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民成俗 编辑
“化民成俗”,读音,释义是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这一成语出自于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礼记·学记》中的一句话,原文为:“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化民成俗的意思即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中文名:化民成俗
出处:《礼记·学记》
拼音:huà mín chéng sú
释义: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类别:汉语成语
成语出处
“化民成俗”这一成语出自《礼记·学记》,《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成语用例:《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北宋·曾巩《劝学诏》:“夫心无蔽,故施之于己则身治而家齐,推之于人则官修而政举,其流及远,则化民成俗,常必繇之。”清·曾国藩《复刘霞仙中丞书》:“前哲化民成俗之道,礼乐并重。”孙中山《兴中会章程》:“切实讲求富国强兵之学,化民成俗之经。”
作品原文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作品解析
发,发布。
虑,谋划。
宪,法令。
謏,xiǎo,小。
动,触动,感动。
就,接近,亲近。
贤,贤士。
体,体恤。
化,教化。
君子,古代的统治及管理者。
成俗,形成良好的习俗。
作品翻译
执政者在发布法律命令的时候,如果能够认真研究思考,发布实施,同时,广求品德高尚有悲悯忧思的人来辅佐自己,那么,是可以产生一定影响的;但是,不足以能够来激发全体民众的向善愿望。
执政者如果能够亲近贤德的君子,关爱贫贱出身的寒士,那么,就足够来激发起全体民众向善愿望的;但是,不足以来教育好全体民众。
执政者如果想让全体民众都能接受教育并且形成为社会风尚,那么,那就一定只有走兴办学校施行全民教育这条路了。
【拼音代码】: hmcs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英文】: influence the people and form moral customs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