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球 编辑

中国民间手工品

绣球绣球

绣球是一种在中国古代民间广为流传的吉祥信物与工艺玩具,主要以五彩绣线、丝带、绸缎锦布等纺织用品制成,常用于庆祝佳节与喜事中,其造型常被应用于民俗活动(舞龙、舞狮)、雕塑(狮子滚绣球)与绘画作品中,有着吉祥喜庆、好事连连的寓意。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绣球

材料:五彩绣线、丝带、绸缎锦布、香料、棉花等

作用:吉祥信物、定情信物

地区:河北、山西、广西等地

种类:山西太平绣球,广西壮族绣球等

历史发展

编辑

先秦时期

抛绣球起于先秦时期“投瓜”和“抛梅”(可见于《诗经·国风·卫风·木瓜》和《诗经·国风·召南·摽有梅》)的古俗。由于娱乐活动能增进感情,抛绣球也慢慢具备了“投瓜”和“抛梅”等传情达意的功能而成为具有文化意蕴的风俗活动。由于抛球时舒展双臂等动作的优美和五彩绣球的美观,抛球极富艺术表现功能和娱情乐性的实用价值,进而逐渐被改编为各种歌舞表演娱乐形式流行于宫廷与民间。

唐代

抛绣球活动在唐代达到繁盛,从宫廷到民间,男女老少皆喜欢此项活动,抛绣球也因此进入了文人的视野。人们从抛球动作中受到启发,把抛绣球改编为舞蹈表演,作为教坊演出曲目;抛绣球还用作行酒令,成为酒宴佐情助兴的项目,由此出现了不同的抛球歌舞形式。

抛绣球活动至迟在唐中宗时已成为宫廷的一种娱乐活动。《资治通鉴》载唐中宗“命文武三品以上抛球及分朋拔河”,一些老臣摔倒在地,中宗旁观大笑。从史料来看,抛球作为一种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已受到了上层社会的垂青。盛唐时抛球活动已经盛行,并进入诗人观照的领域,成为诗歌表达的内容。王泠然《寒食篇》:“池中弄水白鹇飞,树下抛球彩莺去。别殿前临走马台,金鞍更送彩球来。”诗句说明抛球已从宫廷走向郊外,并成了寒食节人们钟爱的户外活动。

当抛绣球活动在全国广泛流行时,由此改编的抛球舞也实现了抛球动作的艺术化突进,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八》所言“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表现的即是宫廷配乐抛球舞蹈的炫彩一景。绣球也在盛唐时通过遣唐使者传入东瀛,成为贵族的游戏玩具,在当地被称为“手鞠”。

中唐抛绣球活动进一步发展,从宫廷活动、教坊乐舞又走进了诸侯权贵甚至底层官僚及文人的酒席歌宴中。宴饮时抛球变为和摧烛、牙筹、飞盏、拓枝同类的行酒令,常有舞姬送球助乐,每个人都参与其中。白居易《醉后赠人》“香球趁拍回环匝,花盏抛巡取次飞”,形象地展示了抛球佐宴一幕。因抛球动作极具舞蹈性,故抛球行令本身即为群体参与、即兴表演性的生活舞蹈。抛球行令又催生出配合行酒的歌诗《抛球乐》。刘禹锡创作了两首《抛球乐》,均为五言六句三十言,如其二:“五彩绣团圆,登君玳瑁筵。”明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释《抛球乐》:“酒筵中抛球为令,其所唱之词也。”文人宴饮,抛球为具,以诗入歌,配乐歌舞,抛球把诗、歌、舞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抛球酒令艺术。

宋代

五代冯延巳创作四十言体杂言曲辞《抛球乐》联章八首,显示了抛球歌舞的影响,也显示出乐舞之辞创作进一步文人化和上层化的趋势。宋王朝建立后,鉴于唐、五代武将专权、藩镇乱国的教训,倡导臣民“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因此歌舞百戏在宋代迅速发展并达到极盛,抛球歌舞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大型的抛球比赛歌舞形式,而且抛球娱乐歌舞在宫廷和民间进一步普及。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宋朝派遣去的乐师教坊女弟子真卿、楚英等人把宫廷抛球乐队舞带到高丽,故借域外记载可大致了解歌舞实况。

元代

到了元代,随着宋朝灭亡,享乐优裕之风渐退,歌舞诗词悄然让位于元曲与杂剧。元杂剧以一种新型的综合艺术形式把抛球活动凝定为女子招婿的文化事象,使“抛绣球择婿”不仅成为元杂剧的表现内容和手段,甚至成为一种情节模式和叙事母题。女子抛绣球选择郎君,迎合了人们渴望爱情自由的迫切愿望,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而观众的喜爱和欢迎反过来又促成了“抛球择婿”在戏剧中的大量出现。王实甫的《破窑记》即为典型,生动演绎了寒门出身的吕蒙正在赶考路上碰巧遇到宰相女儿刘月娥对对联抛绣球招亲,凭借其三对工整的回答,俘获刘月娥的芳心的故事。吕蒙正后来也高中状元,成为了宰相的女婿,最终成为了平民宰相。

明清时期

明清抛球传情之俗在民间仍然盛行。明人田汝成《炎徼纪闻·诸蛮》载:“冬月,以茅花为絮,男女仔抛球相谑,偶意者奔之,谓之‘偷香’。” 清道光《广西通志》亦载,当时归顺州乡民淳朴,“男女皆衣长裙,裸足,抛球为乐,猱杂不避。”广西仍然保留“飞驼”的古俗,每逢传统节日,壮族人就要举行“歌圩”活动,男女两方对歌抛球,以此传达爱意和表示接受。抛球择偶的原始艺术在民俗中得到保留和延续。

艺术特点

编辑

广西绣球

广西绣球广西绣球

广西靖西绣球的制作,分为浆布制板、绘画图案、手工绣花、内衬制作、剪裁绣片、填充缝合、组合成型、串珠流苏装饰等8个步骤。绣球大多为12瓣,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物,内部可填充香料或中草药。

山西绣球

山西绣球

山西太平绣球流传于北方晋南古太平(今临汾市襄汾县一带),多为民间百姓佩戴的吉祥饰物,由12个瓣组合在一起,用丝布绸等制作而成,寓意着吉祥如意、阖家安康。太平绣球由十二片花瓣相拼接缝合而成,这是绣球独特的特点,以棉花、香料、药材为内饰物,使绣球具备提神醒脑、芳香开窍、防虫驱邪的独特功效,它圆润的造型则寓意了团结和睦。

下一篇 錾刻

上一篇 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