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之末日 编辑
中文名:秋之末日
体裁:现代诗
作者:闻一多
汉语拼音:qiū zhī mò rì
语种:中文
分类:抒情诗
和西风酗了一夜的酒,
醉得颠头跌脑,
洒了金子扯了锦绣,
还呼呼地吼个不休。
奢豪的秋,自然底浪子哦!
春夏辛苦了半年,
能有多少积蓄,
来供你这般地挥霍呢?
如今该要破产了罢!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金黄灿烂的果实给她披上一层美丽的盛装,分外引人注目。闻一多到美国后的第一个秋天,也是这样一个硕果累累的丰收的季节。对家乡故国的思念,以及新的生活、新环境的刺激,使他的诗情象火山爆发般地喷射出来,新诗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同时,在美国接触的新的艺术理论也成了诗人灵感的催化剂。此时的闻一多不仅才思如海,而且更加精益于艺术形式的探索,更加深沉,更加成熟。诗人兴奋地写信对国内的友人说:“我到美国以后,成绩也出我冀料之外,近来的诗兴尤其浓厚;大概平均起来,一个礼拜也有一首,作《忆菊》后又有新作三首。秋来杰克逊公园甚可人意,……现在我心里又有了一个大计划,这便是一首大诗;拟名色底symphony’(按:交响乐)在这里我想写一篇秋景纯粹的写景,──换言之,我要用文字画一张画。”这段话真切表达了诗人此时的创作心态。他用溢彩流光的妙笔为秋天描绘了一幅幅韵致深长的诗画,而《秋之末日》则是其中一帧精美玲珑的小小的插图。
《秋之末日》象一幅画,它用绘画般时空定格方式,从无限妖娆的秋景中截取了一个小小的侧面,细笔重彩地加以描绘。“和西风酗了一夜的酒;/醉得颠头跌脑,/洒了金子扯了锦绣,/还呼呼地吼个不休。”大胆新奇的想象,将季节上难以捉摸的秋,通过拟人化手段幻化成一个放荡不羁的少年浪子形象。他独往独来,随心所欲,自由挥洒。他和“西风”酗酒,放怀豪饮,“醉得颠头跌脑”,他不吝惜一切金银富贵,狂放地“洒了金子扯了锦绣”“还呼呼地吼个不休。”西风萧瑟,草木凋零的深秋景象,经诗人巧妙的拟人写法,显得活泼灵动,充满了无限生机,给人以情感的愉悦和艺术的享受。
在第二节中,诗人跳开画面,以第二人称的方式,亲昵地和秋对话,在妍丽的画面上更添几分理性思考的凝重。诗人以嘹亮的声音呼唤:“奢豪的秋,自然底浪子哦!/春夏辛苦了半年,能有多少积蓄,/来供你这般地挥霍呢?/如今该要破产了罢!”秋之美如此辉煌,如此绚烂,不能不引起诗人心灵的悸动。春夏积聚的生命力在这一瞬间急剧爆发,生命之美充溢了天宇下的一切,达到金黄灿烂的极致。但同时,这美也如昙花一现,绚丽而短暂。生命力的极度爆发,也是生命毁灭的前奏。辉煌背后正矗立着死亡境界的阴影。自然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至此,平常的秋之景色自然会引起读者对自身生存处境的思考和感慨,而拟人化的艺术手段则更为这种类比铺设了道路。然而,诗人此时的心境毕竟是极为平和舒朗的,他不愿象在《秋深了》一诗中那样“追想”“堕泪”,而是故意用轻松自如、略带反讽的语调收拢全篇,“如今该要破产了罢!”前景虽不尽美妙,但巧妙的遣词造句却将悲秋思绪冲得极淡。诗作虽只寥寥数行,但一幅辉艳生动的秋景图却活泼地出现在读者眼前,它不仅传达了自然生物的神秘,而且将笔尖接触到生命本体的奥秘。
闻一多(1899-1946),著名现代诗人、文史学者、革命烈士,原名亦多,字友三,后改夕夕,又改名一多,曾用笔名夕夕。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1922年,去美国留学,学习绘画,进修文学,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和英国近代诗歌,1925年闻一多回国,在北京艺专任教,并成为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诗镌》的主要撰稿人。他在论文"诗的格律"中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由实践到理论为新诗发展探索一条值得重视的艺术途径。1928年1月,第2本诗集《死水》出版。1927年任第四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并被选为校务会议中文学院的唯一代表。1928年秋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0年秋转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云南总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在7月15日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讲演,愤怒斥责国民党反动派,当晚即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