洹河 编辑

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卫河支流

洹河洹河

洹河,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卫河支流。古称洹水,又名安阳河,是安阳的母亲河,也是安阳境内一条古老而重要的河流。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戊子贞,其烄于洹泉”的字名,这说明洹河见之于文字记载,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洹河古称洹水,今又称善应河、安阳河。发于林州市(原林县)西北部的清泉寺,流至林州市(原林县)横水乡转入灰岩溶洞而成潜河,在安阳县善应乡西部及小南海等地以泉群形式涌出地表。经善应、漳武测定,一般流量为每秒8立方米,洪水期流量达每秒867立方米,枯水期流量每秒6立方米。洹河经安阳市逶迤东去,于内黄县范阳口注入卫河,全长162公里,流域面积1920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3.76亿立方米。主要支流有粉红江(凤凰江)、金钱江、珍珠泉河等。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洹河

别名:洹水、善应河、安阳河

所属水系: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卫河支流

地理位置:河南省安阳市

流经地区:河南省林州市、安阳县、安阳市区、内黄县

发源地:林州市北部的林虑山

主要支流:粉红江(凤凰江)、金钱江、珍珠泉河

河长:162 km

流域面积:1920 km²

河口:河南省内黄县赵庄南地

干流概况

编辑

河道走向

洹河的位置及水系分布洹河的位置及水系分布

安阳河是卫河的较大支流之一,源于林县太行山麓的清泉寺,东流经林县及内黄西部,于赵庄西注入卫河。河道全长140余公里,流域面积192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区的流域面积占70%。干流流出清泉寺,经善应、高平出山地。在善应以上无可靠水源,干旱时,经常干枯断流;善应以下,有大量泉水自两岸河床中涌出,过去一般能使水量保持在5立米/秒以上。上游河道行于丘陵之中,岸坡较陡,河槽深约8米,宽达150米,呈槽状,坡降在1/400米以上。高平以上左岸北方山有天喜河注入,高平以下,到东麻水,左岸有“粉红江”河注入。据1952~1979年27年来的资料,安阳河(安阳站)的平均流量为11.23立米秒,年均天然径流量为3.54亿立米,年最大径流量为7.62亿立米。年最小径流量为1.9亿立米,年最大径流量仅为最小径流量4倍。该河由于泉水补给较多,不管是径流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都比其他河流来的均匀。据历史记载,安阳河最大洪峰流量,1922年曾出现过2070立米/秒,1963年和1956年的最大洪峰流量都超过1000立米/秒。安阳河在考民屯以下,两岸开始有堤防束水,在洪水较大的年份,河槽远远不能容纳,洪水漫溢成灾时有发生。

安阳河(洹河)发源于林县北部太行山南麓的黄花寺, 经安阳县在内黄县李太晁入卫河, 河长160公里, 流域面积1952.7平方公里。 上游穿越石灰岩地层, 当地称河水逢横(横水)而入, 遇善(善应村)而出, 说明石灰岩松散地层对水流的影响。 1962年在上游修建了联合运用的小南海及彰武中型水库两座。

洹河发源于林州市(原林县)北部的林虑山下,有7处发源地,可分为南北两支。北支以发源于姚村乡水河村西南的史家河为主流,包括发源于水河村西北、姚村乡太平村西、姚村乡秦家庄西的双泉河、姚村乡柳滩村西的苇泉河等4条支流;南支以发源于城关乡黄华山的辛桥河为主流,包括发源于城关乡大河头村西南的大河头河;南北两支在姚村乡南陵阳村北汇合后,流经横水乡丁家沟村入安阳县境,至内黄县入卫河。

洹河在林州市(原林县)境内长约40公里,流域面积约84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1.05%,流域内有姚村、城关、横水、河顺、采桑、合涧、东姚等乡。

洹河平时流量为3-6立方米∕秒,遇干旱年,即干枯无水,年平均径流量为0.46亿立方米,地表径流量变幅在0.28-0.81亿立方米之间。河水在横水乡郭家窑村西潜入地下,到安阳县善应山露出,故有洹水"逢横而入,逢善而出"之说。

洹河流经林州市(原林县)境内,除上游流经于太行山麓,河床窄,纵坡大外,其余地段,因流经城关盆地,地势坦荡,河床较宽,纵坡较小,易发生洪水灾害。

洹河,也称安阳河,是安阳县境内的主要河流,安阳的文明发展史和洹河息息相关。

(一)流经路线

洹河发源于林州市(原林县)西北林虑山东坡的断层带上。诸支流汇合于陵阳村后,沿林州市(原林县)盆地东缘向东南流,经水磨山、横水、卸甲平等地,至马家乡龙洞村进入安阳县境。自龙洞继续向东南流,到龙尾岗折向东北。经三仓村、西善应村、小南海水库、小南海泉,到东滩村折而北行。经彰武水库,自东蒋村折向东流,经南麻水村、土楼村至大正村进入安阳市区。在市区继续东流,至杏花村北,又流入安阳县境。经过西于曹村、高村、邢济村,至楚村折向南流,在谢奇村又折向东南。经南北伏恩之间流入内黄县境。又东南经迁民屯村、赵庄村注入卫河。

在流经县境时,自西向东依次有珍珠泉水、粉红江水、幸福渠沟水注入。

(二)基本特征

洹河全长160公里,在安阳县境内长约100公里,占总长度的64%。总流域面积1500平方公里,安阳县境内为695.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7.5%。其中在山区有263平方公里,丘陵区218平方公里,平原区178平方公里,低洼区36平方公里。

(三)伏流

洹河历来有"逢横而入,逢善而出"的说法。实地观察和测量都说明,洹河在林州市(原林县)横水上下有严重漏失,而在安阳县善应一带有泉水喷出。据某年7月中旬,用断面法测得水磨山至卸甲平漏失水量的情况如下表:

漏失原因主要是:漏失段及其以东地区是奥陶系灰岩,石灰岩中有许多溶洞、溶孔;该地段又是断裂带区,岩层破碎,裂隙发育。溶洞、溶孔、裂隙为水的渗流和贮存提供了条件。漏失段河床水位标高比小南海泉水位标高高出100一130米。水渗入地下沿单斜岩层向东渗流,到善应附近遇到石炭系砂页岩。砂页岩隔水性能良好,使地下渗流不能继续东行,沿裂隙溶洞溢出,形成小南海泉水。洹水自渗入地下,到出露于善应小南海泉,大约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

洹河。一名安阳河。源出林州市(原林县)林虑山下,经林州市(原林县)、安阳,旧在田氏入境,注入卫河,又改自北窦公入卫。清道光初,卫河淤塞,开挖新道,东移20余里,洹水分三道漫流入卫,常常泛滥成灾,清咸丰二年(1852年),开挖新道,自北窦公至范羊入卫河,今改从赵庄南地入卫河,县境内长7公里。

河道特征

洹河河道,中上游地区沟宽谷深,横断面大,下游沟窄底浅,断面小,致使河水宣泄不畅,加之卫河顶托,雨季容易泛溢决口。

水文特征

编辑

洹河平时泥沙甚少,洪水季节,泥沙含量增大,到下游,泥沙沉积,使河底逐年升高。

洹河流量随季节和年份变化。年内夏秋雨季流量大,冬春季流量小。一般年份平均流量为5-20m3/秒,平均年径流量为3.37亿立方米。1956年8月发洪水,郭家湾洪峰流量为1030立方米/秒,洹南渠口相应为550立方米/秒,冯宿桥为215立方米/秒。1963年以后,修建了小南海和彰武水库,在山丘地区又修建了许多中小型水库,洪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并调节了河水的流量和流速。

洹河水质类型从上游到下游,由HC03一Ca一Mg型变为HCO3SO4一CaMg型,或HCO3一Ca-Mg型,或HCO3SO4一N+Na型。这种变化表明河水受到污染。经过对11个水样的分析结果:pH值为7.5-8.55,属中性水;总硬度6.9一17德国度,属微硬水;矿化度263.9-513.5克/升,属淡水。

主要支流

编辑

桃园河,洹河在林州市(原林县)境内有一条支流,即发源于城关乡西部,到横水乡横水村东南入洹河。

小南海泉群,位于安阳县善应村西南及西部沟谷中,平均涌出量为每秒6.6立方米,泉域面积达950平方公里。50年代曾以荧光色素测试,确认地下水来自林州市(原林县)洹河,故下游仍称洹河。此河对安阳市区、安阳县西部工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

珍珠泉群,位于安阳县水冶镇西1公里处,因涌水携有气泡而名,是安阳八大美景地之一,平均涌水量每秒1.89立方米,泉域面积约250平方公里,向东流至蒋村汇入洹河。珍珠泉地下水来源何处,尚无确切地点。

粉红江,位于安阳县境西北部,为季节性河流。发源于林州市(原林县)河顺,自磊口乡西店村进入安阳县境,曲折东行40公里,到蒋村乡东麻水村东注入洹河,其上建有双泉水库。粉红江河谷内多紫红色砂页岩和页岩(可能为三迭系),故名粉红江。

金线河,位于安阳县境西部,发源于鹤壁市梨林头村东南,向东北流经安阳市郊龙泉乡,到洪岩村入安阳县境。由曲沟乡境北流,经永定、西曲沟,到夏寒村北注入洹河。全长约30公里。为季节性河流。

治理开发

编辑

蓄水工程

南海水库,安阳地区兴办的安阳河大型骨干工程,控制流域面积850平方公里,位于善应乡张二庄村东、后驼村南。1958年5月动工,到1963年投资2178.5万元。完成工程量:土方81.58万立方米,混凝土方1.54万立方米。大坝坝型为粘土斜墙堆石坝,坝顶高程184.8米,最大坝高51.3米,坝长370米,坝顶宽6米,防浪墙高1.2米,蓄水能力设计100年1遇水位180.7米,库容7600万立方米,溢洪道长420米,宽60米,过水深2.24米,最大泄洪量9000立方米/秒,输水洞为圆型,长139.5米,内径3.05米,最大输水量124立方米/秒。1963年8月,进库流量301O立方米/秒,下泄流量286立方米/秒。1982年8月,进库流量1300立方米/秒,下泄661立方米/秒。

彰武水库,安阳地区兴办的安阳河中型骨干工程,控制流域面积970平方公里,区间控制面积120平方公里。位于水冶镇北彰武村南。1958年动工,1963年竣工,投资2077万元,完成工程量:土方178万立方米,混凝土方6.06万立方米,石方58.8万立方米。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137米,最大坝高27.5米,坝长730米,顶宽5米,防浪墙高1米。副坝高程137米,坝高8米,长608米,蓄水能力设计1百年1遇水位132.72米,库容5083万立方米,校核2百年1遇水位136.1米。库容7063万立方米,溢洪道高程123米,安装五孔弧形闸门(每孔净宽12米),最大泄洪量4200立方米/秒(实际能减4000立方米/秒)。输水洞进口高程为112.5米,马蹄形圆弧内径2.6米,长104米,最大输水75立方米/秒。建发电站1座,装机2台,容量1600千瓦。

双全水库(双泉水库),安阳县办工程,是控制安阳河支流粉红江中型骨干水利工程。位于蒋村乡双全村西,控制流域面积180平方公里。1957年动工,1958年汛前基本建成,后经多年整修加固,坝顶高224.3米,河床高程200米(假设),最大坝高24.3米,主坝长540米,附坝长1100米,坝型为均质土坝。主坝顶宽5米左右,副坝顶宽4米左右,溢洪道长700米,底部高程214米,底宽30米,溢洪道以下库容350万立方米,当水位223.24米时,溢洪道排水量1425立方米/秒,达到百年1遇防洪标准。1963年特大洪水时,库内最高水位218.8米,溢洪道过水深2.8米,泄洪量300多立方米/秒。1982年8月2日24小时连续降雨,双全水库区降雨量311毫米,上游铜冶降雨量350毫米,库内最高水位219.49米,溢洪道过水深5.49米,入库流量1030立方米/秒,下泄流量630立方米/秒。

河道治理

洹河(亦称安阳河)上游洪水集中快,流速猛,中下游宣泄不畅,又受卫河顶托。加之漳河南泛或分洪,大堤防洪标准低,极易漫溢决口,造成灾害。

1958年5月到1963年,先后建成漳武、小南海和双全3座中型水库,共可蓄水13200万立方米;同时兴建38座小型水库,总蓄水706.4万立方米;还修了不少水土保持工程,但水患仍未能完全控制。1963年8月,郭家湾洪峰流量达1030立方米/秒,而漳河又扒口分洪,浸入洹河,使柴村桥以下堤防漫溢决口60多处。据37处统计,总长4955米,最大口门宽1500多米,最深口门5米多。洪水过后,于同年11月动工修复大堤,日出劳力6300人,投工12万个,投资4.75万元,到1964年元月基本竣工,完成复堤土方16.6万立方米。1982年秋,雨水特大,7月23日至8月4日,全县平均降雨379毫米,且西部大于东部,致山洪暴发,库、河水位陡涨。洹河郭家湾水文站8月2日晚洪峰流量达1700多立方米/秒,超过安全水位两倍多。两岸共决口69处,总长2148米。全县有572个大队、3516个生产队,遭受不同程度灾害,淹地18.92万亩。洪水过后,成立安阳河复堤指挥部,于1983年4月动工修复,到7月竣工,日出劳力1.5万人,投工日37万个,投资44万元,修复堤坝共用土方量约33.3万立方米。

洹河又称安阳河,自窦公集西北入境,经迁民屯、孙村至赵庄南地入卫河,境内长7公里。主要排泄安阳涝水,常年有径流。河口宽40米,行洪流量为200立方米/秒,河道原无堤防,1956~1963年,曾两次组织修堤,现有堤防高1.5~3米,堤顶宽1.5~2米,边坡1:1~1:1.5。因河道弯曲,险工较多,1955年起,先后在迁民屯、孙村、晁寺、窦公河段裁湾取直,并在孙村河段建石护岸1处。1970年修建迁民屯双曲拱桥4孔,桥长42米,面宽4米。1983年修建孙村井柱梁板桥,桥长100米,面宽5米。

水利灌溉

窦公灌区。1975年在洹河闸上开挖南北干渠,总长9公里,修支渠5条,总长30公里,采取低水位引水提灌,1977年以来,每年引水1449万立方米,年提灌农田4万亩。

(七)洹河灌渠

郭家园灌渠。渠首位于桃园村西,长1.5公里,灌田100多亩。

武家泊灌渠。长0.5公里,灌田400多亩。

南陵阳灌渠。长0.7公里,灌田500多亩。

北陵阳灌渠。长1.1公里,灌田400多亩。

上述4条灌渠,除郭家园灌渠外,其余3条直接引洹河水灌溉。北陵阳灌渠为清乾隆十六年(1751)建,其余灌渠兴修时间无考。

(十四)大众渠

渠首自南陵阳村的洹河起,到窑头村止,长19.5公里,宽、深各1.3米,设计过水量0.8立方米/秒,灌田400亩。由西赵村、东赵村、郭家窑、达连池、杨家窑、横水、晋家坡、窑头等村联合修建。1957年10月动工,1958年9月竣工。完成挖砌土石方9.1万立方米,投工9.5万个,投资3.2万元。

(二)洹南渠灌区

位于县境东部平原,局部为洼地。1956年3月兴建南干渠。1957年、1958年兴建北干渠和东干渠。从白璧公社郭盆北地,由洹河引水,流量3.5立方米/秒,灌永和、吕村、辛村3个乡3.6万亩地。1963年发生特大洪水,洹河水位高于地面1.7米,河堤决口漫溢,南干渠冲毁74处,长1365米,渠道淤高0.8米左右。1963年冬到1965年底,水毁工程全部修复,并建灌排配套工程,恢复、新开和加深干渠两条、支渠13条、斗渠55条、农渠230条,总长为19.17万米;新开和疏浚大小排水沟13条,长为3.9万米。1962年到1965年,执行"以排为主"方针,洹北渠以灌为主,灌排结合;永和公路以南,贤孝沟以北,以排为主,并相应将干、支渠加深,修建桥闸配套工程,变阳渠为阴渠,排灌相通,沟渠相连,排水沟低于渠道,把地下水控制在1.5米以下,防止土壤碱化。到1982年底,工程基本齐全,有总干渠1条、干渠3条、支渠28条、斗渠205条、农渠539条、排水干沟7条、支沟28条。灌溉面积由3.6万亩扩大到17万亩。总干渠从渠首至岗上,伍庄至冯宿渡槽,长9.36公里。一干渠由伍庄向南,到瓦庄公王贵庄泄人广润陂排水沟,长10公里;二干渠由冯宿渡槽西头向南,沿安阳河而下,至辛村公社三里湾退人安阳河,长16.2公里;三干渠由冯宿渡槽往东到吕村公社中尚并入洹东干渠,长8.2公里。

(五)万金渠灌区

包括万金、胜利、五六3大干渠。总干渠由西高平村西引安阳河水,设计流量正常为7立方米/秒,最大10立方米/秒。自渠首至安阳市北关,长22.4公里。可浇灌曲沟、白璧、高庄3个乡和市郊区2.44万亩地。总干渠在市北关(中医院门前)设有分水闸,下分白璧、高庄两干渠。白璧干渠向北经漳涧、崇义村南,过南、北辛安村之间,到北务村东北,长10.9公里;高庄干渠向东沿护城河至东南城角,再向东经小村北到八里庄,长6.7公里,共有建筑物202座,启闭机86台。

胜利干渠建于1951年,自北固现村西引安阳河水;设计流量正常为3立方米/秒,加大3.5立方米/秒;经夏寒村北、柴库村南、电厂跌水、孝民屯村南,向南为还水渠,到徐家桥村北,入万金总干渠,长15.7公里。

五六千渠,即五六建设渠。自彰武水库引水,设计流量,正常为2立方米/秒,加大2.7立方米/秒;经西高平、彰武、洪岩、娄庄村南、活水村北,到毛仪涧村东北,向南至田村西南,退水入羑河,长30.5公里。1958年从娄庄村南五六干渠引水兴建的五八英雄渠,自娄庄向东,沿五六干渠西侧,到王二岗村南河沟退人美河,长29.5公里。

(六)洹东渠灌区

建于1968年11月,原属安阳行署水利局管辖。总干渠在白璧乡郭盆北地,引安阳河水。设计流量21立方米/秒;沿洹河南堤外到韩化渡槽,至吕村乡,长11.05公里,可灌溉吕村、北郭两个乡。高庄南有分水闸,北干渠自闸引水向东,经张、姜河干南、申庄村北,到狄庄东南入内黄县,长20.37公里。南干渠自闸引水向东南,经东常山、中尚村西,过安濮公路向东,沿公路南侧到邓庄,入内黄县境,长16.36公里。

一、洹北灌区及卫东、硝东灌区

1958年在窦公集北洹河上建造了十八孔闸门,拦截洹河水,建设洹北灌区。闸北干渠长35公里,有12条支渠,总长145公里。闸南干渠长22公里,有三条支渠,总长22.5公里。因洹北干渠较长,灌溉面积较大,称为洹北灌区。整个洹北灌区,可灌窦公、田氏、石盘屯、宋村、楚旺等卫河以北5个公社,设计灌溉面积为24万亩。

1957年底,在滑县道口镇北卫河右岸开口引水,由滑县、浚县、内黄三县施工,开挖卫东渠,称卫东灌区,浇灌三县耕地。卫东干渠自井店入境,经亳城、东庄、张龙至马上公社张固村西入卫河,境内长36公里,有支渠14条,总长130公里,可灌溉二安、井店、六村、亳城、东庄、高堤、城关、马上、张龙等9个公社,设计灌溉面积35万余亩。

1958年3月,在封丘大工村附近黄河左岸开口,由新乡专署组织各县施工,开挖红旗总干渠(又称大工渠),经过本县梁庄、中召公社东流濮阳。内黄在梁庄公社南李庄西南地红旗渠左岸开口,开挖第七干渠,内黄称硝(河)东干渠,自梁庄经后河、城关至马上公社入硝河,长42公里,有支渠20多条,总长80余公里,可灌面积20余万亩,称为硝东灌区。

上述渠道的开挖,渠灌面积1958年发展到24万亩,1959年和1960年达到3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0%以上。但因发展过猛,没有资金,也来不及修筑必要的建筑物,致使遍布全县的纵横渠道打乱了自然流势,雨季造成大面积存水不能排泄,全县涝灾面积达40余万亩。洹北干渠因在安阳、内黄边界,增加了两县排水纠纷,曾因此致伤人命。因大面积存水,又加种水稻大水漫灌。地下水位迅速上升,全县盐碱地由原来的14万亩猛增到41万亩,致使农业生产连年歉收。1963年冬至1964年,治水方针由以蓄为主改为以排为主,全县动员平渠挖沟,恢复自然流势,积水面积大量减少,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次生盐碱地面积逐渐缩小。

二、洹东灌区

1966年下半年,内黄又参加了漳南总干渠建设。安阳、内黄两县从岳城水库引水入洹河,送至安阳县永和公社郭盆村,内黄县在郭盆村洹河上修筑提浮闸,拦水入渠,灌溉安阳县东部和内黄县北部。郭盆以下修有总干渠,内黄县从总干渠引有南北两条干渠,北干渠自安阳县韩化村东引入田氏公社西王村北,经滑河屯、西屯、东屯,至宋村公社小洞村北;南干渠自安阳县阳范村引入田氏公社孟庄村南,至董庄止。南北干渠共长44公里,开挖支渠13条,总长154公里,并配有斗、农、毛渠。这次灌区建设接收以往教训,建有各类建筑物200多座,不打乱自然流势,保证排涝畅通。设计灌溉面积20万亩,可灌田氏、窦公、石盘屯、宋村、楚旺5个公社。包括安阳县吕村公社等洹河以东地区,总称为洹东灌区。

北干、南干先后于1968年下半年至1969年8月放水,内黄在1969~1972年,灌溉面积为11万亩。但因岳城水库水源不足,内黄又居下游,效益面积逐年下降,至1973年后,南干渠支渠以下渠道全部废除,北干渠仅存部分支渠,年灌溉面积一般3万亩左右。

三、窦公灌区

洹东灌区基本废除后,1975年冬,着手改建原洹河上所建窦公闸,原18孔闸门中有3孔重新加深,并在相邻的洹河故道上修建3个深孔闸和1孔浅水闸,以利安阳县排水,并为今后发电创造条件。在闸上重新开挖南北干渠,总长9公里,修支渠5条,总长30公里。这次引水,采取低水位引水提灌,并修有必要的建筑物,既可引水灌田,又不打乱自然流势。

航道航运

编辑

古洹河发源于山西省上党洹山,东过林县横水潜濮地下,至安阳县善应喷出,有"遇横而入,遇善而出"之说。洹河流经安阳县140公里。县城西为上游,水流湍急,河床不平,不宜航行;县城东为下游,至入卫河口流程65公里,河槽深,落差小,水流平缓,适宜航行。清道光十年(1830年)开始水上运输,光绪年间,商船往来,运输便利。船由郭家湾装卸货,下航至豆公,由马固人卫河。出口货,以煤铁为大宗;人口货,以天津卫盐、煤油为大宗,大名荆条次之,其他一切杂货,藉以转运者颇多。民国12年(1923年)以后,航船发展到700余艘,日运量达800余吨。日军侵占安阳后,焚烧木船,航运停顿。到1949年,仅存木船4只,其中只有1只从事摆渡。

1949年后,对水上建航曾予以重视,有组织地对洹河加以勘测整修。1959年5月,曾将洹河上游引出的"五六建设渠"辟为航线。同年3月,成立安阳开航指挥部。又将洹河上游引出的万金渠水自高平经小花园至白璧一段也辟为航线,共计航程36.5公里,拥有大小船30余只,载重512吨位,日运货量在百吨左右。当时,对缓和王家岭矿区运输紧张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1962年至1964年,又在洹河下游积极筹建航运。1964年3月15日起,自白璧乡崇义至内黄县马村段正式开航营运,计有新造木帆船3只,共80个吨位。此外,还有旧船3只。后因水源逐渐短缺,行船搁浅,于1966年停止通航。航运船队交由安阳县跃进渠指挥部管理。

历史文化

编辑

安阳八景,有4景与洹河有关,分别是:

善应松涛,位于安阳县西南25公里的善应乡善应村西。山腰绝壁之上,翠柏掩映着一组群体古建筑,名"南海古庙"。红墙绿瓦,金碧辉煌,飞檐精巧玲珑。满山松柏丛林,故称"善应松涛"。

柏门珠沼,位于安阳县西22.5公里的水冶镇西珍珠泉。其地势东低西高,北岗南坡,沟壑辐射。珍珠泉泉水上涌,明若珠玑,或似鲤鱼翻花,或似喷珠吐玉,形如珍珠,滚滚上翻。泉中建有永心亭。门前两株相距1米有余的古柏,于两米以上,合为1株,自成圭门,奇特有趣。现今其门铮光滑溜,故有"柏门珠沼"之美称。

漫水长虹,位于安阳县西17.5公里的曲沟乡南固现村西,即固现桥。桥横跨洹水之上,长20余米,宽3米余,略高于水面,大水可漫,故称漫水桥。两岸陡起的红土,反映入水,光耀夺目,桥若长虹飞架。西岸有一古寺,河桥寺庙映辉。清光绪年间,总督李秉衡题"漫水长虹"4字,建碑以记,成为安阳一大胜景。

鲸背观澜,位于安阳市北关区,即"安阳桥",为元代至元二年(1336年)中丞许有壬创建。石桥长40米,宽可并行4车。桥中作3墩,析水为4。4环顺列,1脊穹起,植栏两翼,曰"鲸背桥"。其两翼望柱凿石狮,形态各异,栏板镌刻图案,生动而逼真,工艺好,故有"鲸背观栏"之说。俯瞰洹河,旋涡涟漪,浪涛起伏,波澜壮阔,故有"鲸背观澜"之说,是安阳一大景观。

下一篇 乾元

上一篇 大名县