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夏邦马峰 编辑
希夏邦马峰(Mount Shishapangma)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境内;地处北纬28°21′18″、东经85°46′44″之间,距珠穆朗玛峰约120千米的8000米级高峰,希夏邦马峰的海拔是8027米。 希夏邦马峰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级山峰,也是人类登顶的最后一座8000米级山峰。
希夏邦马峰所属的喜马拉雅山脉,其成因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长期地质时期的相互碰撞与挤压。这一板块互动导致地壳显著抬升并形成褶皱,进而演化成现今的喜马拉雅山脉。该区域地层多样,包含前寒武纪至新生代的各类岩石,这些岩石在板块活动中被挤压、抬升,构建了复杂的地质结构。 喜马拉雅山脉以挺拔的山峰、深邃的峡谷及广阔的高原为标志。山峰如希夏邦马峰,其形态受冰川侵蚀与岩石风化作用影响。 山脉内部还广泛分布着冰川与永久积雪区,对地貌塑造及水资源供给有重要作用。喜马拉雅山脉内河流发育,多源自冰川与积雪融化。这些河流在山区形成溪流,汇入主要河流系统,对周边区域的农业、生活用水及生态系统具有关键作用。
中文名:希夏邦马峰
外文名:Xixiabangma PeakGosainthanHsi-hsia-pang-ma Feng
外文名:Xixiabangma Feng
别名:高僧赞峰
所属山系:喜马拉雅山脉
地理位置: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境内
海拔:8027 m
希夏邦马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特别是喜马拉雅运动的结果。喜马拉雅运动是地质历史上最近的一次强烈造山运动,发生在距今大约三千万年前。当时,由于南印度洋下面软流层的活动,引起洋底扩张,使南亚次大陆板块逐渐北移,最后和亚洲大陆板块相撞。处在这两大板块之间的喜马拉雅古海受挤,被猛烈抬升,沧海变成了高山。这一过程中,岩石层发生了强烈的挤压和变形,形成了如今的喜马拉雅山脉,而希夏邦马峰正是这一山脉中的一座高峰。
位置
希夏邦马峰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地处东经85.7°、北纬28.3°,东南方距珠穆朗玛峰约120千米,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境内的一座8000米以上高峰。
脉系关系
希夏邦马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中段高峰之一,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的山脉,由数条大致平行的山脉组成,呈向南凸出的弧形,位于南亚的喜马拉雅山脉是欧亚大陆与印度次大陆之间的山脉。
走向
希夏邦马峰位于主脊线偏北10千米、呈东南西北走向的枯岗日山脉的东南部。
跨越地区
希夏邦马峰主要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南部,邻近中国与尼泊尔边界。
主权所属关系
希夏邦马峰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级山峰,主权完全属于中国。
希夏邦马峰风光地质
地层
希夏邦马峰地处喜马拉雅山褶皱带的北部,这一地区的地层由厚度达千米的变质岩组成。这些变质岩记录了该地区长期的地质历史和地壳运动过程。
岩石
希夏邦马峰的岩石组成复杂多样。根据科学考察和研究,该地区的岩石主要包括高喜马拉雅正/副片麻岩、肉切村群变粒岩以及贯入其中的淡色花岗岩等。这些岩石的形成与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和地壳加厚过程密切相关。
希夏邦马峰的山体下部为高喜马拉雅正/副片麻岩,上部为肉切村群变粒岩及贯入其中的淡色花岗岩席。这些岩石的形成年代久远,经历了复杂的地质过程和变质作用。
地质构造
希夏邦马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其地质构造复杂。该地区各岩系构造与山系走向大致吻合,显示了地壳运动对山脉形成的重要影响。此外,希夏邦马峰地区还经历了多次地壳加厚和隆升过程。这些过程导致了岩石的变质和变形,形成了如今所见的复杂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
由于希夏邦马峰地区地处高海拔、高寒气候区,工程地质条件较为特殊。该地区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雪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在工程地质方面,对于希夏邦马峰及其周边地区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充分考虑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水文地质
希夏邦马峰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也较为复杂。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冰川和永久积雪资源。
地貌
地势
希夏邦马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海拔高达8027米,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境内的一座8000米级高峰。其地势高耸入云,是喜马拉雅山脉的著名高峰之一。
地貌类型
希夏邦马峰地区的地貌类型多样,主要包括高山冰川、冰塔区、高山草甸、灌木林带等。其中,高山冰川和冰塔区是该地区最为显著的地貌特征。
高山冰川:希夏邦马峰周围分布着众多冰川,这些冰川主要由高山降雪积累形成,并在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动。北坡有长达10余千米的山谷冰川,冰塔林立,银光闪烁。
冰塔区:海拔5000~5800米之间为冰塔林区,延绵达几千米,冰塔区也布满了纵横交错的冰雪裂缝和时而发生的冰雪崩,为登山者设置了种种困难。
分区
希夏邦马峰地区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分区:
核心山峰群:包括希夏邦马主峰及其周围的一系列姐妹峰,如摩拉门青峰、彭帕日峰、野博康加日峰等。这些山峰海拔均在7000米以上,形成了巍峨壮观的山峰群。
冰川与积雪区:整个枯岗日山脉冰川和永久积雪面积达6000平方千米,主要集中于希夏邦马峰周围。这些冰川和积雪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高山草甸与灌木林带:在冰川和积雪的下方,分布着高山草甸和灌木林带。这些区域植被茂盛,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面积
希夏邦马峰地图
希夏邦马峰所在的枯岗日山脉冰川和永久积雪面积高达6000平方千米,这一区域的地貌特征显著且独特,是喜马拉雅山脉现代冰川作用的中心之一。气候特征
希夏邦马峰的气候特征大体上与珠穆朗玛峰相似。珠峰地区气候大体上来说是,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强烈的东南季风造成暴雨频繁,云雾弥漫,冰雪肆虐无常的恶劣气候。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因受强劲和西北寒流控制,气温可达-60℃,平均气温在-40~-50℃之间。最大风速可达90米/秒。每年3月初至5月末,是风季过渡到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过渡到风季的秋季。
在此期间,有可能出现较好的天气,是登山和最佳季节。希夏邦马峰是每年4月、5月,和10月、11月,在此期间内的一个月中,连续2天以上的好天气一般可能出现2~3天,3天以上的好天气一般可能出现1~2天,相隔时间大约5~19天,是登山活动的好时期,登山要注意高原反应,要用携氧气。
水文特征
希夏邦马峰周边河流众多,源自冰川融雪,附近高山湖泊受冰川与降雪影响,水量水位波动大,且为重要水源。作为喜马拉雅山脉冰川中心,枯岗日山脉冰川积雪覆盖6000平方千米,为河流供水并塑造独特地貌。地表水主要来自冰川融雪,形成溪流河流,惠及周边灌溉与生活。地质与冰川作用使地下水丰富,储存于岩石裂隙与含水层,为区域水资源添彩。
土壤特征
希夏邦马峰地区的土壤类型多样,包括高山草甸土、高山漠土、高山寒漠土等。这些土壤类型的分布与海拔、气候和植被条件密切相关。高山草甸土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的灌木林带和高山草甸中;而高山漠土和高山寒漠土则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的冰川和荒漠地带。由于气候严寒、降水稀少和植被稀疏等因素的影响,希夏邦马峰地区的土壤通常具有贫瘠、干燥和寒冷的特点。
西藏 日喀则 希夏邦马峰生物资源
希夏邦马峰的动物资源也独具特色,其中比较重要的品种有野驴、嵩羊、太阳鸟、小熊猫、长臂叶猴等等。
攀登难度
希夏邦马峰地区气候变化无常,藏语“希夏邦马”即为“气候严寒、天气恶劣多变”之意,但藏族人民却称颂它为“吉祥的神山”。这里是喜马拉雅山脉现代冰川作用的中心之一,整个枯岗日山脉的冰川和永久积雪面积达6000平方千米,主要集中于希夏邦马峰周围。北坡横对着13.5千米长的野博康加勒冰川,与它平行的是达曲冰川。北山脊以东是格牙冰川,南坡有16千米长的富曲冰川,其末端一直降到4550米的灌木林带。在海拔5000~5800米之间为冰塔林区,延绵达几千米,在其上又布满了纵横交错的冰雪裂缝和时而发生的冰雪崩,攀登极其困难。到达顶峰之前的一道刀刃山脊上的雪层极不稳定,异常凶险。
截止2003年底,希夏邦马峰仅仅有201人次的成功登顶,同时还有19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登山历史
1964年5月2日,中国登山队许竟、张俊岩、王富洲、邬宗岳、陈三、索南多吉、程天亮、米玛扎西、多吉、云登十人,创立登上顶峰的纪录,这是人类最后登顶的一座8000米级山峰,这条路线也就成为了攀登希夏邦马峰的传统路线,同时也被认为是所有8000米级山峰中最为安全的一条线路,在在尼泊尔注册的许多登山公司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假如您想活着登上海拔8000米的高峰而不是体验一种艰苦的自杀方法,您的选择是希夏邦马峰。北坡的传统路线可以保证您安全登顶。”
1981年5月,新西兰高山俱乐部9人,分三批登上了希夏邦马峰的东卫峰--海拔7703米的摩拉门青峰。
1982年4月,日本京都大学登山队11人,登上了希夏邦马峰西北方向海拔7292米岗彭庆峰。
1987年9月18日,20世纪最为伟大的登山家之一波兰人库库齐卡(Jerzy Kukuczka)登顶希夏邦马峰,完成了14座8000米级山峰的攀登,一共用时7年。他是世界上第2位完成此项壮举的登山家,而且所用最短,同时他所选择的攀登线路也几乎都是最危险、最困难的路线。他的壮举还在于他进行了9条新路线,一次单人,5次阿尔卑斯法,4次冬季的攀登。他的强项在于他的毅力。他的同伴提卡(Voytek Kurtyka)说:“杰里克是我遇见的登山者中最坚强的,突出在于他忍受痛苦和藐视危险的能力。同时,他着魔于一种领先他人的内心冲动。象他这样的人,遇到障碍时,不是粉碎困难,就是撞破自己的头。”
1994年,“中国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登顶该峰。
1995年,一支西班牙登山队打破传统路线的唯一性,从南坡登顶成功,并命名为“菲哥瑞斯路线”。
1999年10月5日,美国最为伟大的登山家ALEX LOWE在攀登希夏邦马峰时遭遇雪崩遇难。
2001年8月7日,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五名队员在希夏邦马西峰(海拔7292米)同样因雪崩遇难。
2001年9月21日,韩国登山家NM hong-Gil登顶希夏邦马峰,完成了14座8000米级山峰的攀登,一共用时12年,他是世界上第9位完成此项壮举的登山家。
2004年,法国著名登山家拉法尔(Jean-Christophe Lafaille)沿希夏邦马峰南坡单人登顶成功,这是喜玛拉雅山区历史上第一位以阿尔卑斯式在冬季、无辅助氧气支持下进行的8000米级山峰的攀登。
2009年9月,中国2009希夏邦马峰登山队6名队员全部成功登顶。
埃杜尔纳·帕萨班
2010年5月17日,西班牙女登山家埃杜尔纳·帕萨班(Edurne Pasaban)顺利登顶希夏邦马峰-这座横亘在她身前许久的山峰,成为继吴银善之后第二位登顶全部14座8000米极峰的女性。南迦帕尔巴特,2007年又登顶了布洛阿特峰。在完成了9座极峰后,埃杜尔纳开始将目光集中在“女性14座首登”的竞争中,并和队友艾西亚·伊扎奎尔(Asier Izaguirre)、 阿莱兹·奇康(Alez Chicon)、费伦·拉托雷(Ferran Latorre)、伊格纳西奥·德尔加多(Ignacio Delgado)开始了几年的搭档攀登。接下来的2008年他们登顶马纳斯鲁和道拉吉里峰,2009年完成干城章嘉峰。2010年4月17日下午2点10分左右登顶安纳布尔纳峰,5月17日上午11:30分登顶希夏邦马,终于宣告了Edurne Pasaban为期10年的14座8000米极峰征程的结束,成为全球女性第2位、总共第25位完成这一伟大项目的登山者。吴银善是全球第24位完成这一项目的登山者。2023年4月4月26日17时42分,中国登山者董红娟(又名静雪)登顶海拔8027米的希夏邦马峰,并于北京时间4月30日夜间获得国际登山登顶认证网站的认证 。同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组成的“巅峰使命”卓奥友峰与希夏邦马峰古生物科考分队,完成了野外调查。这也是第二次青藏科考的内容之一。
山难事件
2002年8月7日,攀登希夏邦马西峰的北京大学登山队的5名学生——林礼清、杨磊、卢臻、雷宇、张兴柏,在冲击顶峰途中遭遇雪崩,全部遇难。
2023年10月7日,西藏希夏邦马峰发生雪崩,登山者有两人遇难、两人失踪、1人重伤。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