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汉语文字

缗

缗,汉语二级字 ,读作缗(mín),左右结构,笔画共12画,意思是指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 钓鱼绳;古代计量单位:钱十缗(即十串铜钱,一般每串一千文)。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缗

拼音:mín

部首:纟

仓颉:vmrpa

郑码:zyhk

平水韵:上平十一真·下平一先

注音:ㄇㄧㄣˊ

五 笔:XNAJ

繁 体:緡

五 行:水

笔 画:12

广韵:文部明母

粤语:fan1 man4

部外笔画:9

五笔86::xnaj 

五笔98:xnaj

总笔画:12

四角号码: 27164

Unicode:CJK

汉字首尾分解:纟日 汉字部件

笔顺读写:折折横折横折横折竖折横横

分解:纟民日

统一汉字:U+7F17

基本字义

编辑

1. 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

2.钓鱼绳。

3. 古代计量单位:钱十~(即十串铜钱,一般每串一千文)。

详细解释

编辑

详细字义

缗 mín

〈名〉

(1) 形声。又作“緍”。从糸(mì),昏声。本义:钓鱼绳

(2) 同本义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诗·召南·何彼秾矣》

迟暮堪帷幄,飘零且钓缗。——杜甫《谒先主庙》

(3) 又如:振缗(挥动钓丝);缗纶(钓鱼用的丝线)

(4) 古代穿铜钱的绳子

贾人缗线。——《史记》

(5) 又如:缗钱(用丝线串起来的钱);缗繦(穿钱的绳子。引申为钱)

(6) 古国名 。夏时之缗国,春秋时属宋,汉置东湣县,故址在今山东省金乡县东北

在夏商时代,立有“有缗国”。有缗国在夏代为东方的重要诸侯国,时常受到夏王朝的关注。据《左传》记载,夏在仍国(今济宁)召开各路诸侯大会,宣布增加各国的纳贡数量,有缗国国君首先反对, 夏桀一怒之下横扫缗地,灭掉有缗国。《左传・昭公十一年》称“桀克有缗,以丧其国”,周代长时期属于宋国,鲁楚曾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4)“伐宋围缗”。

(7) 姓。夏王相的妻子,“少康中兴”少康的母亲后缗氏

缗 mín

〈量〉

(1) 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

钱千万缗。——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钱十万缗

缗 mín

〈动〉

(1) 钓取鱼类 。如:缗鱼(钓鱼)

(2) 安装

言缗之丝。——《诗·大雅·抑》

(3) 又如:缗丝(安装弦线)

(4) 以衣物相覆 。如:缗系(脱衣相覆)

汉语大字典

《广韵》武巾切,平真,明。

《集韵》眉贫切,平真,明。

亦作“緍1”。“缗1”的繁体字。

(1)钓丝。

(2)引申为绳子。

(3)谓钓取鱼类。

(4)谓安装弦线。

(5)以衣物相覆。参见“缗緜”。

(6)穿钱的绳索。借指成串的铜钱,亦泛指钱。

(7)指用绳串钱。

(8)量词。古代通常以一千文为一缗。

(9)泯合,芒昧不分。

(10)昏昧。

缗

(11)古国名。夏时之缗国,春秋时属宋,汉置东湣县,故址在今山东省金乡县东北。

(12)姓。见《史记·太伯世家》。

《集韵》弥延切,平,明。

“缗2”的繁体字。

用同“绵”。参见“缗蛮”。

古籍解释

编辑

康熙字典

《广韵》武巾切《集韵》眉贫切,

下一篇 都统司

上一篇 青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