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希旦 编辑

清代官员

孙希旦孙希旦

孙希旦(1737年-1784年),字绍周,号敬轩,浙江瑞安桐田里(今碧山)人。 清代官员。

孙希旦自幼聪慧外显,年幼跟随父亲读经书时,仅读三四遍就能背诵,12岁便中秀才入县学。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孙希旦由廪生应乡试而中举后赴京城准备参与会试。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的礼部会试上,其中得正榜,得内阁中书,回家候缺,两年后得补授。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四库全书馆开局办书,孙希旦参与编纂。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春,再赴京城,试礼部,登进士,第三人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同年秋,母亲去世,又回瑞安。次年,受温州知府郑沄邀请,他主讲于温州中山书院,教人以行谊为先,尤重视以经史为学问之基础。两年后,再到京城,任武英殿分校官,国史馆、三通馆纂修官,以勤勉自励,手不释卷。重订、厘正《契丹国志》和《大金国志》,这是乾隆皇帝交办的差事,经先生手订,书成,皇帝以为佳善,而先生已因事繁过劳病得不轻。今查阅《四库全书》史部,可见二书题前均有“钦定重订”。乾隆四十九年(1785年),因病逝世,年仅49岁。

孙希旦所撰写的《礼记集解》一书深受晚近学者的推重,被认为是以义理为基础的《礼记》诠释的代表作,以经史证经,考制度而明礼义。 亦著有《初到宝方寺寓斋作》《宝方寺竹》等。

基本信息

编辑

字:绍周

号:敬轩

所处时代:清代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浙江瑞安碧山桐田

出生日期:1736年

逝世日期:1784年

主要作品:《礼记集解》

本名:孙希旦

生平详述

编辑

孙希旦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过目成诵。十二岁就成为县学生员,不但文章、诗词写得好,学问博涉经典、天文、舆地、历算等。

二十七岁,乾隆二十七年(1762)中举人。

孙希旦孙希旦

三十四年(1769)参加礼部会试,中正榜,因限于名额,别为一榜,以内阁中书候缺,成《尚书顾命解》。

三十六年,补授内阁中书,时四库全书馆开,担任分校官。校勘宋朝王应麟撰的《玉海》(200卷),《四库全书》第一部成,议叙加一级。

四十三年(1778),他参加会试、殿试,登戊戌进士,皇上亲擢一甲第三名探花(注:一甲前两名分别是状元和榜眼),赐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主考于敏中读其殿试对策,以为“使他人检书为之,不能有此”,谕浙江同榜门生师事之。

乾隆四十三年秋,丁母忧,他居家整理旧作,写成《礼记集解》(五十卷),并主讲温州城内中山书院,其生徒有黄大观、石建章等。服满,于四十六年春回京,补考散馆一等,任武英殿分校官兼国史三通馆纂修官。朝廷令他厘定《契丹国志》和《金国志》。孙希旦白天在国史馆、三通馆和缮书所校勘《玉海》,晚上厘定契丹、金两志,并起草《续通典凡例》。

由于他学识渊博,同馆阁的同事和弟子常请他讲解或解释编纂中的疑问,工作十分辛苦。孙希旦终因食少事繁,积劳成疾,在任内以痢疾去世。在弥留之际,口占七绝诗一首:

人禽相去只几稀,物欲横流天理微。

病里静思半世事,茫茫四十九年非。

孙希旦墓在今浙江省瑞安县碧山镇马河龙头庵。

后世颂扬

编辑

孙希旦著《礼记集解》孙希旦著《礼记集解》

孙希旦平生不苟权势,生活清贫淡泊,不求车马衣冠之好。卧病时,以告假辞,不接受国史馆送来之公费钱。会试前,杜门谢客,虽密友亦不接见。某翰林欲授以“关节”,笑而不受。文华殿大学士和珅很赏识他的才华,想把他拉到门下为自己效劳,派家丁到他寓所,邀他必到相国府一叙,被希旦拒绝,尝说:“学道而以为名,吾所耻也。”丁母忧回乡时,温州知府和瑞安等县知县到他家乡吊祭,见孙宅破旧,拟出银为他修建新宅,他婉言加以谢绝;地方官员给他送礼,也被一一拒绝。

孙希旦的著作除上述的《礼记集解》(一九八九年中华书局列入《十三经清人注疏》出版)外,还有瓯风社印本《敬轩诗存》传世。

孙希旦堪称后世楷模,碧山桐田孙氏后裔设“孙希旦纪念厅”,编《纪念孙希旦文集》,弘扬他“洁身不阿,清正廉明”的精神。

古文版介绍

编辑

幼有奇慧,读书三四过即能成诵。12岁,补县学生员。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中举人。次年撰《周礼》注说《大祝九祭说》《会同说》等10篇。浙江学政窦光鼐见其文,赞为“古作者”。余姚邵晋涵旅途同舱,闻其论经史百家,滔滔不绝,大为叹服,遂订交。

三十四年会试,取中正榜,得内阁中书,回家候缺,著《尚书顾命解》。

《礼记集解》《礼记集解》

三十六年,赴京任职,著《礼记注疏驳误》。续任《四库全书》分校官,专校王应麟《玉海》。书成,丁父忧回乡。

四十三年,应礼部试,以一甲三名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总裁于敏中读其殿试对策,以为“使他人检书为之,不能有此”,谕同榜门生师事之。秋,丁母忧,家居整理旧作,成《礼记集解》50卷。主讲温州城内中山书院,其生徒有黄大观、石建章等。

四十六年春,服满回京,补考散馆一等,任武英殿分校官兼国史三通馆纂修官,起草《续通典凡例》,校纂甚勤。厘正《契丹国志》《金国志》,乾隆以为佳善,敕部议叙。因积劳成疾,

四十九年十一月九日卒,年仅49岁。瑞安城西外陶尖旧有少年读书处,俗称“探花楼”,已毁。墓葬在碧山镇马河村龙头庵。

平生为学一宗程朱,矜持名节。大学士和珅闻其博学,愿得一见,谢不往;卧病家居,史馆月致公费钱,因在假,辞不受。认为“学道而以为名,我所耻也”!于书无所不窥,旁涉天文、地舆、钟律、历算、卜筮,尤深于《三礼》,其后专治《小戴礼》。孙衣言记其行述,认为“其于名物制度,考察精详,可以补汉儒所未及。而深明先王制作之意,以即乎人心之所未安,则又汉儒所不逮”。

作品

编辑

遗著有《求放心斋诗文集》和《礼记集解》等。《集解》一书,孙锵鸣校于咸丰十年六月,共六十一卷,附《尚书顾命解》,同治七年三月刊成。中华书局列入《十三经清人注疏》,1989年出版。

下一篇 礼记集解

上一篇 礼记训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