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谷县 编辑
甘谷县,隶属于甘肃省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 。甘谷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1572.6平方千米 。截至2021年末,甘谷县常住人口为50.18万人 。
甘谷古称“冀”,是秦人的重要发祥地,为中国县治肇始之地,于公元前688年置县,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有“华夏第一县”之称 。1958年,撤销甘谷与漳县,并入武山县 。1962年,恢复原甘谷县治 。截至2022年10月,甘谷县下辖13镇、2乡 。
甘谷县内文物古迹众多,并先后荣获“全国辣椒之乡”“中国苹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全国武术之乡”等称号 。
2020年,甘谷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31亿元,年均增长5.94% 。
中文名:甘谷县
外文名:Gangu County
别名:冀县,伏羌
行政区划代码:620523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甘肃省天水市
地理位置:甘肃省天水市西北部
面积:1572.6 km²
下辖地区:13镇、2乡
政府驻地:甘谷县冀城广场北
电话区号:0938
邮政编码:741200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50.18 万(2021年)
著名景点:大像山、姜维墓、古坡草原、尖山寺森林公园
火车站:甘谷站
车牌代码:甘E
地区生产总值:79.31 亿元(2020年)
古属雍州,为冀戎繁衍生活之地。
周庄王九年(前688年),秦置冀县。赧王四十三年(前272年),置北地郡、陇西郡,冀县属陇西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冀县仍属之。
汉元鼎三年(前114年),分陇西郡设天水郡,冀县改属天水郡。永始三年(前14年),王莽改天水郡为填戎郡,改冀县为冀治。建武十年(34年),废冀治,复为冀县,仍属天水郡。永平十七年(74年),移天水郡治冀,并改天水郡为汉阳郡,为甘谷立郡之始。建宁元年(168年),冀改属凉州。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凉州移治于姑臧(今武威),甘肃东南部改属雍州,改汉阳郡为天水郡,仍治冀县。蜀兴建六年(228年),冀县属蜀。
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分雍州陇西五郡(陇西、南安、天水、武都、略阳)及凉州金城,梁州阴平共七郡,始置秦州,冀县复为秦州天水郡县治所在地。太康三年(282年),废秦州入雍州。太康七年(286年),复立,将秦州、天水郡移治上邽,冀县仍属秦州天水郡。永嘉元年(307年),废冀县。东晋十六国,冀城仍为军事必争要地。
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年),分置天水郡和汉阳郡,原冀县地置当亭县,属天水郡。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置秦州总管府,改当亭为冀城县。
隋大业二年(606年),废秦州总管府,置天水郡,废黄瓜复冀城县,属天水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冀城县为伏羌县,是年,以伏羌及渭州永宁置伏州。武德八年(625年),废伏州,仍属秦州。武德九年(626年),析置盐泉县。贞观元年(627年),设陇右道秦州天水郡中督都府,盐泉县更名夷宾、夷寅。贞观三年(629年),又并入伏羌县。宝应元年(762年),吐蕃乘安史之乱,尽取陇右地,伏羌同时被占。大中三年(849年),收复,仍为伏羌县,属秦州天水郡中督都府。大中四年(850年),改秦州隶凤翔军,辖伏羌。
宋初,废伏羌县。建隆三年(962年),乃以旧城置伏羌寨。以废县以南地置大潭县,属秦州。熙宁三年(1070年),改伏羌寨为伏羌城,仍属秦州。熙宁七年(1074年),属岷州。崇宁三年(1104年),以废伏羌以西地永宁寨,置永宁县。绍兴后,伏羌、甘谷两城均陷于金。绍兴二十六年(金正隆元年,1156年),甘谷城升为甘谷县,属秦凤路秦州。
甘谷县
金,永宁县仍废为永宁寨,贞祐四年(1216年),甘谷县隶西宁州。元废,入通渭县。至元十三年(1276年),以伏羌城复为伏羌县,属陇西行中书省兴远路巩昌总帅府录事司。
明,仍为伏羌县,属陕西省承宣布政司巩昌府。
清康熙三年(1664年),分陕西省为左右布政司,左布政司驻巩昌府。康熙六年(1667年),又改陕西右布政司为巩昌布政司。康熙七年(1668年),巩昌布政司改甘肃布政司,移治兰州。设巩秦道辖巩昌府,伏羌县直属巩昌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秦州,改巩秦阶道为陇南道。旋改渭川道辖伏羌等十四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渭川道为渭川区行政公署,伏羌县属渭川区。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伏羌县为甘谷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属甘肃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改属天水专区。
1958年底,撤销甘谷与漳县,并入武山县 。
1962年,甘、武、漳分县,恢复原甘谷县治 。
1969年,天水专区改为天水地区,改属天水地区。
1985年7月8日,撤销天水地区,改为地级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辖2区及甘谷等5县 。
截至2022年,甘谷县下辖13镇、2乡:大像山镇、新兴镇、磐安镇、六峰镇、安远镇、金山镇、大石镇、礼辛镇、武家河镇、大庄镇、古坡镇、八里湾镇、西坪镇、谢家湾乡、白家湾乡。 10个社区、405个村,2210个村民小组,108个居民小组,1553个自然村。 县政府驻大像山镇冀城广场北面统办大楼。
位置境域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地处东经104°58′至105°31′,北纬34°31′至35°03′之间,东邻天水市秦安县、麦积区,南接天水市秦州区、陇南市礼县,西与天水市武山县接壤,北与定西市通渭县相连。县域南北长60千米,东西宽49千米,总面积1572.6平方千米 。
甘谷县
地质
甘谷县南部处于秦岭褶皱带西延部分,出露的古生代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北部处于祁连山地槽中央地背斜之东端,出露的前寒武系地层震旦系,为变质岩及小量火成岩 。
地形地貌
甘谷县境内地表形态主要为山地、丘陵、河谷,渭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中部为断陷河谷,地势平坦;南部为秦岭山脉西延石质山区,海拔较高;北部为六盘山余脉黄土梁峁沟壑区,山势较低。全县平均海拔1972米,最低1228米(六峰镇觉皇寺村东),最高2716米(古坡镇大条梁石鼓山),相对高差1488米 。
气候
甘谷县属温带气候,气候类型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偏少,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2.6℃,其中极端高温36.9℃,极端低温-14.9℃。全年降水量365.6毫米,但分布不匀,1至3月雨量偏少,7至9月降水较多。全年日照2055.2小时,无霜期215天左右 。
水文
甘谷县河流主要有渭河、散渡河、西小河及藉河四条主流,分支较多。 属黄河支流渭河水系,河流总长131.1千米。
土壤
甘谷县土壤类型复杂,计有9类29种。其中绵土类最多,占总面积的63%。红土类占16.4%,淀土类占10.42%,黑土褐土和其他土类占9.8% 。
植被
甘谷县除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疏林、灌木林,境内其他各地均有零星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分布,还有少量针叶林生长。植被分布在北山黄土梁昴沟壑区、河谷川台区、南浅山梁昴沟壑区、南部深度切割石质中山区 。
水资源
地表水
甘谷县地表水主要集中在渭河、散渡河、古坡河(藉河上游)、西小河等四条河流,主河道总长131.1公里,县内集水面积1572.6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量8660.4万立方米。除散渡河中含盐量高,水质差,不宜灌溉外,其余均符合灌溉标准。
地下水
甘谷县地下水主要集中在河谷川地,由渭河冲击而成的两岸狭长地带,分为河漫滩、一二级阶地,均由松散岩层组成,由河水、降雨补给。储量4790.89万立方米,最大开储量3355.31万立方米。地下水质基本良好,但散渡河下游安远乡,蔺家店子和大石乡、贯寺以下,不能用于灌溉,可利用制盐。在水质好的地区可钻井汲取地下水利用。
土地资源
甘谷县耕地面积125.88万亩,人均占有量1.97亩,基本农田面积101.65万亩,已建成梯田65.58万亩,适宜区梯田化率90%。
生物资源
甘谷县天然林和主要常用造林树种有32科、44属、107种、81个品种,其中包括经济果种7科、101属、37种。有狼、豹、狐等野生动物共120多种 。
矿产资源
甘谷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花岗岩、磷矿、赤铁矿等二十多种。赤铁矿,含铁量30%左右,藏量144.05万吨,品位低,属贫铁矿。黄铁矿,藏量25.1万吨。另有铅铁矿,辰砂矿、白钨矿、白铅矿,云母矿,油页岩和稀有元素矿等,这些矿点均系矿苗,尚未勘探。此外还有石膏、芒硝、碱盐等分布较广,均可开采利用。河床中砂卵石为重要建筑材料 。
2019年,甘谷县人口64.2万人,城乡共16.64万户。出生率6.44%,死亡率1.52%,人口自然增长率4.91%。常住人口57.68万人,城镇人口19.08万人。城镇化率33.08%。男性人口33.03万人,女性31.17万人,性别比为106:100,人口密度406人/平方千米。以汉族为主,居住有回族、满族、藏族等少数民族成分25种,人口557人,占总人口0.87%。
根据2021年甘肃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参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甘肃省卫健委和甘肃省公安厅2021年人口年报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甘谷县常住人口为50.18万人,自然增长率1.79%,城镇人口比重36.21%。
综述
2019年,甘谷县地区生产总值73.25亿元,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70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1.86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41.67亿元,增长10.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724元(按57.57万平均常住人口计算)。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6.9%,较上年提升1.8%。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16.2%,较上年下降1.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6.9%,较上年下降0.5% 。
人民生活
2019年,甘谷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47元,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70元,增长8% 。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甘谷县固定资产投资46.73亿元,增长11.7%。其中:项目投资31.57亿元,下降13.5%,房地产投资开发企业(按注册地统计)房地产开发投资15.16亿元,增长182.6%。按三次产业分,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85亿元,增长61.2%。第二产业投资6.33亿元,增长26.2%。第三产业投资22.08亿元,下降21.6% 。
财政
2019年,甘谷县大口径财政收入8.02亿元,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1亿元,增长8.0%。财政总支出381435万元,下降2.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82亿元,增长3.2%。财政八项支出26.45亿元,增长14.2% 。
第一产业
2019年,甘谷县农业总产值32.44亿元,农业增加值19.85亿元。农作物播种面积112.1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4.75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9.99万亩,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17.43万亩。粮食总产量19.07万吨,其中夏粮产量7.33万吨,秋粮产量11.74万吨 。
第二产业
工业
2019年,甘谷县工业增加值3.38亿元,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7亿元,增长12.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40亿元,增长10.9%。其中重工业产值7.71亿元,增长21.7%。轻工业产值2.69亿元,下降11.6%。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0.50亿元,增长10.1%,产销率101% 。
建筑业
2019年,甘谷县建筑业增加值84824万元,增长1.4%。
2019年,甘谷县共有20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11.31亿元,增长9.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14742万平方米,增长2.9%。建筑业活动从业人员0.8万人,增长3.2% 。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9年,甘谷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8亿元,增长8.1%。按销售单位所在地统计,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66亿元,增长7.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91亿元,增长8.8%。
按行业分,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4.33亿元,增长8.7%。零售业商品销售额49.75亿元,增长10.1%。住宿业营业额4.56亿元,增长8.8%。餐饮业营业额6.51亿元,增长13.9% 。
旅游业
2019年,甘谷县共接待旅游游客309.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5亿元 。
金融业
2019年,甘谷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0.6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18.62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10.2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9.6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2.38亿元(其中:住户贷款45.1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企业机关团体贷款17.19亿元) 。
邮政业
2019年,甘谷县邮政业务总量3737万元,增长29.5%。邮政包件49万件。订阅各种报刊累计数354万件,报刊流转额385万元 。
电信业
2019年,甘谷县电信业务总量8174万元,固定电话用户7.7万户,宽带用户8.6万户 。
铁路
甘谷县内陇海铁路横贯全境 。
公路
甘谷县有连霍高速公路、国道310线横贯全境,通甘、泾甘、麦甘等县际公路通达通畅,405个行政村全部通油路或水泥路,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020公里 。
县委书记 | |
县长 | 孙忠平 |
县政协主席 | 令军强 |
县政协副主席 | 张菊莲 |
截至2023年12月: |
教育事业
甘谷县是甘肃省教育大县,已形成了涵盖高中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的教育体系,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89所,在校学生93111人,教职员工8103人,高考成绩连续21年名列天水市第一;投资2.85亿元实施教育项目72个,改善办学条件,县教育局获得教育部义务教育质量检测优秀组织奖。 。
科学技术
截至2019年,甘谷县共有县级学会17个,乡镇协会15个,会员人数7650人。专业技术人员8630人,县级高效农业示范区1个,农作物良种覆盖面99.5%,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覆盖面93%。实施省、市、县科技项目45项,其中:市级6项,县级39项 。
文化事业
甘谷有书法、美术、作家、戏剧、音乐、舞蹈、摄影、民间文艺等各类文化艺术团体8家,会员712人,其中国家级会员11人(诗词2人、书法7人、作家1人、舞蹈家1人);有冀兴秦剧团、恒艺演出公司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6个,演职人员232人,创排了《像山情》《激流飞渡》《椒乡里的麻辣事》等优秀剧目,建成乡村舞台195个、文化广场70个;剧院1所,电影放映公司2家;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藏书57839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600余人。特色民间艺术有皮影、唢呐、道情、脊兽、剪纸、荷包、木雕等,其中脊兽、道情、木雕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体育事业
2019年,甘谷县参加县及县以下运动会人次3.7万人次,举办专项比赛7次,参加省、市比赛8次,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5项,向省、市输送运动员24人 。
医疗卫生
截至2020年,甘谷县有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卫生机构20个,卫生技术人员1348人,病床2149张,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8张。县域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一站式”即时结报,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 。
社会保障
甘谷县多措并举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发放就业担保贷款8010万元,落实奖补资金600万元,全年输转城乡劳动力11.18万人,新增城镇就业602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2.37亿元 。
文物古迹
甘谷境内古迹众多,发现有灰地儿、渭水峪、毛家坪等新石器、先秦时期的古遗址11处,古墓葬18处,现馆藏文物2000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6件(套),人面鲵鱼瓶、唐三彩凤首壶图案分别搬上邮票、烟标。 。
地方民俗
道情
甘谷道情是一种说唱音乐形式,艺人手持渔鼓、简板、盘腿而坐,以唱为主,以说为辅,在保留自身特点的同时又借鉴了秦腔和地方小曲的唱腔,使其地方特色明显的同时,弥补了道情本身某些唱腔的不足,成为具有原始唱腔和地方特色的独有艺术 。
甘谷武术
甘谷武术自三国起开始兴盛,有“武术之乡”之美誉。 甘谷武术借鉴了南北流派风格,博采诸家之长,地方特色突出,除武术奇葩鞭杆外,还有拳术类、棍术类、刀术类、剑术类、枪术类、软器械类和稀有器械等几个大类近千种套数,形成了具有甘谷地方特色的武术文化 。
甘谷脊兽
甘谷脊兽为传统民间工艺,始于清末,传承至今,已有130余年历史,尤以新兴镇永安村最为驰名,主要有龙、凤、狮、马、狻猊、鱼、瞅儿、虎、鹤、鹰、鸽等,莲、梅等植物花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现有从业人员1000余人。2004年“甘谷脊兽”被列入“民族民俗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之一 。
甘谷宫灯
甘谷宫灯,历史悠久,古老神奇,主要流传于安远一带,灯的形状为正方形,一灯四面,灯架能开能合,装饰自如,全都采用经过漂白处理的高级丝纱为灯面,内容以古典章回小说为蓝本,绘画全部范自古今小说绣像图本,一回为一画面,维妙维肖,充分体现了人民大众的聪明才智 。
甘谷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大像山、姜维墓、天门山、尖山寺、蔡家寺、古坡草原等30多处景区景点,大像山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姜维墓、古坡草原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开发了辣椒、麻鞋、花椒、脊兽、木雕、剪纸等特色旅游商品。规划建设了大像山文化园,配套实施游客服务中心、大小沙沟明洞渡槽等一批基础建设工程,打造了集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 。
甘谷辣椒
甘谷辣椒
甘谷辣椒,为甘谷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甘谷县盛产羊角辣椒,是闻名中国的“辣椒之乡”,以其椒身长,皮质厚,色泽好,辣味浓,油分多而享有盛誉。辣椒营养丰富,含有辣椒碱、辣椒红素、蛋白质、胡萝卜素、脂肪油、龙葵甙、大量的维生素C,微量的挥发油。2011年7月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甘谷辣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甘谷大葱
甘谷大葱
甘谷大葱,为甘谷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空气较干燥,土壤主要为黄绵土,垆土和淀土,适宜大葱的生长发育。甘谷大葱植株高大,外形粗壮挺拔,葱叶色鲜绿,质地脆嫩,甘甜多汁。2013年12月30日,原农业部批准对“甘谷大葱”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宋之琛
宋之琛,民国十八年(1929年)生,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学系。曾任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地质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马西林
马西林,民国五年(1916年)生,甘肃甘谷人。民国29年(1940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民国31年(1942年)秋于武汉大学与进步同学秘密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小组。曾任新华日报副刊编辑,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常委、总务长,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等职 。
魏承毓
魏承毓,流行病学家。民国十七年(1928年)生,甘肃甘谷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1954年毕业留校,随来华苏联专家攻读流行病学。曾任流行病学学会主任委员、《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总编辑、卫生部霍乱专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政协北京市第五、六、七届委员等。曾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魏晓妹
魏晓妹,女,甘肃甘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原陕西机械学院水利系,任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西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兼任陕西省政协常委 。
1996年12月,甘谷县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 。
2020年6月,甘谷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
2020年7月,甘谷县入选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
2020年12月,甘谷县入选甘肃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试点县 。
2022年,获评甘肃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2023年2月22日,甘谷县被正式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