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羌族瓦尔俄足节 编辑
羌族瓦尔俄足节,流行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羌族瓦尔俄足节在汉语里俗称“歌仙节”或“领歌节”,是羌族妇女为祭祀天上的歌舞女神萨朗姐而举行的传统习俗活动,由于该活动主要由妇女主持和操办,当地人又称之为“妇女节”,羌族瓦尔俄足节主要流行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北部的曲谷乡西湖寨、河西村。
2006年5月20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申报的羌族瓦尔俄足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Ⅹ-18。
中文名:羌族瓦尔俄足节
别名:妇女节
节日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节日类型: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节日起源:祭祀
遗产编号:Ⅹ-18
类别:民俗
非遗级别:国家级
申报地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持续周期:3天
羌族瓦尔俄足节是羌民族古老的传统节庆活动,主要由妇女主持和举办,源于古羌民族多神崇拜的宗教文化。地处茂县北部的曲谷乡西湖寨、河西村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习俗,为祭祀天上的歌舞女神莎朗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登上女神梁子,举行羌族瓦尔俄足节,汉语俗称“歌仙节”或“领歌节”,因为是完全由羌族女性参加的习俗活动,又被称作“羌族妇女节”。
羌族瓦尔俄足节的活动一般由寨中的长者或热心人组织,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停止过一段时间,在1984年左右,涂仁的父亲和他兄弟组织村民恢复了羌族瓦尔俄足节,后来又因为经费限制中断过一两年,但一直在坚持举办活动,涂父去世后由涂仁接着组织。
2003年,茂县继续举行了羌族瓦尔俄足节。2004年,因为经费紧张没有举行,当时又值农忙时期,群众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2005年,涂仁组织村民过节,形式较为简单。2006年,茂县古籍办热爱羌文化的人士捐钱帮助西湖寨组织庆祝羌族瓦尔俄足节,四川电视台、阿坝电视台都有来采访,还有县文体局、文化馆及州文化部门的官员参加活动。
活动流程
在节日中,凡本寨妇女,不分老幼,皆穿着鲜艳的本地域民族服饰,佩银饰前往参加,气氛热烈。
羌族瓦尔俄足节的活动程序主要有:
1.前夜的活动程序:寨中妇女围聚在火堂边制作祭祀女神的太阳馍馍、月亮馍馍和山形馍馍(舅舅陪同);舅舅开坛、祝词;制作摆供品。
羌族瓦尔俄足节
2.这天的活动程序:前往女神梁子祭拜(舅舅带领);举行敬献、祭杀山羊仪式;舅舅唱经、酬神、祈神;领歌引舞;寨中有威望的老妈妈讲述歌舞女神莎朗姐的故事,让人们明确爱情、生育、家务等传统;男人们在旁烹饪、伺候;传送歌舞。
农历五月初三,由会首组织数名净身妇女,手拿香、蜡、酒、柏香、馍、刀头等贡品,结队前往女神梁子的石塔前,敬祀歌舞女神萨朗姐,请女神赐以歌舞,谓之“引歌”。回到村里,再逐户告知信息,谓之“接歌”。五月初四,妇女们忙碌地准备美食,以备第二天食用;未婚女性则精心为情人准备亲手绣制的礼物。初五清晨,在晨曦朝阳中,开启尘封的重阳咂酒,祝福全寨人畜两旺、五谷丰登。萨朗是活动的主要内容,萨朗由老年妇女领跳,之后,再逐一将歌舞传授给下一代。男人们则以歌舞附之,并以腊肉、咂酒、馍馍等食品伺候。活动的间歇,已婚妇女向青年女性传授性知识,持家之道等知识。或有情人漫步私语;或女性间相互笑谈。累了,妇女们三三两两围坐一团,相互品尝美食、畅饮咂酒,笑谈人生,整个节日活动持续3天时间,在3天欢庆中,妇女们尽显其能,忘情欢跳萨朗,农事和家务事皆由男性羌民操持。
注意事项
依照羌族瓦尔俄足节传统古规,若本寨当年有13岁至50岁妇女死亡,则当年不举办羌族瓦尔俄足节。
羌族瓦尔俄足节以歌舞活动为主,歌曲旋律粗犷奔放,节奏自由,山歌风味浓郁,歌唱交替反复,体现出这一节日中传歌、习歌的艺术特色,奇特的胯部往复转动的舞蹈动律,令人叹服。整个歌舞,显示出羌族妇女含蓄、柔美的性格。
传承价值
羌族瓦尔俄足节,从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看,与羌族历史、传统文化、古老的母系崇拜习俗密不可分。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数千年民族历史进程中,由于无羌族文字,很多古老民俗及其民族历史,仅散见于汉文古代典籍中,羌族瓦尔俄足节经历民间不懈传承,仍完整保留了古羌固有的独特民俗文化。
羌族瓦尔俄足节是一项以女性为主的综合性民间节庆活动,它集歌舞、饮食、宗教、习俗、服饰、建筑等于一体,能较完整地反映羌族文化梗概,在羌民族民间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研究和观赏价值。在历史发展中传承至今,在羌民族聚居区绝无仅有,实属罕见。通过对羌族瓦尔俄足节庆的研究,能深入了解古羌民族宗教文化内涵,对研究羌族女神崇拜习俗,民间歌曲、原始舞蹈、教育等都有很高价值。
传承状况
羌族瓦尔俄足节歌曲的声调与平常的歌曲不一样,羌族没有文字,也没有标识歌曲的记录,所有歌曲都是口耳相传,而且羌族瓦尔俄足节的许多歌词都是古羌语,有的音虽然记下了,但是意思已经不清楚了,目前原生态唱法只有几个西湖寨的老人会唱。
羌族瓦尔俄足节歌曲在节日期间由老人传给当地的妇女和孩子,外地媳妇不允许参加祭塔,因此“瓦尔俄足节”的歌舞传承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年来由于出外打工的人增多,学习唱歌的机会少了,年轻人觉得很难也不愿意学,传承受到很大限制,现在会唱羌族瓦尔俄足节歌曲的年轻妇女经常出外演出,但演出内容是歌舞团重新编排的歌舞,已经不是最初的唱法了。
传承人物
余无子满,女,羌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12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茂县文化馆获得“羌族瓦尔俄足节”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2年2月,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保护单位茂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活动举办
2019年6月6日,以“保护传承羌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2019年国家级非遗:我们的节日——瓦尔俄足节展演活动在茂县中国古羌城举行,参加此次“瓦尔俄足”节展演活动的演员总人数达700人,并且大多数演员都是来自茂县各个羌族村寨的羌族群众。整个展演活动分为《祭礼》《引领》《接传》三个篇章。在展演中传统的瓦尔俄足将融入时尚的歌舞元素。茂县每年的“瓦尔俄足”节庆活动不仅成为该县传承传播羌文化的重要平台,还极大地促进了茂县旅游业和乡村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文化影响
2017年,羌族瓦尔俄足节上演了一场名为“云上尔玛”的民族交响乐,演出曲目包括《花儿纳吉》《羌族酒歌》《太阳里走出的羊角花》等,将传统的羌族歌舞与现代交响乐巧妙结合。
相传多年前,日麦咪补(西羌王母)在天上见下界西戎部族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很是震怒,于是决心积善羌家,派纳斯姐(羌语:“神塔之女”)下凡,降生在一户贫羌民家中。纳斯姐的父母晚年得女,十分高兴,视其为掌上明珠。一年夏天,西羌王母为磨炼纳斯姐不怕苦难的意志,布下汤灾难,让其父母染上痢疾先后去世。从此,纳斯姐沦为孤儿,只好弃家出走,为人牧羊,那时她刚好13岁。纳斯姐悲痛欲绝,终日以泪洗面,每天把羊群放到山坡草甸上,用歌声思念亡父亡母,驱散心中的忧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有一天,她的歌声感动了西王母,西王母便派人接她上天。纳斯姐临走时思绪万千,丢不下故去的父母,丢不下父老乡亲,更丢不下生她养她的这片土地。想来思去,她脱下亲手绣的绣花鞋,留在羌山作纪念。
她的失踪惊动了整个羌寨,男女老幼不分昼夜,边走边呼唤她的名字,寻了三天三夜。若干年过去了,乡亲们对她的思念并没有停息,人们无论上山打柴,积肥还是狩猎,都希望纳斯姐奇迹般出现。一年农历五月初五,本寨猎人在“日米柱”(地名)打猎时发现了纳斯姐那双绣花鞋。一时间羌寨沸腾起来,人们奔走呼喊:奇迹出现了!纳斯姐变仙女了!后来,羌人为纪念她,便在留下鞋子的地方修了一座祭塔,叫“酷不里”,至此,就有了农历五月初五的瓦尔俄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