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菊 编辑
戴菊是雀形目戴菊科小型鸟类动物。雄鸟上体橄榄绿色,额基灰白色,额灰黑色,头顶中央有一前窄后宽的金橙色斑,两侧缀以柠黄色,冠羽可微微竖起,侧冠纹黑褐色,眼周灰白色,头颈余部灰橄榄绿色;翼和尾黑褐色缀有黄绿色羽缘,翼上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近基部形成一椭圆形黑斑,中覆羽和大覆羽的淡黄色先端在翼上形成两道明显的浅色翼斑;下体灰黄白色,两胁沾灰褐色;虹膜褐色,喙黑色,脚淡褐色。雌鸟似雄鸟,但羽色较暗淡,头顶中央不为橘黄色而为柠檬黄色。戴菊雄鸟头顶部为橙黄色,犹如头顶一荣黄色菊花,故此得名。戴菊分布于欧洲和亚洲的寒温带地区,在中国繁殖于西部、西南和东北等地区,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混交林,越冬也见于低山林。戴菊主食鳞翅目和鞘翅目等昆虫的成、幼虫,兼食蜘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冬季也吃少量植物种实。戴菊繁殖期在5-7月,营巢于云杉和冷杉等针叶树侧枝上松萝垂掩的隐秘处,雌雄亲鸟共同营巢。戴菊啄食林业害虫,是益鸟。又由于戴菊是典型的古北界泰加林鸟类,在研究动物区系组成上有一定的意义。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戴菊
雄鸟上体橄榄绿色,前额基部灰白色,额灰黑色或灰橄榄绿色;头顶中央有一前窄后宽略似锥状的橙色斑,其先端和两侧为柠檬黄色,头顶两侧紧接此黄色斑外又各有一条黑色侧冠纹;眼周和眼后上方灰白或乳白色,其余头侧、后颈和颈侧灰橄榄绿色。背、肩、腰等其余上体橄榄绿色,腰和尾上覆羽黄绿色。尾黑褐色,外翈橄榄黄绿色,两翅覆羽和飞羽黑褐色,除第一、二枚初级飞羽外,其余飞羽外翈羽缘黄绿色,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近基部外缘黑色形成一椭圆形黑斑,最内侧4枚飞羽先端淡黄白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先端乳白色或淡黄白色,在翅上形成明显的淡黄白色翅斑。下体污白色,羽端沾有少许黄色,体侧沾橄榄灰色或褐色。雌鸟大致和雄鸟相似,但羽色较暗淡,头顶中央斑不为橙红色而为柠檬黄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淡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5~6克,♀5~6克;体长♂92~105毫米,♀80~94毫米;嘴峰♂7~10毫米,♀7~10毫米;翅♂51~58毫米,♀48~55毫米;尾♂35~46毫米,♀35~43毫米;跗蹠♂15~19毫米,♀15~19(东北亚种)。 (注:♂雄性;♀雌性)
迁徙:主要为留鸟,部分游荡或迁徙。
食性:主要以各种昆虫为食,尤以鞘翅目昆虫及幼虫为主,也吃蜘蛛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冬季也吃少量植物种子。
攀爬树木
5月中旬即有个体开始营巢,巢多筑在鱼鳞云杉、红皮云杉和臭冷杉等针叶树的侧枝上或细枝丛中,有时甚至筑在距树干2~5米远外的侧枝上,距地高5~22米。巢极隐蔽,常利用松树上悬挂的松萝和茂密的枝叶掩盖。营巢活动由雌雄鸟共同承担,营巢时先将蛛丝和其他巢材放在侧枝上的细枝间,然后卧伏在巢材上用身体反复压挤并用蛛丝等丝状物反复缠沾而成,每个巢营筑时间9~12天。巢呈碗状,结构甚为精致,巢材主要为松萝和苔藓,混杂有少量细草、松针、细枝和树木韧皮纤维,内垫有兽毛和鸟类羽毛。巢的大小据6个巢的测量为:外径9~11厘米,内径6~7厘米,高8~9厘米,深6~7厘米。海棠树上的戴菊 安国平拍于2024裕西
巢筑好后第二天或间隔1天即开始产卵,每窝产卵7~12枚。卵白玫瑰色、被有细的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多,卵大小为12.8~14×10~11厘米。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4~16天。雏鸟孵出后的头几天,一般是一亲鸟轮流在巢中暖雏,另一亲鸟外出觅食喂雏,以后则由雌雄亲鸟共同觅食喂雏,通常从日出前开始,到日落后结束,每天喂食时间长达14~15个小时,平均每5分钟喂食1次,觅食多在巢附近60米范围内的针叶树上。经过雌雄亲鸟16~18天的喂养,幼鸟即可离巢。幼鸟离巢后,常跟随亲鸟呈家族群活动和觅食,遇危险时亲鸟首先发出惊叫声,幼鸟立刻分散隐蔽在细枝丛中或松萝中。刚离巢的幼鸟多在林下幼树和灌木枝上活动,有时挤在一起取暖。亲鸟此时也常给幼鸟喂食,大约在离巢一周后,幼鸟才能独立生活和觅食,但仍以家族群形式活动,常一只跟着一只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休息时或晚间则多栖息在一起。序号 | 中文名 | 学名 | 命名人及年代 |
---|---|---|---|
01 | 戴菊指名亚种 | Regulus regulus regulus | Linnaeus,1758 |
02 | 戴菊北方亚种 | Regulus regulus coatsi | Sushkin,1904 |
03 | 戴菊亚速尔岛亚种 | Regulus regulus inermis | Murphy & Chapin,1929 |
04 | 戴菊桑米古尔岛亚种 | Regulus regulus azoricus | Seebohm,1883 |
05 | 戴菊高加索亚种 | Regulus regulus buturlini | Loudon,1911 |
06 | 戴菊喜马拉雅山亚种 | Regulus regulus himalayensis | Bonaparte,1856 |
07 | 戴菊土耳其亚种 | Regulus regulus hyrcanus | Zarudny,1910 |
08 | 戴菊科西嘉岛亚种 | Regulus regulus interni | Hartert,1906 |
09 | 戴菊东北亚种 | Regulus regulus japonensis | Blakiston,1862 |
10 | 戴菊英国亚种 | Regulus regulus anglorum | Hartert,1905 |
11 | 戴菊圣玛丽岛亚种 | Regulus regulus sanctaemariae | Vaurie,1954 |
12 | 戴菊青藏亚种 | Regulus regulus sikkimensis | Meinertzhagen.R et al.,1926 |
13 | 戴菊新疆亚种 | Regulus regulus tristis | Pleske,1892 |
14 | 戴菊西南亚种 | Regulus regulus yunnanensis | Rippon,1906 |
分布图 来自网络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黑龙江和吉林长白山等地,迁徙或越冬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甘肃、青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地,也偶见于台湾。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2年 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注:第576项 戴菊)
种群现状
欧洲的种群数量约30000~60000只,其中有约10000~20000繁殖对(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04)。 戴菊在中国分布较广,种群数量较丰富。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