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勇忱 编辑
姚勇忱(1880—1915),浙江湖州人。早年应秋瑾之邀,赴绍兴徐锡麟创办的大通学堂任职,后加入光复会,和王金发等密谋起义。1907年,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大通学堂遭清政府搜查,秋瑾不幸被逮捕杀害,姚勇忱连夜撤离。1915年,姚勇忱被袁世凯秘密杀害。柳亚子为姚勇忱题写悼诗:绝代佳人姚弋仲,可怜生死徇田横。
姚勇忱初在上海学理化,能造炸弹,因而得以结识鉴湖女侠秋瑾。应秋瑾之邀,至绍兴徐锡麟创办的大通学堂任职。又加入光复会,和王金发等密谋起义。清光绪三十三年
1912年,也即民国开元之年的首月,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成立。32岁的姚勇忱,以中国同盟会浙江分会代表的身份,当选临时参议员(后为民国首届国会众议院国民党浙江籍议员)。数月后,他出任同盟会本部驻沪机关部(兼理同盟会上海支部)正部长,并直接参与中国国民党的组党事务;在其手下担任同盟会驻沪机关总务长、政事长、评议长等职务的,皆是像褚民谊、吴稚晖等一班非同小可的“元老级”人物。这足证姚在革命阵营中的地位已明显上升。同年12月,他与陈英士等陪同孙中山先生,坐火车由上海而嘉兴、海宁、杭州,“巡行江浙,存问民众”——姚家后人如今所珍藏的那几帧烈士遗照,其中有四张,便是当时姚勇忱与孙中山先生等在巡视途中的合影。转年,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了称帝复辟,悍然制造“宋教仁事件”,向革命党人亮出屠刀。姚勇忱在国会议员中率先挺起,通电讨袁,“文辞激烈,大义凛然”!袁氏因之“衔恨刺骨”,在镇压了“二次革命”以后,饬令北京陆军部对姚勇忱、以及陈英士、王金发等“乱党”,再度予以通缉,并指诬姚为“暗杀犯”。姚勇忱毫无畏惧。他先暂避日本,旋即潜回上海,隐蔽在法租界嵩山路“逸庐”(王金发寓所),继续秘密联络同志,组织反袁斗争(姚定忱此时也迁寄逸庐,常常在姚勇忱们开会时,守在路口为之望风)。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终于激起全国范围的民愤。
1915年夏,王金发见革命有了转机,欲以“购地建房,奉母终养”为借口,重返杭州活动,暗里收罗旧部,图谋再起。姚勇忱当然支持。他不顾自己肺炎咯血,毅然抱病与之同行。此时的浙江都督朱瑞,乃姚、王当初在杭城光复之役中的同盟会战友,跟王金发还是嵊县老乡,却早已阴附逆贼、变身为袁党鹰犬。闻悉姚、王抵杭,朱立马密报北京;同时,假惺惺地给他俩送去请贴,热邀到都督府宴叙。姚勇忱怀疑其中有诈,劝王“小心提防,不去为妙”。禀性同样刚直的王金发则说,没事的,朱瑞老同志了,老乡加战友,能不念旧情?殊料,那真是一个“鸿门宴”。席至半酣,朱瑞拿出袁世凯的复电,姚、王当场被捕,拘押百岁坊巷陆军监狱。其时已17岁的姚定忱,带了11岁的长麟,赶去探监。姚勇忱对胞弟慨叹:我自知死期不远。但出师未捷身先死,实在死不瞑目!他在狱中“终日谩骂袁世凯与朱瑞之流”。6月2日,王金发被枪杀;姚做了陪绑,从刑场押回——朱瑞还幻想着能够软化姚,派人轮番诱降,说只要投降了,讲出革命党的所有一切,就释放你,再给你个职位。姚勇忱铁骨铮铮:“季高(王金发的表字)既死,我活着没有意思,我要和他一起死,死要死得光明磊落!”朱瑞绝望了。7月1日黄昏,姚勇忱也被杀害于陆军监狱;就义时,英年35岁。
姚、王两位烈士牺牲后,孙中山先生深深痛惜:“天地不仁,歼我良士”!二人的遗体,一度被分别运回各自家乡安葬。笔者在搜求本文史料的日子里,曾数赴织里,试图通过多种途径,觅访昔日姚勇忱的旧葬处。无奈年月久远、人事暌隔,而今已无从寻找。
1916年6月,那个仅止做了八十三天“洪宪皇帝”梦的袁世凯,在四面楚歌中呜呼哀哉了。继任大总统黎元洪,代表民国政府正式追认姚勇忱、王金发为烈士并予厚葬。据说,当时在杭州昭庆寺(今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召开的追悼会,声势甚为浩大,“生前友好,不论在杭与不在杭,均有挽诗挽联以示哀悼”;前往现场吊唁的,除了大批“公开佩带标记”的革命党人,还有上万民众。随后,姚、王两位的灵柩,各由家乡移运杭州,被隆重合葬(分穴)于西湖岸边的茅家埠卧龙桥侧——那是一座专门修建的独立陵园(遗址在今解放军疗养院内),民间呼为“双烈墓”。尽管眼下已很难找到相关的历史影象,但从茅家埠还依稀可辨的建筑残留来推断,那陵园应该规模不小。资料记载:姚、王的墓碑,是蔡元培所题;墓前牌楼的对联“生死付常,河山无恙;智勇俱困,天地不仁”,也系蔡的亲笔。褚辅成为“双烈”撰写了墓志铭。柳亚子则赋诗痛悼;他“哭勇忱”,有这样的诗句:“耳余刎颈恨难平,回首钱塘尺涕盈。绝代佳人姚弋仲,可怜生死殉田横!”
据姚定忱回忆,当年葬事既毕,民国政府还给烈士遗孤颁发了八千元抚恤金。他与长麟自此在杭州定居下来;王金发的母亲仗义、热心,帮衬他拉扯长麟,“令读书”,直至医专毕业。1937年末,抗战烽火逼近杭城,姚定忱全家撤往浙南而长麟(33岁)执意一人去渝,作别后竟杳无音讯。抗战胜利了,姚定忱几度设法同长麟联系,始终踪迹渺然。某次,有人透信给失业在杭的姚定忱,说蒋介石到奉化(溪口)了,你去看看他,或许可以谋个事做。姚去了,蒋介石没接见他,差人递出一张纸条,上边写着:行政院:此为姚勇忱之弟,请给予他相当之职务,落款“蒋中正”。姚定忱久等,没能见到蒋,气得大骂蒋介石摆架子,忘记了从前在上海当“孩儿王”(指帮助姚勇忱照看俩孩子)那阵子。他没有去做蒋介石给的官,撕了那张纸条,回到杭州照旧劬劳度日;并且,在家里立下一桩“规矩”:每年农历“清明”,必去大伯墓前焚香祭奠,风雨无阻,子孙传续。
姚家的这桩“规矩”,数十年来,除了“文革”年月,在杭的后人们一直恪行不渝。其中,姚勇忱的墓茔又曾经历过两番搬迁——1952年,因茅家埠一带建设需要,姚、王两墓被 西移至杭州小龙井山麓的公墓内(王墓于1990年代迁回今嵊州市)。
2006年,龙井区域市政改造,姚墓再次面临搬迁。所幸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以及西湖风景名胜管委会等部门皆通力援手,姚家不避周折,精心选址,终于赶在当年农历“冬至”前,将烈士遗骸妥善移葬位于南天竺的浙江辛亥革命烈士陵园。新修的姚墓,庄严、大气。陵园管理方,特地在墓侧树起一方花岗岩指示牌。那上边一行行工稳的碑文,言简意赅地向世人诉述着烈士不朽的生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