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 编辑

疾病

脑卒中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产生局灶性或整体脑组织损害的疾病。寒冷季疾病发病率更高,且发病高峰通常出现在临近中午的时间段。脑卒中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高的特性,是中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75%~90%,而出血性脑卒中占10%~25%。男性、肥胖者以及糖尿病患者属于高危人群。

脑卒中常见症状包括突然麻木或无力,特别是一侧体型的异常,语言或理解问题,视力问题,头疼,眩晕等。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通常采取血管扩容、血管内膜切除术或动脉搭桥术等措施。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通常将重点放在血管瘤、血栓的清理上。在脑卒中发生后立即接受治疗可能显著改善预后。针对卒中的预防方式包括控制高血压,定期运动,限制饮酒以及避免吸烟等。

脑卒中在中国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从1993年的0.40%上升到2013年的1.23%,且发病年龄的平均值也在降低。中国的急性卒中患者在一年内的复发率高达17.7%,五年累积的复发率超过30%。

基本信息

编辑

中医病名:脑卒中

别名:中风、脑梗死、脑出血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多发群体:男性,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

常见病因:高血压,动脉栓塞,动脉瘤等

常见症状:突然麻木或无力,特别是一侧体型的异常,语言或理解问题,视力问题,头疼,眩晕等

是否遗传:否

病因

编辑

脑卒中的病因比较复杂、多样。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外动脉的狭窄和闭塞、脑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因素、血液学因素、炎症、感染、红斑狼疮、结节性大动脉炎、风湿性关节炎都可能促发脑梗死。其中出血性脑卒中,动脉瘤、脑动脉畸形、外伤等因素都可能引发脑出血。

症状

编辑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患者发病前可能会出现短暂性的肢体无力;也可能在没有症状的前提下突然发生脑梗塞然后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单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

出血性脑卒中:症状突发,多在活动中起病,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等。

早期症状

中风(即脑卒中)往往起病急骤,无法确切的说其早期症状是什么。部分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在发病前可能会有短暂的肢体无力。日常生活中如有高血压、高血脂,以及一些脑血管疾病,注意要遵医嘱做好病情监测,如有异常情况,应该积极就医,以争取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典型症状

缺血性脑卒中: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双眼向一侧凝视;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意识障碍或抽搐等。

出血性脑卒中: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等。

脑卒中累及的血管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介绍累及以下8个脑动脉的症状。

眼动脉受累

眼动脉近侧受累不引起失明,栓子脱落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引起视力减退或失明。

后交通动脉受累

丘脑穿支动脉受累可引起反复言语、冷漠、缺乏主动性、失去定向力以及感觉运动障碍。

脉络膜前动脉受累

对侧偏瘫、偏身麻木、偏盲。

大脑前动脉受累

发生在优势半球的大脑皮层梗死,可引起运动性失语(可以听的懂,但是不会说)

非优势半球深部结构受累时可引起对侧忽视(患者不能注意到从对侧来的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

额叶梗塞可引起意志力丧失、运动不能性缄默(不能说话导致的沉默)和人格改变。

前交通动脉受累

穿支动脉受累时可引起某些记忆障碍。

大脑中动脉受累

对侧偏瘫、半侧感觉丧失、同向偏盲。优势半球受累伴有失语(不能说话),非优势半球伴有空间失用(对空间失去概念)和忽视。急性期可表现为头和眼转向梗死对侧,对侧凝视麻痹,意识障碍。外侧豆纹动脉分布区梗死可引起面、臂和腿的偏瘫。视辐射受累可引起视野缺损(视野部分缺失)。

颈内动脉受累

类似于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症状。

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

偏瘫、舌无力、眼球震颤、眩晕、共济失调(不能掌握平衡)。

伴随症状

头晕、恶心、呕吐。

病情发展

脑卒中的病情变化多样,患者梗死或出血部位及严重程度不同,病情的发展也不同。

就医

编辑

对于脑卒中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如果在短时间内能发现症状,并且得到及时治疗,能很大程度上降低脑卒中导致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为了快速识别脑卒中症状,医生想了很多办法,并且提出了一些快速识别的口诀,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的“FAST”口诀、“STR”法。但是,无论是“FAST口诀”,还是“STR口诀”,都是以英文单词首字母拼写为基础的,对于英文国家的公众确实简单、易记,但对于中国患者却还是有些难度。

为此,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刘仁玉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教授提出了更适合中国国情的“中风120” 口诀,并在《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向全球发布。具体内容是:

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即看看有无口角歪斜症状。

双手平举,检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聆)听语言。让患者说一句完整的句子,如“今天天气晴朗”,看患者有无口齿不清,表达困难症状。

三项合起来,组成120,恰与中国医疗急救电话120相同。意为若有上述三项任何突发症状,快打120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到有中风诊治条件的医院。

就医指征

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

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双眼向一侧凝视;

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眩晕伴呕吐;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或抽搐。

应当尽快就医。

诊断依据

脑卒中诊断流程包括如下3个步骤:

第一步,判断是否为脑卒中,排除非血管性疾病。

第二步,进行脑CT/ MRI检查鉴别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

第三步,采用神经功能评价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除此以外,特殊情况还可到急诊科接受紧急治疗。

相关检查

颅脑CT

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能使用造影剂做CT血管成像(CTA)检查。平扫CT可准确识别绝大多数脑卒中,并帮助鉴别非血管性病变(如脑肿瘤),是疑似脑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平扫出血性病灶为高密度,缺血性病灶为低密度。怀疑动脉瘤引起脑卒中的患者可以做CTA检查,CTA上出现的“斑点征”(the spot sign)是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因子。

颅脑磁共振成像(MRI)

患者有幽闭恐惧症或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假牙、心脏支架等不能行MRI检查。MRI的检查序列比较多,对于急性脑梗死,弥散加权成像(DWI)最敏感,呈明显高信号;脑出血在MRI的信号则随着出血的不同时期而改变,比较容易诊断。MRI血管成像(包括动脉成像和静脉成像)可以看到动脉瘤、静脉窦血栓等引起脑卒中的病灶。

脑血管造影(DSA)

属于有创伤的检查,需要住院后在手术室局麻下操作。能清晰显示脑血管各级分支及引起脑卒中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分布,发病的血管也可以清楚显示,了解血流动力学改变,为血管内栓塞治疗、血管再通或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病因病理解剖,仍是当前血管病变检查的“金标准”。

鉴别诊断

面瘫

面瘫是指面神经的瘫痪,又叫面神经麻痹。面瘫可以由脑卒中导致,也可以由外伤、神经病变导致。脑卒中是脑血管的病变,多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有关,而且多伴有偏瘫、言语表达不清等症状。

脑梗死

我们通常说的脑梗塞是脑梗死的旧称,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因此脑梗塞是脑卒中的一种类型,脑卒中包括脑梗塞。

脑肿瘤

脑肿瘤在接受治疗后会出现暂时性好转,但头晕、头痛等症状很快出现反复,还可能再次加重。而脑血管病症状经治疗好转后,一般没有再反复的情况。

意识障碍昏迷

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昏迷时,需要与脑卒中发作后的昏迷相鉴别。比如肝性昏迷、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酒精中毒等,都是容易混淆的因素。医生收治患者后,会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定位体征(诸如双眼瞳孔大小不一致),以此排除其它疾病造成的昏迷,便于确诊脑卒中。

治疗

编辑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脑梗塞早期对症支持治疗,稳定后可针对病因治疗。治疗费用依病因、病情、手术而定,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

出血性脑卒中:绝对卧床,避免活动,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加强护理维持生命功能。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减少复发。

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的治疗原则为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现场急救人员应尽快进行简要评估和必要的急救处理。

主要包括:

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

心脏监护;

建立静脉通道;

吸氧;

评估有无低血糖。

应避免:

随意挪动病人;

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

过度降低血压。

急性期患者应尽量卧床休息,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如起病48~72小时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以保障营养供应。应当把患者的生活护理、饮食、其他合并症的处理摆在首要的位置。

一般治疗

脑卒中患者的一般治疗主要包括:

维持呼吸、循环: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正常值:成人16-20次/分)是否正常;

体温管理:用体温计监测体温,维持在正常体温范围内(正常值:口腔36.3℃~37.2℃、腋窝36.1℃~37℃);

血压管理:密切监测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血压正常值:收缩压90~129mmHg,舒张压 60~89mmHg),出现低压或者高压时需要医生及时干预;

血糖管理:餐前及餐后对血糖进行监测,维持正常水平(血糖正常值: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

生活管理

尽量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大小便的护理,防治压疮,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

病因治疗

脑卒中的病因比较复杂、多样,针对不同病因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如因药物引起的脑卒中应立即停止或更换所使用的药物;因血管瘤、血栓等引起的出血性卒中应当进行血管瘤、血栓的清理;因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应当采取血管扩容、血管内膜切除术或动脉搭桥术等措施等。

病情监测

主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体温、血压、血糖等是否稳定。

营养支持

如起病48~72小时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以保障营养供应。

药物治疗

脑卒中患者的药物治疗无特效药,仅可使用对症支持治疗药物;一般针对神经保护、改善脑血管循环等使用药物。

出血性患者谨慎使用抗凝药物;缺血性患者谨慎使用止血类药物。

神经保护类药物

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等

改善脑血管循环类药物

重组VIIa因子等止血类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丁基苯酞、人尿激肽原酶等。

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因人而异,还需要考虑脑卒中的类型、位置及其详细的血管解剖结构。通常需要神经介入大夫、神经外科大夫和影像科医生综合评估,并和患者及家属充分讨论疾病手术风险和自然风险后方可确定最优治疗方案。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去骨瓣减压术降低颅内压、开颅血肿切除术、介入治疗、脑室减压引流术。

去骨瓣减压术

对于脑卒中严重、颅压高、脑水肿严重或脑疝风险大的患者可行去骨瓣减压术降低颅内压。适应症为:

病人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而处于脑疝早期或前期;

CT见大面积脑梗死、脑实质出血、水肿,中线结构侧移5mm以上,基底池受压;

颅内压大于等于30mmHg;

年龄小于70岁;

无其他系统疾病。

常见的并发症为:新发的脑梗死、脑出血。

开颅血肿切除术

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影像可以看到明确的脑实质内血肿,经评估内科治疗无法消除时,需要开颅进行血肿切除清理。

主要的并发症有术后出血、颅内感染等。

介入治疗(栓塞或取栓等)

全身麻醉后,在大腿根部使用穿刺针穿刺股动脉或股静脉,经血管途径对出血的血管进行栓塞或多闭塞的血管进行再通。该治疗方法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需要神经介入科大夫的评估选择治疗。

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包括:正常灌注压突破引起头痛和脑出血、病灶残留,癫痫和穿刺点出血等。

脑室减压引流术

脑室内出血的患者,或者脑卒中引起脑室积水,颅内压力过高的患者,需要进行脑室造口术引流减压。

可能会引起颅压减低等并发症。

复合治疗(联合治疗)

将上述治疗方法结合使用,如脑室减压引流术后进行开颅血肿切除或介入治疗后行去骨瓣减压术。一般卒中严重的患者考虑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注意事项

有其他疾病的患者需要告诉医生,如高血压病人术前要告知医生自己的服药情况,以防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预后

编辑

脑卒中的部位、梗死灶或出血灶的大小、年龄、系统疾病等都可能影响预后。对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小病灶,预后效果相对理想。

脑梗塞后脑细胞死亡、脑组织损伤不可恢复,但部分神经功能可通过康复训练部分恢复。脑出血后或者手术后出现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需要康复训练来提高预后效果。

危害性

致死率、致残率、复发率高。

缺血性脑卒中:中国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约为2.3%~3.2%,3个月时病死率9%~9.6%,1年病死率14.4%~15.4%。

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致死致残率高,超过70%的患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或累及脑室,3个月内的死亡率为20%~30%。

自愈性

当前研究暂未发现本病可自愈。

治愈性

不同病因的脑卒中治疗效果不同:颅内外动脉狭窄闭塞可通过手术改善颅内血管,预防脑梗复发;血流动力学病因的可通过改善血流、减少出血或血栓避免再发脑卒中。

经治疗后,对功能无影响的小出血或梗死可治愈;造成脑细胞死亡的脑功能损伤的,多不能治愈,但是轻度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基本恢复正常。

完全去除病因的小出血或小梗死可以根治。

后遗症

脑卒中会引起发病血管所供应的脑区受损,其临床后果取决于脑结构损伤的程度。

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

对应脑供血区受损所致。

言语不清

对应脑供血区受损所致。

感觉障碍

对应脑供血区受损所致。

康复

康复训练对于卒中患者非常重要,有助于受损功能的恢复。早期康复治疗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减轻功能残疾,改善预后。一般卒中发病后24小时开始康复训练。

康复周期

视不同病情而定,需数月至数年可恢复部分神经功能。

康复方法

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训练。

注意事项

听从专业医生建议,避免不当的方式造成二次伤害。

复发

缺血性脑卒中:中国急性卒中患者第1年复发率达17.7%,5年累积复发率>30%。

出血性脑卒中:在首次脑出血后患者复发的风险为2.1%-3.7%。

预防

编辑

对脑卒中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的策略:一级预防即针对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积极治疗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监测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疾病发生;已经证明,禁烟、限制膳食中的盐含量、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有规律地进行身体锻炼、避免过量饮酒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此外,还需要对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采取药物治疗,以减少心血管病危险并预防脑卒中。二级预防即针对已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给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严重脑血管病发生,常用的5类降压药均可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对已经患有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的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这些干预措施与戒烟相结合,往往可以预防近75%的血管性反复发作事件。三级预防即对已患脑卒中的患者,加强康复护理,防止病情加重。

脑卒中的预防主要是危险因素的防治。

控制血压对脑卒中预防的效果显著。对病情稳定的脑卒中患者,仍然需要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相关报道

编辑

2023年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北京天坛医院专家告诉记者,在全球范围内,老年卒中发生率在逐渐下降,而青年卒中发生率则逐年升高,这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医学检测手段变化等有关。

参考来

下一篇 懿安皇后

上一篇 马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