首批研究生合影

1977年7月,恢复经过考试的统一招生。1977年10月,经过考试招收的第一批新生256人入学。

1978年,学院恢复了研究生教育,开始招收研究生。北外成为中国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

1981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6个专业为硕士学位授权点,英语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王佐良、许国璋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北外因此成为中国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

1981年12月,外国留学生汉语进修部正式建立。

1983年6月,开办夜大学,学制三年,设有英、俄、德、法、西、日、阿等语种。

1983年9月,受中宣部和教育部委托,开办“国际文化交流班”。

1984年3月,成立“外国语言研究所”和“外国文学研究所”。

1984年9月,建立“土尔其语”专业,至此全院共设有28个语种。

1984年9月,外国留学生汉语进修部与直属中国语文教研室合并为汉语部;同时,联合国译员训练班独立建制,改为联合国译员培训部。

1984年10月,函授部开办。

1985年9月,“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和“出国人员培训部”建立。

1985年10月,由于英语系负担的任务过重,成立英语二系。同年,增设对外汉语和图书馆信息管理两个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生。

展望未来

今日北外

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现为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1998年,原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和中文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国际交流学院。

2001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60年校庆之际成立,在原英语系的基础上成立了英语学院,现包括英语系、外交学系、新闻与传播系和法律系。国际商学院、大英部也在此时成立。调整后学校二级教育教育机构由19个减为16个。

2002年,英语语言文学再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德语语言文学获批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原东欧语系更名为欧洲语言系并增设芬兰语本科专业;国际商学院专业增多,开设金融、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并招生;同年,国际商学院经济管理学科群被确定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学科。2003年,学校和教育部考试中心签署协议将“北外英语翻译资格证书考试”项目更名为“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2011年,北外共举办英语主持人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翻译大赛、口译大赛等专业技能类活动,摄影大赛、校园十大歌星赛、棋类比赛等兴趣特长类活动,中外留学生文艺晚会、新年师生文艺晚会、中国外交官走进北外交流演出等文化娱乐类活动,第六届“外研社”杯运动会、“北外杯”篮球赛、“冬季三项”等体育竞技类活动等。

各院系举行了第十届英语文化节、俄罗斯文化节、第十一届日本文化节、首届北京高校法语文化日、科威特文化周等活动。其中,第十届英语文化节中“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曲大赛”以及“Drama Night 短剧之夜”等活动吸引了全国各高校大学生参加比赛,已成为英语文化节的品牌活动,在全国高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所获荣誉

编辑

时间

荣誉

2023年3月30日

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北京外国语大学名列语言类大学排名第一

2022年9月

荣获北京工会示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2022年5月

ABC中国大学排名位列第45位

2022年4月

北京外国语大学团委荣获建团100周年“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

2022年2月

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1年12月

2021年首都高等学校游泳冠军赛(线上比赛)获得了甲A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2021年9月25日

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入选全国“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候选名单

2020年12月

北京外国语大学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的2018-2019年度“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0年9月

入选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

2020年7月

“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84位

2020年1月

荣获“第六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一等奖

2019年4月

荣获2018年国家节能宣传“最佳节能风尚奖”

2017年9月

正式成为中俄两国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

2015年9月

荣获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4年1月

2013年度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2012年3月

2011年度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2011年5月

获评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0年

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

2010年

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

2010年

荣获北京市2009年度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

2023中国六星级大学

2023中国特色研究型大学

-

共和国外交官摇篮

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京港大学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成员等国内外教育组织的成员高校

截至202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