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郎神·清明感旧 编辑
《二郎神·清明感旧》是明末文学家陈子龙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借眼前景物感怀旧友和旧朝,表达嗟叹明朝覆没之意。上片正面写清明景色,兼喻南明王朝的腐败与哀亡;下片回忆往日风流掩抑低徊,深情无限。全词既写眼前的景色以隐寓时事,又写往日的风流以寄托一时的知遇之感,并反衬今日国亡家破的悲惨结局,时间空间不断转换,构成无比凄婉深沉的境界,收到了写景如在目前、抒情则沁人心脾的艺术效果。
作品名称:二郎神·清明感旧
作者:陈子龙
创作年代:明末清初
作品出处:《陈忠裕公词》
作品体裁:词
二郎神⑴·清明感旧
韶光有几⑵?催遍莺歌燕舞。酝酿一番春,秾李夭桃娇妒⑶。东君无主⑷,多少红颜天上落,总添了数抔黄土⑸。最恨是年年芳草,不管江山如许!
何处?当年此日,柳堤花墅。内家妆⑹,蹇帷生一笑⑺,驰宝马、汉家陵墓。玉雁金鱼谁借问⑻?空令我伤今吊古。叹绣岭宫前,野老吞声⑽,漫天风雨。
词句注释
⑴二郎神: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乐章集》注“林钟商”。双调一百零四字,上片八句五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
⑵韶光:美丽的春光。
⑶秾(nóng)李夭桃:形容桃花、李花开得秾艳茂盛。
⑷东君:司春之神。
⑸抔:用手捧。
⑹内家妆:指宫中妆束。内家,指宫女。
⑺蹇(jiǎn):揭起之意。帷:帐子,此处指车帷。
⑻玉雁金鱼:皇帝陵墓里的殉葬品。
⑼绣岭宫:唐宫名,故址在今河南陕县。
⑽野老:田野老人。一说遗民。
白话译文
美好的春光能有几日?可是就在这短暂的春光中,却到处莺歌燕舞,秾李夭桃争妍斗艳。春神不能主宰春天,瞬息间春光消逝,落红阵阵,埋入一堆堆黄土。芳草无情,年年自绿,而尘世兴亡,更有谁管得?
那是在哪啊?当年此时,就在柳堤花墅,遇上宫车,揭开帷帘博得一笑。竟然有人骑马在皇帝陵墓上奔驰。有谁会问陵墓里的殉葬品去了哪里?白白让我怀古伤今。感叹绣岭宫前,满天风雨中,老杜在吞声哭泣。
此词《明词汇刊》本《陈忠裕公词》题下注云:“此首与《唐多令·寒食》词为先生绝笔。”又清王沄《陈子龙年谱续》云:“顺治四年丁亥三月,会葬夏考功,赋诗二章,又怍‘寒食’、‘清明’二词,先生绝笔也。”清顺治四年丁亥(即南明永历元年,1647年)五月,陈子龙投水殉国。夏考功即夏允彝,与子龙同里,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兵入南京后,投水自杀,其会葬不出本年,故此词当作于隆武二年(1646年)。
整体赏析
此词之上片,正面写清明景色,兼喻南明王朝的腐败与哀亡。起首以问句反诘写起。此处实乃影射南明君臣醉生梦死的生活。据《光绪华亭县志》载,弘光中,子龙任职于南京,曾上《防守要策》,言“中使四出采宫女,甚非法纪”;又云:“中兴之主,莫不身先士卒,故能光复旧物。今人情泄沓,无异升平,清歌漏舟之中,痛饮焚屋之内,臣甚为之寒心也。清兵压境,而弘光小朝廷的君臣仍到民间选宫女,整天征歌逐舞,纸醉金迷,故不久后弘光朝的覆亡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念及刚刚发生过的这历史一幕,词人感慨系之,不胜悲凉。词中所谓“莺歌燕舞”、“秾李夭桃”,皆喻指歌儿舞女。而“酝酿一番春”者,乃指佞臣马士英、阮大铖之流。是他们围绕弘光帝,制造一番虚假的升平气象。“东君无主”,实际上是喻指南明朝廷没有能够主宰江山的有为之君。“多少红颜天上落,总添了数抔黄土!”这里伤春与悼念明代殉国的烈士二者浑为一体,几乎使人不能分辨。以“红颜”喻落花已奇,而以“红颤天上落”喻少壮英烈之殉国,更奇。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红颜零落岁将暮”当为此句所本。红颜化为尘土,只能滋长芳草,而江山如故依旧残破不堪。因此惹起词人无限怅恨,叹曰:“最恨是、年年芳草,不管江山如许!"词人伤时感世,至于此极,读之不能不令人痛心疾首。
下片回忆往日风流,掩抑低徊,深情无限。起句亦以问句领起,“当年此日”以下,盖指在南京任兵部给事中的一段生活。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子龙走马上任。十五日,福王朱由崧由监国称皇帝,改次年为弘光元年。子龙六月间上《募练水师疏》,七月初上《中兴大本疏》,又陈《自强之疏策》,至八月十一日,知事之不可为遂请假葬亲而去职。五十天间,几乎天大筹划国事,而此词所写皆为游冶之事,其中当有所寄托。“柳堤花墅”,点出冶游之地。“内家妆”,用北宋宋祁(字子京)故事。宋黄昇《花庵词选》载:“子京过繁台街,逢内家车子,中有塞帘者曰:小宋也。……仁宗知之,问内人第几车子,何人呼小宋。……因以内人赐之。”子龙用这个故事,形容在南京的“艳遇”,未必真有其事。盖指在朝五十日,尝得福王一时的赏识。朱东润另有一解,云:“这两首词大致是隆武年间的作品……因为在这一段时期,他往来于松江、杭州之间,所以他提到的‘绣岭宫前’、‘汉家陵墓’,隐隐逗出南宋亡国以后,《冬青树引》的故事。”(《陈子龙及其时代》)词之下片写此,用元僧杨琏真珈发宋陵事以寄感伤时事之慨。“玉雁金鱼”,此处化用杜甫《诸将》诗之一:“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出人间。”唐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入关,陵墓皆遭发掘故老杜作诗哀之。子龙此句上承“汉家陵基”,谓亡国以后,明代的宗庙陵墓难免毁灭,借古悼今,言之不胜哀痛。结拍之“绣岭宫”为唐代宫名,唐高宗显庆三年(638年)建此处实暗用唐李玫《白衣叟途中吟》“绣岭宫前鹤发人,犹唱开元太平曲”,仍是“伤今吊古”之意,“野老吞声”则化用杜甫《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用唐代典实进一步抒亡国之痛。而以“漫天风雨”之景语作结,寄托遥深,自含蓄不尽。此“风雨”当是清军如狂风暴雨般的掠夺杀戮,当是人民如凄风苦雨般的悲哀惨痛。词人对此不能不掩泪吞声,可以说,他是以满腔热血写就此词。
此词既写眼前的景色以隐寓时事,又写往日的风流以寄托一时的知遇之感,并反衬今日国亡家破的悲惨结局,时间空间不断转换,构成无比凄婉深沉的境界,收到了写景如在目前、抒情则沁人心脾的艺术效果。据此可知湘真词已突破婉约词的传统藩篱,唱出了一个时代的哀音。
名家点评
中国诗学会首届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严迪昌《金元明清词精选》:词从上片葬祭故人的哀思驰向先朝陵寝的神伤,凄音远响,成为一代明词的终结伟制。
陈子龙(1608—1647年),字卧子,号大樽。松江花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后任绍兴府推官等。与夏允彝组织“几社”。后被清兵抓获,投江殉国。有《陈忠裕公全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