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族端节 编辑
水族端节,流行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聚居地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水族端节,水语称为“借端”。“端”,意为“岁首”或“新年”;“借”,意为“吃”。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一般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约在农历十月初至十一月中旬)时长49天,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节日。 节日前夕,水族人民舂新米,酿新酒,缝新装,筹备各色食品、果品,以备祭祖待客之用。除夕夜,人们将铜鼓或大皮鼓悬于庭中,尽情敲击,以示辞旧迎新。初一凌晨,各家设素席,祭品有鱼(水族把鱼看作素菜)、新糯粑、新米饭、新米酒、豆腐、笋干、南瓜、花生、水果、糖、青菜等。其中尤以清蒸或清炖“鱼煲韭菜”和“炕(烤)鱼”为必不可少的祭品。
2006年5月20日,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申报的水族端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Ⅹ-20。
中文名:水族端节
外文名:Aquatic animals nodes
别名:借端
节日时间:每年农历的八月至十月
节日类型: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
节日起源:宗教
节日活动:祭祀和赛马
持续时间:49天
遗产编号:Ⅹ-20
水族端节活动
秦汉时期,水族先民由于战争的影响,离开了原居住的邕江流域,迁徙至今黔桂边境的都柳江、龙江上游,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自古以来水族村寨家家户户主要靠马匹作为运输工具或用以代步。每到年节时,水族青年都喜爱骑马走亲串戚,共度佳节。水族端节是以水书水历推算出来的,从头至尾长达49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端节以亥日为主干推算过节日期,过节批次多,古代分9批,今分7批。
节前活动
节日庆典
水族端节前,打扫卫生、清洗用具为首要任务。过去没有洗洁精,洗刷碗筷要用柴草灰磨洗,桌凳要用稻草等擦洗,务求彻底清除油腻污垢,堂屋要清扫亮堂,绝不容留一点蛛丝陈迹。神龛的清扫要特别讲究,不能用硬物触碰损坏以免触怒神灵。水族端节破碗烂筷是不能上桌的,并且桌凳要全部擦洗干净,特别是供祖用的桌凳碗筷,洗涮要特别讲究。申日开始打扫家里卫生和清洗盘碗桌凳,酉日捞鱼,戌日上午杀猪宰牛,下午开始铺开案板破鱼。节日供祀
水族端节每家每户必须有鱼供祀祖先,烹调供“端”的鱼包韭菜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煮鱼。鱼包好后,放到一口大锅里,再放上一些韭菜、广菜、生姜,放些盐巴和辣糟,配适量的水,用锅盖扣在上面,然后放火烹煮。第二种是蒸鱼。在大锅上架上蒸隔,再在蒸隔上安上甑子,甑子里整齐地装上捆扎好的鱼。第三种是“焖”鱼,这是最为讲究的一种烹调方法。设一个陶瓮,将一些韭菜和广菜铺垫在瓮底,上面撒上一些调制好的辣糟,然后依次将包好的鱼整齐地放入瓮内。每放一层鱼,就洒上一些家酿的米酒,再在鱼的上面铺一层薄薄的韭菜、广菜和辣糟,直到将陶瓮装满为止。
节日饮食
水族端节饮食
水族端节,最具特色的菜算是鱼包韭菜了。三寸长的小刀,刀尖要特别锋利,左手食指和中指紧紧夹住鱼的腮部,刀从鱼头的正中央直插下去破开,然后左手一翻紧紧夹住鱼头,尖刀从鱼头处顺延鱼的背脊直接破到鱼尾,取去鱼腹中的杂碎等物,将鱼翻开整齐地摊放在案板上。待鱼全部破开以后,沿鱼背翻开,将用姜蒜、花椒、盐粉等调制好的新鲜红辣糟铺到鱼的腹中,接着将韭菜、广菜盖在辣糟上面,然后将鱼背合拢,包住韭菜,用糯米草茎细致捆扎几道,再用红辣糟涂抹在鱼的身上,顾名思义,称“鱼包韭菜”,又称“端节鱼”。鱼包韭菜烹饪的时间从戌日晚七时开始放火,约到翌日(即亥日)上午七时左右,烹煮结束,烹制时间约需一个对时,即十二个小时左右。用火要大小适宜,不可过急或过微。急则火势过猛,致烹煮不匀;火势过微,则火候不够,味道不正。一般比较讲究的人家都采用“焖”制的方法。
三都县水族端节
水族端节戌日晚上,主人家在堂屋中央安上一张八仙桌,桌上设七只碗、七双筷子、七只杯子(或九或五,按家人多少而定,但只取单数),杯子里斟上家酿米酒。在靠近神龛的那一面,设一盘预先用小锅煮好的鱼包韭菜,一盘糯米饭,置几碟果品,设八杯茶水,神龛上安一座香炉点上香。供桌四周摆上八张椅子,以等待列祖列宗的魂灵回家入位就座,享受后人的礼拜。供“端”席面一切布置停当,烹鱼灶堂开火,接着全家齐集饭厅吃团圆饭,团圆饭以前只吃素菜,亥日晚上有亲朋好友来走了,可以吃荤,但荤油绝不能沾染供祖席面。团圆饭后,寨子里的青年男女少年儿童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到各家各户观看各家过端节情况,并悬挂铜鼓、木鼓敲起来,一直敲到深夜。庆典活动
水族端节赛马活动
水族端节传统的庆典活动主要有家族祭祖、端坡赛马、文艺表演、体育竞技、铜鼓和木鼓演奏等。水族端节赛马,是节日里具有吸引力的节目,端坡又叫跑马坡,在起点的地方一般比较平直,道面也宽,过了约50米,道面就狭窄了,而且还升高成斜坡,坡高可达四五十度,道路窄的地方只能容二匹马并行。赛马道路的距离是以端坡的地形而定,有长有短,一般200~300米。其竞赛方式是:开道仪式后,众骑手便纵马扬鞭奋蹄驰骋,所有的骑手都循环往返地多次跑马,同时,是自由结伴陆续起跑。水族骑手一般是身穿轻装,马匹只备缰绳,不配马鞍和脚套,骑手骑在溜光的马背上,两脚夹着马肚子进行比赛,优胜者将获得红绸冠马首,以示荣耀。
亥日早上祭祖后,男、女老少便穿上新衣,欢天喜地涌上端坡。所有水族的青壮年、少年只要有一匹马就可参赛。比赛时骑手不分年龄大小、马匹不分优劣,3~5人一组就可比赛。一般妇女不直接参加比赛,但都喜爱观看,为自己的亲人加油。比赛时,端坡上人山人海,笑语喧哗,人欢马嘶,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在端坡赛马中得到尽情的宣泄。
水族端节文化活动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匀、独山、荔波、榕江等水族人民聚居区大部分地方都有过端节的习俗,节日期间主人以最丰盛的形式招待来客。按水族历法来推算过端日期。水历一年12个月,分“黏盛”(暖季)“黏糯”(寒季)两季,日数按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纪日,以秋实为岁首,水历正月(即端月)对应阴历九月为岁首,水历十二月对应阴历八月为岁尾,亥是地支的末序,故以正月的第一个亥日为一岁的终了和新年的开始,有继往开来之意。传承价值
水族端节随着民族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为了适应现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变化;端节文化也随之发生着变迁,即端节在其自身结构的内部关系及与外界坏境的关系相对协调、功能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发生有序、缓慢而持续的发展和变化。端节的社交功能发生了变化,初衷的家族同聚、亲戚间走往增进水族内部成员的团结现在演变成为没有亲属关系的朋友、同事和领导成了端节客源的一个重要部分。
传承状况
因为水族端节传统“节日圈”也需要通过同学、朋友、亲属关系中冲出限制的范围。廷牌过端节的人群主要在较偏远的地方,近几年受搬迁、移民等原因,为方便亲朋好友的走访许多过节的迁户来到社区中心的居住地过端,因而在廷牌端节不断被分散。虽然当今水族人民不断出现外出务工的现象,人口流动特别大、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象普遍存在,文化传承任务更加巨大,但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核心价值不会发生改变,人们也不会放弃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虽然出现分散现象,但端节在水族人民的心里永远生根蒂固。
文物保护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水族端节项目保护单位三都水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估合格。
1988年,三都县成立了赛马协会,规定除“端节”赛马外,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的赛马运动会,并在“端节”赛马期间,县赛马协会派人员亲临“端坡”进行赛马裁判指导工作,从而使民间赛马活动得到广泛普及和发展,并逐步走向规范化、现代化,对宣传水族文化具有一定的优势。
2004年,三都县组织了盛大的端节庆祝活动,赛马活动是重要的内容之一。由于规模大、组织周密、经费充足,赛事举办得很成功,吸引了很多的参赛者和国内、外的参观者。
贵州水族端节
相传,在古时候,水族人背着铜鼓,扛着锄头犁耙成群结队地去逃荒,可是到广东和广西都没有办法安定下来,搬到哪里都不合心。大伙儿正在发愁的时候,天上飞来了一群诺仙术(诺仙术是水语中的一种鸟名)。大家想,诺仙术肯定是来给大家带路的,就跟着它走了。诺仙术顺着大河向上飞,水族人也就随着它的影子往大河上流搬家,到了岔河口的地方,诺仙术不见了。这里人们又看见左边一条河里有条巨龙在游,人们说龙是吉祥的动物,就朝着左边的河谷往上搬。大队的人马,不知道走多久,过了胆住(广西的南丹一带),来到三洞一带。看到这些地方都不错,就分开在这一带安家。大家议定三年后的水历年底,都到三洞地方团聚。
三年过去了,人们带着各种各样丰收的果实来到三洞团聚,这时候,突然开来了一队穿着古怪的人马,拿着梭镖、弓箭、砍刀和长矛围拢来,说这一带是他们祖先开发的,还说到处都埋有金银财宝,硬要水族全部搬走。水族人说,那你们把埋藏的宝贝挖出来对证吧。那群人哪里挖得出来,于是,双方争过来吵过去,最后动起手来,与那队人马来了个车轮战,结果保住了这片土地,可是自己也死了不少人。大家连夜把战死者安埋,拿包韭菜的炖鱼来祭奠,让他们的魂灵品尝老家的美味,好生在新的疆土上安息。
这一夜,拱登做了个梦,梦见一个头发胡子全白的老人对他说:“你们水族开辟这片土地,有人不服气。他们打不赢,准备明天早饭后放瘟疫来毒害你们。早饭后,你们全部爬到那团怒姑端的山坡上去,傍晚回来就没事了。“第二天,早饭过后,人们扶老携幼爬上了那团怒姑端的山坡。到了坡上,大人们情绪还好,小孩则有的哭有的闹,带出来的马也是有气无力。于是大家就在一起在坡上赛马,这大概就是端节赛马的由来。
从此以后,每逢水历年底,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抬着果实来三洞地方团聚。大家怀念死去的战死者,头一晚和第二早,总要摆上祭品。一个家族摆一大摊祭品,大伙儿高兴了,就你拉我来吃饭,我拉你过来喝酒。人太多了,转都转不开,只好从头到二,一摊一摊的品尝。大人们吃酒,小孩子吃一坨糯饭就饱了。大人们为了不让小孩子扫兴,就把供祭的各种糖片、瓜果散发给他们,还把铜鼓和木鼓吊起来让他们打着玩。早饭后,怕有人又来下瘟疫,便上那团怒姑端的坡上去赛马。久而久之,这些活动就成了水族端节的过节习俗。
每年都抬着祭品往三洞跑很不方便,于是有人提议说年年都拢在一个地方团聚不好,应该让大家轮流去各地看看,有人又提出把端节分开来过。最后,大家都同意分期分批来过端节。拱登抓了一篓活鲤鱼屯在水里,叫各支家族派一个人去抓鱼,谁抓的鱼最重,谁先过节。住在内外套地区的老大哥抓的鱼最重,就过第一批,下边抓到的鱼重量不一致,就按鱼的重量来排先后过节。这样,拉佑、水东地方就过第二批,水婆、天星和水龙过第三批,三洞和中和过第四批端节。
定完顺序选日子。拱登说“我们能在这里找个窝子,全托远祖的洪福,远祖过世的那天是狗场日(戌日),猪场天(亥日)安埋,就过猪场天,一轮一轮往下推。“刚排完,水潘家族来了,他们受了旱灾,大家都很同情他们。水气地方的寨老开玩笑地说:“水潘受灾,我们帮不了忙,要是他们愿过端,只要拿十二条白水牛来,我们就卖端节给他们过。“水潘家听了,悄悄派人回来凑了银钱,买得十二条水牛来。水气寨老一见,说话算话,还真把端节卖给了水潘。可是和水气同一批过端节的水婆认为不吉利,就是不同意水潘和他们同过。于是,拱登就选祖太过世的午日来给水潘过端。这样,在第三、四批端节间,就增加了水潘的端节,端节成了五批。
后来,因为水族人的不断繁衍迁移,端节增为八批。就这样,每年水历十二月到新年正、二月,水族百姓都来往走亲串寨,欢度端节。端节一代传一代,一直传到了至今。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