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 编辑

中国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

长安大学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Chang’an University),简称“长大”,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双万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世界能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长安大学由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于2000年4月18日合并组建而成。2005年以来,教育部先后与交通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署共建长安大学协议,“四部一省”共建长安大学的办学格局正式形成。2011年长安入选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21年正式成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长安大学有南北两大校区,截至2024年5月,建有太白山、梁山、渭水三个教学实习基地,校园面积3745亩;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5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19个;有25个学院(系、中心),84个本科专业,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特色专业24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新加坡工程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433人、硕士生导师1113人。全日制本科生2.5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2万余人,来华留学生1700余人。创办时间1951年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知名校友阿卜杜勒马利克•穆阿里米(Abdulmalek S.M.Al-Muaalemi)、艾来提·司马义亚森洛普、艾亚雄、白应贤、查道宏学校官网http://www.chd.edu.cn图集

目录1历史沿革▪学校前身▪合并发展2办学条件▪院系设置▪学科建设▪师资力量▪教学建设▪合作交流3学术研究▪科研平台▪研究成果▪学术资源4校园文化▪学校标志▪精神文化▪社团文化5校区情况▪北校区▪南校区6行政管理▪现任领导▪历任领导7校园环境▪彩虹女神雕像▪彩虹桥8校友情况9学校荣誉基本信息

历史沿革

编辑

学校前身

长安大学历史沿革及隶属关系变化图 长安大学历史沿革及隶属关系变化图

长安大学由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于2000年4月18日合并组建而成,其历史沿革包含了三所院校共同发展的历程。

  •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

    西北交通干部训练班成立于1950年4月,后升级为西北交通干部学校,并于1952年6月迁移至西安并更名为西安公路学校。 1953年开始筹建隶属于交通部的公路学院,1956年3月计划改为筹建保定公路学院,同年7月又改为筹备北京公路学院。 1954年8月,该校转归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管理, 1955年5月,再次更名为交通部西安汽车机械学校。

    西安公路学院 西安公路学院

    1958年,北京公路学院筹备委员会的人员和设备被调至西安,在西安汽车机械学校基础上成立西安公路学院。1971年,学院更名为陕西公路学校,1976年恢复西安公路学院名称,并由陕西省和交通部共同管理。1978年,学院转归交通部直接管理。 1995年,西安公路学院提升为西安公路交通大学。 1997年,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被纳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 西安工程学院

    1953年,西安地质学校成立,初归西北行政委员会地质局管理,后更名并归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管理。1958年,学校更名为陕西省地质学校,后改为地质部和陕西省双重领导。1962年,学校恢复原名,继续归地质部管理。1970年,学校名称变为陕西地质局地质学校,后简称为陕西地质学校。1973年,学校再次更名为西安地质学校,归地质部管理。1978年,学校升级为西安地质学院。1996年,学校更名为西安工程学院。1998年,随着地质矿产部撤销,学校转由国土资源部管理。

  •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的前身是西北建筑工程局西安建筑工程学校,成立于1953年,后更名为西安建筑工程学校并隶属建筑工程部。1958年,学校更名为陕西省建筑工程学校,1962年恢复西安建筑工程学校名称并再次隶属建筑工程部。1965年,学校下放至陕西省并更名为陕西省建筑工程学校。1969年,学校更名为国家建委第五工程局建筑工程学校,仍隶属陕西省。1970年至1974年学校停办,干部及人员并入国家建委第五工程局,并成立干部学习班。1974年,学校恢复陕西省建筑工程学校名称。1978年,学校扩建为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并保留中专教育,原校变为中专部,对外称西北建筑工程学院附设建筑工程学校,后依次隶属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国家建筑工程总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建设部和陕西省。1989年底,附设建筑工程学校撤销。

    合并发展

    2000年4月18日,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和西北建筑工程学院三校合并组建长安大学,划归教育部管理。 2005年以来,教育部先后与交通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署共建长安大学协议,“四部一省”共建长安大学的办学格局正式形成。 2006年4月,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1年4月,成为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创始成员。 2011年入选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2012年,设立研究生院。

    2017年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12月,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2020年4月,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成立 ;同月,学校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合作举办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长安大学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正式获批。 6月,长安大学人文学院成立。

    2021年8月,长安大学牵头申报的“生态地质与灾害防控重点实验室”,联合申报的“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10月,学校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 11月,长安大学赵祥模教授主持完成的“道路与桥梁多源协同智能检测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获得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 3月,入选陕西省2021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拟表彰名单。

    2023年1月,长安大学建设的科技园被认定为“陕西省大学科技园”。 2023年7月,长安大学应邀成为公路隧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单位。

    <p>教育部与国土资源部共建长安大学签字仪式

    教育部与国土资源部共建长安大学签字仪式

    教育部与交通部共建长安大学签字仪式

  •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长安大学有25个学院(系、中心),开设有84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文学、农学8大门类。

    长安大学专业设置(截至2024年6月)

    学院介绍

    招生专业(类)

    专业介绍

    公路学院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国际工程班)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国际工程班)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汽车学院

    车辆工程

    车辆工程

    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

    汽车服务工程

    汽车服务工程

    智能车辆工程

    智能车辆工程

    工程机械学院

    机械类

    智能制造工程

    机械工程(工程机械与智能控制)

    机械工程(交通建设与智能装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经济与管理学院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工程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经济学类

    经济统计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自动化类

    自动化

    机器人工程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物联网工程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中外合作办学)

    人工智能(中外合作办学)

    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地质工程

    地质工程

    地球物理学类

    地球物理学

    勘查技术与工程

    测绘类

    测绘工程

    遥感科学与技术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安全工程

    安全工程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质学类

    地质学

    资源勘查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

    碳储科学与工程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类

    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工程造价

    水利与环境学院

    水利类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与工艺

    建筑学院

    建筑类

    建筑学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运输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国际工程班)

    交通工程(国际工程班)

    交通运输(含卓越工程师)

    交通运输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土地工程学院

    土地整治工程

    土地整治工程

    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

    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信息科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学院

    法学

    法学

    公共管理类

    公共事业管理

    行政管理

    广播电视编导

    广播电视编导

    新闻传播学类

    新闻学

    汉语言文学

    理学院

    数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

    应用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

    英语

    日语

    日语

    体育系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车辆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车辆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交通运输(中外合作办学)

    交通运输(中外合作办学)

    未来交通学院

    工科试验班

    工科试验班

    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参考文献: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长安大学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 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 土木与交通学科、水资源学科分别位列U.S.News全球大学第20名和第10名。

    长安大学重点学科(截至2024年5月9日)

    类别

    名称

    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学科

    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化学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道路与铁道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地质工程

    省部级重点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

    车辆工程

    矿产普查与勘探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岩土工程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地球化学

    结构工程

    地质工程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市政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

    构造地质学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第四纪地质学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桥梁与隧道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水文学及水资源

    环境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交通运输工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地质学

    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

    地球物理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地质学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机械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地球物理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矿产普查与勘探

    交通新能源与节能工程

    地球化学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地质工程

    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

    构造地质学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

    第四纪地质学

    地学信息系统

    工程机械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地质灾害科学与工程

    建筑安全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油气田地质与开发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

    资源与环境遥感

    水工结构工程

    车辆工程

    环境地质

    水利水电工程

    岩土工程

    资源与深部地球物理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结构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

    摄影测量与遥感

    市政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环境科学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机械工程材料

    桥梁与隧道工程

    物流工程与管理

    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工程

    水文学及水资源

    交通环境与安全技术

    计算结构力学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交通工程

    环境与社会发展

    土地工程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环境科学与工程

    地质学

    网络空间安全

    工商管理

    机械工程

    水利工程

    哲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公共管理

    数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统计学

    地球物理学

    土木工程

    城乡规划学

    力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风景园林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软件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应用经济学

    法学

    外国语言文学

    地理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电气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参考文献: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9日,长安大学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新加坡工程院院士3人,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 ,教授、副教授1400余人,博士生导师433人、硕士生导师1113人。拥有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各类人才逾百人。

    长安大学部分师资力量

    类别

    名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

    彭建兵、杨元喜、崔鹏、陈晓非(截至2021年1月)

    中国工程院院士

    汤中立、李佩成、周绪红、毛景文、吾守尔·斯拉木、赵春江(截至2021年1月)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FWA Tien Fang(截至2021年1月)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高志亮(截至2021年1月)

    二级教授

    马建、马骉、王元庆、王文科、王春生、王震洪、申爱琴、付锐、关卫省、刘永健、沙爱民、贺拴海、李庆春、赵均海、孙朝云、郝培文、宋焕生、钱壮志、张勤、钱会、高江平、范文(截至2024年5月9日)

    注:学校官网综述数据与其详情页数据不符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5月,长安大学50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 长安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有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5个(含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19个(含4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长安大学质量工程(截至2023年9月)

    类别

    名称

    国家级特色专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地球物理学

    车辆工程

    地质工程

    地质学

    物流工程

    遥感科学与技术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交通工程

    资源勘查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交通运输

    土木工程

    城乡规划

    工程管理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建筑学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

    环境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自动化

    勘查技术与工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路基路面工程

    GPS原理与应用

    道路建筑材料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计算机高级编程技术/Delphi Advanced Programming Technology

    交通规划/Transportation Planning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道路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参考文献: 部分列举

    长安大学国家级教学团队(截至2023年9月)

    团队名称

    负责人

    车辆工程教学团队

    马建

    公路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沙爱民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刘建朝

    参考文献: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9月,长安大学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4项。

    长安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截至2023年9月)

    获奖成果名称

    负责人

    服务一带一路、双元培养、文化融入,来华留学交通人才高质量培养改革与实践

    沙爱民

    公路隧道工程拔尖创新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陈建勋

    面向智能汽车产业链,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大团队大平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赵祥模

    重大项目与重大工程双驱联动的地学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彭建兵

    结构设计竞赛20年促进大学生创意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改革和实践

    涛(参与)

    面向国家战略与行业需求的公路交通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沙爱民

    基于“提高解决复杂地质问题能力”的地质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范文

    合并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雷达

    隧道施工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陈建勋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结构系列课程教学方案构建与实践

    王毅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面向21世纪公路交通运输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魏朗

    西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型资助模式的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

    白华

    面向交通行业,创新教学体系与资源配置模式,培养信息类卓越人才

    汪贵平

    创新驱动,构建知行合一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韩玲

    参考文献:

    合作交流

    长安大学坚持国际化办学。截至2024年5月,学校建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马尔代夫维拉学院汉语中心(孔子学院)、特殊地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5个国家级“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发起组建了“中俄交通高校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举办了中美、中俄、中法、中国南非公路工程标准系列对接国际论坛,推进交通国际标准协同计划。深度参与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的策划、组织、运行。与中国路桥、中交、中铁、中铁建等大型企业携手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伙伴计划。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余所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 学术研究

    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长安大学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91个,联合共建陕西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中国高校唯一的“车联网与智能汽车试验场”,被交通运输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三大“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之一。

    长安大学科研机构(截至2023年9月)

    级别

    科研平台名称

    国家级

    公路与桥梁高效养护及安全耐久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公路养护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特殊地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车联网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

    西部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协同创新中心

    高速公路筑养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公路大型结构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交通铺面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道路交通减碳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旱区地球关键带多尺度多变量科学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黄土高原水循环与地质环境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交通运输部

    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汽车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旧桥检测与加固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生态安全屏障区交通网设施管控及循环修复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综合交通运输理论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长安大学交通运输部认定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

    特殊区域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协同创新平台

    寒冷地区隧道气象与结构力学状态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交通运输新型智库联盟(理事单位)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材料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制造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自动驾驶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应用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交通运输自动化作业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交通运输卫星技术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自然资源部

    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

    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

    生态地质与灾害防控重点实验室

    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

    新能源矿产与资源信息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给水排水重点实验室

    水利部

    旱区生态水文与水安全重点实验室(筹)

    陕西省

    西部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协同创新中心

    绿色智慧公路基础设施建造与运维协同创新中心

    陕西省公路桥梁与隧道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交通新能源开发、应用与汽车节能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高速公路施工机械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早期生命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道路交通智能检测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车联网与智能交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西部地区公路交通低影响发展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一带一路”沿线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与管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土木工程基础设施防灾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陕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软科学研究基地

    陕西省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测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黄河中游地球关键带水文生态陕西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陕西省黄河科学研究院

    陕西省环境保护水土污染与修复重点实验室

    电动汽车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商用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黄河流域中段矿区(煤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桥梁工程智能建造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安全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研究基地

    中华传统文化普及基地

    交通强国科普教育基地

    陕西省文化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长安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西部电影理论及创作研究—陕西省电影评论与理论研究基地

    陕西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综合运输经济管理研究中心

    公路基础设施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绿色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长安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陕西文化发展与融合创新智库

    综合运输发展研究中心

    低碳城市空间与交通协同规划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交通新能源材料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绿色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p>公路基础设施创新建设平台

    公路基础设施创新建设平台

    建筑实验中心

    交通运输及智能装备创新建设平台

    交通运输及智能装备创新建设平台

    研究成果

    长安大学紧密围绕专业特色,构建“大方向、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大贡献”六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取得一系列标志性科研成果。 2020年,学校获批9项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截至2023年3月,长安大学共承担包括国家“973”“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及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土资源调查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10000余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科技奖励22项、省部级奖励300余项。学校编辑出版8种学术期刊,其中3种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 截至2024年5月,年学校度科研经费突破9.6亿元,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3项、课题42项。近年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23项。年度授权专利1000余项。

    长安大学科研规模(图表数据更新于2023年3月)长安大学科研规模(图表数据更新于2023年3月)

    长安大学“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级科技奖(2024年5月9日)

    项目名称

    负责人(参加人)

    获奖时间

    获奖等级

    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周绪红

    长安大学校旗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标准色为白色和蓝色两个版本,尺寸为 3000 毫米×2000 毫米,中央印有校徽和规定字体的中英文校名

    长安大学校旗

    精神文化

  • 校训

    长安大学的校训为“弘毅明德,笃学创新”。

    长安大学校训长安大学校训

  • 大学精神

    长安大学的大学精神为“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团结奋进、追求卓越”。

    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

  • 校歌

    长安大学之歌

    词:段联合

    曲:张艺凡

    歌词

    秦岭苍苍,八水泱泱,古城之南,有我上庠。

    特色立校,誉播四方。

    志士弘毅路修远,贤才明德天地长。

    激流千帆竞,长大当自强。

    黉宇辉辉,书声朗朗,渭河之滨,有我上庠。

    英才荟萃,海纳三江。

    一生笃学砺干将,矢志创新育栋梁。

    雄鹰蓄势久,展翅当高翔。

    参考文献:

    《长安大学之歌》曲谱《长安大学之歌》曲谱

  • 校赋

    长安大学赋 长安大学赋

    社团文化

    长安大学社团文化

    名称

    简介

    长安大学大学生艺术团

    大学生艺术团是长安大学校党委领导、校团委指导的具有一定艺术表演力的学生艺术团体。大学生艺术团以“弘扬民族文化,倡导高雅艺术”为宗旨,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本着“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的原则,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格调高雅、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活跃在校内外的文艺舞台上,培养了大批文艺骨干和艺术人才

    长安大学学生资助服务协会

    协会成立于2008年底,是长安大学自律互助类学生社团。社团本着“爱心与资助同在,微笑与服务同行”的工作理念,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工作原则,遵循“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的工作要求

    长安大学问学社

    该社是长安大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下属的学生社团。社团设立信息员团队,信息员每月填写教学反馈表,负责反馈老师课堂教学建议及教学设施问题

    长安星火宣讲团

    长安星火宣讲团是于2020年7月在陕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长安大学党委宣传部、校团委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下成立的一支学生理论学习社团,以“引领思想发展,铸就时代新人”为宗旨,推动长安大学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长安大学彩虹心理协会

    长安大学彩虹心理协会隶属于长安大学学工部,是在学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领导下,校团委指导下的校级学生社团

  • 校区情况

    编辑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南北两大校区,南校区又分为北院、东院和西院三个校区,建有太白山、梁山、渭水三个教学实习基地。南北校区校园面积共3745亩。

    北校区

    北校区北校区

    北校区位于未央区长大南路356号, 位于西安市北郊北三环路北侧,坐落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生态产业园的交汇处,主要建筑物有修远、明远、鸿远三座教学楼以及相应的修远湖和明远湖,逸夫图书馆。

    南校区

    南校区南校区

    南校区分为北院、东院和西院三个校区,其中南校区北院位于南二环路中段,南校区东院位于雁塔路南段126号长安大学雁塔校区,南校区西院位于雁塔区长安中路161号。 北院是南校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校区,主要是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有彩虹桥、樱花道、柿园、交通科技大厦等校园标志性区域。南校区东院与大雁塔毗邻,有地学科技大厦、伯声报告厅、雁博园等。

    行政管理

    编辑

    现任领导

    长安大学现任领导(截至2024年6月)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陈志

    校长

    沙爱民

    党委副书记

    沙爱民、彪晓红、徐引正、黎开谊、陶继东

    副校长

    朱杰君、王建伟、范文、彪晓红、裴建中、陈建勋

    纪委书记

    陶继东

    党委常委

    陈志坚、沙爱民、彪晓红、徐引正、黎开谊、陶继东、朱杰君、王建伟、范文、裴建中、陈建勋、李文雄

    参考文献:

    历任领导

    长安大学历任党委书记

    姓名

    任期

    陈峰

    2019年1月-2020年10月

    杜向民

    2013年9月-2019年1月

    雷达

    2000年4月-2013年9月

    参考资料:

    长安大学历任校长

    姓名

    任期

    陈峰

    2017年5月-2019年1月

    马建

    2006年7月-2017年5月

    周绪红

    2002年5月-2006年7月

    陈荫三

    2000年4月-2002年5月

    参考资料: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历任主要领导

    姓名

    姓名

    霍维德

    钱维人

    刘良湛

    雷荣

    杨笑萍

    程飞白

    庄泽华

    白治民

    董实丰

    杨非

    李斌

    孙祖望

    王秉纲

    马尔立

    陈荫三

    雷达

    参考资料:

    西安工程学院历任主要领导

    姓名

    姓名

    王炳坤

    雷炜

    王博文

    高保扬

    罗春山

    刘三寿

    张伯声

    廉登赢

    李永昇

    孟宪来

    朱自尊

    任端芳

    喻晓

    杜东菊

    杜向民

    -

    参考资料: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历任主要领导

    姓名

    姓名

    牛福海

    李应

    郭三田

    田禾丰

    刘治中

    杜希文

    张旭

    张之凡

    安昆

    高全禄

    党新益

    霍维国

    刘伯

    -

    参考资料:

    校园环境

    编辑

    彩虹女神雕像

    彩虹女神雕像彩虹女神雕像

    长安大学南校区北院南门门口矗立着美丽的“彩虹女神”,也被亲切地称呼为“拉面女神”,这是长安大学的地标性建筑。 “谁持彩练当空舞,恰似出水清芙蓉。”这是对长安大学雕塑“彩虹女神”的美好赞誉。

    彩虹桥

    彩虹桥彩虹桥

    彩虹桥原名长安大学桥,因其外形酷似一道彩虹,后被师生亲切地称为“彩虹桥”。彩虹桥由学校师生共同参与测量、设计、检测,它将较大跨径拱桥设计用于过街天桥,整座桥没有一个桥墩,真正实现“一桥飞架南北”。

    校友情况

    编辑

    长安大学部分校友情况(截至2024年6月)

    姓名

    简介

    阿卜杜勒马利克•穆阿里米(Abdulmalek S.M.Al-Muaalemi)

    1978年于西安公路学院取得工程学学士学位。2007年9月15日任也门共和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艾来提·司马义亚森洛普

    1965年10月出生,新疆人,1987年毕业于原西安公路学院公路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2012年9月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路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局长

    艾亚雄

    1956年10月生,陕西省米脂县人,1980年毕业于原西安地质学院地质专业,高级政工师。先后任陕西省地矿局第六地质队地质员、地质组长、办公室秘书、办公室副主任、局党组秘书、局政治部青工处副处长,陕西工勘院深圳分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省政治工作部主任

    白应贤

    1976年毕业于原西安公路学院汽运(中汽3班)专业、2000年毕业于长安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硕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2009年至2010年,任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

    查道宏

    1996年毕业于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桥梁工程(桥9233班)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中铁大桥局蒙西华中铁路洞庭湖大桥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中铁大桥局沪通长江大桥项目部项目经理

    注: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学校荣誉

    编辑

    学校荣誉

    时间

    荣誉

    2017年

    学校获评“2017年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2019年

    学校荣获2019年全省教育事业统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

    学校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

    2023年

    学校被认定为“陕西省大学科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