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 编辑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是江苏苏州以东吴县甪直、胜浦、唯亭、陆墓一带的农村妇女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民俗服饰,适合水乡妇女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地方特色非常浓郁,传承性稳定,是汉民族服饰的杰出代表,是吴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劳动人民服饰,已有几千年历史,文化内涵极其丰富。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的稻作农业经济初期,是水乡妇女因地制宜,顺应当地自然条件以及田间劳作的需求,不断地发展演变而成的。妇女在农田里劳作时,经常受到水生动植物的侵害,于是将衣袖口和裤脚口制作得很小,只能勉强穿进去;在插秧、耘稻、收割等时候,妇女常常会风吹日晒,手脚沾泥,于是包头、襡裙、束腰、拼接衫等服饰的应运而生,如拼接衫原本就是考虑到农作时要挑担、掼稻、割麦等,肩部、肘部和袖口等部位最易破损,就将破损部位换成新布,经济实惠又实用方便。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装饰与制作工艺有拼接、滚边、纽绊、带饰和绣花等步骤。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与中国传统服饰在裁剪方式上基本致,均为平面裁剪。裁缝及妇女们在制作衣物时,通常根据经验在面料上直接剪裁,并没有规范的规格及数据,因此制作出来的服装在人体的适应性方面是即“松身”又“修身”而不“紧身”;又因为大部分的衣物都是当地妇女自做自用,服装在尺寸上更是没有统一的标准。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拼接工艺在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中是颇为普遍且在视觉效果上最为醒目和独特的,运用在服饰的各个部件中。 滚边,又称包边,是针对服装边缘的一种处理方法,一般用斜纹布条作为滚条布,夹在两层布之间,以包缝形式与布边拼接,贴缝于服装表面。衣服的滚边有多种形式,可以用本色布,也可以用其他颜色的布或花布。在苏南水乡,几乎所有种类的服饰都使用滚边工艺装饰,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细香滚,俗称“滚线香”。无论是三角包头的边缘线还是大襟衫的领口线、领圈、下摆,一般情况下都运用的是细香滚。其他不同滚边的应用一般根据服装的面料以及服装用途来设计。花鼓滚的制作工艺相比之下工序较多,一般不应用于田间劳作的服装上,而在外出礼仪服装上做装饰用。滚边布材质的选用般与服装主体布料相关,水乡服饰中多见棉布。
基本内容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保持着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风姿神韵,是千百年来吴地水乡稻作农业时期的产物,中国汉民族服饰的杰出代表,包括双色相间棱角分明的三角包头、古朴简洁、遮胸露背的布肚兜、大襟窄袖、掼肩接袖的拼接衣衫、拼裆高管、色感和谐的外裤、腰绣百裥、飘逸洒脱的短襡裙、瑰丽多彩、船形布底的百衲绣花鞋、图案精美、五彩斑斓的束腰带、裹紧小腿、经济实惠的御寒卷膀等构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特有的审美品质。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按年龄可分为中青年妇女的服饰和老年妇女的服饰两大类。每一类又按季节分为春秋季服饰、夏季服饰和冬季服饰三种。此外,还有结婚礼服和寿衣两类。
主要特点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主要特点是显、俏、巧,在用料、裁剪、缝纫、装饰等方面都极其讲究,拼接、滚边、纽绊、带饰和绣花等工艺的巧妙应用堪称一绝,色彩上的组合也不拘一格。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顺应了稻作农业的需要,创造了拼接拆卸技艺;顺应了日常生活的审美情趣,创造了民间服饰显俏的视觉艺术。更令人惊叹的是“白色”的运用,使服饰色彩深中有淡,淡里有俏,俏中有艳。再加上拼接、滚边、纽绊、带饰和绣花等工艺的巧妙应用,堪称一绝。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反映了江南吴地历代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和积淀,并表现出本地区域民俗文化的风采,揭示出服饰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实用的需要出发,又完全超越了实用的需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实现了审美价值和审美情趣的和谐发展。
重要活动
2017年9月23日下午1点,“2017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展演暨连厢舞表演大赛”正式开赛,甪直镇共33支连厢队参加比赛,她们服饰各异、工艺精美、各具风骚,展示了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独特魅力。
荣誉获奖
2000年7月,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参加了中国·昆明首届中国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获得最佳设计奖、最佳表演奖、优秀展品奖和优秀组织奖。
非遗传承
2006年5月20日,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Ⅹ-63。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项目保护单位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文体教育服务中心(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党校)评估合格。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