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彩(仙居花灯) 编辑

浙江省仙居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灯彩(仙居花灯)灯彩(仙居花灯)

灯彩(仙居花灯),浙江省仙居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仙居花灯也称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系因灯面图案由刀凿针刺成孔、灯身无骨而得名,其发地在浙江省仙居县皤滩,后延及横溪、白塔、田市、下各、朱溪等乡镇。仙居花灯始于唐代,俗称“唐灯”,其融绘画、刺绣、建筑艺术于一体,造型别致,空间感强,立面变化丰富,结构细腻生动,是传统女红技艺的代表作。

2006年5月20日,灯彩(仙居花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Ⅶ-50。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灯彩(仙居花灯)

遗产级别:国家级

遗产类别: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浙江省仙居县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遗产编号:Ⅶ-50

历史渊源

编辑

仙居花灯起源于唐朝,据仙居当地宗氏堂薄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曾下诏每年进贡仙居“皤滩花灯”十对,曰:“十全十美”。唐之后的宋、元、明、清(至同治)各以十对花灯为数进贡皇上。

仙居花灯仙居花灯

明清时期是仙居花灯发展的鼎盛期,据仙居当地宗谱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仙居皤滩古镇已有盛大的闹花灯活动。同时,在仙居当地还有一个风俗,每逢科举考试时,大户人家家家都会挂上状元灯,用来表示书香门第,预祝状元及第。

清末及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时局动荡,仙居花灯一度失传。

“文革”期间,百业俱废,仙居花灯这一民间瑰宝也濒临消失,能制作无骨花灯的民间艺人已屈指可数。

1985年,仙居县政府组织成立了仙居花灯协会,采取多种方式搜集、整理仙居民间各类古花灯的制作技艺,使仙居花灯这一民间瑰宝重放异彩。

文化特征

编辑

造型特征

仙居花灯通身不用一根骨架,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纸质灯片折叠粘贴而成。由于缺少骨架的支撑,仙居花灯一般体积不大,小巧玲珑,同时,也由于摆脱了骨架的束缚,在造型上有着更大的自由,立面结构的细节层次有了更大的变化空间。

在造型上,仙居花灯具有空间感好、立体感强、立面变化丰富结构细腻生动的特点。造型的千变万化和图案的丰富多样,形成了仙居花灯众多的花色品种。历史上,仙居花灯的花色品种曾经多达二百余种。

仙居花灯所有的灯面图案均由刀凿针刺成形,透光留影,针刺的工艺,使得仙居花灯的灯面图案浑然天成,质朴和谐。点亮透光后,色彩和光影艳丽而不失典雅,活泼而不失大方,具有雍容华贵的气度和气象万千的风情。

表现形式

仙居花灯仙居花灯

仙居花灯的表现形式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的表现以单灯为主,或悬于楼阁,或置于厅堂,或挂于廊档。节日里张灯结彩,增添喜庆;平日里流光溢彩,美化居室。由于仙居花灯体积较小,单灯不适宜于室外展示,动态的表现多以组灯的形式进行。组灯是由花灯和其他一些造型艺术结合而成的一个灯展平台。一组花灯,往往由几十只乃至数百只花灯及组合造型构成,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灯展,一定数量的组灯汇集在起便是灯会。仙居古代的组灯造型方式很多,一直流传的有长旗灯、古亭灯、鲤鱼跳龙门灯、走马灯、宝塔灯、牌坊灯、财神灯等。其中以鲤鱼跳龙门灯为代表,鲤鱼跳龙门灯是一种集灯艺与舞蹈于一体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取材于鲤鱼化龙的传说。表演时表演者手持龙形、鱼形、虾形、蟹形彩灯,在张灯结彩的龙门架下进出盘旋,曾经是元宵节热闹的活动之一。

制作工序

编辑

制作工具

手工制作仙居花灯需要的工具有绣花针、缝衣针、针杆、锥子、剪刀、凿子(大小平口三角、半圆、方孔等)、刷子、匀棍子、针刺蜡板(或肥皂)、胶水(或聚醋酸乙烯乳胶)、绳子、细铁丝、电烙铁、木锤及各种颜色防褪色水性染料等。

制作流程

针刺无骨花灯的制作步骤,一般可分为:开纸、染色(也可以购买彩色宣纸,但易褪色)、裱面纸、起样、绘图纸、裁纸、剪纸(凿孔)裱透光纸、针刺、开片、折痕、竖灯、穿挂灯线、贴梳、装饰等十五道主要工序。

开纸

购买回来的纸张一般尺寸较大,为78x108厘米,手工染色较难操作,可开成39x54厘米(四开)或27x39厘米(八开)。

染色

面纸染色批量大的话染料自行配制,可选溶剂型高级防晒防褪色染料,在染料配制时加入百分之二十三聚氰氨甲醇溶液,此溶液染出的纸具有色泽鲜艳,且防火。另一种方法是,购买户外溶剂型喷绘机打印墨水,直接染色,用此方法染出的纸在室内10年不褪色。更简单的办法,可在纸张表面涂刷一层高级油画膏,用此方法处理的纸在室内可保存500—1000年。要保存千年以上的,可采用壁画专用颜料。

裱面纸

仙居花灯仙居花灯

宣纸一般为每平方米50克,直接作制灯面纸太薄,用胶水将其三至四层裱在一起,胶水可用面粉胶,也可用白胶(聚醋酸乙烯乳胶),在胶水中加入百分之三明矾可防霉,加入中药黄莲熬制的水可防虫害。

裱纸时将宣纸铺在平整的木板或桌子上,均匀地刷上胶水,然后盖上一层相同颜色的纸,用干毛刷轻刷纸表面使平整,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再裱上第二层,最后一层可用同颜色纸,也可用黑色纸(古时称黑毛纬),用黑色纸可增加灯亮时的视觉效果。裱好的纸可用匀胶棍在纸上顺同一个方灯向轻轻滚动,将多余的胶水挤出,使裱好的纸更平整,然后晾干。

晾干的纸,堆叠整齐,在上面压上一块铺地的花岗岩石板(尺寸要大于纸张),一般压上30天以上即可使用,每3—4天上下翻动一次,压纸时间越久,纸内部的应力就越小,就越平整。条件许可的好话,晾干的纸也可在压书机上压二十四小时,再过一遍轧光机,堆叠整齐,在上面压上一块花岗岩石板备用。

起样:按花灯立体构成,画出灯片图纸,用素描纸制作出灯样。

绘图纸:对起样的花灯大小形状满意后,在图纸上再绘出剪纸(凿孔)、针刺图案。

裁纸:按照所要制作灯的灯片大小,长宽各放出5厘米裁成所需的数量,按六层一叠码整齐,在上面盖上一张上面盖上一张图纸,用锥子在周边戳上孔,穿入钉(用小块拷贝纸,搓成钉子状)。

剪纸:剪纸一般用各种形状的凿子,在灯片下垫上硬木板,用木锤敲击凿子,凿去需搂空的部位。

裱透光纸:将剪纸后的灯片上的纸钉拆除,按上下次序在灯片的角落编号,按照裱面纸的方法在灯片背面裱上一层尺寸和灯片相同的拷贝纸,晾干,按编号叠号,在灯片上压上平整的重物,压3—7天,盖上原图纸,穿入纸钉。

针刺:针刺在古时称“女红”,在仙居花灯制作中是较为关键的一项工作,针法分线刺和面刺(区域刺),面刺分乱砂刺、三角刺、盘龙刺。

开片:将针刺好的灯片用凿子和剪刀去掉灯片不用的部分,使其成为成品灯片。

折痕:将成品灯片按灯形折成所需形状,可借助折纸铁片,方便竖灯。

竖灯:以花蓝灯为例,将一片灯片连结边涂上胶水,将第二片的另一边压在第一片的连接边上,可用电烙铁压在第二片灯片和第一片的连结部分来回移动,促进胶水在短时间内凝固,重复上述工作,使其边界互相衔接在一起,用同样的方法,将挂线纸及蓝头衔接在一起,完成竖灯过程。

穿挂灯线:在挂线纸的四个穿线孔中穿入线首尾相结,并调整各股线长,使其一致。

贴梳:裁取合适长度排梳,用胶水粘贴在花灯底部。

装饰:对针刺无骨花灯的装饰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在蓝头挂上自己喜欢的琉梳、珍珠、宝石、贝壳及绢花等。

题材作品

编辑

主要作品

仙居花灯仙居花灯

仙居花灯的花色品种一般以其外形特征和图案的寓意而定,其中的经典品种有:花篮灯,以形似花篮而得名,用十二至六十八片灯片粘贴而成,分上、中、下三层,篮口有八角和六角两种,另有大、中、小十二个分支品种。荔枝灯,形似荔枝,造型夸张简约,由三十二片灯片组成,相传为杨贵妃宫中之物,贵妃死后流落民间。龙凤八卦灯,以八卦图和龙凤图案为针刺图案,灯由此得名。绣球灯,形似绣球,灯体立面变化丰富,细节生动,是仙居花灯中块头灯的代表。珠篮灯,又称“状元灯”,由六十片灯片组成,为仙居花灯中结构较为复杂的灯种之一,图案精巧细致,含有状元及第的寓意。贡灯(又名“宫灯”)相传为当年皇帝下诏进贡的花,由一百零九片灯片组成,有龙、凤宫灯之分。葫芦灯,是仙居花灯灯片最多的花灯,由一百二十八片灯片组成。另外还有菊花灯、十二生肖灯、喜庆灯、宝石灯、球灯、花瓶灯等。

传承保护

编辑

传承价值

仙居花灯单灯风姿卓越,组灯气势恢弘,具有较高的审美观赏价值。在仙居当地,仙居花灯既用作馈赠的礼物,又用于民居装饰,在民间节庆活动中更占有重要的地位。

传承状况

仙居花灯制作技艺繁复而讲究,对传承人的几何构图、绘画、空间感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花灯制作技艺的学习者要想学精,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虽然慕名学习仙居花灯制作的人不少,但真正可以坚持下来的却寥寥无几。

传承人物

仙居花灯仙居花灯

王汝兰,女,汉族,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灯彩(仙居花灯),浙江省仙居县申报。

李湘满,男,汉族,1944年生,浙江仙居县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灯彩(仙居花灯)。1984年,李湘满开始对唐灯进行抢救、挖掘,并学习了制作唐灯的技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使失传了五十多年的唐灯重放异彩。

保护措施

为了抢救仙居花灯这一民间艺术遗产,1985年,仙居县成立了“皤滩花灯协会”,组织人员采取多种方式,搜集、整理仙居民间各类古花灯的制作艺术。

为了更好地向人们推广花灯,李湘满便开设了花灯学习班,1996年,李湘满招收了12个高中毕业生作为仙居花灯的学员,手把手传授制作花灯的技艺和心得。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仙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灯彩(仙居花灯)”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灯彩(仙居花灯)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仙居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社会影响

编辑

荣誉表彰

仙居花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曾先后获得仙居县市花灯大展赛一等奖、浙江省首届优秀艺术作品展银奖、浙江省特色灯彩大展金奖、1996年中国民间艺术作品展金奖、1996年澳门第四届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

2006年2月,仙居选送的针刺无骨花灯——“龙凤灯”入选中国国家邮政局的《民间灯彩》五枚邮票图案之一。

2018年1月13日,陈彩平创作的仙居花灯《和颜悦色》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同年,陈彩平的仙居花灯作品《绣球灯——五福捧寿》和《宝石灯——福禄寿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

重要展览

2009年1月,仙居花灯在香港展出。

2010年1月,仙居花灯在美国纽约帝国大厦展出,同年6月在上海世博会浙江活动周中展出。

下一篇 灯彩(泉州花灯)

上一篇 灯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